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耶穌為我受苦

讀經:馬太福音26章36-46節 

朋友的陪伴能減輕痛苦嗎?對此,維吉尼亞大學作了一項頗吸引人的研究。他們探討當人面對痛苦的時候,如果獨自面對、牽著陌生人的手或緊握著摯友的手,大腦的反應是否有所不同。

研究人員對幾十組人員進行測試,結果都一樣。當令人感到痛苦的情況發生時,無論是獨自面對或是牽著陌生人的手,大腦都會立刻發出危險訊號。但這時若緊握著摯友的手,大腦則會放鬆,可見朋友的安慰可以舒緩痛苦。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也需要安慰。祂知道自己將要面臨背叛、被捕和死亡。耶穌帶著最親近的朋友到園子裡一同禱告,並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太福音26章38節)。但是彼得、雅各和約翰卻睡著了。

耶穌在園子裡獨自面對痛苦,沒有朋友的安慰。然而,因為祂曾經歷這樣的孤單和痛苦,所以我 [....]

靈命日糧 : 真誠敬拜

讀經:約翰福音12章1-8節 

在耶穌被釘十架之前,一位叫馬利亞的女子用極貴的香膏抹耶穌的腳。接下來,她又作了一個更大膽的動作,用自己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約翰福音12章3節)。馬利亞不僅獻上她畢生的積蓄,還犧牲了她的名聲。在第一世紀的中東文化中,一個端莊的女子絕不會在公眾場合顯露出她的頭髮。但出於真誠的敬拜,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撒母耳記下6章21-22節) 。為了敬拜耶穌,馬利亞甘願被視為不端莊,甚至是傷風敗俗。

有些人來到教會可能會覺得有些壓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完美,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或許我們也會費盡心思,為的是維持良好的形象。但一個健康的教會,應容許我們能「顯露我們的頭髮」,而不是為了維持完美形象而隱藏缺點。在教會中,我們應該能夠顯露自己的軟弱,進而找尋幫助,而非掩飾我們的缺點假裝堅強。< [....]

靈命日糧 : 為何寬恕?

讀經:路加福音23章32-34節 

有一個朋友背叛我,我知道自己應該原諒她,但我並不確定是否能辦得到。她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我在震驚之餘,還感到心痛和憤怒。縱使我們談過此事,而且我也跟她說我願意原諒她。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看見她,心中仍感到一絲受傷,所以我知道自己仍心懷些許怨恨。然而有一天,上帝回應了我的祈禱,讓我能夠完全放下心中的怨恨,我的心終於自由了。

寬恕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因為我們的救贖主在十字架上垂死之時,仍然願意寬恕。耶穌不但愛那些將祂釘十架的人,甚至還開口祈求天父赦免他們。祂並沒有對那些苦待祂的人心懷惱恨或怒氣,反而向他們流露恩典與慈愛。

若我們要效法主耶穌,像祂那樣愛那些傷害我們的人,那我們今天就要來到主的面前,細想有沒有人是我們需要寬恕的。可能我們會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寬恕 [....]

每日旅程:對耶穌復活的敬畏

20150405-770-425

作者:peter chin

翻譯:Abby

閱讀:馬太福音28章1-10節

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8章5-6節)

從小到大,復活節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歡樂和值得慶祝的日子。教會多姿多彩的敬拜加上之後一家人的豐盛晚餐讓這一天幸福而美好。但是我最近在不斷思考耶穌復活的那個周日所引發的另一種情緒:恐懼。

當天使出現在墳墓旁邊,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顫,甚至和死人一樣(馬太福音28章4節)。同樣的,婦女們也被天使嚇住了,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天使嚇壞了她們,因此他的第一句話是 「不要害怕!」然後他接著說,「我知道你們在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馬太福音28章5節)

毫無疑問,她們需要一些安慰。當第一次看到復活的耶穌時,信徒們跪倒在祂面前敬拜祂,耶穌告訴他們:「不要怕!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到加利利去,他們在那裡必看見我」(馬太福音28章10節)

在今天,把復活節看成是充滿恐懼的一天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認為恐懼是個貶義詞,而復活節怎麼可能和貶義詞放在一起呢!但是我認為這是對事實的錯誤理解。耶穌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所體會到的畏懼是對上帝的敬畏,這和喜樂完全不矛盾!它是一種虔誠的敬畏。

很多時候我們把情緒完全分開,認為某些情緒不可能同時出現。要麼高興、喜樂;要麼憂愁、哀傷。但是耶穌的復活卻提醒我們無論何時(即便是在最喜樂的時候)都不可以失去對上帝的敬畏。在我們慶祝耶穌復活的消息時,也應該敬畏上帝將耶穌從死里復活的大能。

延伸閱讀:

閱讀箴言1章7節和9章10節。更深地體會敬畏上帝在我們生活中應有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思考:你認為恐懼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哪些方面恐懼是有益處的,在哪些方面是有害的?我們對上帝的敬畏和我們經歷的其他恐懼有何不同?

靈命日糧 : 最好的朋友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3節 

在我十二歲那年,全家搬到了一個沙漠中的小鎮。在天氣酷熱的新學校裡,同學們一上完體育課,就會狂奔到飲水機那邊排隊喝水。我在同級當中比較瘦小,有時在排隊時會被人推擠到後面去。有一天,我那長得又高又壯的朋友荷西,看見我又被人推擠。他就上前來,伸出強壯的膀臂,幫我開道。只見他大喝一聲:「喂!你們先讓他喝水!」此後,我在飲水機那裡再也沒有遇到麻煩。

耶穌曾面對他人無情的對待,祂也瞭解這種難受的心情。聖經上說:「祂被藐視,被人厭棄」(以賽亞書53章3節) 。但耶穌並不只是為我們受苦,祂還成為我們的中保。耶穌犧牲生命,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讓我們得以與上帝建立關係(希伯來書10章20節)。耶穌為我們成就了我們自己絕對辦不到的事,那就是當我們願意認罪悔改,並且信靠耶穌,祂就將救恩 [....]

靈命日糧 : 引至相信

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小說家盧·華萊士所創作的《賓漢:基督故事》,自1880年首次出版後,至今從未絕版。這部小說被稱為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著作,而且故事內容直到今日仍吸引許多讀者。因為這本書是以耶穌真實的事蹟,交織著虛構的年輕猶太貴族猶大·賓漢所寫成的。

艾美·立弗森曾在《人文雜誌》裡提到,華萊士在撰寫《賓漢:基督故事》這本書時,他的生命得著改變。艾美寫道:「一如賓漢引導讀者走過耶穌受難的場景,賓漢也引領作者華萊士相信了耶穌基督。」華萊士也說:「我已經見過那位拿撒勒人……我見到祂施行超凡的奇事。」

四本福音書記錄了耶穌的生平,讓我們能跟隨祂的腳步,見證祂所行的神蹟,以及聆聽祂的話語。正如約翰所說:「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

靈命日糧 : 生命的牧人

讀經:創世記48章8-16節 

我兒子在學校升班時,哭著說:「我一輩子都只要這個老師!」我們必須讓他明白,換老師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許我們會想:有什麼關係是可以一生不變的呢?

以色列的族長雅各就找到了一個這樣的關係。他一生經歷許多轉折動盪,也失去摯愛的人,最後他終於明白在自己生命中,有一位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上帝。他禱告說:「願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上帝,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賜福與這兩個童子。」(創世記48章15-16節)

雅各是牧羊人,所以他將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比擬為牧人與羊群。一隻羊從出生、成長直到衰老,日夜都受到牧人的細心看顧。白日,牧人引導羊群;夜晚,牧人保護牠們。大衛也是個牧人,也有一樣的領受,但他更強調與上帝永恆的關係,他說:「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

靈命日糧 : 聖人街

讀經:撒母耳記上9章1-10節 

我和太太卡洛琳在倫敦市區散步時,經過一條名為聖人街的街道。有人說過去曾有一位聖潔、敬虔的人住在這裡,於是他所居住的這一條街,就被稱為「聖人的街」。這使我想起一段舊約聖經的記載。

有一次,掃羅的父親派他和僕人去尋找走失的驢,找了好多天都遍尋不著。

當掃羅打算放棄尋找,準備返家時,他的僕人指著先知撒母耳所住的村莊拉瑪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裡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撒母耳記上9章6節)

撒母耳從年幼到年老,一生都與上帝同行,他和上帝之間有非常親密的關係,他所說的話都包含真理。眾人都知道撒母耳是上帝所設立的先知,所以掃羅和他的僕人就「往神人所住的城裡去了」(10節)。

哦,我真期 [....]

靈命日糧 : 永不改變

讀經:詩篇102篇25-28節 

有位朋友最近經歷了許多困難,她寫了這段話:「當我回首過去四個學期的學生生活,好多事情都改變了……好可怕,真的好可怕。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

的確,兩年內可以發生很多事,例如:轉換工作、交到新朋友、生病或死亡。不管好事或壞事,改變我們一生的事隨時都可能發生,根本無法預料!然而,令人感到安慰的,就是知道我們慈愛的天父永不改變。

詩人曾說:「惟有祢永不改變,祢的年數沒有窮盡」(詩篇102篇27節)。其中的真理意義深遠,說明了上帝永遠慈愛、公義且滿有智慧。聖經教師賓克(Arthur W. Pink)曾對此有精闢的論述:「上帝在創世以前所擁有的屬性,現在也完全一樣,未來也永遠不會改變。」

在新約聖經中,雅各寫道:「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

靈命日糧 : 科西的勇氣

讀經:列王紀下23章12-14、21-25節 

在西非多哥的莫諾河邊,科西正預備接受洗禮。他彎腰拾起一尊磨損的木雕,這是他的家族世代膜拜的雕像。現在科西的家人看著他將這奇形怪狀的雕像丟進為這場合所準備的火堆中,從此,他們再也不必用雞隻來祭拜這神像了。

在西方文化中,多數的基督徒認為「偶像」只是象徵取代上帝的人事物。然而在西非,「偶像」就是代表神明的雕像,人們要獻祭來取悅它。所以對於西非的初信者來說,接受洗禮和焚燒偶像,是對獨一真神表達忠心的勇敢表現。

當約西亞八歲登基做王時,猶大國充斥著偶像崇拜、沉迷情色的文化。他的父親和祖父,更是猶大歷史黑暗時代中最糟糕的君主。後來大祭司發現了律法書,這位少年君王聽見上帝的話,就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列王紀下22章8-13節)。約西亞毀壞了異教的祭壇、焚燒所有獻給異教女神亞舍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