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英雄、暴君與耶穌

讀經:哥林多前書2章1-10節 

貝多芬本來打算將他的第三號交響曲命名為《波拿巴》,呈獻給拿破崙·波拿巴。因當時法國人在宗教與政治上飽受暴政壓迫,貝多芬將拿破崙視為人民的英雄、自由的捍衛者。但當這位法國將軍自行稱帝時,這位知名的作曲家就改變心意,怒不可遏地譴責自己昔日眼中的英雄是個惡棍和暴君!他用力擦掉樂譜上波拿巴的名字,以致在原稿上留下破洞。

初代基督徒在政治改革的希望破滅後,一定也很失望。人們因耶穌而重燃對生活的盼望,以為從此再也沒有凱撒的苛捐雜稅和軍事力量的壓制。然而,數十年後,羅馬帝國依然稱霸世界。耶穌的跟隨者帶著恐懼和軟弱,眾門徒也不成熟,還發生紛爭(哥林多前書1章11-12節,3章1-3節)。

但不同的是,保羅所看到的超越了這些未改變的事物。他的書信以基督之名作為開頭和結尾,並通篇充 [....]

靈命日糧 : 關懷窮人

讀經:申命記15章7-11節 

艾維斯·桑墨斯(Elvis Summers)一打開門就看見莫婆婆。她是一個瘦弱的遊民,經常來索討空罐拿去變賣,這點微薄的現金是她主要的收入來源。當下,桑墨斯心中有一個主意,於是問她說:「妳可以告訴我妳睡在哪裡嗎?」莫婆婆帶他走到一幢房子旁邊不到一公尺寬的骯髒窄巷。桑墨斯出於憐憫為她打造一間「小屋」,讓她有個簡單的庇護所,能安全地睡覺休息。過後,桑墨斯還想幫助更多遊民,他建立了一個「請贊助我」(GoFundMe)的網頁,並與當地教會合作,提供土地為其他無家可歸的人建造更多庇護所。

整本聖經都提醒上帝的百姓要關懷窮人。當上帝藉由摩西對以色列人說話,預備進入應許之地時,也鼓勵他們「總要向[窮人]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申命記15章8節)。這段經文還指出「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 [....]

靈命日糧 : 脫離勁敵

讀經:撒母耳記下22章17-20節 

高齡94歲的喬治·伏傑諾維奇(George Vujnovich)在2010年獲頒銅星勳章,因他在二戰期間策劃一個救援行動。《紐約時報》稱該次行動為「二戰中最偉大的救援行動之一」。伏傑諾維奇是移民到美國的塞爾維亞人的第二代,後來進入美軍服役。二戰期間,當伏傑諾維奇得知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正受到南斯拉夫叛軍的保護時,毅然回到故鄉,跳傘進入森林尋找這些飛行員。他將這些飛行員分成幾個小隊,教導他們如何偽裝融入塞爾維亞人當中(衣著、飲食都跟塞爾維亞人一樣)。接著的幾個月,他徒步帶領每個小隊抵達一個他們在森林中開闢出來的臨時跑道,登上在那裡等候的C-47運輸機。伏傑諾維奇總共救出了512名同袍,讓他們欣喜地回到美國。

大衛也曾描述自己遭仇敵圍困而無法脫身,但蒙上帝拯救的欣喜心情。他說,上 [....]

靈命日糧 : 許多的人

讀經:啟示錄7章9-12節 

我們帶著喜樂和期待,參加主日上午的教會聚會。雖然新冠疫情使我們不能齊聚一堂,但我們很高興有機會一起慶祝蓋文和雅娜的婚禮。當天有擅長科技的伊朗友人以現場直播的方式,讓各地的親友(包括西班牙、波蘭和塞爾維亞)觀看婚禮的實況。這充滿創意的方法讓我們克服種種限制,一起歡慶婚姻的盟約。上帝的靈將我們聯合在一起,並賜下喜樂。

那個主日早晨,我們這個多國參與的奇妙聚會,只不過是淺嚐那將來的榮耀。到那日,在天國裡有許多人「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都將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啟示錄7章9節)。主所愛的門徒約翰在啟示錄提到,他在異象中看見「許多的人」。在那裡,那些聚在一起的人將與眾天使和長老們一起敬拜上帝:「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12節 [....]

靈命日糧 : 合而為一

讀經:以弗所書4章1-6節 

杜伯里(Dewberry)浸信會在十九世紀曾因一根雞腿而分裂。故事的版本五花八門,但根據一位現任會友的說法,分裂的原因是由於兩個人在教會愛宴中爭奪最後一根雞腿。一個說上帝要他吃這根雞腿,另一個人則說上帝才不在乎,他非得要吃這根雞腿不可。兩個人都極其憤怒,以致其中一人搬到幾公里外的地方,成立第二間杜伯里浸信會。值得慶幸的是,這兩間教會現在已經解決他們的分歧,每個人都承認分裂的原因實在太荒謬了。

耶穌也同意。祂在受難的前一晚為門徒禱告,願他們「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願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約翰福音17章21-23節)。

保羅也同意。他敦促我們「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 [....]

靈命日糧 : 完美的名字

讀經:以賽亞書7章10-17節 

在八月一個炎熱潮濕的日子,妻子生下了我們的第二個兒子。但他遲遲沒有名字,因為我們正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名字。我們在冰淇淋店冷靜了幾個小時,又坐了很久的車沉思默想,仍然無法做出決定。出生三天以來,他都只是被稱為「魏寶寶」,直到最後我們為他取名為彌迦。

要挑選一個合適的名字可能會令人挫敗,但上帝卻能為永遠改變一切的那一位,挑選一個完美的名字。上帝藉著先知以賽亞,指示亞哈斯王向上帝求「一個兆頭」,以加強亞哈斯的信心(以賽亞書7章10-11節)。雖然亞哈斯拒絕求問,但上帝還是給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14節)。上帝給這孩子起了名字,祂將成為經歷絕望者的盼望兆頭。這個名字深植人心,馬太在描述耶穌誕生時,為這個名字注入新的意義(馬太福音1章23節)。耶穌是「以 [....]

靈命日糧 : 捐得樂意

讀經:哥林多後書9章6-15節 

生於第三世紀的聖尼古拉斯從來沒有想到,在他離世的幾個世紀後,自己竟然會被人們稱為「聖誕老人」。他只是一個愛上帝又真誠關心別人的人,並時常捐出自己的財物,樂意行善。據說,聖尼古拉斯知道有個家庭正陷入巨大的經濟困境,於是他便在晚上的時候去到他們的家外頭,從敞開的窗戶擲入一袋黃金,而這袋黃金剛好就落在壁爐旁的鞋子或長筒襪中。

早在聖尼古拉斯之前,使徒保羅就敦促哥林多的信徒要樂意捐助別人。保羅寫信告訴他們,耶路撒冷的弟兄姐妹極其需要經濟援助,並鼓勵他們慷慨給予。保羅也向他們解釋捐獻自己財物的益處和祝福,並提醒他們「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哥林多後書9章6節)。他們樂意慷慨付出的結果便是「凡事富足」(11節),並且榮耀上帝。

天父啊,願祢幫助我們不僅是在聖誕節期間,而是 [....]

靈命日糧 : 傳述聖經

讀經:詩篇78篇1-8節 

在荷蘭人家裡常見的藍白色裝飾性瓷磚,最初是在荷蘭南部的台夫特市製造的。磁磚上通常描繪了荷蘭人熟悉的的圖案:美麗的自然風光、隨處可見的風車,以及人們工作和玩耍的場景。

19世紀的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他的《聖誕頌歌》一書中,寫到這些磁磚如何被用來傳述聖經故事。他描述了一個由荷蘭人建造的舊壁爐上,鋪著這些古樸的台夫特瓷磚:「上面有該隱和亞伯、法老的女兒、示巴女王……以及使徒航行海上。」許多家庭將這些磁磚作為教學工具,全家人聚集在溫暖的壁爐邊,一起分享聖經的故事,並且學習認識上帝的特質──祂的公義、憐憫和恩慈。

聖經的真理至今仍與我們息息相關。詩篇78篇鼓勵我們「把古時隱祕的事說出來,就是我們所聽過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列祖告訴我們的」( [....]

靈命日糧 : 這一代人

讀經:列王紀下20章1-19節 

在1964年,年輕的環境保護人士傑克·溫伯格(Jack Weinberg)說:「永遠不要相信30歲以上的人。」他的評論將一代人貼上了標籤,後來他對此感到後悔。回首往事,他說:「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完全被人扭曲和誤解。」

你是否也聽說過針對千禧一代的貶損評論?或是千禧一代對你這一代人的負面評價?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負面思想可以是雙向的。當然,這應該有更好的溝通方式。

雖然希西家是一位英明的國君,但他對下一代卻缺乏關懷。希西家年輕時患上絕症(列王紀下20章1節),哭求上帝使他存活(2-3節)。於是,上帝加增他15年的壽數(6節)。

然而,當希西家得知一個可怕的消息,即他的子孫有一天將被俘虜時,他卻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甚至還說:「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穩固的景 [....]

靈命日糧 : 真實身分

讀經:約翰一書2章28節-3章10節 

朋友看著我為她拍攝的照片,點出了那些她認為自己不完美的身體特徵。我請她再看仔細一點,並說道:「我看到的是蒙全能的萬王之王所愛的女兒,我看到一位美麗、愛上帝又愛人的女孩,她真誠的善良、慷慨和忠實,使許多人的生命得以改變。」當我注意到她熱淚盈眶時,我說:「我覺得妳需要一頂皇冠!」那天下午稍晚的時候,我們為她挑選一個完美的皇冠,好讓她永不忘記自己的真實身分。

當我們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時,祂就為我們戴上愛的冠冕,稱我們為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祂賦予我們能力,讓我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因此「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2章28節)。祂雖接納我們原來的樣子,但祂的愛會潔淨我們,並改變我們成為祂的樣式(3章2-3節)。祂幫助我們明白自己需要祂,幫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