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留下美名

讀經:箴言22章1-16節 

當我在一個小鎮的旅館中暫時落腳,我注意到對街的教堂正在聚會。教堂裡擠滿了人,所有人不分老少全都只能站著,有些人甚至連站的位置都沒有,還必須站在人行道上。後來,我看見路邊停了一輛靈車,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喪禮。由於人數眾多,我不禁猜想,逝世的八成是當地的英雄人物,或富商名流。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對接待人員說:「能讓這麼多人出席他的喪禮,想必這個人在這個鎮上一定相當有名望吧!」

「不,」他回答,「他並沒有財富或聲望,他只是個好人。」

這讓我想起箴言的至理名言:「美名勝過大財」 (22章1節) 。你曾否想過,我們可以為家人、朋友和鄰居留下些什麼呢?上帝看重的並不是我們優異的履歷,或是累積的財富,而是我們所活出的生命。

當我一位朋友去世的時候,他的女兒寫道:「 [....]

靈命日糧 :天父知道

讀經:馬太福音6章25-34節 

還記得在我四歲那年,某一個炎熱的夏夜裡,我與父親睡在地墊上,而母親則睡在另一個房間,以便照顧小寶寶。那時我們住在北迦納,當地的氣候常是炎熱乾燥。我睡得全身是汗,口乾舌燥。我實在是太渴了,只好將父親搖醒。於是,在那個酷熱漆黑的半夜裡,儘管他十分困倦,但因為我開口要求,他便起身去拿水壺倒水給我喝。其實在我一生中,他一直都像那天夜裡一樣,時時供應我的需求,扮演慈父的角色。

或許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好父親,但我們都有一位天父,祂滿有能力,永遠與我們同在,而且不會讓我們失望。耶穌教導我們,可以向「我們在天上的父」禱告 (馬太福音6章9節) 。耶穌還告訴我們,當我們面臨日常生活的需求,無論是飲食、衣著、居所和庇佑 (31節) ,「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 [....]

靈命日糧 :我不明瞭

讀經:以賽亞書55章6-13節 

雖然我每天都必須依賴新科技完成工作,我卻不清楚這些科技運作的原理。我只要打開電腦,開啟文件檔案,就可以開始寫作。我對於微晶片、硬碟、無線網路和彩色顯示器運作的原理,都一竅不通,但我還是能享受這些高科技產品所帶來的快捷和便利。

就某些層面而言,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以賽亞書55章8-9節提到上帝的超越性:「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雖然我們無法明瞭上帝的心思意念,但並不妨礙我們信靠祂,因為上帝已經證明祂愛我們,正如使徒保羅寫道:「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縱然有許多事仍難以明瞭,但只要信靠 [....]

靈命日糧 :心意更新

讀經:羅馬書12章1-8節 

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於1964年提出創見:「媒體就是訊息。」意思是人們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當時個人電腦、手機和網路根本就不存在。如今我們進入這個科技時代,才能真正理解他深遠的先見。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在《網路讓我們變笨?》一書中,寫道:「網路提供大量的訊息,也塑造我們思考的過程。網路似乎削弱我們的專注力和思維能力。如今,不論我是否上網,我都希望能依照網路模式獲得大量的訊息。」

英國牧師菲利普(J. B. Phillips)曾對羅馬書重新釋義,他說:「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讓你們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上帝所定的計畫對你是好的,讓你對祂完全順服,以至靈命達到成熟的地 [....]

靈命日糧 :不要懼怕

讀經:路加福音2章8-20節 

在聖經中,幾乎每次天使出現,所說的第一句話都是「不要懼怕」(但以理書10章12、19節;馬太福音28章5節;啟示錄1章17節) 。這實在不足為奇,因為當人們親眼看到上帝的使者降臨,第一個反應總是驚惶恐懼、目瞪口呆。但是路加福音告訴我們,上帝以一種不讓人害怕的形式來到世上。祂降世為人,降生在馬棚裡,躺臥在馬槽中。試問有誰會害怕初生的嬰孩呢?

當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福音後,就有許多人質疑:降生在伯利恆的小嬰孩,一個木匠的兒子,怎麼可能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呢?然而,在野地裡的牧羊人卻深信不疑,因為他們已經聽見天使及天軍報告大喜的信息 (2章8-14節) 。

上帝為何要降世為人呢?聖經提供了許多解釋,有些是深奧的神學,有些卻淺顯易懂。其中,耶穌青少年時期在聖殿裡,坐在教師 [....]

靈命日糧 :陰涼處

讀經:詩篇121篇 

我住在英國,從來不必擔心會被烈日灼傷,因為這裡天氣陰霾,太陽常被厚厚的雲層遮蔽。然而,最近我到西班牙小住,很快就領教到豔陽的威力。我的皮膚比較白,只要在陽光下逗留十分鐘,就必須躲到傘下,尋找遮蔭,否則就會被曬傷。

體驗了西班牙驕陽似火的氣候,讓我明白為何詩人說,耶和華在祂百姓的右邊蔭庇他們。因為中東地區的天氣更加酷熱難耐,使他們不得不尋找蔭庇之處,以防止灼傷。

在詩篇121篇,詩人不只將耶和華描述為蔭庇之所,在詩中他也自問自答,句句皆發自肺腑,由衷稱頌上帝的慈愛和信實。我們可以用詩篇121篇做為禱詞,提醒自己上帝永不離棄我們,並且蔭庇著我們。正如我們在豔陽天會躲進傘底下一樣,我們在困難時也能以上帝為避難所。

我們要仰望「造天地的耶和華」 (1-2節) [....]

靈命日糧 :傳好消息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簽訂停戰協定,宣布世界和平。但是在菲律賓小島上,有一位年輕的日本皇軍中尉小野田弘男,卻渾然不知戰爭已結束的消息。日軍曾嘗試尋找他,還用飛機在島上拋下和平傳單,要讓他知道戰爭已經結束。然而,小野田弘男卻不相信,以為傳單是出自敵方的詭計。因此,他仍堅守在1945年所接受的最後指令:留守戰鬥。他在叢林裡生活了30年,誓死不降。直到1974年3月,他的前任上級軍官專程從日本遠赴菲律賓,撤銷先前的作戰命令,小野田弘男才卸下軍職,並接受戰爭已經結束的事實。

至於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至今仍有許多人不曾聽過,也不相信耶穌「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提摩太後書1章10節) 。而我們這些聽過並且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有些仍然靠著自己,有如生活在叢林裡, [....]

靈命日糧 :因為我愛祂

讀經:啟示錄22章12-21節 

在我丈夫出差回來的前一天,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希望爸爸趕快回來。」我問他為什麼,我以為他可能會說:爸爸每次都會帶禮物回來,或是想和爸爸一起玩球。但是,我猜錯了。他慎重認真地回答我說:「我希望爸爸快點回來,因為我愛他!」

兒子給我的回覆,不禁讓我想起主耶穌,以及祂要再來的應許。耶穌說:「我必快來!」 (啟示錄22章20節) 我渴望祂再來,但我為什麼期盼祂再來呢?難道是因為到了那天,我就可以站在祂面前,不再受病痛死亡的威脅嗎?還是因為我對生活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感到厭倦?或是因為我們全心愛祂,因為祂分享了我們的淚水與歡笑,因為祂與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我們渴望永遠與祂在一起?

知道當丈夫不在的時候,兒子會想念他,這讓我感到欣慰。如果他一點也不在意爸爸何時回來,或是認 [....]

靈命日糧 :你會維護誰?

讀經: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當老師在文法課上,要凱斯琳(Kathleen Parker)到台上作句型分析,她真是嚇壞了。因為她是新來的轉學生,這些文法她都還沒學到,但全班同學還是無情地嘲笑她。

那時,老師維護凱斯琳,說:「她的文筆比你們任何人都好!」多年後,當凱斯琳回想這事仍感恩地說:「從那天起,我就努力寫作,一心只想要寫得和老師說的一樣好。」最後,凱斯琳贏得了普立茲新聞獎。

耶穌就像這位老師一樣,祂維護那些軟弱且無力自保的人。當門徒不讓孩子來到祂的面前,耶穌就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 (馬可福音10章14節) 。耶穌以恩慈對待飽受種族歧視的人,讓好心的撒馬利亞人成為祂比喻中的英雄人物(路加福音10章25-37節) ;祂在雅各井旁,讓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重得盼望(約翰福音4章 [....]

靈命日糧 :正確焦點

讀經:列王紀下6章8-17節 

艾米爾是無業遊民,天天在城裡遊蕩。整整一年的時間,他總是低頭緊盯著路面,不敢直視路人的眼光,怕被人認出來,因為他原本並不是流浪漢。他盯著路面也是想要撿拾人們掉在路上的硬幣,或是看看有沒有只抽了一半的煙蒂。由於他長期將焦點放在地面,一直低頭往下看,以致於脊椎變了形,就算是他想要把腰桿挺直都很困難。

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將焦點放在來襲的軍隊,所以他只看到亞蘭王派去逮捕以利沙的大軍,以致驚恐不已 (列王紀下6章15節) 。以利沙知道他的僕人只看見了危險和敵人的大軍,於是以利沙祈求上帝開啟他僕人的眼睛,好讓他可以看見上帝保護他們,滿山的火馬火車遠遠勝過亞蘭王派來捉拿以利沙的大軍 (17節) 。

當生活困頓,我們備感壓力時,我們的眼睛往往只看到困難。但是,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