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上帝的指南針

讀經:詩篇119篇105-112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27名水手在離北卡羅萊納州沿岸約500公里處,靠著小小的指南針從死裡逃生。當時,退休海員錫曼諾夫(Waldemar Semenov)在美國一艘參戰的商船上擔任初級工程師。一艘德國潛水艇浮出水面,並向他們的輪船開火。結果輪船被擊中,著火並且開始下沉。錫曼諾夫和船員們一起將救生艇放入海中,並使用救生艇上的指南針導航,回到航道,然後慢慢靠近海岸。三天後,他們獲救了。

詩篇的作者提醒上帝的百姓,上帝的話語是全然可信的「指南針」,詩人將之比喻為一盞燈。在那個年代,橄欖油燈的亮度只足以照明路人的下一步。對這位詩人來說,上帝的話就是這樣的一盞燈,提供足夠的光線照亮尋求上帝者的道路(詩篇119篇105節)。詩人相信,當他面對未知和混亂的境況時,上帝會透過祂的話語領導 [....]

靈命日糧:言語和行為

讀經:馬太福音21章28-32節 

我在大學教導寫作課程,一名學生寫了電郵給我,語氣急切。當時已是學期末,他發現必須有更好的成績才能參加運動校隊。他該怎麼辦呢?因為他曾欠交過數次作業,所以我給他兩天的時間補交那些報告。他回覆我:「謝謝。我會照做的。」

兩天後,截止日期過了,我並沒有收到他的作業。他沒有實踐他的承諾。

耶穌也曾講述一位年輕人做出類似舉動的故事。這個男孩的父親要他去葡萄園裡做工,他說:「父啊,我去」(馬太福音21章30節),但他說了卻不做。

解經家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針對這個比喻總結:「花苞和花朵皆非果實。」我們可以滿舌生花,讓別人以為我們會有所行動,但若沒有實踐的果實也只是空談。耶穌說的這個比喻,主要對象是那些口中順服卻拒絕徹底悔改的宗教領袖,但也同時 [....]

靈命日糧:祂愛我至深

讀經:約翰福音3章13-19節 

在2014年7月28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的100週年紀念日。英國媒體紛紛推出論述和紀錄片,回顧這場四年戰役的開始。一部以某倫敦百貨公司為背景的電視劇《百貨人生》(Mr. Selfridge),甚至以1914年為背景,上演一段年輕男員工排隊加入志願軍的情節。我看到這些自我犧牲的畫面,忍不住一陣哽咽。劇中那些年輕力壯的青年,帶著滿腔熱血參戰,卻很可能會在那恐怖的壕溝中喪命。

耶穌雖然不曾從軍和地上的敵人作戰,祂卻上了十字架,打敗了最大的仇敵,就是罪和死亡。耶穌來到世上體現了上帝的愛,並為我們遭受酷刑,痛苦地被釘死,使我們罪得赦免。祂甚至願意饒恕那些鞭打祂並將祂釘十字架的人(路加福音23章34節) 。祂藉著復活戰勝死亡,使我們能夠成為上帝永恆家中的成員(約翰福音3章13-16節 [....]

靈命日糧:兩隻熊

讀經:箴言13章10-20節 

幾年前,我和太太卡洛琳在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尼爾山露營幾天。一天傍晚,我們走回營地的途中,看見兩頭公熊在草原中央鬥毆,攻擊對方。我們就停下來觀看。

當時附近有位登山客,我問他這兩頭熊為什麼打架。他說:「為了一頭年輕母熊。」

我好奇地問:「母熊在哪兒?」

他咯咯地笑道:「喔,牠在20分鐘前已經離開了。」因此,我猜這兩頭公熊當下的衝突,已經和母熊無關,而是要打敗對方。

多數的爭執都無關乎道理和原則,也無關對錯;爭執往往與驕傲有關。箴言的作者十分有智慧,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根源,他寫道:「驕傲只啟爭競」(箴言13章10節)。驕傲、堅持自己是對的、要用我的方法行事,以及捍衛領土和尊嚴,都會令爭吵越演越烈。

反之,願意聽忠告的人,必定有智 [....]

靈命日糧:在園子裡

讀經:馬太福音26章36-42節 

我的祖先是美國密西根州的拓荒者。他們開墾土地、耕種作物,並開發菜園果園,種植蔬果供應家人。如今農事成了我們代代相傳的專長。我的父親在密西根州的農場長大,他熱愛園藝,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對園藝和肥沃泥土的氣味情有獨鍾。在花園栽種萬紫千紅的花朵,或是照料馥郁芬芳的玫瑰,是我喜愛的休閒活動。當然如果沒有雜草,那就更好了!

每當我剷除雜草的時候,便會想起了伊甸園。那裡原本是個完美的花園,可惜亞當和夏娃悖離上帝,自此他們兩人要面對荊棘和蒺藜,而此後所有園丁和農人也要經歷這些艱辛(創世記3章17-18節) 。

此外,聖經也提到另一個園子,那就是客西馬尼園。在這園中,基督的心極其憂傷,祂祈求天父選擇其他方法逆轉伊甸園裡罪造成的惡果。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即便要面對苦難,但仍完 [....]

靈命日糧:托住我

讀經:詩篇34篇1-7節 

自從我不再跟父母一同去旅行,就很少探望住在幾百公里外的祖父母。於是有一年,我決定飛往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藍多湖小鎮,與他們共度長週末。假期結束,在我們開車前往機場之際,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的奶奶跟我說了她的恐懼:「你坐的飛機好小啊⋯⋯你在上面,沒有東西支撐著,對吧?要是我在那麼高的地方,一定很害怕。」

我登上小型飛機後,心裡開始感到恐慌,就像是第一次坐飛機一樣。心想:「究竟是什麼東西托住這飛機呢?」

不論是荒謬的,還是合理的恐懼,都不該把我們嚇倒。大衛因受百姓愛戴,惹來掃羅王的嫉恨,結果遭到無情地追殺,過著亡命天涯的日子。但大衛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使他得到真正的平靜和撫慰。他在詩篇34篇寫道:「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4節)

我們 [....]

靈命日糧:香氣和信件

讀經:哥林多後書2章14節-3章3節 

每當我靠近玫瑰花叢或鮮花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攬起花朵到鼻前,聞聞那香氣。花兒的芬芳總是讓我精神煥發,心曠神怡。

一千多年前,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的基督徒說,因為我們屬基督,上帝「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章14節)。靠著上帝的力量,我們得以過得勝的生活,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上帝的愛和恩慈,向人宣揚救恩的美好。當我們這樣做時,上帝就看我們為真正的馨香之氣。

接著,保羅提到基督徒的第二個形象,他把基督徒形容為「基督的信」(3章3節)。我們生命的這封信,並非用一般的墨水寫成,而是用上帝的靈書寫的。上帝將祂的話語寫在我們心裡,來改變我們的生命,並讓人閱讀。

這兩種描述,都鼓勵我們要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基督的榮美,從而領人歸主 [....]

靈命日糧:上帝的計畫

讀經:約書亞記5章13節-6章2節 

一名將軍雖然有整體的作戰計畫,但在開始每一次戰役之前,他仍必須根據上級的指示來下達新的命令。以色列的領袖約書亞也要學習這門功課。上帝的百姓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後,上帝揀選了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

以色列人遇到的第一個強敵是耶利哥城。在作戰之前,約書亞看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可能是主自己)站在他對面,手裡握著刀。約書亞便向祂俯伏下拜。換言之,約書亞深知上帝的大能和自己的渺小。他接著問:「我主有什麼話吩咐僕人?」(約書亞記5章14節)約書亞因為順服上帝的指示,在耶利哥一戰大獲全勝。

可是在另一個場合,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卻因為「沒有求問耶和華」(9章14節),結果被住在迦南地的基遍人欺騙,與他們立下和平的條約,這件事使上帝非常不悅(3-26節)。

當我們 [....]

靈命日糧:希望的漣漪

讀經:彼得前書1章3-9節 

在1966年,當時的美國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訪問南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他在南非開普敦大學發表了世界知名的「希望的漣漪」演說,為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人士帶來希望。他聲明:「每當有人為理想挺身而出,或是為改善群眾的生活而採取行動,又或是對抗不公義,這個人就泛起了小小的希望漣漪。當數百萬人以力量和勇氣發出一圈一圈的漣漪串聯起來,便會彙集成一股洪流,能夠推倒迫害和抗拒的高牆。」

當今世上,有時候很難找到盼望。然而,基督徒卻隨時能夠得到終極的盼望。彼得寫道:「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

基督復活的確據,帶給上帝兒女的不僅是漣漪般的希望 [....]

靈命日糧 :待續⋯⋯

讀經:哥林多前書15章50-58節 

我成長於1950年代,每逢星期六,我會到附近的電影院看下午場。電影院除了放映卡通片和電影,還有一部講述冒險的連續劇,每一集都是以英雄人物面對不可能克服的困境作為結束。主角看似走投無路,但每一集最後總會出現「待續⋯⋯」。

使徒保羅也常面對致命的危險。他為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曾經遭受囚禁、鞭打、被丟石頭和船難。他知道有一天自己將性命不保,但他不認為死亡就是結束。保羅寫信給哥林多的信徒說:「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哥林多前書15章54節)。保羅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告訴他人,救主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捨命,使我們得以藉著相信耶穌,讓自己的罪得到赦免,並且得享永生。

我們不像電影的英雄人物總是能夠死裡逃生。我們屬世生命結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