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屬靈氣質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6-27節 

我在健身課程認識的朋友對我說:「我一點都不意外妳帶領靈修營,因為妳的氣質絕佳。」我對於她的評論感到又驚又喜,因為她所謂的「氣質」,在我看來就是指基督所賜的平安。當我們跟隨耶穌,祂就賜給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而這平安常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耶穌也應許門徒這樣的平安。在最後的晚餐結束後,祂告訴門徒祂將面對死亡和復活的事。耶穌告訴他們,雖然在世上會有苦難,天父會賜下真理的聖靈與他們同在,並住在他們裡面(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聖靈會教導他們、提醒他們真理;聖靈會安慰他們、賜予他們平安。雖然門徒即將面臨各種試煉,包括宗教領袖強烈反對的勢力,以及親眼目擊耶穌被釘死,但耶穌告訴他們不要害怕,因為聖靈將永遠與他們同在。

上帝的兒女也同樣會經歷困苦,但 [....]

靈命日糧 :如羊走迷

讀經:以賽亞書53章1-6節 

當我在北迦納和祖父同住的時候,每天都要幫忙放羊。我每早晨帶牠們去草場,直到傍晚再返回羊圈,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羊群是多麼地頑固。譬如,每當牠們看到一個農場,就會按照本能的驅使一股腦兒地往那裡走,還幾度造成我和農戶之間的困擾。

有時,我不過暫時在樹下納涼,就發現羊群開始分頭鑽進樹叢裡,朝向山區前進。這迫使我必須追趕牠們,且任由灌木叢刮傷我瘦弱的雙腿。對我來說,要引領羊群免於危難實在不容易。更困難的是要防止盜賊,不讓他們趁隙潛入草場,偷取落單的羊隻。

因此,我能理解先知以賽亞所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53章6節) 。我們在許多方面常是如羊走迷:總是做上帝不喜悅的事;言行失當而傷害他人;因為過於忙碌或缺乏興趣,而沒有花時間親近上帝和研讀祂的話語。我們的行為 [....]

靈命日糧 :萬物復甦

讀經:約翰福音11章14-27節 

對住在美國密西根州的人來說,春天來臨的盼望,是支持我們度過嚴酷寒冬的動力。每年五月正是這盼望得以實現的月份,其中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在五月初看起來仍毫無生氣的枝條,到了月底,竟揮舞著綠葉。雖然樹木每天的變化令人難以察覺,但只要到了五月底,我家院子就脫去灰暗的外衣,換上綠裝。

上帝在創造大自然的時候,設立了歇息和更新的循環。冬季那些看似死氣沉沉的花草樹木,對上帝來說,只是暫時的歇息。而正如歇息是為了要更新,死亡也是為了預備要復活。

我很喜歡觀看每年春天萬物復甦的過程,因為這提醒我,死亡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其目的是為了新的生命、新的開始,是為了更美好的事物而先做預備。「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章 [....]

靈命日糧 :別擔心

讀經:馬可福音4章35節-5章1節 

原本一趟舒適的航空旅程卻遇上了亂流。機長的廣播打斷了機上的餐飲服務,並要求乘客繫緊安全帶。緊接著,飛機開始像在大海中被暴風襲擊的船隻一樣,上下左右地搖晃。正當其他乘客儘量保持鎮定撐過亂流之際,一位小女孩卻能在整個過程當中,靜靜地坐著看書。等到飛機平安降落之後,有人問這個小女孩,為什麼她能夠保持平靜。她回答說:「我爸爸是機長,他要帶我回家。」

雖然耶穌的門徒是經驗豐富的漁夫,但是當他們的船隻面對暴風時,他們仍然驚恐無比。他們明明是聽從耶穌的指令,為什麼這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呢?(馬可福音4章35-38節) 耶穌雖與門徒同在船上,但祂卻在船尾睡得香甜。在那天,門徒領悟到,遵行主的命令,並不表示生命中就沒有風浪。然而,門徒也明白只要有耶穌同在,無論耶穌要他們往哪裡去,風浪都無法阻擋 [....]

靈命日糧 :竟能蒙恩

讀經:路得記2章1-11節 

路得既是外邦人,又是貧窮的寡婦。在當今世界許多地方,這樣的人不過是微不足道、毫無前途的小人物。

然而,路得卻得到她先夫親屬的眷顧,這位親屬就是波阿斯,一位擁有許多田地的大財主。他容許路得跟著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因著波阿斯的慈愛,路得問道:「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路得記2章10節)

波阿斯這位向路得施恩的財主,坦白地告訴她,因為他聽聞路得孝順婆婆拿俄米,並且離開本家,跟隨拿俄米的上帝。波阿斯還為路得祝福,願路得既投靠「上帝的翅膀下」,就滿得上帝的賞賜(1章16節,2章11-12節;見詩篇91篇4節) 。波阿斯是路得有買贖權的近親(路得記3章9節) ,他娶了路得為妻,成為她的保護者,他自己也成為路得的祝福。

我們都像路得 [....]

靈命日糧 :往前划吧!

讀經:腓立比書3章12-16節 

我喜歡魯益師《納尼亞傳奇》系列小說裡的能言鼠,名為老脾氣。他下定決心前往「極東之處」,加入偉大的獅王亞斯藍(象徵基督)的陣營。於是,他志氣高昂地宣佈他的決心:「我要搭大船黎明行者號出海往東方去。若是大船到不了,我就划小船過去。若是小船沉沒,我就用四爪划水。若還沒到亞斯藍國度就力氣耗盡,我就算沉下去,也要朝向日出之處。」

對於這種不屈不撓的決心,使徒保羅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3章14節) 。他的目標是效法耶穌,其餘一切都無關緊要。他承認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他絕不放棄,直到得著耶穌基督召他來得的獎賞。

我們雖不完全,但我們也能像使徒保羅一樣,透過祈禱努力地向著標竿直跑。我們也可以像保羅這樣說:「我不是已經得著了。」儘管有軟弱、失敗和疲乏 [....]

靈命日糧 :上帝的居所

讀經:啟示錄21章1-7節 

詹姆士·奧格爾索普(James Oglethorpe,1696-1785年)是英國將軍,也是國會議員,他心懷大城市的願景。當他負責英屬殖民地的北美喬治亞州的建設時,就依此願景規劃薩凡納市(Savannah)。他設計一系列的廣場,讓每個廣場都有一片綠地、教堂和商店街,其餘則保留為住宅區。奧格爾索普的高瞻遠矚,締造了薩凡納這座美麗、井然有序的城市,今日更被美國人視為南方的一顆珍珠。

在啟示錄21章,約翰在異象中看見一座聖城──新耶路撒冷。他敘述這座聖城時,較少著墨於城市的設計,反倒較為重視誰住在城裡。當約翰描述我們永恆的家鄉,他寫道:「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3節) 。因為上帝親自住在城裡,這個地方就不再有眼淚和死亡。正如約翰引用 [....]

靈命日糧 :辣椒

讀經:雅各書1章22-27節 

薩姆回憶起童年時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那段非常艱困的日子。他說:「在每晚臨睡前,我的母親會讓我們吃一些辣椒。因為很辣,我們就會喝很多水,藉以獲得飽足感。」他補充一句說:「但我還是覺得很餓。」

由於政治動亂,迫使薩姆的父親流亡在外,留下母親獨撐家計。接著他哥哥又罹患鐮狀細胞貧血症,當時家徒四壁,無法支付醫藥費。雖然母親會帶他們參加教會聚會,但他覺得毫無意義,因他無法理解:上帝為何讓我們一家遭逢這種苦難?

後來,有人知道了他們的困境,就預備好了藥品送給他們。那個主日,母親帶著他們去那個人的教會。在那裡,薩姆感受到這間教會的確有所不同,他們與耶穌有密切的關係,並將基督的愛化為實際的行動。

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如今,薩姆在那個地方,建立了二十多間教會、一所 [....]

靈命日糧 :偉大的著作

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最近偶然讀到一篇文章,談到怎樣才算是偉大的文學著作。作者認為所謂偉大的作品,就是「能改變讀者,人們只要讀了那本書,就會有所不同」。

由此看來,聖經堪稱為一部偉大的著作,因為聖經真理能改變我們。聖經記載的英雄事蹟,激勵我們成為勇敢、不屈不撓的人。智慧書和先知書則發出警語,讓我們知道順從墮落本性將面臨的危險。上帝更藉著不同的作者,譜出一篇篇改變生命的詩篇,使人得福。耶穌的教導塑造我們的性格,使我們更像恩主。保羅的書信導引信徒的心靈,活出聖潔。聖靈將這些經文烙印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生命得著改變。

詩篇119篇的作者深愛上帝的話語,因它能改變他的生命。他認為從古時摩西流傳下來的法度,使他比他的師傅更通達(99節) ,並能禁止他的腳走一切邪惡的道路(101節) 。他不禁大聲 [....]

靈命日糧 :每日糧食

讀經:路加福音10章38節-11章4節 

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開始學習背誦主禱文。其中一句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11節),主日學老師告訴我們,這裡的「飲食」原文指的是麵包,因為在耶穌生活的文化中麵包是主要的糧食。那時,我忍不住想起,在我們家只有當爸爸從鎮上回來的時候,才能吃得到麵包。所以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每天所需的麵包,讓我能感同身受。

幾年後,我接觸到《靈命日糧》這份刊物,讓我很感興趣。我看到這刊物的名稱,就知道它指的不是五穀雜糧。當我開始認真閱讀這本小冊子,我慢慢發現這份充滿聖經話語和寶貴註解的「日糧」,指的其實是生命每日所需要的靈糧。

馬利亞選擇靈糧,所以她坐在耶穌腳前認真聽道(路加福音10章39節) 。當馬大在一旁為著滿足肚腹的飲食而勞心勞力,馬利亞卻把時間用來親近主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