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覆水難收

讀經:加拉太書5章13-26節 

我對自己的魯莽感到懊惱!我到加油站加油,有位女士的車正好擋著我,當時她正匆忙地下車去丟一些回收物品,但我卻不想等她。所以,我不耐煩地按了喇叭,然後氣呼呼地倒車,繞到另一邊去加油。然而,我馬上就對自己的不耐煩感到自責,我連(最多)三十秒也不願意給她。我向上帝道歉。沒錯,她是沒停在應該停的位置,但我應該對她更友善、更有耐性,而不是這樣苛刻。可惜,我還來不及向她道歉,她就已經走了。

當有人阻礙了我們的計畫,我們該如何回應呢?箴言就有許多經文值得我們深思。例如:「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12章16節)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20章3節) 。此外,還有一處一針見血的經文:「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29章11節)

要變得更有耐心和仁慈,有時 [....]

靈命日糧 :悲傷工廠

讀經:約翰福音16章28-33節 

當了一輩子美式足球隊克里夫蘭布朗的球迷,我是在失望中長大的。在眾多球隊中,只有四隊從來沒有晉級到超級盃,而布朗隊就是其中之一,但球迷們仍然年復一年地忠實追隨。所以球迷們總是以失望收場,故此許多人就把布朗隊的主場稱為「悲傷工廠」。

我們生活的這個破碎世界也好像是個「悲傷工廠」,無論是出自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或是因著那些無法掌控之事,這個世界總是不斷地製造心痛和失望。

但跟隨基督的人有盼望,我們無論在今生或永生都有指望,正如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翰福音16章33節)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並不是輕看我們的困難和悲傷,乃是以平安喜樂和終必得勝的應許來擊退所有的傷痛。

在基 [....]

靈命日糧 :美好的將來

讀經:啟示錄22章1-5節 

你和我有些共同之處。我們都生活在混亂、晦暗的世界中,從未經歷與這世界完全不同的景況。但亞當和夏娃卻曾體會罪尚未進入世界之前的生活,那是按照上帝的心意所創造的世界,沒有死亡、苦難和痛苦(參閱創世記3章16-19節) 。在美好的伊甸園裡,沒有飢餓、失業和疾病,也沒有任何人會質疑上帝的創造大能,以及祂與人們建立關係的計畫。

 

現在我們所繼承的世界,和上帝完美的樂園僅有一小部分是相似的。正如魯益師曾說:「雖然這美好的世界被破壞了,但它仍保留些許的原貌。」還好,世界留下的些許原貌,也讓我們可以預先窺見天堂。在那裡,正如亞當和夏娃與上帝同行、相互交談,信徒們也將直接與上帝面對面、事奉祂,上帝和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任何隔閡。「以後再沒有咒詛」 (啟示錄22章3節) , [....]

靈命日糧 :僕人式領袖

讀經:列王紀上12章1-15節 

在傳統的非洲社會,決定王位的繼承人是很重要的。國王過世後,選擇繼承人的過程相當嚴謹。除了要有皇室血統,繼承人還必須堅強、無畏、明智。他們將會服務人民或是採取高壓統治也會一併納入考量。畢竟,國王的繼承人不但要能領導,也要為民服務。

 

雖然所羅門王本身就曾做過許多錯誤的選擇,他也擔心他的繼承者將會重蹈覆轍,因此,他說:「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傳道書2章19節) 。他的兒子羅波安繼承了他的王位。所羅門王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羅波安在位時,經常缺乏正確的判斷。

當以色列人要求更合理的工作環境,正是讓羅波安學習僕人式領袖的機會。當時年長的謀士對他說:「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 [....]

靈命日糧 :隱藏的珍寶

讀經:箴言2章1-5節 

我的丈夫湯姆和我閱讀的方式不同。因為英文不是他的母語,他習慣慢慢地逐字讀,而我通常習慣速讀。但相比之下,湯姆總是對讀過的文章有較深的印象,可以很輕易地引用一個星期前所讀過的一些內容,而我卻是過目就忘。

 

速讀的習慣也成為我研讀聖經的阻礙。不僅是書卷中的族譜、熟悉的經節、小時候聽過的故事,或是譜為詩歌的詩篇,我都試著瀏覽略讀。

然而,箴言2章鼓勵我們,要有一顆尋求領悟的心,好更深地認識上帝。當我們認真讀經、花時間背誦經文,我們就能更深入明白真理 (1-2節) 。有時,大聲朗讀經文,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聽見並了解上帝話語中的智慧。此外,學習用經文禱告,求上帝使我們得著「明哲和聰明」 (3節) ,就是在享受與上帝對話。

我們全心尋 [....]

靈命日糧 :屬靈操練

讀經:哥林多前書9章24-27節 

最近,我遇到一位熱愛自我挑戰,喜歡參與極限運動的女性。她曾翻山越嶺,險些喪命,甚至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現在,她接受了不同的挑戰,就是養育她那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她把當時攀爬高山的勇氣和信心,全都傾注在撫育孩子這件事上。

在哥林多前書,使徒保羅談到在賽跑中的運動員。首先,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信徒不應只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是要為他人考慮周詳 (8章) 。過後,他還說道,要捨己愛人,就好像是跑馬拉松一樣,需要長久的耐力 (9章)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必須要放下自己的權利,全心順服主。

運動員接受訓練,是為了能贏得獎賞。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也當受操練,好使我們的靈命更加茁壯。當我們不斷地求聖靈改變我們,慢慢地就能脫去老我。我們靠著上帝所賜的力量,不再說出傷人的話;也能放下手上的 [....]

靈命日糧 :留下什麼

讀經:歷代志下21章4-20節 

從事公路工程的工頭提姆意外身亡。他的家人、同事和社區裡的人都感到哀傷。因為弔喪的人太多,於是,教會就把喪禮改到一個較大的場地,弔唁的親友們擠滿了整個會場。可見提姆在生前感動了許多人的生命,所以有這麼多人懷念他的善良、幽默感和他對生命的熱忱。

 

從喪禮回來後,我想到猶大王約蘭的一生,實在是和提姆有天淵之別!歷代志下21章記載了約蘭王短暫的恐怖統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惜殺了自己的親兄弟和其他幾位首領 (4節) ,甚至還帶領猶大人去拜偶像。聖經告訴我們,他離世的時候,沒有人哀悼他 (20節) 。約蘭以為這種蠻橫的做法能讓他留名青史。確實,聖經永遠記載著他是一位邪惡、以自我為中心的王。

儘管耶穌也是君王,然而祂來到世上,是要成為眾人的僕人。在 [....]

靈命日糧 :常常禱告

讀經:路加福音18章1-8節 

你是否正經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境?在夜晚,你感謝上帝事情稍微平息了,但隔天醒來後卻發現,又有地方開始出差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也經歷過同樣的困境,那時我正好讀到路加福音18章,讓我感到訝異的是,經文一開始就提到:「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1節) 。寡婦不住地求告法官的比喻,雖已讀過多次,卻總是忽略了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原因 (2-8節) 。如今我總算可以把這開場白和比喻連接起來,顯然祂是在教導門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禱告不是強迫上帝照我們的意思去做,而是一個過程,讓我們能認識祂的能力、明白祂的旨意。在禱告中,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及面對的處境都交託在祂手中,相信上帝會按著祂的時間和方式成就一切。

當我們倚靠上帝的恩典,就能在 [....]

靈命日糧 :為你而來

讀經:路加福音4章14-21節 

著名的德文小說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年)在《審判》及《城堡》這兩本書中,形容生活迫使人們喪失了人性,成為茫茫人海中一張張空洞的臉孔,沒有身分、沒有價值。他說:「人生的輸送帶送你往前,沒人知道會到哪兒。人已經成為一件物品或東西,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耶穌剛開始傳道的時候,祂曾經在拿撒勒的一間猶太會堂,站在眾人面前朗讀以賽亞書:「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4章18-19節)

過後,耶穌坐下,並且宣稱:「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21節) 。在舊約時期,先知以賽亞曾做了類似的宣告(以賽亞書61章1-2節 [....]

靈命日糧 :祂在這裡

讀經:約翰福音16章17-24節 

在主日聚會當中,會眾們全都聚精會神地聆聽那位男中低音的獨唱。他以圓潤的嗓音唱出高登·詹森(Gordon Jensen)的一首觸動人心的老歌。隨著年紀漸長,好像就越能體會歌詞中的真實和寶貴:「輕聲呼喚祂的名,祂就在這裡。」

相信我們都曾經歷過與摯愛分離的時刻,如孩子結婚了搬到其他地方;父母因工作或健康問題而與我們分隔兩地;孩子在遙遠的異鄉求學。當然,我們可透過簡訊或各樣通訊平台與對方保持聯繫。但我們還是在這裡,而他們卻在那裡。也許,不久我們還要面臨生死別離。

但對基督徒而言,上帝應許我們,祂絕不撇下我們。也許有時我們會感到孤單,但祂卻從來不曾離開。祂此時此刻就在這裡,從今時到永遠。耶穌在升天之前,祂告訴門徒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