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芳香生命

讀經:腓立比書4章10-20節 

我感謝上帝給我們嗅覺,使我們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各種香氣。我喜歡早上刮鬍水清新迷人的芳香;春天割完草坪的醇厚青草芬芳。我特別喜歡坐在後院,享受我最愛的玫瑰散發的濃郁花香。當然,我也喜愛香噴噴的美味佳餚。

所以腓立比書4章18節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保羅說,我們對他人慷慨的愛心舉動,像是「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說到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很自然認為那是正確之事,甚至是效法基督所做的事情。然而,保羅說,我們願意主動伸出援手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會讓上帝的殿充滿香氣,使祂喜悅。

我們把祝福帶給別人,就可以散發香氣,討上帝喜悅!這實在是激勵我們為主名行善的另一個好理由。

今天,有誰需要你的善舉呢?請求上帝帶領你到那人身旁吧!成為別人的祝福,這是散發芳 [....]

靈命日糧:穩固根基

讀經:馬太福音7章21-27節 

在俗稱「火山帶」的環太平洋地區,地震十分頻繁。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地震,以及百分之八十一最強烈的地震,都是在這個地區發生。我知道香港有許多建築,都是建造在花崗岩之上,有助減輕地震可能帶來的損害。的確,在世界上常發生地震的地區,建築物的根基都顯得格外重要。

耶穌基督告訴門徒,穩固的根基對於建立生命極為關鍵。祂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馬太福音7章24-25節)。以耶穌基督為根基,能帶給我們心靈和生命中,現在和將來所需的安穩。

讓主的智慧引導我們的人際關係、各種抉擇,以及優先次序,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祂是人們生命中最可靠的根基。

— B [....]

靈命日糧:堅如巖石的信仰

讀經:詩篇18篇1-3節,46節 

我的祖母和妻子的祖母都已經超過一百歲。我和祖母或她們的朋友談話時,發現這些長者回憶往事時,都有一些共同點:他們會緬懷過去艱難的時刻。他們會述說二次大戰的苦難,經濟蕭條的艱辛。他們感慨萬千地提到那些艱難的日子,如大水漫過家園、使用建在屋外的茅廁、挑水洗衣服,或者連續幾個月只吃雜糧的日子。

矛盾的是,艱難的日子可以堅定我們的信心,並且鞏固人際關係。我看到有人活出了這個原則,讓我能更明白關於上帝的一個奧秘。信心歸根究底就是是否信靠的問題,如果我站在信靠上帝的堅固巖石上 (詩篇18篇2節),最糟的環境也無法破壞我和上帝的關係。

堅如巖石的信心,讓我相信即使在此刻的混亂中,上帝仍然掌權。不管我再怎麼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充滿慈愛的上帝仍然真心在乎我。痛苦不會持續到永恆,罪惡也 [....]

靈命日糧:到我這裡來

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英國女詩人伊洛蒂(Charlotte Elliott)在1834年寫下聖詩《照我本相》(Just As I Am)。當時她已經患病多年,她很渴望為一所女子學校籌款,但卻力不從心。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內心的痛苦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的信心不足。於是,她寫下了《照我本相》來回應自己心中的疑惑。她痛苦的核心,也許在這字裡行間最能夠表達出來:

耶穌受死、埋葬後的第三天,從墳墓中復活,並讓多馬這個多疑的門徒來檢視祂的釘痕 (約翰福音20章27節)。多馬摸到耶穌的傷口,終於相信耶穌復活了。基督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29節)

今天,我們這些基督徒就是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然而,有時候,屬世的境況會使我們內心產生很大的疑惑。即便在那些時刻,我們也要 [....]

靈命日糧:愛之樹

讀經:馬太福音27章27-35節 

我們家後院的柳樹,已經佇立在那兒超過20年了,它為我們的四個孩子玩耍時遮蔭,又為附近的松鼠提供住所。然而,今年春天來臨時,這棵樹卻沒有從寒冬中甦醒,我想將它砍下的時候到了。

我用了一整個星期處理這棵樹,首先要把它砍下來,然後再把生長了20年的樹幹鋸成小段。這個過程,給我許多時間去思考有關樹的故事。

我想起聖經中提到的第一棵樹,上面掛著亞當與夏娃無法抗拒的禁果(創世記3章6節)。上帝使用那棵樹,測試亞當與夏娃的忠誠和信心。然後,是詩篇第1篇提到的果樹,提醒我們要過聖潔的生活並按時結果子。而在箴言3章18節中,智慧被比喻為一棵生命樹。

然而,最重要的是那棵佇立在各各他的木頭;它從堅固的樹被砍下來,成為了髑髏地的粗糙十字架。我們的救主被掛在十字架上,背負了 [....]

靈命日糧:展顏歡笑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8節 

噪音、振動、壓力、火球。這是加拿大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爾(Chris Hadfield)對於升上太空時的描述。在火箭飛向國際太空站時,地心引力的重量增加,使人難以呼吸。在他以為自己要暈過去時,火箭進入了無重力狀態。克里斯並沒有昏過去,反而可以展顏歡笑。

他對升空的描述,讓我想起母親逝世前的那段日子。她的生命垂危,身體日漸衰竭,直到再也沒有力氣呼吸。最後,她從痛苦中釋放,重獲自由,進入天堂的「無重力狀態」。我喜歡想像她離開世上之後,進入耶穌同在的天家,她呼吸了第一口氣,然後展顏歡笑。

在耶穌受難的那一日,祂也有相似的經歷。上帝讓祂擔當了世人所有的罪,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罪,壓得祂幾乎無法呼吸。然後,耶穌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 [....]

靈命日糧:享受祂的筵席

讀經:哥林多前書11章23-34節 

如果要享受一頓美味佳餚,重點不在於桌子是方是圓,也不在於是塑膠椅或木頭椅。食物是否用心烹調當然有所助益,卻也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關掉電視和手機,專心跟同桌的人一起吃飯,那我們才算是真正享受一頓佳餚。

我喜歡聚餐,很享受和朋友、家人圍坐在餐桌前,聊著各式各樣的話題。然而,電視和手機這些科技產品卻成了障礙。有時候,我們更關心那些不在身邊的朋友,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更勝於同桌友人的談話。

當我們一同聚集領受主的聖餐,我們就是受邀出席一場筵席。那麼,教會是大是小,是哪一種聖餐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關掉心中的憂慮和擔心,單單專注於耶穌。

我們最近一次真正享受主的聖餐是什麼時候?我們真的享受主的同在嗎?還是我們的心裡頭都在想著其他的事情呢?這是很重要 [....]

靈命日糧:痛苦有意義

讀經:約翰福音16章17-24節 

我問過一些朋友,在他們的生命中,有哪些最艱難、最痛苦的經歷。他們的答案有戰亂、離婚、手術和失去摯愛。而我太太的回答是:「我們第一個孩子的出生。」那是在一個寂靜的軍方醫院裡,分娩過程極漫長而痛苦。但是,她回想起來,覺得那是美好的,她說:「因為那痛苦的背後有極大的意義。」

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祂告訴門徒,他們將經歷一段極痛苦憂愁的時間。耶穌形容這情況就像是婦人生產,孩子出生後,她的痛苦就轉為喜樂 (約翰福音16章20-21節)。祂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22節)

在人生的道路上,沿途總有憂愁臨到我們。然而,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希伯來書12章2節),祂付上贖價,讓所有 [....]

靈命日糧:為什麼揀選我?

讀經:馬可福音14章10-21節 

曾有人問英國的約瑟夫·帕克牧師說:「耶穌為什麼要揀選猶大成為祂的門徒呢?」這位牧師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但卻無法回答。他說當他思想這個問題時,腦海總是浮現另一個更讓人困惑的問題:「祂為什麼要揀選我呢?」

幾十個世紀以來,人們都一再問這個問題。當人們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罪、自覺罪孽深重時,他們便呼求耶穌,祈求憐憫。他們就這樣奇妙地經歷了上帝的愛,就是上帝藉著耶穌為他們受死,赦免了他們一切的罪孽。罪就這樣得到赦免,實在是令人無法理解!

我也曾問上帝:「為什麼揀選我?」我知道自己過去那些暗昧罪行,我的心更是邪惡,但是上帝竟然還愛我(羅馬書5章8節) 。我本是不配、污穢和無助的,但上帝卻向我展開雙臂,接納我、憐恤我。我幾乎可以聽到祂的低語:「我愛你,比你愛你的罪 [....]

靈命日糧:這是美事!

讀經:馬可福音14章3-9節 

結束外地出差的工作後,泰瑞想為他的孩子們選些小禮物。機場禮品店的店員向他推薦了一些昂貴的商品,但泰瑞說:「我沒帶那麼多錢,我需要便宜一點的禮物。」店員試圖讓他覺得自己有點小器,但泰瑞知道無論他送的禮物是否貴重,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因為這禮物表達了他對孩子們的愛。最後證實了泰瑞是對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父親帶給他們的禮物。

當耶穌最後一次來到伯大尼時,馬利亞想表達她對耶穌的愛(馬可福音14章3-9節) 。於是她用「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澆在主耶穌頭上(馬可福音14章3節) 。門徒看了很生氣地說:「為什麼這樣浪費呢?」(馬太福音26章8節) 耶穌卻叫門徒不要責備馬利亞,祂說:「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馬可福音14章6節) 。耶穌喜愛馬利亞的禮物,因為這是出於一顆愛主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