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家中一員

讀經:約翰福音1章6-14節 

當我在迦納念小學時,我沒有跟父母同住,而是寄住在一個充滿愛心、關懷的家庭中。有一天,所有孩子都聚集起來參加一個特別的家庭聚會。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分享自己的經驗,但接著,只有那些他們親生的孩子才能參與,於是他們禮貌地請我離開。這時我才醒悟:不管他們多愛我,我終究不是這家的孩子。這家人請我離席,因為我只是寄住在他們的家,但法律上我不屬於這個家庭。

這件事使我想起約翰福音1章11-12節。上帝的兒子來到祂自己的子民當中,當時的人卻不接受祂。然而,凡接受主耶穌的人,無論是當時或是現在,都能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擁有兒子的名分。當我們被接納進入上帝的家中,聖靈會親自與我們的靈一同證明,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8章16節) 。

耶穌並不會拒絕任何被天父接納的人,祂歡迎 [....]

靈命日糧:棋壇高手

讀經:羅馬書8章18-25節 

高中時,我以自己的棋藝感到自豪。我加入了西洋棋社,午休時間總是可以看到我和其他書呆子一起研讀《王兵開局》之類的書籍。我鑽研下棋的技巧,打敗許多對手,接著20多年我再沒有碰過西洋棋。直至我遇到一位真正的西洋棋高手,他從高中時就已磨練出相當成熟完美的技巧,而我才真正體會到與棋壇高手下棋的感覺。雖然我可以決定棋子要怎麼走,然而我的攻防策略似乎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對方高超的棋藝,使我的佈局最後還是為他所用。

或許,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屬靈的涵意,上帝給我們完全的自由,甚至允許我們悖逆祂創造我們的原意,即便我們真的違背祂,但卻依然能為祂所用,成就祂的最終目的(羅馬書8章21節;彼得後書3章13節;啟示錄21章1節)。這改變了我對事物好壞的看法。我可以獻上美好的事物,如健康、才華與財富,來事 [....]

靈命日糧:網路智慧

讀經:箴言26章1-12節 

當我們瀏覽新聞網站時,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網頁下方都有留言區,讓網友留下自己的意見。即使是信譽良好的網站,留言區也會有許多狂言激辯、漫罵和嘲諷。

箴言在3000多年以前集結成書,但其中所傳遞的智慧卻是歷久彌新。箴言26章中的兩節經文乍看似乎互相矛盾,然而對當今的社交媒體卻相當適用。「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4節)及「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5節)。

這兩節經文的意思是說,不要照愚昧人的方式來回答,但要回答愚昧人,免得他們自以為聰明。

通常,我自己就是那個愚昧人。有時候,我會在留言區寫了一些諷刺的言論,或是用惡劣的言論抨擊他人。上帝不喜悅我這樣不尊重他人,即便有時他們的言語也是愚昧。

上帝給了我們極 [....]

靈命日糧:徘徊邊緣

讀經:羅馬書6章16-23節 

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南庫納,有一個地底熔岩隧道,當地人都對它敬而遠之。據我所知,隧道唯一的入口,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深淵。

幾年前,我站在那個入口邊緣往下看,想冒險往前一探究竟,卻差點失去了重心。我嚇得魂飛魄散,趕緊往後退,離開那入口。

罪也是如此:好奇心能驅使我們步向黑暗。有多少次,男女之間走得太近,失了分寸,而陷入黑暗的深淵?開始時只是逢場作戲,接著演變成思想和行為上的出軌,結果家庭破裂、名譽掃地、事業一蹶不振。事後,他們往往會說:「我從來沒想過會變成這樣。」

我們以為可以面對試探,靠近罪的邊緣,然後全身而退,這根本是癡人說夢。我們明知道那是錯誤的行為,卻執意要以身試法。結果,我們必然會墜入更深更黑暗的深淵。耶穌一針見血地說:「所有犯罪的,就是罪 [....]

靈命日糧:上帝的美意

讀經:羅馬書5章1-11節 

羅傑真是多災多難。他因心臟瓣膜疾病而接受心臟手術,然而在短短幾週內,他又因為併發症而必須再次接受手術。當他接受物理治療逐漸康復時,卻又因為騎腳踏車發生意外而摔斷鎖骨。雪上加霜的是,在這段期間內,羅傑更經歷了喪母之痛。他因此變得非常沮喪。當朋友問他在苦難中是否有經歷上帝的作為,他坦承完全感受不到。

我很欣賞羅傑的誠實。我的生命中也曾經歷沮喪與疑惑。在羅馬書,使徒保羅提到「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章3-4節)。但那不代表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那份喜樂。我們也許需要有人坐下來聽聽我們的心聲,也需要向上帝傾訴。然而有些時候,我們唯有回顧所經歷的試煉與疑惑,才能看到我們的信心因而成長。

上帝會用困境來堅固我們的信心 [....]

靈命日糧:尋求平安

讀經:歌羅西書1章15-23節 

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康比靜思禮拜堂(Kamppi Chapel of Silence),在市中心顯得特別突出。它的弧形設計及杉木結構,緩衝了外面鬧市的繁囂。這所教堂的獨特設計,創造了一個寧靜的空間和環境,讓人們可以安靜下來,避開城市的喧鬧,是個備受歡迎的好去處。

許多人都渴望得到內心的平安,片刻的寧靜能紓解我們的壓力。但聖經教導我們,真正的平安在於能與上帝和好,而那份平安是從祂的愛子而來。使徒保羅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羅馬書5章1節) 。若沒有基督,我們就因著罪與上帝為敵。感謝主,因為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使我們得以與上帝和好,終止了我們與上帝敵對的關係(歌羅西書1章19-21節)。如今祂看我們如同基督一樣「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 [....]

靈命日糧:祂找到我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電影「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的故事是發生於18世紀後期,當時英國政治家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因著他的基督信仰,甘願奉獻自己的金錢和精力,為要廢除英國的奴隸買賣。電影中的一幕,威爾伯福斯的管家看到主人在禱告,問道:「先生,你找到上帝了嗎?」威爾伯福斯回答說:「我想是祂找到了我。」

聖經把人類形容為任性和迷失的羊。經文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以賽亞書53章6節)。事實上,我們任性倔強的性格是根深蒂固的,正如使徒保羅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羅馬書3章10-12節)。這正是耶穌降世的原因。我們永遠不會尋找祂,所以祂來尋找我們。耶穌宣告祂的使命時這麼說:「人子來,為要 [....]

靈命日糧:銀髮活力

讀經:約書亞記14章6-12節 

荷蘭藝術家優妮•勒菲福展開了一項稱為「銀髮活力」的活動,希望藉此展現荷蘭長者的活力。優妮邀請當地的學童為他們的祖父母畫張畫像,她相信透過孩童真誠和單純的眼光,能夠忠實地呈現老人們的風貌。結果,祖父母們在小孩子的畫筆下,顯得青春又活潑,白髮蒼蒼的老人打網球、做園藝、繪畫等等。

古以色列的迦勒直到老年也過著活力充沛的生活。迦勒年輕時,以色列人尚未進入應許之地,他被派遣前往迦南窺探。迦勒深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打敗迦南人,可是,其他的探子卻不同意(約書亞記14章8節) 。因為迦勒的信心,上帝奇妙地保守他的生命45年,使他度過曠野的漂流生活後,最終可以進入迦南地。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迦勒已經85歲高齡,他說:「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11節) 。靠著上帝的幫助,迦勒成功取得他 [....]

靈命日糧:誰的垃圾?

讀經:馬太福音15章7-21節 

我一邊把從海灘撿來的空瓶子丟到約6公尺遠的垃圾桶,一面向傑伊抱怨:「難道他們不可以把垃圾拿到這裡才丟掉嗎?把海灘弄得像垃圾堆一樣,他們覺得很好嗎?我想,丟垃圾的人應該是遊客吧,若是這裡的居民這麼蹧蹋自己的家園,這真的是太可怕了!」

第二天,我翻閱了自己多年前寫下有關「論斷他人」的禱文。這段禱文真是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原來我錯了,我因著替別人清理留下的垃圾而感到驕傲。事實上,我自己也製造了許多垃圾,只是我視而不見,尤其是心靈上的垃圾。

每當我的生活受到干擾,我就會立即歸咎是別人惹的禍。而對於四周發臭的「垃圾」,我也會武斷地認為是別人造成的,與我無關。其實,除了從我心裡發出來的以外,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指責我或污穢我(馬太福音15章19-20節) 。真正的垃圾是我 [....]

靈命日糧:握筆之爭

讀經:士師記2章11-22節 

在我開始學習寫字時,一年級的老師堅持要我用她指定的握筆方式。當她看著我寫字時,我就用她想要的方式握筆。但她一轉身,我就馬上改用自己感到舒服的握筆方式。

我以為自己是這場握筆之爭的勝利者,到了今天,我仍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握筆。然而,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那位老師很有智慧,因她早就知道我若頑固地堅持不好的握筆方式,會養成不良的寫字習慣,導致寫字的手很快就感到痠痛疲累。

孩童常常不知道哪些是對他們有益的,他們往往只想到自己現在要什麼,只顧著眼前的感受。而在士師記中提到的以色列人,就像孩童一般,因為他們世世代代都頑固地堅持要敬拜外邦神,而不敬拜獨一真神上帝。他們的行為大大地激怒了上帝,因為上帝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他們的頑梗使上帝不再賜福以色列人(士師記2章20-22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