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沉默的功臣

讀經:以賽亞書25章1-9節 

盤尼西林的發明,為醫療界帶來了革新。在1940年代以前,細菌感染往往致命。自從盤尼西林問世,殺死有害的細菌,拯救了無數生命。後來,發現盤尼西林的潛力並推廣應用的研究人員,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獎。

早在盤尼西林尚未發明以前,就有其他沉默的戰士將細菌殺死,拯救人類生命。這些沉默的功臣就是白血球。這個勤勞的工作者,是上帝保護我們免受疾病入侵的方法。沒有人知道,白血球曾阻擋多少病菌入侵,或是曾拯救了多少生命。它們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人們卻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的主也受到類似的待遇,當有困難時,人就會埋怨祂;但在順境中,卻很少有人歸功於祂。人們每天起床、穿衣、開車上班、上學、到雜貨店,然後平平安安回到家中。無人數算上帝守護的恩典有多少。然而,一旦悲劇發生,我們卻質問說: [....]

靈命日糧:揮手女孩

讀經:羅馬書15章1-7節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喬治亞州的薩凡納港有個熟悉的景象,總有個女孩在迎接船艦入港,這個人就是佛羅倫斯•馬爾圖斯(Florence Martus),人們稱她為「揮手的女孩」。佛羅倫斯迎接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大輪船,有44年之久。白天她搖動手帕,晚間則提著燈籠。今天,佛羅倫斯與她愛犬的雕像,佇立在薩凡納的摩里爾公園(Morrell Park),歡迎每一艘入港的船隻。

親切的歡迎是一種接納的表現。在羅馬書15章7節,保羅強調說:「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保羅寫這段話,就是要教導基督徒如何彼此相待。在5-6節,他要求我們和睦相處,重點是「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當我們接納其他基督徒時,不但顯出我們彼此相愛, [....]

靈命日糧:愛因斯坦與耶穌

讀經:約翰福音9章1-7節 

我們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不只是他的蓬頭亂髮、一雙大眼睛,以及他的機智詼諧。在我們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是改變我們對世界看法的物理學家。他著名的方程式E=mc2,是科學界全新的發現,並帶我們進入核子時代。他透過「特殊相對論」,推論說,既然宇宙間的每一物體都是動態的,那麼所有的知識都是觀點角度的看法而已。他相信,光速是唯一固定不變的,因此我們可以藉著光速來衡量時間、空間,或是物質實體。

早在愛因斯坦之前,耶穌已經以光來教導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不過,祂用了不同的角度。耶穌說祂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祂的行動證明了祂的身分。祂醫治了一位天生瞎眼的人(9章6節)。當法利賽人指控耶穌有罪,瞎眼得醫治的人感恩地說:「祂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 [....]

靈命日糧:老毛病

讀經: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17節 

有一次,當我讀到手機上的簡訊,頓時火冒三丈、怒氣上騰。我正準備要用惡毒的話語回覆對方,但就在這一刻,內心有聲音勸我冷靜下來,待明天才回覆。第二天早上,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前讓我氣憤填膺的事情,其實是小事一樁。我會這麼在乎、這麼生氣,是因為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情況。

坦白說,有時在回應一些事時,我經常會忍不住想發脾氣。我發現自己必須不斷地操練聖經中熟悉的真理,例如:「生氣卻不要犯罪」(以弗所書4章26節) ,以及「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

值得感恩的是,上帝已經將祂的聖靈賜給我們,幫助我們戰勝內心的罪惡。使徒保羅與彼得稱之為「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彼得前書1章2節)。缺少祂的能力,我們就 [....]

靈命日糧:耶穌的肖像

讀經:以賽亞書53章4-12節 

在《美國著名女士肖像》(Portraits of Famous American Women)一書中,作者羅伯·漢克斯(Robert Henkes)寫道:「肖像不僅是照片,也不單是鏡中的影像。」肖像超越了人物的外貌,勾勒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情緒。真正的藝術家所描繪的肖像,能夠捕捉一個人的真實心境。

多個世紀以來,許多人為耶穌繪畫肖像。也許你曾經在教堂和美術館看到,甚至可能你家中也有一幅。當然沒有任何一幅是真正的耶穌畫像,因為當時並沒有照片,也沒有留下主耶穌實際外觀的任何圖像,然而,祂卻賜下偉大的文字。上帝在以賽亞書53章以豐富的詞彙啟示,捕捉了細節,栩栩如生地描述耶穌的形象:「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 [....]

靈命日糧:別搞錯了

讀經:約翰福音16章1-11節 

我的丈夫在大專教授會計學的日子,我曾經為了好玩而試做了一份測驗卷,看看我的能力有多高。結果,我的成績並不理想,所有題目我都答錯了,因為一開始,我就誤解了會計學的基本概念,我把借方和貸方弄反了。

有時候,在屬靈的國度裡,我們也經常搞錯一些基本真理。我們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撒但,無論是壞天氣、影印機夾紙、經濟困難等等。不過這樣做,其實是高估了撒但的能力。我們以為牠能夠主導我們人生的大小事情,可是牠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撒但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果沒有得到上帝的允許,牠絕對不能動我們一根寒毛(約伯記1章12節;路加福音22章31節) 。

然而,作為謊言之父和世界的王(約翰福音8章44節,16章11節),撒但可以迷惑人心。耶穌也曾提出警告,世人會受迷惑,無法分辨是非(16章 [....]

靈命日糧:不會袖手旁觀

讀經:雅各書1章19-27節 

記者雅各•里斯(Jacob Riis)在他的著作《另一半人怎麼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中,鮮明描繪了19世紀紐約市貧窮人的生活,讓一般生活安逸的民眾感到震驚。在書中,他以拍攝的照片和生動的文字,讓大家知道有一群人正活在貧窮絕望中。里斯在家中十五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因為他曾經在那極其絕望的世界中過活,所以他的描繪深刻感人。

這本書出版後不久,一位政治生涯剛起步的年輕人給里斯寄了一張卡片,上面簡單寫著:「我讀了你的書,我不會袖手旁觀。」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

我們從雅各書1章19-27節中知道,真正的信心是會回應他人的需要。願我們的心被感動,從無所作為到付諸行動、從紙上談兵到實際行動。要知道,出於愛心的行 [....]

靈命日糧:拾落穗

讀經:路得記2章1-12節 

我和女兒都認為,巧克力蛋糕是烹飪世界中的七大奇蹟之一。一天,我們又在製作這個我們最愛的甜點。女兒問我,可否不要把全部的麵糊都倒入模具中,留下一些在碗裡,因為她想享受剩下的麵糊。我笑了笑,答應了她,然後告訴她說:「這叫作拾落穗,不過這典故不是從巧克力蛋糕開始的。」

在享用剩下的麵糊時,我跟女兒解釋,路得要靠著拾麥穗來養活自己和婆婆拿俄米(路得記2章2-3節)。當時,因為她們的丈夫都過世了,只好回到拿俄米的家鄉去。在那裡,路得遇上富有的地主波阿斯,她請求對方說:「請你容我⋯⋯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7節)。波阿斯欣然應允了,並吩咐工人要故意留下麥穗給路得(16節)。

波阿斯用禾場上的田產慷慨地供應路得,同樣地,上帝以祂的豐盛供給我們所需。祂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而祂為了 [....]

靈命日糧:不可預測

讀經:詩篇46篇 

在2003年,美國的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中,默默無聞的希拉蕊•崙科(Hilary Lunke)贏得了冠軍,史上留名。她在公開賽的18洞決賽中獲勝,這是她個人職業生涯中的唯一一次勝利。她的勝利不只讓人感到驚訝,且振奮人心,這也是體育競賽叫人興奮的原因,其結果永遠都無法預測。

人生也同樣不可預測,但卻不會讓人感到興奮。我們會安排規畫、制定策略、設定目標、為將來鋪路,但這些往往都僅是我們的一種希望。我們完全不知道一年後、一個月後、一週甚至一天內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們禱告,我們也計畫,並信靠全知的上帝會曉得我們所有無法預測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喜愛詩篇46篇10節的應許:「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人生是不可預測的,太多事情 [....]

靈命日糧:無名糾察隊

讀經:腓立比書1章1-11節 

如同許多人一樣,每當閱讀報紙或雜誌時,我總會注意到語法和錯別子(你也注意到了,不是嗎!)我並非故意挑剔,而是這些錯誤就是那麼明顯!通常我的反應是批評出版者或作者:「為什麼他們不先檢查一遍,或找人幫忙校對?」

對你自己在行的領域,你或許也有類似的經驗。好像我們懂得越多,就越常去批判他人的錯誤,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也可能是如此。

但腓立比書1章9節表達了一個不同的態度。保羅寫道:「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上帝的計畫是讓我們知曉得越多,愛就越多。與其挑剔批判,或視而不見,或事不關己,不如培養更多的同理心,並以憐憫取代批評。

相對於自己變成找錯誤的糾察隊,主反而呼召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上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