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顧惜生物

讀經:列王紀上4章29-34節 

當朱恩·威廉斯(June Williams)四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在英國購置七英畝的土地,打造一個沒有柵欄及籠子的動物園。她還記得在幼年時,她的父親總是發揮最大的創意,讓這些動物們在有限的活動範圍內,仍能享受到最大的自由。這便是如今頗富盛名的徹斯特動物園,是英國觀賞野生動物的旅遊勝地,占地廣達110英畝,是11,000隻動物的家園。這個動物園也反映出朱恩的父親十分重視動物的福利、自然教育,以及生態保育。

所羅門也同樣對大大小小的生物有濃厚的興趣。除了研究中東的野生動物之外,他也進口異國動物,如黑猩猩和猿猴 (列王紀上10章22節) 。根據聖經箴言的記載,那時所羅門不只是對自然知識感到好奇,特別是當他提到:「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言12章10節) ,涵括 [....]

靈命日糧 :打電話前

讀經:詩篇18篇1-6節 

我的孩子們還小,遇到突發狀況時我很容易恐慌。通常,我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打電話給母親,問她我該怎麼處理兒子的過敏,或是女兒突如其來的咳嗽。

母親的確會給我很好的建議,但當我讀到詩篇時,就不禁讓我想起,很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幫助無法從人得到。就如在詩篇18篇,那時大衛身陷極大的危難:面對恐懼、瀕臨死亡,並且極其傷痛,他就呼求主名。

大衛對上帝說:「耶和華……我愛祢。」因為他知道上帝不僅是他的山寨、巖石以及救主 (1-2節) ,也是他的盾牌、拯救和高台。或許我們無法體會大衛的頌讚,因為我們還沒經歷過上帝的幫助。這可能是我們在尋求上帝的建議和幫助之前,已經先打電話找別人幫忙了。

當然,上帝會藉著許多人來幫助並安慰我們,但是我們也要禱告,因為上帝聆聽我們的呼求 [....]

靈命日糧 :這是什麼?

讀經:出埃及記16章11-31節 

我的母親教了好幾十年的主日學。有一次,她要孩子們明白上帝如何在曠野裡供應以色列人食物。於是,她就做了許多類似「嗎哪」的東西,就是把麵包切成小塊並沾上蜂蜜。她的靈感是來自聖經對嗎哪的描述:「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 (出埃及記16章31節)

以色列人初次在帳棚旁邊,看到上帝從天上賜下如霜一般的薄餅,他們「不知道是什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什麼呢?』」 (15節) 希伯來文的「嗎哪」意即「什麼」,而這也就是這些食物被稱為「嗎哪」的原因。以色列人發現他們可將這些嗎哪加以磨碎、做成餅,或是放在鍋中烹煮(民數記11章7-8節) 。不論嗎哪是什麼,它們出現的方式無人知道 (出埃及記16章4、14節) ,具有獨特的一致性 (14節) ,而且保存期限十分短暫 (19-20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