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你先!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在1963年5月1日,在西藏出生的雪巴那旺·格姆和美國的吉姆·惠特克同時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當他們即將攻頂時,都想到了首位踏上世界頂峰的殊榮。於是,吉姆作手勢要雪巴那旺先上,但雪巴那旺微笑地拒絕說:「吉姆,你先。」最後,他們決定同時踏上峰頂。

這樣的彼此謙讓,正是保羅鼓勵腓立比信徒實踐的。他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章4節) 。自私和優越感造成疏離,甚至導致分裂,唯有謙卑使我們合一,因為我們會「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 (2節) 。

當口角或爭執發生時,我們若能放棄爭長論短,便可以化解紛爭。謙卑讓我們不堅持己見,表現恩慈與溫柔。「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3節) 。

學習謙卑使我們更像耶穌,祂為了 [....]

靈命日糧 :和好的職分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6-21節 

在1957年,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一次的主日證道中,反對人們以報復來對抗當時充滿種族歧視的社會。

面對著阿拉巴馬州浸信會的會眾,他問:「如何愛你的仇敵?你要從自己開始做起,當可以擊敗仇敵的機會臨到你時,你要制止自己以牙還牙。」

金恩博士引用主耶穌的話:「要愛你們的仇敵(有古卷加:要給咒詛你們的祝福;要好待那恨惡你們的),要為那逼迫你們(有古卷加:和誣衊你們)的禱告。這樣,你們才可以做你們天上的父的兒女。」(馬太福音5章44-45節,呂振中譯本)

每當想到傷害我們的人時,我們不要忘了,自己以前也曾是上帝的仇敵(羅馬書5章10節) 。但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哥林多後書5章18節) ,這正是保羅告訴我們的。現在我 [....]

靈命日糧 :一窺天堂

讀經:哥林多前書14章6-12、26節 

我們教會對面的世界級植物園,是教會舉辦社區園遊會的最佳場地。我在園中行走,向多年老友打招呼,與久未謀面的朋友寒暄,欣賞著由許多愛花人士細心照顧的美麗園景。這時,我領悟到這多姿多彩的黃昏,象徵了教會應有的功能,讓我們在地上就能淺嚐天堂的滋味。

花園的環境最適合植物茁壯成長。園丁辛勤施肥、除蟲,確保每一株植物獲得必需的營養、水分和陽光。讓花園變成美麗奪目、色彩繽紛、花香四溢,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教會如同美麗的花園,是人人竭力榮耀上帝,謀求全體福祉的地方;也是讓每個人靈命成長、成熟的地方,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安全的環境裡;每個人都按其需要得到關愛;每個人做我們喜愛、造就人的工作 (哥林多前書14章26節) 。

健康成長的人們也如同得到良好照顧的植物,有甜 [....]

靈命日糧 :渴望長大

讀經:希伯來書5章11-14節 

蠑螈是生物界之謎,這種瀕臨絕種的墨西哥蠑螈始終長不大,一生都保持蝌蚪的特性。作家和哲學家常用牠比擬那些害怕長大的人。

在希伯來書5章中,就談到有些基督徒,他們想要逃避屬靈的成長,因此滿足於初信者所吃的靈奶。當中有些人或許是因為懼怕遭受逼迫,不願效法基督,不能茁壯成長,以致他們無法為了他人而與基督一同受苦 (7-10節) 。結果,這些原本已經有些許基督模樣的信徒,卻面臨了靈命倒退的危機 (6章9-11節) 。他們還沒長大成人,所以不能吃乾糧──犧牲自己 (5章14節) ,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 (11節)

蠑螈是依循創造者的自然定律形成,但是按照上帝的定律,基督的跟隨者則應在靈裡持續成長。一旦我們在基督裡長大,就會 [....]

靈命日糧 :銀行裡有什麼?

讀經:以弗所書2章4-7節 

在2009年的冬天,一架巨型客機緊急降落在紐約市哈德遜河。機長沙林博格(Chesley Sullenberger)憑著豐富的經驗使飛機安全降落,也沒有人傷亡。有人問他在空中面對生死關頭的那一剎那,怎樣能做出正確的抉擇。他說:「嗯,也許可以這樣說,過去42年來,我定期累積經驗、知識及訓練在這個儲存經驗的銀行裡。那一天,所儲存的經驗足夠,使我能及時提取一大筆來使用。」

我們都可能會有面對危機的時候,可能是失業、面對健康問題,或失去至親或好友。在這樣的特別時刻,我們就必須從屬靈銀行的存款儲備中,提取一筆鉅款。

在我們的屬靈銀行裡,我們會發現什麼呢?若我們一直與上帝有著深厚的關係,我們就是經常做「信心的儲蓄」。我們經歷了祂的恩典(哥林多後書8章9節 ; 以弗所書2章4- [....]

靈命日糧 :道別

讀經:路加福音9章57-62節 

向家人、朋友,對喜愛的、熟悉的環境道別,離開一份職業或是生計,都是一件艱難的事。

在路加福音9章57-62節,我們的主提到做門徒的代價。有一位想要跟從主的人對耶穌說:「主,我要跟從祢,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耶穌回答:「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 (61-62節) 。難道耶穌是要門徒向一切他們視為珍貴的事物與關係道別嗎?

我們華人在向人道別時,常會說「再見」或是「再會」,意思就是說:「下次再見面!」當我們成為耶穌的門徒時,或許別人會因此拒絕我們,但向人道別或說再見,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忘卻過去所有的關係。向過去道別、說再見的意思,是上帝要我們以祂自己的方式來跟隨祂,就是全心全意地跟隨祂。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以正確的眼光重新看待身邊的人。

上 [....]

靈命日糧 :天堂之門

讀經:約翰福音10章1-9節 

義大利雕刻家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年)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的銅門上雕刻了耶穌的生平。這些嵌在銅門上的浮雕生動感人,令人讚嘆,米開朗基羅稱之為「天堂之門」。

每天都有許多訪客進出這些堪稱藝術珍寶的門,也知道了耶穌的事蹟。耶穌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 (約翰福音10章9節)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一天晚上,祂對門徒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4章6節) 。幾個小時之後,耶穌就對旁邊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罪犯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加福音23章43節)

數星期之後,使徒彼得對那些曾呼喊要釘死耶穌的人,大膽地宣講:「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 [....]

靈命日糧 :持守!

讀經:啟示錄3章7-13節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個在德州牧場長大的牛仔。我覺得他說話很有意思,我最喜歡的一句是:「香濃的咖啡,不需要用太多水。」若有人遇到困難,或是將繩索套在公牛上卻無法應付時,我的朋友就會大聲喊道:「緊緊抓住!」意思就是說:「救星快到了!不要放手!」

在啟示錄中,我們讀到寫給亞細亞七個教會的書信 (2-3章) 。上帝給初代教會的信息充滿著鼓勵、責備和挑戰,今天這些話語也同樣教導我們。

在這些書信中,曾經有兩次提到「持守你所有的」。上帝對推雅推喇教會說:「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2章25節) 。對非拉鐵非教會,祂說:「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3章11節) 。當時的信徒們面臨極大的考驗和逼迫,他們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堅持對上帝的信心 [....]

靈命日糧 :你有價值

讀經:羅馬書5章6-11節 

岳母過世後,我和太太在她居所梳妝台的抽屜中,發現許多刻著印地安人頭像的一美分硬幣。她沒有蒐集硬幣的習慣,但在她的那個年代,這些硬幣四處流通,她就存了一些下來。

這些硬幣有的保存得很好;有的卻磨損、腐蝕變黑,甚至已看不清紋路。硬幣的背面,每一個都有「一分錢」的戳印。現在的一分錢根本不值錢,很多人都認為它沒用。但是這些一美分的硬幣在當時還可以買上一份報紙。收藏家也視它如珍寶,即使它們晦暗無光澤,刮痕累累。

或許你也會覺得自己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傷痕累累、衰老無用,再也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即便如此,上帝依然認為你很有價值。宇宙的創造主愛你,不是為了你的心智、軀體、衣著、成就、聰明,或是品格,而是因為你這個人。再遠的距離、再貴的贖價,祂都願意支付,只為了擁有你(哥林多前書 [....]

靈命日糧 :真正的避難所

讀經:約書亞記20章1-9節 

在2014年3月,我的家鄉發生一場種族衝突,逼得我父親一家必須和其他難民一同逃往首都避難。綜觀歷史,人常常因為家鄉的動盪不安而離鄉背井,前往他處尋求安全和穩定的生活。

當我探訪一些同鄉時,想起了約書亞記20章1-9節提到的逃城。這些逃城為那些無心而誤殺人者,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難處,好躲避「報血仇之人」 (3節) 。逃城為他們提供了安全和保護。

今日人們也會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尋找避難所,但這些避難所除了提供庇護和食物之外,無法完全滿足逃難者的需要。真正的安穩來自上帝。與上帝同行的人,可以在祂那裡找到真正的庇蔭和最安全的保護。當古以色列人流亡列國的時候,上帝說:「我還要在他們所到的列邦,暫作他們的聖所。」(以西結書11章16節)

因此,我們可以和詩人一樣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