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太容易了

讀經:約翰福音11章17-27節 

在《華盛頓郵報》有篇標題為《科技大亨的最新研究計畫:對抗死亡》的報導,提到了數位科技大亨正著手進行一項研究,以延長人類的壽命,他們還預備付出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究。

但他們的投資似乎晚了一步,因為死亡早已被擊敗!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章25-26節)。耶穌的話語使我們確信,凡相信祂的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必永遠不死。

當然,我們的肉身都會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的思想、觀點、記憶、愛心,以及獨特的個人特質,絕不會隨肉身死亡而消逝。

最棒的是,這是白白得到的恩典!你只需接受耶穌所賜的赦罪之恩,在彈指之間,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這永遠的生命。

也許有人會說:「這未免太 [....]

每日旅程:真正的歸宿

20161008-770-425

作者:Marlena Graves

翻譯:陳琳

讀經:約珥書2章1-25節

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給你們。——約珥書2章25節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很難相信自己能夠真實地經歷到上帝的良善和信實(約珥書2章23節)。她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父親缺席,母親則對她有情緒暴力和家暴。除此之外,她曾經遭到過許多男人的性侵害。後來,她想要跨越童年時期和成年早期的陰影。但是儘管她衷心地跟隨耶穌,儘力去服侍別人,她仍然無法輕易除去那些經歷對她生命的影響。

這個女人開始意識到她無法對過去發生的事情做出任何改變。她也為著自己近幾年做過的一些糟糕的決定付上了代價。在過去的十年中,她做出了一些錯誤的選擇,她感到劫數難逃,必受咒詛。這些事情加上她童年時期和成年早期的那些經歷,就好像蝗蟲一樣,毀壞了她人生中的好「土地」,讓它變得荒蕪(約珥書2章3節)。

值得慶幸的是,上帝比起我們所遭受的環境和我們犯下的罪惡要強大很多。祂的恩典比我們過去所經歷的任何困難和做過的錯誤決定都要大得多。我安慰她,提醒她上帝「願赦免我們的一切罪惡,醫治我們的一切疾病。祂救贖我們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我們的冠冕。祂用美物使我們所願的得以知足」(詩篇103章3-5節)。

我們都要承受自己犯罪的後果和別人對我們犯罪時帶來的傷害。但是當我們開始依靠上帝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罪無法決定我們的人生,上帝才能。祂開始糾正我們生命里的錯誤,讓我們迴轉歸向耶穌,直到完全被祂恢復!(約珥書2章25節;使徒行傳3章21節)。

思考:為什麼知道我們在基督里不再被上帝定罪是如此重要?上帝的慈愛和饒恕如何激勵你為榮耀祂而活?

靈命日糧 : 隱形之戒

讀經:約翰福音3章16-21節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348年)曾說了一個故事來揭示人心的黑暗,故事說到一位牧羊人在無意間尋獲地底深處的一枚金戒指。那一天,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天搖地動之後地殼裂開,牧羊人在一個古墓的裂縫中撿拾到一枚戒指,還意外地發現到這枚戒指具有神奇魔力,只要戴上它就能讓人隱匿行蹤。柏拉圖問道,假設人們具有隱形的能力,可以隨心所欲,不會受到法律制裁,那麼人們會約束自己不犯罪嗎?

人性的確有黑暗的一面,但對於這一點,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給了我們一條出路。耶穌是好牧人,祂知道人們寧可選擇行在黑暗中,因為如此可以掩飾自己的惡行,免受懲罰(約翰福音3章19-20節)。然而,耶穌揭露我們掩飾惡行的黑暗面,並非要定我們的罪,而是要我們藉著祂得到救恩(17節)。耶穌是我們心靈的牧者,祂揭露人性最黑 [....]

靈命日糧 : 毫無攔阻

讀經:以弗所書3章7-13節 

幾年前,一位朋友邀我一起去看職業高爾夫球賽。初次參與這樣的盛會,我不知道會碰到什麼情況。沒想到當我們一抵達球場,就立即收到贈品、文宣資料和導覽地圖。最令我感到受寵若驚的,莫過於在球賽結束後,我們還可以進入貴賓專屬的休憩區,能好好地坐下來享受免費的美食。按理我是沒資格進入貴賓專屬招待區,但關鍵就在我的朋友,因他的緣故,我也得到完全相同的禮遇。

我們若單靠自己,必然無法親近上帝。唯有倚靠那位為我們捨命、承擔重罪的耶穌,我們才能到上帝那裡去。使徒保羅寫道:「[上帝]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以弗所書3章10節)。這樣的智慧讓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因基督就是眾人得以親近上帝的道路。只要我們「因信耶穌,就在祂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上帝 [....]

靈命日糧 : 全心全意!

讀經:民數記13章26-32節,14章20- 

迦勒是「全心全意」的人。他和約書亞並其他十位探子,窺探了應許之地後,向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匯報。迦勒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數記13章30節)。但其他十位探子卻說,他們不可能成功。儘管上帝已應許,他們卻只看到阻礙(31-33節)。

這十個人讓以色列百姓失去信心,並向上帝發怨言,導致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但迦勒從未放棄,正如上帝說:「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14章24節)。45年後,迦勒85歲時,上帝按照祂的應許將希伯崙賜給迦勒為業,「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約書亞記14章14節) 。

新約時代,一個律法師問耶穌說:「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 [....]

靈命日糧 : 有盼望

讀經:詩篇46篇1-7節 

在2002年的一場車禍,我們失去了年僅十七歲的女兒梅莉莎。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我仍會陷入「如果」的思潮。有時在憂傷中,我會想起那年六月的傍晚,如果能將一些事重新安排,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梅莉莎說不定就會平安到家。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如果」的想法,並不會讓人得著益處,只會帶來無謂的猜測、懊悔以及絕望。雖然悲傷是真實且持續的,但若我們能回到「現實」世界中,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上帝的名也會得著榮耀。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找到希望、鼓勵和安慰。我們有確切的盼望(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 ,因為我們知道梅莉莎愛耶穌,如今她必定在「好得無比」的地方(腓立比書1章23節) 。我們有賜各樣安慰之上帝的同在(哥林多後書1章3節) ,我們也有上帝「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 [....]

靈命日糧 : 直奔標竿

讀經:腓立比書3章12-21節 

我很喜歡電視節目《極速前進》。在這個真人實境的節目中,有十對選手會被送到另一個國家,使用火車、公車、計程車、腳踏車或步行等方式競賽,在各個賽段中完成指定任務。參賽隊伍的目標是比其他人更快抵達終點,以獲得獎金一百萬美元。

使徒保羅將基督徒的生命比做一場賽跑,並且承認他自己尚未抵達終點。他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章13-14節)。保羅不執著於過往,他沒有因過去的失敗而內疚沮喪,也沒有因當前的成就而感到自滿。他向著標竿直跑,為要越來越像耶穌。

我們也正在場上賽跑。不管我們過去曾經失敗或成功,讓我們繼續向著最終的目標直跑,變得更像耶穌。我們不是要得 [....]

靈命日糧 : 恩典

讀經:馬太福音5章43- 48節;約翰福音8章9 

在耶穌的教導中,有關絕對的標準和絕對的恩典,看似相互矛盾。

耶穌絕不會降低上帝絕對的標準。正如耶穌回應有錢的少年官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章48節)。律法師問耶穌什麼是最大的誡命,耶穌的回答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22章37節)。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可以遵守這些命令,達到上帝完美的標準。

但這位耶穌也慈愛地預備了絕對的恩典。祂赦免了行淫的婦人、十架上的強盜、堅稱不認識祂的門徒,還有曾以迫害基督徒聞名的掃羅。上帝的恩典是絕對的,且涵蓋所有的人,甚至也臨到那些把耶穌釘十架的人。正如耶穌在即將離世時,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多年來,一想到耶穌要求的絕對 [....]

靈命日糧 : 福音廣傳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1-10節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針對「文字廣傳」做了一項研究,探討十九世紀時,印刷品的內容如何透過當時的媒體,也就是報紙加以傳播。如果一篇文章被印刷超過五十次以上,在那個時代就算是「廣傳」了。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一篇十九世紀的新聞報導,提到許多基督徒為信仰殉道,而這份報導廣為流傳,因為至少出現在110份不同的刊物上。

使徒保羅曾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地區的信徒,稱許他們勇敢又喜樂地為耶穌作見證,廣傳福音。他說:「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8節)。福音的信息,因著這些人的生命被耶穌基督改變而得以廣傳。即便有艱難和迫害,他們也無法緘默不傳。

我們每個基督徒都當以愛心助人,說誠實話,讓他人看到我們因 [....]

每日旅程:原諒的能力

20160612-770-425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譯:湘穎

讀經:約翰福音10章22-30節

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約翰福音10章29節

作為一個在海邊長大的孩子,我經常去划船。沒有朋友和家人一起在水中共度的周末是不完整的。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我們即將要行駛的船隻無法啟航。修理了將近一個小時后發動機終於可以發動了。一切準備就緒后,開船的駕駛員非常興奮地拋下船錨啟航,當他開了好一段距離才發現,他的妻子還留在碼頭上!

對此,他的妻子並沒有笑一笑就算了,而是因此勃然大怒。甚至在幾年後,她仍然對他丈夫(現在是前夫)那天所做的事情感到憤憤不平。真是讓人難過…當我們被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時,原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我們的一生中,確實要學習基督的樣式,常常回想上帝是如何原諒了我們從而去選擇原諒傷害我們的人。

在狄楠希的書《Quiet Place》中,她根據約翰福音10章28節寫道,“我們經常因為身邊的人,情況和事情而發怒,覺得生活太艱辛而無法忍受。然而最終,他人以及他們的罪無法控制我們;身邊的環境和意外的情況亦無法掌控我們。”狄楠希繼續分享說“因為耶穌的犧牲和所帶來的饒恕,我們可以真實地經歷救贖,並體會誰也無法將我們從上帝慈愛的雙手中“奪走”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的天父,“祂比萬有都大”(約翰福音10章29節),我們可以安歇在祂的大能和應許里。當我們接受祂的愛和寬恕時,我們就可以真正地去愛和原諒他人。

思考:體會到從上帝而來的認同感和安全感如何幫助你更快地饒恕傷害過你的人?上帝對你的饒恕如何改變了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