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形象管理

讀經:以賽亞書43章1-9節 

為了慶賀邱吉爾的八十大壽,英國國會委託畫家薩瑟蘭為這位政治家畫一幅肖像。據稱當時邱吉爾曾詢問畫家:「你要把我畫成什麼樣子?像天使基路伯,還是一隻鬥牛犬?」即使邱吉爾很喜歡他的這兩個公眾形象,但薩瑟蘭卻回答說,他會將自己所看到的畫出來。

邱吉爾對成品並不滿意。在這幅肖像畫中,邱吉爾在座椅中,擺出一貫眉頭深鎖的表情。畫作雖十分逼真,卻並不討喜。因此這幅畫在公開亮相後,就被邱吉爾藏入地窖,後來私下銷毀。

我們像邱吉爾一樣,都有個希望別人能看到的形象,可能是成功、敬虔、美麗或有能力的形象。我們努力隱藏自己「醜陋」的一面,或許是害怕真實面一旦揭露,自己會讓人厭惡。

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時,正是他們最「醜陋」的時候。上帝因他們的罪而容許他們被擄。但上帝告訴他們不 [....]

靈命日糧 : 南轅北轍

讀經:羅馬書14章1-12節 

有位來自北美的教師給一群東南亞學生上課時,他自己反而學了一課。他在給學生進行了首次的選擇題測驗後,赫然發現很多題目學生們都沒有作答。因此在發還批改過的試卷時,他告訴學生下次不要留下空格,而要猜個答案。但沒想到有一名學生卻舉手問道:「老師,如果我剛好猜對了怎麼辦?那不是會讓人以為我知道答案,可是我其實並不知道啊!」這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觀點及做法,可說是南轅北轍。

在新約時代,猶太人與回轉的外邦人同樣相信基督,但他們的觀點卻南轅北轍。沒多久,他們就起了爭論,從該在什麼日子做禮拜,到基督徒能吃什麼、喝什麼,各有不同意見。這時,使徒保羅要他們牢記一個重要的事實: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瞭解他人的內心,或批判別人的動機。

上帝為了讓我們這些信徒們能和睦相處,祂要我們記得,我們都 [....]

靈命日糧 : 你不可建造

讀經:歷代志上17章1-4、16-25節 

大衛已經草擬了計畫,親自規劃其中的擺設、收集建材,將一切安排妥當(參見歷代志上28章11-19節)。然而,建造在耶路撒冷的首座聖殿卻是以所羅門為名,而非大衛。

因為上帝曾對大衛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歷代志上17章4節)。上帝揀選了大衛之子所羅門來建造聖殿,而大衛面對上帝的拒絕所做出的回應則堪稱典範,因為他把焦點放在上帝要做的事,而非自己所不能做的事(16-25節)。大衛仍持守一顆感恩的心,盡力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並召聚了一批有才幹的人協助所羅門建造聖殿(參見歷代志上22章)。

解經家麥康威(J. G. McConville)曾寫道:「很多時候,我們最渴望投入的福音事工,其實不是我們所在行的,也不是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可能就像大衛所做的一樣,是預備性的工作, [....]

靈命日糧 : 祂奇妙榮面

讀經:歷代志上16章8-27節 

我四歲的兒子老愛問問題,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很喜歡跟他聊天,但他卻有一個壞習慣,就是他連背對著我也一直跟我說話,因此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聽不到。當你說話的時候,請看著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也想要對我們這麼說。不是因為祂聽不見,而是因為我們跟祂說話時,往往沒有「看著」祂。雖然我們向上帝禱告,卻仍困在自己的問題當中,目光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忘記上帝所擁有的屬性。正如我兒子一樣,雖然向對方提出了問題,卻沒有注視著對方。

其實,我們只要記得祂是怎樣的一位上帝,記得祂的作為,許多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只要重新調整焦點,我們就能再次思想上帝的屬性,從中得著安慰,因為祂滿有慈愛、饒恕、權能與恩典。

詩人相信,我們應時常尋求上帝的面(詩篇105篇4節) [....]

靈命日糧 : 在主懷裡

讀經:以賽亞書66章12-16節 

我的朋友放心地讓我抱著她四天大的寶貝女兒,但小女嬰在我懷中沒多久,就開始躁動不安。我將她摟得更緊一些,用我的臉頰緊貼她的頭,並輕輕搖晃、哼輕柔的小調安撫她。儘管我認真地做了這些嘗試,再加上過去十五年的育兒經驗,我仍然無法安撫她。她哭得越來越大聲,我只好將她放回她媽媽溫暖的臂彎中,她立刻回復平靜,哭聲漸息,緊張的小小身軀也因安全感放鬆下來。我的朋友清楚地知道,該如何保抱和安撫她的女兒,以減輕她的焦躁和不安。

上帝安慰祂的孩子,就像母親安撫她的小孩一樣溫柔、可靠、費盡心思。當我們疲倦或苦惱時,祂便慈愛地將我們保抱在祂的懷裡。祂是我們的天父和創造者,祂完全瞭解我們。正如聖經上說:「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以賽亞書26章3節)

當這世上的苦難 [....]

靈命日糧 : 因何記得?

讀經:希伯來書11章23-28節 

在中國的一個前日本戰俘營裡,矗立著一塊紀念碑,紀念一個在1945年於該地安息主懷的宣教士。碑上寫著:「李岱爾(李愛銳),1902年生於天津,父母來自蘇格蘭。他在1924年奧運四百公尺賽跑項目中奪得金牌,打破世界記錄,其職業生涯達到顛峰。過後,他返回中國,於天津任教……他的一生都積極鼓勵年輕人要為人類福祉竭盡所能。」

在許多人看來,李岱爾最大的成就是在運動場上,但人們也記得他在天津對當地青年的貢獻。他生於中國,也深愛中國。他憑信心生活,服事上帝。

在希伯來書11章信心的篇章中,記載了摩西的事蹟,讓我們記得摩西寧可選擇與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享受埃及的財物(26節),他憑信心帶領、事奉上帝的子民。

人們會因著什麼記得我們呢?人們也許會因為我們的學術成 [....]

靈命日糧 : 冬去春來

讀經:何西阿書6章1-4節 

我來到附近的公園散步,以消除疲憊。當我步下小徑,一片青綠引起了我的注意。生命的嫩芽從泥土中迸出,再過幾週就會綻放黃澄澄的洋水仙花,預告溫暖的春天即將到來。我們又度過一個冬天的考驗了!

當我們閱讀何西阿書時,感覺上某些章節就像處於無情的冬天。上帝給這位先知一個如此不堪的任務,要他娶一個淫婦為妻,以闡明造物主對祂的子民以色列的愛(1章2-3節)。何西阿的妻子歌篾對他不忠、違背了他們的結婚誓言。但何西阿重新接納歌篾,期盼他的妻子會全心全意地愛他(3章1-3節)。上帝也是如此,祂盼望我們對祂的愛堅固穩定、全心全意,而不是像清晨的霧氣,太陽一出來就消散得無影無蹤。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呢?我們是否只在遭逢困難時尋求祂,在憂傷之中求問祂,卻在諸事順利的時候忽視祂嗎?我們是否 [....]

每日旅程:皮袋中的眼淚

20161107-770-425

作者:Poh Fang Chia

翻譯:湘穎

讀經:詩篇56篇1-13節

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這不都記在你的冊子上嗎?(詩篇56篇8節)。

聖經啟示我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箴言3章5節),但有時真的做到仍然很困難。我們告訴自己,要相信!但是我們卻缺乏盼望。我們告訴自己,上帝會幫助你的!但隨後我們就動搖了,並陷入擔憂中。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閱讀詩篇56篇時能得到如此大的安慰 ,因為大衛有和我們一樣的掙扎。

大衛在生命攸關時,寫道,「上帝啊,求你憐憫我」(詩篇56篇1節)。他從掃羅王身邊逃跑(掃羅曾兩次試圖用尖矛刺殺他),來到迦特,一個掃羅國家以外的地方。但這個舉動就像跳出油鍋又入火海一樣,因為迦特是敵人的地盤。當迦特人認出了大衛時,他「甚懼怕」並且假裝瘋癲(撒母耳記上21章12-13節)。

在面對困難時,恐懼是我們的自然反應,我們甚至會哭泣。而大衛向我們展現了怎樣持續地把我們的信心放在上帝身上。首先,他提醒自己:「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詩篇56篇3節)。「上帝幫助我,這是我所知道的!」(詩篇56篇9節)。其次,他想起了上帝會記錄下我們所有的傷痛。事實上,祂知道我們流下的每一滴眼淚(詩篇56篇8節)。祂完全知道我們承受的苦難,祂也關心在挫敗和痛苦深處的我們。

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倚靠祂並且不再懼怕(詩篇56篇11節)。因為祂有能力、憐憫、也希望我們能在患難中尋求祂。祂也許不會立即帶我們脫離目前的挑戰,但祂應許我們「祂必與我們同在」(詩篇56篇4,10節)。我們可以安歇在上帝的同在里,被祂 的「生命光」籠罩(詩篇56篇13節)。

思考:你是如何應對恐懼的?知道上帝會記錄下你的眼淚對你來說有什麼含義?

靈命日糧 : 奔跑與休息

讀經:馬可福音6章30-46節 

有一篇標題為《休息對賽跑者的重要性》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在文章中,前美國越野跑步隊員強調一個原則,就是身體在運動後需要時間休息與恢復,這原則有時連資深運動員都會忽略。作者寫道:「從生理而言,當運動員休息時,經由訓練所產生的體能改變才會發生。所以,休息與訓練同樣重要。」

在我們信仰與服事的道路上,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定期休息,以避免精疲力竭或灰心沮喪。耶穌在世上時,即使面對群眾龐大的需求,祂仍保持服事與休息之間的平衡。門徒出去傳道、教導與醫治他人,回到耶穌那裡時,耶穌就對門徒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章31節)。但那時有一大群人跟著他們,於是耶穌就教導眾人,並以五餅二魚使他們吃飽(32-44節)。群眾都離去後,耶穌「就往山上去禱告」(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