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馬上離開

讀經:創世記39章1-12節 

父親雖直到晚年才成為基督徒,但他戰勝試探的方式,卻令我感到讚歎。有時,他會乾脆離開!舉例來說,如果他和鄰居意見不合,而且開始要演變成爭吵的時候,父親就會直接掉頭離開,不讓自己陷入與人爭吵的試探當中。

父親曾經酗酒,但後來戒酒了。有一天,他和一些朋友相約碰面,但朋友要喝點啤酒,父親就馬上站起來,向朋友告辭,並再另擇他期與老友團聚 。

在創世記中,我們讀到波提乏的妻子誘惑約瑟。約瑟馬上意識到,若是妥協就會「得罪上帝」,所以他就跑到外面去了(創世記39章9-12節)。

試探無處不在。有時試探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慾望,有時則是來自我們遇到的人和環境。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不過他也寫道:「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 [....]

靈命日糧 :再三吩咐

讀經:申命記30章11-20節 

某位記者有個怪癖,就是絕不使用藍筆。有一次,同事要去買東西,問他是否需要買點什麼,他就請同事幫忙買一些筆。「但是不要藍筆!」他說,「我不要藍色的筆。我不喜歡藍色。藍色太沉重了。所以請幫我買一打原子筆,什麼顏色都好,就是不要藍色!」結果隔天同事拿了一打原子筆給他,全都是藍色的。一經詢問,同事尷尬地說:「你一直說『藍色、藍色』,結果我要買筆的時候,就只想到藍色啦!」這位記者的再三吩咐的確產生了效果,但卻是與他所想要的相反。

摩西是以色列的律法頒佈者,他也再三吩咐百姓遵守誡命。他勸告百姓持守上帝律法的次數就超過三十次。摩西諄諄告誡百姓,順服會帶來生命和昌盛,而悖逆則會招致滅亡(申命記30章15-18節),可惜百姓的行為卻與摩西的期待恰恰相反。

如果我們愛上帝,自然就會 [....]

靈命日糧 :深深被愛

讀經:馬太福音6章25-34節 

多年前,我的辦公室位於波士頓,在那裡可以眺望安葬諸多美國民族英雄的「穀倉墓園」。墓園裡可以找到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的約翰·漢考克和山繆·亞當斯的墓碑,而愛國志士保羅·列維爾的墓碑也豎立在幾呎之外。

不過,每具遺體確實的埋葬位置因年代久遠早已不可考。多年以來,有時為了美化墓園,有時為了騰出空間讓除草機通過,人們曾多次挪動墓碑。此外,這座墓園只有約兩千三百座墓碑,卻有將近五千人長眠於此!看來,有些人甚至在死後仍鮮為人知。

也許,有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像那些葬在墓園裡,卻沒有墓碑的無名氏一般,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看見。孤單會讓我們感到好像被上帝或周遭的人忽視。但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即使我們有被創造主遺忘的感覺,但事實絕非如此。上帝不僅以祂的形象創造我們(創世記1章26-2 [....]

靈命日糧 :仰望

讀經:詩篇146篇1-10節 

在《國際外科技術》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低頭看手中的智慧型手機,相當於在頸部施加27公斤的壓力。我們知道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每天平均花二至四小時使用手機閱讀資料、傳訊息。如今頸椎神經壓迫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憂。

生活中的重擔也很容易讓我們有壓迫感,使我們情緒低落。多少時候,我們因面臨的困境而失望,對至親的需要力不從心。詩篇的作者明白這種沉重壓力,但他仍看見希望,因此他寫道:「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祂持守信實,直到永遠。祂為受欺壓的人伸冤,賜食物給飢餓的人,耶和華使被囚的得自由。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詩篇146篇6-8節,新譯本)

當我們思想上帝的保守看顧、祂的大能和豐盛的慈愛,我們便能抬起頭仰望祂並發出讚 [....]

靈命日糧 :個人空間

讀經:路加福音8章40-48節 

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地鐵和公車上往往擁擠不堪,不只人擠人,甚至還人貼人,讓乘客幾乎窒息。一名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畢業生針對這個問題,想出了新奇的解決方法。她設計了一種有塑膠尖釘的防護背心,讓上班族在擁擠的車廂內能保有個人空間而不受侵犯。這種塑膠尖釘通常是用來保護植物免受小鳥和小貓的侵擾。

耶穌也曾深切體會這種沒有個人空間的感受,因為喧鬧的群眾拼命地圍擠著耶穌,想看到和摸到祂。有位婦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花盡了積蓄,遍訪名醫,仍無法得醫治。但她觸摸了耶穌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路加福音8章43-44節)。

耶穌問說:「摸我的是誰?」(45節)祂這麼問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耶穌覺得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46節)。這婦人觸摸耶穌與眾人不小心碰到祂,兩者是截然不同 [....]

靈命日糧 :愛惜自己

讀經:出埃及記18章14-24節 

丈夫剛動了心臟手術,我在病床邊度過了焦慮的一夜。隔天上午,我想起髮廊的預約,心煩意亂地用手順了順散亂的頭髮說:「我要取消預約。」女兒說:「媽,去洗個臉然後到美髮院去吧!」我堅持說:「不行,我要留在這兒。」女兒又說:「我會留在這裡的。媽,妳要愛惜自己呀!妳把自己照顧好,對爸爸才是最好的。」

在舊約中,摩西獨自一人審理以色列百姓的糾紛,以致身心俱疲。因此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警告他:「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埃及記18章18節)。接著他建議摩西揀選有才能的人,共同分擔審理的重任。

對基督徒而言,愛惜自己好像不大合乎聖經教導,但實則不然,因為這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以弗所書5章29-30節) 。的確,基督徒確實要 [....]

靈命日糧 :亞比該的勸告

讀經:撒母耳記上25章14-33節 

大衛及四百名勇士怒氣沖沖地踏遍曠野,務要追討拿八的性命,因這名剛愎粗暴的富戶以譏刺的言語拒絕大衛的請求。若非先遇到拿八的妻子亞比該,大衛可能就會下手殺害拿八。亞比該預備了豐富的糧食前去迎接大衛,希望能及時阻止這場災難。亞比該謙恭地提醒大衛,若親手報仇,日後必會心裡不安、良心有虧(撒母耳記上25章31節)。大衛意識到她說得沒錯,並因著她的見識為她祝福。

大衛的憤怒確實合情合理,他在曠野保護拿八的牧人(14-17節),卻反遭拿八恩將仇報。然而,大衛的滿腔怒火卻差點讓他陷於罪中。雖然大衛知道上帝說不可殺人和不可報仇(出埃及記20章13節;利未記19章18節) ,但在憤怒之下,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拔刀殺了拿八。

當我們被人激怒,別按著內心的衝動行事,而要想想上帝要我們如 [....]

靈命日糧 :不要放棄!

讀經:希伯來書12章1-11節 

在1952年,美國職業潛泳好手佛羅倫絲(Florence Chadwick)嘗試從加州海岸游向42公里外的卡塔利那島。她游了15小時後,一陣濃霧阻擋了她的視線,使她失去方向,最後不得不放棄。後來,當她知道只差1.6公里即可到達目的地時,不禁感到懊惱和惋惜。

兩個月之後,她第二次嘗試從加州海岸游至卡塔利那島。濃霧又再次籠罩,但這次她抵達了目的地,成為第一位橫渡卡塔利那海峽的女性。她說,那時雖然她看不見海岸線,但是她繼續鎖定目標,奮力往前游,最後終於抵達目的地。

當生活中的各種陰霾險阻,遮蔽了我們的視線,我們可以學習用信心之眼仰望目標。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我們:「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章1-2節)。當心中想要放棄的時 [....]

靈命日糧 :客旅和寄居的

讀經:希伯來書11章8-16節 

回顧剛到劍橋時,我要常常停下腳踏車,拿出地圖再次確認方向。我一向缺乏方向感,在充滿歷史建築物的城市街道中,特別容易迷路。

那時,生活對我來說,應該是浪漫美好的,因為我剛嫁給一位英國人,搬到英國居住。然而,我卻覺得沒有歸屬感。我不說話時和當地人沒有兩樣,但只要一開口,就立刻被烙上美國觀光客的標記。我甚至不清楚自己算是居民或是遊客,同時也體會到兩個頑固的人一起生活,實在是比預期的困難多了。

我想到亞伯拉罕照著耶和華的吩咐,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在異地作客旅和寄居的(創世記12章1節) 。亞伯拉罕因著信,勇敢地面對文化衝擊,兩千年後,希伯來書的作者稱他為信心偉人(11章9節)。正如同其他的見證人一般,亞伯拉罕憑信心而活,渴慕主的應許,盼望並等候天上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