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堅固你心

讀經:提摩太前書4章6-11節 

我家附近有一間社區健身中心,這幾年來,我常去那裡健身。但前一陣子這間健身房停止營業,我只好去另外一間健身房。先前那間健身房的氣氛相當溫馨友善,大家都喜歡邊健身邊聊天,幾乎沒有人會揮汗如雨。但現在這間健身房,不只具備專業的器材,更有許多男男女女認真地鍛鍊,致力追求美好的體態。我看著這些人勤奮健身,他們的外表看來也頗為健壯。但我真心希望,他們的內心也能靠著恩典得堅固。

心臟主要是由心肌構成,這塊肌肉能讓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繼續維持運作。鍛鍊身體各部分的肌肉讓身體健壯,固然不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心臟保持強健。

我們屬靈的心也是如此。我們藉著聖經的真理,領受上帝美善恩慈的信息,使我們的心靈剛強堅固。保持心靈健康強壯,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比任何事更為優先。

[....]

靈命日糧 :互相扶持

讀經:出埃及記17章8-16節 

小學五年級的愛雅緊張地走到台前,她班上的三十位同學與他們的父母正看著她,等她發表結業感言。當校長將麥克風調整到適合愛雅身高的位置時,她卻忽然轉過身去,背對著麥克風與觀眾。群眾低聲地說起了鼓勵的話:「親愛的,加油!你行的!」但愛雅仍然不敢轉過身來。於是,一名同學走到台前,站在她的身旁,校長也站在愛雅的另一邊。最後,他們三人一起朗讀愛雅的演講稿。這真是相互扶持的美好例證!

在以色列百姓與亞瑪力人的爭戰中,摩西極其需要幫助與支持 (出埃及記17章10-16節) ,因為「摩西何時舉手(連同手中上帝的杖),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 (11節) 。亞倫與戶珥看見這樣的情況,就站在摩西身旁,「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扶住摩西發沉的手。有了他們的幫助,到日落的時候,以色列 [....]

靈命日糧 :同心呼求

讀經:詩篇122篇6-9節 

我的祖國迦納有個婦女禱告會,每個月都為迦納與其他非洲國家禱告。有人問她們為何如此迫切地為萬國禱告時,她們的帶領人吉芙蒂·達德茲(Gifty Dadzie)說道:「環顧四周,或從報章新聞都讓我們看到,我們的世界飽受戰爭、災難、疾病與暴力的痛苦,讓人看不見上帝對世人的愛,以及祂所賜的福分。但我們相信上帝在萬國掌權,所以我們稱謝祂的賜福,並呼求祂親自介入其中。」

聖經也記載,上帝確實會干涉地上萬國的事務(歷代志下7章14節) 。當上帝介入之時,祂會使用平凡的人。或許我們不會擔負重責大任,但我們可以盡一己之力,帶出和平及公義,使邦國被高舉(箴言14章34節) 。我們可以為國家和萬民禱告,正如使徒保羅寫道:「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 [....]

靈命日糧 :等候上帝

讀經:彼得後書3章8-15節 

我們一群人搭乘機場的接駁巴士,準備前往另一個航站轉機,但司機卻接到通知要在原地稍候。眼看就要錯過航班,有一位焦急的男乘客忍不住對司機大發雷霆,堅持要司機開車,不然就要告他。就在此時,一位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拎著一個公事包跑過來。他看著那位正暴跳如雷的乘客,舉起手中的公事包,氣喘吁吁地對他說:「你忘記拿你的公事包,但是你剛剛說,你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我想你應該用得到。」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對上帝也相當沒有耐心,特別是要等候祂的再臨。我很納悶,到底上帝在等些什麼?每天總有許多悲劇發生,我們的至親在受苦,生活中的壓力也大到讓人無法承受。

但是,當人們分享他們經歷了耶穌,或是我發現上帝仍在混亂的世界中動工,就會讓我回想起,那天在接駁巴士上發生的事。原來有些狀況和細節是上帝 [....]

靈命日糧 :快進來坐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9節 

記得小時候,我們全家每個月都會從俄亥俄州到西維吉尼亞州,去探望我的外公外婆。每當我們到達他們的農舍,外婆總是在門口迎接我們說:「快進來坐。」這是外婆歡迎我們的方式,她希望我們在那裡能感到舒適愉快,也能陪她聊聊近況。

我們的生活常常很忙碌。在這個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和朋友聯絡,更不必說邀請人來家裡坐坐。因為以簡訊溝通,通常更有效率,也能完成更多事務。

但回想一下,當耶穌要改變稅吏撒該的生命時,耶穌為他做了什麼。耶穌不但到撒該的家去坐坐,祂還說:「我必住在你家裡。」這說明了,耶穌不是短暫的逗留 (路加福音19章5節) ,耶穌還花時間和撒該相處。正因為這段共處的時間,讓撒該的生命完全得到改變。

外婆家的前廊有幾張椅子,她歡迎所有的訪客進來休息一 [....]

靈命日糧 :冷漠無情

讀經:約伯記11章7-20節 

有位女市民在情急之下,撥電話到我任職的住宅服務中心。她租的房子暖氣出了問題,整個房子冷得就像是個大冰櫃。她急切地問我,她和孩子們該怎麼辦。我不假思索地給了她官方答覆:「請暫時入住飯店,再把帳單寄給房東。」她氣得馬上掛上電話。

我知道如何照本宣科地回答她的問題,但卻完全忽略她的感受。她希望有人瞭解她的擔憂與無助,她要知道自己並不是孤立無援。然而,我卻對她冷漠無情。

在約伯失去一切後,他的朋友給他許多答案,卻少了同理心。瑣法告訴約伯,只要約伯全心為上帝而活,那麼約伯「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 (11章17節) 。對於朋友這樣的說法,約伯無法接受,並以諷刺口吻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 (12章2節) 。約伯深深體會照本宣科的答案,並不能回答真實生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