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逃避或信靠?

讀經:約翰福音16章25-33節 

宣傳熱水泡澡池的大型廣告牌,閃著廣告詞「讓你逃離塵囂,享受美好時光」。這吸引我的注意,也引發我的遐思。我和妻子曾討論過要買個熱水泡澡池放在後院,那我們就天天都像在度假了!但想想這需要清洗,要龐大電費,還有……突然間,我覺得這逃離塵囂的慾望,才是我需要逃避的。

但這廣告詞太吸引人了,因它承諾給予我們所嚮往的解脫、舒適、安全和逃避。這些都是在我們的文化裡經常用來引誘和蠱惑我們的東西。其實,想要休息或逃到美麗的桃花源並沒有錯。但逃避苦難與信靠上帝度過苦難,兩者是有區別的。

在約翰福音16章,耶穌告訴門徒,接下來他們將面對信心的試煉,祂在最後總結時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33節),接著祂又應許:「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33節)。耶穌不要門徒深陷絕望。反之, [....]

靈命日糧 : 全然的饒恕

讀經:詩篇103篇7-13節 

這個名為「蝕刻素描」的長方形紅色畫板真的太神奇了!我小時候可以一玩就是好幾個鐘頭。只要轉動板子上的一個旋鈕,就可以在畫板上繪出水平線條,轉動另一個旋鈕則會出現垂直線條。若將兩個鈕一起轉動,則可以畫出斜線、圓圈和創意造型。但它最神奇之處是只要將畫板倒置,輕輕搖一下再放正,就能清除原有的畫作,恢復一片空白,讓我可以開始新的創作。

上帝的赦罪之恩就像這神奇的畫板,祂清除了我們的罪過,為我們創造一張乾淨的畫布。即使我們忘不了自己所犯的錯,上帝仍選擇饒恕並遺忘。祂洗淨我們的罪惡,不追究我們的過犯。祂也不照我們的惡行報應我們(詩篇103篇10節),而是藉著饒恕彰顯祂的恩典。當我們尋求上帝的赦免,就有新生命等待我們去開展,我們就像乾淨的畫板,可以重新開始。因祂所賜的奇妙厚恩,我們無須再背 [....]

靈命日糧 : 已經洗淨了

讀經:提多書3章3-7節 

比爾跟我提起他認識的一位友人傑瑞,說他一直活在罪中,並不認識上帝。然而有一天,比爾與傑瑞碰面,跟他講述上帝是如何以祂的慈愛為我們預備了救贖之路,傑瑞決定要相信耶穌。他流著淚悔改認罪,並將生命主權交給基督。接著,比爾問傑瑞有什麼感受時,傑瑞擦乾了眼淚,只回答說:「已經洗淨了。」

多麼奇妙的回答啊!這正是救恩的真諦,這救恩是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所成就的,只要相信便能得著。在哥林多前書6章,保羅先舉出因著悖逆而與上帝隔絕的例子,接著他說:「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11節)。「已經洗淨、成聖、稱義」正是形容信徒的罪已被赦免並與上帝和好。

關於這奇妙的救恩,提多書3章4-5節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解釋。「上帝我 [....]

靈命日糧 : 與上帝親近

讀經:利未記16章1-5節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我要取出銀行保險箱的物品,就得經過比以前更繁複的手續。首先我得預約,抵達時要電話聯絡才能進入銀行,接著交出身分證明並簽名,然後等候一位指定的銀行人員陪我進入保險庫。在進去之後,厚重的門會再度上鎖,直等到我從金屬箱中找出所需要的物品。若不遵循這些嚴格的規定,我是無法進入保險庫的。

在舊約時代,上帝設立了特別的規條,對進入會幕中的至聖所有所限制(出埃及記26章33節)。會幕中有一塊特別的幔子,分隔了聖所和至聖所,而幔子後方的至聖所,只有大祭司才能一年進去一次(希伯來書9章7節)。亞倫和所有繼任的大祭司,在進入至聖所時要帶著祭物,並要先行沐浴和穿戴聖服(利未記16章3-4節)。上帝設立這諸多的規定,並不是基於健康或安全的考量,而是要讓以色列人認識祂的聖潔, [....]

靈命日糧 : 真正的盼望

讀經:彼得前書1章3-9節 

在1960年代初期,美國舉國上下都對未來充滿盼望,覺得前景一片光明。年輕的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提出了「新疆界」、「和平工作團」,以及登陸月球的計劃。蓬勃發展的經濟,使許多人期盼未來的好時光能持續不斷。但不久後越戰升溫,國內局勢動盪,甘迺迪遭人暗殺,而原本樂觀的社會所接受的一些常態,也就此瓦解。持樂觀主義並不足以面對現況,隨之而來的是盼望的幻滅。

接著,在1967年,改革宗神學家于爾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其著作《盼望神學》(A Theology of Hope)中提出了更清晰的觀點。我們所走的道路,並不是樂觀主義,而是盼望之路,兩者截然不同。莫特曼認為,樂觀主義取決於當下的環境,但盼望卻是奠基於上帝的信實,而不受處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