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應許的聖靈

讀經:列王紀下2章5-12節 

堅忍和膽識,以利沙兩者兼備。以利沙和以利亞相處過一段時間,以利沙親眼看見上帝透過先知以利亞行神蹟、傳講真理,在虛謊的世代中所行的大事。列王紀下2章1節告訴我們,以利亞將要被提「升天」時,以利沙不願離開他。

但難熬的分離時刻終究還是來到。以利沙知道他需要以利亞所擁有的,才能繼續滿有能力地服事上帝。所以,他大膽地要求:「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列王紀下2章9節) 。他這個大膽的要求乃是根據當時的律法:長子或後嗣能得雙倍的祝福(申命記21章17節)。以利沙希望能成為以利亞的接班人,而上帝也應允了他。

最近我的一位良師,亦是熱心傳福音的姐妹過世了。她和疾病抗戰多年,早已準備好享受和主同在的永恆宴席。一想到她能從痛苦中得釋放,享受上帝的同在,我們這群深愛她的朋友都為她 [....]

靈命日糧 :最大的喜樂

讀經:約翰三書1章1-8節 

鮑伯和伊芳的生命有了美好的轉變。他們是一對活潑開朗的夫妻,育有三個年幼的兒子。1956年,他們在奧克拉荷馬市舉辦的葛理翰佈道大會中,將生命獻給基督。不久,他們為了向更多人分享信仰和基督的真理,便在每週六晚上開放家庭,讓高中生和大學生可以在他們家一同查考聖經。當時我接受朋友的邀請參加查經班,之後我也成為他們家的常客。

這個查經班認真嚴謹,需要做功課和背誦經文。在充滿友誼、喜樂、笑聲氛圍的那些日子裡,我們彼此激勵,上帝也改變了我們的生命。

多年來,我與這個家庭仍保持連繫,也收到很多鮑伯寄來的卡片和信件,他總是在結尾寫道:「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三書1章4節) 。如同約翰寫信給他那「親愛的該猶」(1節) ,鮑伯鼓勵他所認識的每一個 [....]

靈命日糧 :不住禱告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28節 

你是否覺得很難持守禱告生活呢?相信很多人都覺得確實如此。我們知道禱告很重要,但是要持續地禱告似乎很困難。有時,我們能向上帝傾心吐意,但有時卻好像只是敷衍了事,為什麼要專心恆切地禱告會這麼難呢?

信心的生活就像是馬拉松賽。在禱告生活中,我們會經歷高峰、低谷和平穩狀態,就像越野馬拉松一樣。此外,如同馬拉松的選手需要不斷地向前跑,我們也要持續不懈地禱告。重點是:不要放棄!

這也是上帝對我們的教導。使徒保羅說:「不住地禱告」(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7節) 、「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章12節)、「你們要恆切禱告」(歌羅西書4章2節),這些經文不斷地強調要堅持禱告的生活。

我們的天父上帝是有位格的,所以我們可以和祂建立親密的關係,就像我們和身邊的人親近一樣。屬靈 [....]

靈命日糧 :走出廢墟

讀經:耶利米哀歌5章8-22節 

在耶路撒冷猶太區,有一間猶太會堂(Tiferet Yisrael Synagogue)。這座會堂建於19世紀,但在1948年的以阿戰爭中被突擊隊炸毀。

多年來,那裡一直都是廢墟,直到2014年才開始重建。當時,政府官員選了一塊石礫作為房角石,當中便有人引用耶利米哀歌的一節經文:「耶和華啊,求祢使我們向祢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祢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5章21節)

耶利米哀歌是先知耶利米為哀悼耶路撒冷所寫的輓歌,描繪了這座城市如何遭受戰爭的蹂躪,21節更是他發自內心祈求上帝介入的禱詞。除非上帝全然棄絕他們,向他們大發烈怒(22節) ,否則就求上帝恢復這座城市的原貌。幾十年後,上帝回應他的禱告,讓被擄的百姓返回耶路撒冷。

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像是一片 [....]

靈命日糧 :正合所需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在阿拉斯加州帕爾默市的老人活動中心,我女兒麗莎的高中合唱團正唱著《我心靈得安寧》。我站在大堂的後面,心中納悶,麗莎既身為合唱團的指揮,為何要選這首詩歌?因為這首歌曾在她姐姐梅莉莎的喪禮中吟唱,麗莎知道每當我聽到這首詩歌,就無法忍住心裡的悲傷。

這時,一位男士悄悄地走過來跟我說話,打斷了我的思緒。他說:「這正是我需要的詩歌。」接著我簡短地介紹自己,並問他為何需要這首詩歌。他說:「上星期,我失去我的兒子卡麥隆,他在一場摩托車意外中過世了。」

我頓時發現,我太過專注於自己的悲傷,而從未考慮到他人的需要,但上帝卻用這首詩歌來安慰有需要的人。於是,我帶著這位剛認識的朋友麥克到一旁聊聊,讓他明白在這最痛苦的時刻,上帝如何眷顧他。

我們身旁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有時 [....]

靈命日糧 :照耀

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有個小女孩想知道什麼是聖徒。一天,她的母親帶她到一間華麗宏偉的教堂,欣賞那些描繪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窗。她看著那些美麗的彩繪玻璃,驚呼道:「我知道什麼是聖徒了,他們就是有光照耀出來的人!」

有些人可能認為,聖徒就是過去那些過著聖潔生活的人,並如耶穌一樣能行神蹟奇事。但聖經中所提到的聖徒,其實是指所有因信基督而屬乎上帝的人。也就是說,聖徒就是我們這些人,因著上帝的呼召來事奉祂,並且無論在何時、何地、何事,都能反映出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所以使徒保羅祈求上帝使信徒心中的眼睛明亮,讓他們知道自己就是基督珍貴的基業,也是上帝眼中的聖徒(以弗所書1章18節)。

當我們審視自己的生命時,會看到什麼呢?可能沒有光環,也沒有彩繪玻璃。但如果我們回應上帝的呼召,我們的生命就會不自覺 [....]

靈命日糧 :回收事業

讀經:腓立比書3章1-8節 

亞當·明特從事垃圾回收業。他的父親經營垃圾回收場,而他也曾走訪世界各國的垃圾回收場,並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一噸垃圾值多少錢》一書中,明特披露了廢料回收業的年營業額,竟然可高達數十億美元。他還指出,世界各地的許多企業家投入廢棄材料的開發,將銅線、骯髒的布料和塑料等材料回收利用,重新製成一些實用的新成品。

自從保羅遇見救主,他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成就,都是糞土般的廢棄物。但耶穌改變他,使他成為新造的人並為主所用。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章7-8節) 。保羅自小接受猶太律法的教導,因此對跟隨基督的人充滿憤怒,並迫害他們(使徒行傳9 [....]

靈命日糧 :堅守上帝的教導

讀經:列王紀下12章1-15節 

在英國,有許多屋主會將收費高又偷工減料的承包商稱為「牛仔建築師」。他們大都是基於過去慘痛的經驗,以不安和氣惱的心情議論這些惡質承包商。*

從古至今,相信聖經時代也不例外,凡承接工程的木匠、泥水匠和石匠都難免會偷工減料,或是中飽私囊。然而,當約阿施王重修聖殿,督工和工匠卻完全忠誠可靠(列王紀下12章15節)。

可惜,約阿施王只有在祭司耶何耶大教導他時,「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2節)。正如歷代志下24章17-27節提到,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悖離上帝,竟聽從猶大眾首領的建議,去事奉別神。

這位猶大王在敬畏上帝的祭司教導之下,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後來卻悖逆上帝,留下惡名。這讓我想到,我們將留下什麼?我們的一生是否能持續地成長、持守信心,不斷地結果子嗎? [....]

靈命日糧 :基督的馨香

讀經:哥林多後書2章14-17節 

在五種感官知覺當中,哪一個最容易喚醒你的記憶呢?對我而言是嗅覺。例如:某種防曬油的味道能讓我想到夏天的海灘;雞飼料的味道會勾起我童年去看望祖母的回憶;少許的松木香味會讓我聯想到聖誕節;某種刮鬍霜則讓我想起兒子青少年時期的往事。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是基督的馨香,他說:「我們在上帝面前⋯⋯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2章15節)。保羅談到馨香,也許是因為當時羅馬軍隊慶祝勝利時,為了要讓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已贏得勝利,就會在所有的祭壇上焚香。對得勝者而言,那的確是宜人的香氣;但對於俘虜來說,那意味著奴役或死亡。基督徒就是得勝的戰士,當基督的福音遍傳,便成為上帝面前芬芳的香氣。

基督徒既然是基督的馨香,在人群中會散發出什麼樣的香氣呢?這香氣並不是來自昂貴的香水 [....]

靈命日糧 :不可思議的愛

讀經:瑪拉基書1章1-10節,4章5-6節 

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記載舊約聖經最後一件歷史大事,即上帝允許以色列百姓從被擄之地回歸到耶路撒冷。許多希伯來人回到大衛城,重建聖殿,也重修城垣。

現在讓我們來看瑪拉基書,這是舊約的最後一卷書,先知瑪拉基很可能和尼希米是同時代的人。他一開始就對以色列百姓說:「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你們卻說:『祢在何事上愛我們呢?』」(瑪拉基書1章2節)

真是不可思議,對嗎?以色列人的歷史證明了上帝的信實,幾百年來,上帝一直以奇妙的神蹟,或以平凡無奇的方式,使祂的選民一無所缺。然而,百姓竟然不明白上帝在何事上顯出祂的慈愛。在過後的篇章,瑪拉基還指出百姓一再悖逆上帝(請參照6-8節)。以色列人悠久的歷史,顯明一個典型的模式,即上帝為百姓豐富預備,但因他們的不順服,以致上帝的忿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