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揚聲器

讀經:哥林多後書3章17節-4章7節 

克里斯多福‧洛克買了老舊的小號、長號和法國號,然後把這些樂器改裝成為蘋果手機和蘋果平板電腦的擴音器。他的發明是模仿19世紀後期,留聲機上的喇叭形擴音器。相較於小型的電子擴音器,洛克發明的擴音器能播放出更大聲、更清晰、更豐富和更深厚的音色。除了外表如同藝術品一樣,這些循環再用的銅管樂器不需要電力,就能增強悅耳的旋律。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信徒的教導,今天仍能提醒我們,為基督而活並且與人分享上帝的話語時,我們自己不是音樂,而是揚聲器。保羅寫道:「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哥林多後書4章5節)。我們不是要成為所傳講的焦點,而是要透過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的口,去傳揚福音。正如聖經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 [....]

靈命日糧:蔭庇之下

讀經:耶利米書42章1-12節 

有一次,我在黑暗的走廊,在轉角處拾階而上時,突然被一個黑影嚇得不敢動彈。過了幾天,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我走到我喜歡的咖啡店後門,看見一個巨大的黑影向我撲過來。然而,最後這兩件事情的真相都讓我忍俊不禁,原來我被自己的影子嚇到了!

先知耶利米,提到想像的與真正的恐懼之差異。當時一群猶太人因為害怕巴比倫王,於是請耶利米求問耶和華,要知道他們該留在耶路撒冷還是回到埃及才安全(耶利米書42章1-3節)。耶利米告訴他們,若是他們留下來,並且信靠上帝,他們就不需要害怕(10-12節)。但若他們回去埃及,巴比倫王一定會找到他們(15-16節)。

在充滿危險的世界裡,上帝給了以色列人留在耶路撒冷並信靠祂的理由。祂已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幾個世紀之後,期盼已久的彌賽亞為我們死, [....]

靈命日糧:為風勞碌

讀經:傳道書5章10-17節 

律師李維特在多倫多的公路上,損失了他價值二十萬美金的法拉利跑車。當時,他把車子開到一個看似小水坑的路段,後來才發現原來水很深,而且快速上漲。當水漲到法拉利的擋泥板時,那具有450馬力的引擎就這樣熄火了。所幸的是,他還能夠離開車子,跑到高地去。

這輛泡水的跑車,讓我想起所羅門的感嘆:「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傳道書5章14節)。自然災害、盜竊和意外,會奪走我們心愛的東西。即便我們有方法保管這些財物,但我們也不能夠把它們帶進天堂(15節)。所羅門問道:「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16節)如果只為了這些最終會消失的事物而勞碌工作,實在是毫無意義。

然而,有一件東西是不會毀壞的,也是我們可以帶走的,那就是我們積存在天上永恆的財寶。若我們追求美好品德,如慷慨(馬太 [....]

靈命日糧:家庭新成員

讀經:路加福音15章3-7節 

我們曾與一所基督教中學的聖樂團到牙買加宣教,見證了上帝的大愛。有一天,我們探訪了一家收留殘疾兒童和青少年的孤兒院,並得知其中一個我們曾接觸過,患有腦性麻痺的少年唐納德,即將被領養。

當領養唐納德的夫妻抵達我們住宿的地方,我們愉快地談論唐納德。而後來,更美好的事情發生了。這對夫妻在孤兒院接了唐納德,隨即來到我們的住宿地點,這位新任媽媽擁抱著兒子,我們的學生圍繞著她,唱出讚美詩。大家都熱淚盈眶,那是喜樂的眼淚,而唐納德也流露出十分高興的神情!

後來有學生對我說:「這情景讓我想到當有人得救時,天堂應該也是如此的景象。天使都在歡呼,因為有人被拯救,進入上帝的家了。」的確,當有人相信基督,加入上帝的永恆之家時,天堂喜樂的畫面就是如此。耶穌描述了這盛大的時刻,祂說:「一個罪 [....]

靈命日糧:齊聲讚美

讀經:詩篇98篇1-9節 

多年來,我太太的鋼琴和我的班卓琴總是不和諧,無法共鳴。後來,太太珍妮送了我一把新的吉他作為生日禮物,並且表示她有興趣學習彈奏我的舊吉他。她實在是一位音樂好手,因為我們很快就能用吉他合奏讚美詩了。從此,我們的家充滿了一種新的「和諧讚美」。

詩人得到上帝的啟示,寫下讚美上帝的詩,他以這樣的勸勉開頭:「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詩篇98篇4節)。他呼籲我們要用樂器「向上帝歌頌」,例如豎琴、喇叭或號角(5-6節)。他說全地都當「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4節)。在這猶如交響樂般的讚美中,翻騰的海洋澎湃、大水拍手、諸山也在揚聲歡呼。萬族萬物齊聚「唱新歌」讚美上帝,「因為祂行過奇妙的事」(1節)。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與上帝所造的萬物同心歡唱,向這位全能 [....]

靈命日糧:第一反應

讀經:雅各書5章13-16節 

有一次,我丈夫湯姆緊急入院動手術,我趕緊通知親友。我的姐姐和姐夫立刻趕來醫院陪伴我。我們一邊等候,一邊禱告。湯姆的姐姐在電話中聽到我焦慮的聲音,立刻對我說:「辛蒂,我可以和你一起禱告嗎?」當我的牧師和師母趕到時,他們也為我們禱告(雅各書5章13-16節)。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提到:「我們往往將禱告當成最後的解決方法,然而上帝要我們將禱告作為第一道防線。我們總是在無計可施時才禱告,但上帝要我們什麼也沒做之前,就先禱告。」

什麼是禱告呢?禱告就是跟上帝交談,並知道上帝必會聆聽和回應。禱告不該是最後的選擇。聖經說,上帝鼓勵我們用禱告與祂溝通(腓立比書4章6節),祂也應許:「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章20節) [....]

靈命日糧:小島

讀經:提多書3章1-7節 

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島嶼,小到讓人很難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它(如果你還不知道新加坡在哪裡,可以試著找找看)。因為新加坡人口稠密,為別人著想顯得格外重要。有一位男士寫信給他第一次到新加坡的未婚妻,信中說:「因為這裡地方很小,所以⋯⋯你要注意周圍讓路給人,要常常靠邊走,這樣才不會擋住別人的路。重點就是要替人設想。」

使徒保羅寫信給年輕的傳道提多,說:「你要提醒大家,⋯⋯聽從命令,隨時隨地做各樣好事。勸他們不要毀謗別人,不要爭吵;要和氣友善,以謙讓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人」(提多書3章1-2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很可能是別人唯一閱讀的聖經。」世人都曉得,基督徒應該是與別人不同的。倘若我們脾氣暴躁、自私和無禮,那麼其他人將如何看待基督和我們所傳的福音呢?

[....]

靈命日糧:整理衣櫥

讀經:詩篇139篇13-24節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母親叫我去整理房間的情形。我總會老老實實地走進房間去收拾,只不過在把書放回書架上時,我會分心看看漫畫書。但是,不一會兒就被母親的警告聲打斷了,她說要在五分鐘後來檢查我的房間。我根本沒辦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收拾好房間,只好把所有不知道怎樣處理的東西,全部塞進衣櫥裡,然後把床舖好,等母親進來,並暗自希望她不會檢查衣櫥。

這件事情提醒了我,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子,我們把生命的外表都整理得很好,希望沒有人去看我們的「衣櫥」,因為在裡面有我們的罪和過失,是我們以各種理由、藉口,以及怪罪他人所隱藏起來的。

問題在於我們的外表看來雖然很好,但我們心知肚明,其實自己內裡多麼髒亂。詩人鼓勵我們降服於上帝,接受祂的審視:「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 [....]

靈命日糧:祂知我心

讀經:詩篇139篇7-12節 

朋友丈夫的老年癡呆症已進入末期。他和負責照顧他的護士初次見面時,便握住對方的手,說要把自己最好,並且深愛著自己的朋友介紹給她認識。

由於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場,護士以為他是出現了妄想,後來才知道原來他說的最好的朋友是耶穌。護士深受感動,可是當時她還要忙著照顧其他病人。當護士回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再次陷入完全癡呆的黑暗狀況,而自此之後,他的神智再也沒有清醒過。

即便這位老先生陷於癡呆症的黑暗之中,但仍深知主是他最好的朋友。上帝居住在我們靈魂的最深處,祂能夠穿透最黑暗的心靈,對我們保證祂滿有溫柔和慈愛。的確,黑暗也不能遮蔽我們(詩篇139篇12節)。

我們無法知道自己與所愛之人的未來。很可能當我們年老時,也會得到精神方面的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或癡呆症。即便如此 [....]

靈命日糧 :不配得的讚美

讀經:路加福音5章27-32節 

早在我有能力購買具有自動清潔功能的烤箱前,我就已經能保持家裡的烤箱清潔了。甚至每回邀請客人到家裡吃飯時,他們都讚嘆說:「哇!你們的烤箱好乾淨,簡直跟新的一樣!」我雖知道自己不配得這樣的讚美,卻也接受了。其實我心裡知道,烤箱之所以乾淨,並非因為我辛勤地清洗擦拭,純粹只是因為很少用它罷了。

我不禁想,自己有多常接受他人因著我那看似「潔淨」的生活,而給我不配得的讚美呢?只要我們不自找麻煩,不做具爭議性,以及讓人不悅的事情,就很容易給人良善正直的印象。但耶穌說,我們要去愛那些不認同我們、持不同價值觀,甚至是不喜歡我們的人。愛就是當他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時,我們不會袖手旁觀。當時宗教領袖只顧自己的名聲不受玷污,卻不關心他人屬靈狀況,他們覺得耶穌老是和他們作對。因為耶穌和門徒與罪人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