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選擇改變

讀經:以西結書18章25-32節 

我兒子得到一個小機器人,他編寫程式讓機器人執行簡單的任務,並樂在其中。他不但可以讓這個機器人前進、停止、原路折返,還能讓機器人發出嗶嗶聲和重播先前錄製的聲音。機器人完全遵照我兒子所下的指令,它不會自行發出笑聲,或朝其他方向前進。總之,機器人沒有選擇的自由。

上帝創造人類時,祂並不是製造機器人。上帝是按著祂的形象造人,這也意味著我們會思考、判斷、做決定,並且能在對與錯之間做出選擇。即使我們慣於違背上帝的心意,我們仍能選擇重新歸向祂。

古時的以色列人行上帝眼中看為可憎惡的事,上帝就透過先知以西結對他們說:「你們當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這樣,罪孽必不使你們敗亡。你們要……自做一個新心和新靈。」(以西結書18章30-31節)

我們只需要選擇靠著聖靈(羅馬書 [....]

靈命日糧 : 與你同在

讀經:耶利米書1章1-10節 

我在福音雜誌社實習時,寫了一篇文章,談到有一個人成了基督徒。他告別過去的生活,生命徹底改變,並讓耶穌成為他生命的主宰。該期雜誌發行後幾天,我接到一通匿名電話,威脅我說:「戴勞倫,你小心點,我們正注意你!你再寫這樣的故事,肯定性命不保!」

這不是第一次我因勸人歸主而遭受威脅。有一次,我發單張給人,那人卻威嚇我馬上消失!在這兩起事件中,我退縮害怕。但我面對的不過是口頭上的威脅,許多基督徒遭受的卻是實質的攻擊。有些基督徒甚至因為過敬虔的生活而遭人排擠。

耶和華對耶利米說:「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耶利米書1章7節),耶穌也對祂的門徒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馬太福音10章16節) 。的確,我們可能會遇到威脅、困難,甚至痛苦 [....]

靈命日糧 : 慷慨付出

讀經:馬太福音25章31-40節 

幾年前,美國南加州面對經濟衰退,但鮑柏·強森牧師卻在危機中看見契機。於是,他安排與市長會面,問市長說:「有什麼事是我們教會可以幫忙的?」那位市長相當驚訝,因為通常人們找他,都是要他幫忙,但這位牧師卻為他提供教會全體會眾的支援。

過後,市長和牧師共同制定計畫,解決一些迫切的需要。僅在該郡就有超過二萬名孤苦老人無人探視,數百名兒童需要寄養家庭,還有許多兒童需要課業輔導,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其中一些解決方案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但所有的方案都需要人們願意付出時間與關心,而這正是教會所能提供的。

耶穌告訴門徒,將來有一天,祂會對忠心跟隨祂的人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馬太福音25章34節)。耶穌也說這些人會因所得的賞賜而 [....]

靈命日糧 : 永恆的愛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21-26節 

最近,我搭乘的一趟班機著陸時不太平穩,在機場跑道上左搖右晃。有些乘客顯得非常緊張,但坐在我後面的兩個小女孩卻興奮地歡呼:「好棒啊!再來一次!」緊繃的氛圍瞬間消失無蹤。

孩童總是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以謙卑、好奇的心態來看待生命。或許耶穌也曾這麼認為,所以祂說:「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馬可福音10章15節)

生命難免會有挑戰和悲傷,很少人能像「哭泣的先知」耶利米那樣體會良多。然而在耶利米遭遇困境時,上帝卻以奇妙的真理鼓勵他,以至於他能說:「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耶利米哀歌3章22-23節)

上帝隨時都會賜下新的憐憫,事實上,上帝的憐憫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生命 [....]

靈命日糧 : 人生旅程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5-21節 

我成長於叛逆的六十年代,曾經背棄信仰。我從小就開始上教會,但直到二十多歲遇上一次慘痛的意外之後,才真正認識耶穌。自從那時候起,我就將所有的歲月用來傳講耶穌對人們的愛,這就是我的人生旅程。

在這破碎的世界,用「旅程」一詞來描述人生,實在很貼切。沿路上,我們會遇到高山與低谷、江河與平原、擁擠難行的公路與人跡罕至的道路,經歷高峰與低谷、喜樂與悲傷、衝突與失落、心痛與孤寂。我們無法看見未來的路程,前景也未必如我們所願,因此不同的景況來臨時,我們只能默默承受。

然而,基督的跟隨者不必獨自面對人生旅程中的景況。聖經提醒我們,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無論我們往何處去,祂都在那裡(詩篇139篇7-12節) ;祂絕不離棄我們,也不撇下我們(申命記31章6節;希伯來書13章5節) ;耶 [....]

靈命日糧 : 受造之美

讀經:詩篇136篇1-9節 

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ey)曾擔任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的管理員,他將那幾年的經歷寫成《曠野旅人》一書。艾比對於美國西南方栩栩描摹的巧語,讓這本書值得一讀。

可惜艾比雖能妙筆生花,卻是個無神論者。除了眼見的美景,他無法體會其他的意義。多麼令人惋惜啊!他的一生都在讚揚受造物之美,卻完全錯失了重點。

自古人們總以傳奇故事、神話和歌曲來闡述世界的起源,而以色列人傳講創造的起源卻很獨特。他們敘述一位上帝創造美麗的世界,使我們享受其間,沉浸在童真的快樂裡。上帝創造宇宙天體時,祂說有就有,並且說這創造是「好的」(希伯來文的好也意味著美)。上帝完成美好樂園的創造後,又因著愛而創造我們,將我們安置在伊甸園裡,然後對我們說:「好好享受吧!」

有些人看見造物主的 [....]

靈命日糧 : 發自內心

讀經:約珥書2章12-17節 

在許多文化中,人們會以大聲哭泣、哀嚎、撕裂衣裳來宣洩個人痛楚或面對重大國難。舊約時代,以色列百姓也以類似的行為,來表達他們對於遠離上帝的哀傷和悔改。

悔改的外在表現若是發自內心,可以令人感到震撼,但若沒有從內心誠懇地回應上帝,即使是在基督徒當中,也可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當猶大境地遭蝗蟲吞噬,上帝透過先知約珥呼籲百姓虔誠地悔改,以免受到上帝更多的審判。「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約珥書2章12節)

接著,約珥呼籲百姓由內心深處回應:「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因為祂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13節)。真正的悔改,需要發自內心。

上帝渴望 [....]

靈命日糧 : 禱告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8節 

周姐姐以禱告開始兒童主日學的活動,接著帶領孩子們唱詩歌。她介紹了當天的講員張老師後,又帶大家一起禱告,此時六歲的樂樂已經如坐針氈。然後,張老師又以禱告作為講故事的開始和結束。樂樂不禁埋怨:「總共禱告四次耶!哪能叫我乖乖地坐那麼久!」

如果你認為樂樂面臨的情況很難熬,那麼要做到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7節所說的「不住地禱告」,時刻保持禱告的心就更難了。其實不只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都可能覺得禱告很無趣。這也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或不明白禱告就是和天父說話。

十七世紀法國神學家芬乃倫寫下一段關於禱告的論述,讓我得著幫助。他說:「告訴上帝你心中所想的一切,就像是對親近的朋友傾訴心聲、快樂和痛苦。告訴上帝你的困難,讓祂安慰你。告訴上帝你的歡喜快樂,讓祂使你心存感恩。告訴 [....]

靈命日糧 : 再接再厲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2節 

我的兒子很喜歡閱讀。如果他閱讀的書籍超過學校指定閱讀的數量,學校就會頒發一張獎狀給他。這樣的鼓勵,促使他繼續保持閱讀的好習慣。

當保羅寫信激勵帖撒羅尼迦教會時,他並非頒發獎賞,而是說些鼓勵的話。他寫道:「弟兄們,我們在主耶穌裡求你們,勸你們,你們既然接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應該怎樣行事為人,並且怎樣討上帝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進一步」(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節,新譯本)。這些基督徒的生活討上帝的喜悅,所以保羅鼓勵他們更加努力,繼續為上帝而活。

也許你我現在也是盡心地愛我們的天父、竭力地認識祂,並盡力地討祂的喜悅。讓保羅的話語成為我們的激勵,使我們在信仰上得以繼續前進。

不過,讓我們更進一步思想,今天我們可以用保羅的話語激勵什麼人呢?你心中有想到誰是 [....]

靈命日糧 : 忠實球迷

讀經:詩篇86篇1-13節 

在奧克拉荷馬州,有個12歲的小男孩凱德·波普(Cade Pope),親筆寫了32封信,分別寄給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32支球隊的經理。他寫道:「我家人和我都熱愛美式足球,每個週末我們都會玩夢幻足球這個遊戲,並觀賞足球賽……我已經準備好要選一支國家足聯隊伍,用我一生來為它加油!」

黑豹隊的老闆傑瑞·李察遜(Jerry Richardson)收到信後,也親筆寫了回信,他一開頭就寫道:「如果我們成為你支持的隊伍,這將是我們的榮幸,我們一定會成為你的驕傲。」李察遜也在信中特別褒獎幾位球員。他的回信親切友善,而且是凱德唯一收到的回應!毫無意外地,凱德成為黑豹隊的忠實球迷。

在詩篇86篇,大衛也提及自己對獨一真神的忠誠。他說:「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祢,因為祢必應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