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耐心陪伴

讀經:約伯記16章1-5節 

五歲的家樂患上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造成暫時性的癱瘓,他焦急的雙親將此事禱告交託。過了一段時間,家樂的病情逐漸好轉,幾個月後,醫生終於確認他可以回學校上課,但這場病導致他動作緩慢、行走困難。

有一天,父親到學校去探視家樂,看到他蹣跚地下樓,費力地走到遊樂場,在他身旁的是他的同學泰勒。整個休息時間,別的孩子盡興喧鬧玩耍,泰勒卻陪著這位虛弱的朋友在遊樂場緩慢地散步。

約伯一定極其渴望能有一位像泰勒這樣的朋友,但他有的卻是三位將他定罪的朋友,以利法問道:「無辜的人有誰滅亡?」(約伯記4章7節) 面對這樣的控訴,約伯悲痛地回駁:「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16章2節)

耶穌對朋友並不是這樣。在被釘十架的前夕,祂特地安慰門徒,應許聖靈永遠與他們同在(約翰福音1 [....]

靈命日糧:黑暗與光

讀經:詩篇91篇1-8節 

在少年時期,我有一份送報的工作,每天我都得將報紙派發給140多戶人家。這些住家分佈在兩條街,中間隔著一個墳場。我送的是早報,因此在凌晨三點就需要出門。在逐家派報時,我需要步行穿越那一片漆黑的墳場。陰森可怕的墳場總是讓我毛骨悚然,有時候我還會因為極度恐懼而拔腿狂奔,直跑到另一條街的路燈下,那時,心中對黑暗的恐懼才被亮光驅散。

詩篇的作者明白恐懼與黑暗之間的關係,也知道上帝勝過一切恐懼,所以詩人寫道:「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詩篇91篇5-6節) 。不論是黑夜的恐懼或陰暗的邪惡勢力,都不足以令我們驚慌畏懼,我們有上帝差派祂的獨生子,成為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在上帝的慈愛、恩典與真理,如光照耀之下,我們便能得著勇氣、支援與 [....]

靈命日糧:到我這裡來

讀經:約翰福音6章30-40節 

耶穌在世上時邀請人到祂那裡,今天祂仍如此行(約翰福音6章35節) 。我們能從耶穌和祂的天父那裡得到什麼呢?

得拯救。耶穌是使我們罪得赦免進入天堂應許的唯一途徑。耶穌「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

得目標。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全性、全力來跟隨耶穌。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章34節)

得安慰。在試煉或哀傷中,「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1章3-4節)。

得智慧。我們需要超越自己聰明的智慧來做決定。「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章5節)。

得力量。當我們疲憊時,「耶和華必賜力量給祂的 [....]

靈命日糧:塞魯士諭令

讀經:以斯拉記1章1-4節 

在1879年,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地區(聖經中的巴比倫),發現了長僅九英寸的塞魯士圓柱體。上面記載了波斯王塞魯士在2500年前,允許一群人回到家鄉,重建他們的「聖城」。

這正是以斯拉記1章記載的故事。我們從聖經中可以讀到「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下詔通告(1節) 。在詔書裡,塞魯士王宣告要釋放被擄到巴比倫的人,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家園及聖殿(2-5節) 。

但這個故事不只如此,先前但以理承認自己和百姓所犯的罪,並懇求上帝結束他們被巴比倫俘擄的日子(但以理書9章)。上帝回應但以理的禱告,並差派一位天使向他說話(21節),之後更感動塞魯士王釋放希伯來人(參閱耶利米書25章11-12節,耶利米書39章10節)。

塞魯士圓柱體和上帝的話都向我們顯示 [....]

靈命日糧:戰場來鴻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二十年來,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的戰時信件中心主管安德魯·卡羅(Andrew Carroll),一直鼓勵人們別扔掉家人或朋友在戰爭時所寫的信。卡羅認為這些信是維繫家人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會幫助別人體會士兵在戰場上的經歷。卡羅說:「年輕一輩讀了這些信,會問你問題,然後說:『現在我終於明白你曾經忍受怎樣的艱辛和犧牲了。』」

當使徒保羅被囚禁在羅馬,知道自己生命將盡時,他寫信給因信主而做他「真兒子」的年輕人提摩太。如同戰場上的士兵,保羅向提摩太敞開心扉:「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章6-8節)

[....]

靈命日糧:煽風點火

讀經:雅各書3章2-10節 

我來自迦納北部,在那裡每年12月到3月的旱季經常會發生叢林火災。我曾見過好幾英畝的農地陷入火海,只因風吹起火堆或是煙蒂的餘星,而燃起熊熊大火。在那酷熱乾旱的草原上,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雅各形容舌頭就像火,稱它「在我們百體中,是個不義的世界,能污穢全身,把整個生命在運轉中焚燒起來,而且是被地獄之火燃點的」(雅各書3章6節,新譯本)。在這裡造謠生事,在那裡搬弄是非,別處再來個惡意中傷,許多關係就被破壞了。箴言12章18節提到:「有人說話不慎,好像利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能醫治人」(新譯本)。正如火有毀壞的能力,也有實用的價值,舌頭也一樣,因為「生與死都在舌頭的權下」(18章21節,新譯本)。

如果要在言語上討主的喜悅,反映我們是屬主的人,那麼我們的話語就要「常常帶著 [....]

靈命日糧:認錯

讀經:約翰福音4章7-15,28-30節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奧拉夫合唱團的天籟之音享富盛名,他們如此卓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選拔團員的過程。他們挑選的團員不只要唱得好,歌聲也必須能融入整個團隊。另一個原因是,所有團員都必須同意將合唱團視為首要,並願意遵守嚴格的彩排和表演日程表。

這個合唱團最吸引我的是他們的彩排。彩排時,團員一旦唱錯了就會舉手。他們不是掩藏自己的錯誤,而是自動承認!這讓指揮可以幫助每位團員學會困難的部分,以求達到一場完美的演出。

我想,當耶穌告訴尼哥德慕,上帝差派祂的兒子來到世上,並非要定人的罪,而是要拯救世人(約翰福音3章17節) ,正是要信徒建立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在不久之後,耶穌在井旁遇到了撒馬利亞婦人,耶穌告訴她可以享受一個罪得赦免,更美好的生命,藉此鼓勵她勇於承認自己的錯(約 [....]

靈命日糧:基督救贖主

讀經:約伯記19章23-29節 

著名的救世基督像位於巴西境內,俯瞰整個里約熱內盧市。基督雕像雙臂張開,與身體形成一個十字架的形狀。此雕像是由巴西建築師科斯卡(Heitor da Silva Costa)所設計,他希望這座立於山頂的基督雕像,在黎明破曉時,能成為城裡居民所見到的第一個景象;而在黃昏時分,居民能看到落日餘暉在頭像後所映照出的光圈。

不論處在順境或逆境,我們每天都應當定睛注視救主基督。正如約伯在面對苦難時說道:「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約伯記19章25節)

約伯在苦難中所發出的呼求,指引我們歸向耶穌這位永活的救主,將來祂必再親自從天降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18節) 。「定睛注視耶穌」的意思就是紀念祂從罪裡將我們贖回,耶穌「為我們捨己,為的是要救贖我們脫離一 [....]

靈命日糧:拯救

讀經:創世記19章12-25節 

多年前,在一堂救生課上,我們學習如何在溺水者掙扎時,施予救援。教練說:「你們應從後方接近溺水者,先一手抱住他的胸部和揮動的雙手,再游到安全處;如果從正面靠近溺水者,他可能緊抓著你不放,使兩人同遭滅頂。」的確,驚慌害怕會讓人喪失思考能力,無法做出明智的回應。

當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與蛾摩拉城時,差派了兩名天使營救羅得與他的家人 (創世記19章12-13節) ,卻遭到抗拒。羅得的女婿們以為羅得在開玩笑 (14節) ,天使催逼羅得趕緊離開,但他卻猶豫不決 (15節) 。於是,兩名天使便「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因耶和華憐恤他們 (16節) 。

若回顧我們信主的過程,相信我們都能看見,我們雖然曾猶豫或抵擋上帝,但祂依然信實引導。 [....]

靈命日糧:夜裡的聲音

讀經:詩篇134篇 

詩篇134篇僅有三節經文,卻是言簡意賅。前兩節經文是對祭司的勸勉,他們夜間在耶和華殿中服事,看到的是一片漆黑的聖殿,空蕩而冷清,一切平靜如常。然而,詩篇鼓勵這些上帝的僕人「向聖所舉手,稱頌耶和華」 (2節) ;第三節經文是眾人為這些在孤寂的黑夜中服事的僕人呼求:「願造天地的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們。」

這讓我聯想到今天另一群默默服事主的僕人,就是那些在小地方的小教會事奉的傳道人及家人。他們不時感到氣餒、容易灰心,他們對事工盡心盡力,卻不為人知、少有回饋。他們不知道是否有人關心他們的工作;是否有人掛念他們、為他們代禱,或真正在乎他們。

對於這些人以及在服事上感到孤單,或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的人,我想向他們說:你服事的領域也許微不足道,卻是聖潔之地。那位創造天地、使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