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避難之城

讀經:詩篇59篇10-17節 

當我們抵達澳洲的一個小鎮時,看到有塊告示牌這樣寫到:「我們歡迎每一個尋求避難和庇護的人。」這樣的歡迎詞似乎正與舊約「逃城」的概念相呼應。在舊約時代,對那些誤殺了人而需要尋求庇護的人來說,逃城(民數記35章6節)正是為他們預備的安全保障,上帝要人們建立這樣的避難之城來為這些人提供庇護。

然而,這並不只是上帝要古代以色列人實踐的概念,避難城其實更是反映了上帝對萬民的心。祂渴望成為我們安全的保障,成為我們失敗、心碎、失落時,可以尋求庇護的避難所。我們在詩篇59篇16-17節讀到:「但我要歌頌祢的力量,早晨要高唱祢的慈愛;因為祢作過我的高台,在我急難的日子,作過我的避難所。我的力量啊,我要歌頌祢,因為上帝是我的高台,是賜恩與我的上帝。」

對於世世代代所有傷痛的人來說,我 [....]

靈命日糧:像我這樣

讀經:以賽亞書55章1-7節 

有一次,在欣賞音樂會時,許多美好回憶在我腦海裡湧現。當時,樂團的主唱介紹他們接下來要唱的詩歌為「照我本相」。我記得多年前我的牧師在講道結束時,就會唱這首詩歌回應,然後邀請人們到台前來,接受基督赦免他們的罪。

而這位主唱也建議,或許能在另一種場合唱這首詩歌。他說自己將來回天家見主面時,要以這首詩歌來感謝主:

在伊洛蒂(Charlotte Elliott)寫這首歌的數年前,她曾請教一位傳道人,如何能找到主耶穌。傳道人回答:「只要照妳現在這樣到祂面前即可。」她就照著做了,後來她患了重病,情緒極其沮喪低落時,她寫下了這首詩歌,正是描述那一天她來到基督面前,主赦免了她的罪。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鼓勵我們尋求祂:「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 [....]

靈命日糧:家族標記

讀經:約翰一書4章7-16節 

位於愛爾蘭西岸的亞蘭群島,以出產美麗的毛衣聞名。他們以羊毛編織各樣精巧的花紋圖案,然後才縫製成衣裳。其中有許多圖案與當地文化、民間傳說有關,而有些則是帶有個人風格。在這島上的每個家族,都有自己家族標記的圖案,這猶如家徽的標記都獨樹一幟,甚至有人說,若有捕魚者溺水,可從其毛衣上的圖案輕易地認出身分來。

使徒約翰的第一封書信裡,描述了上帝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特定標記。在約翰一書3章1節中,他首先確定我們是上帝家中的一員:「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接著,他繼續陳述上帝兒女的標記:「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4章7節)

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而愛正是祂的屬性,故此以上帝 [....]

靈命日糧:坦然無懼

讀經:希伯來書4章14-16節 

聖米歇爾山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小島,距離法國諾曼第海岸約800多米。島上有一座教堂和修道院,許多世紀以來,這地方都是朝聖者必到之處。然而,在島上的堤道未建成以前,到這座島卻是危險重重,一些朝聖者還因此喪命。小島在退潮時被大片沙岸圍繞,漲潮時則迅速被水淹沒,到訪這座島曾是令人畏懼的事。

對舊約時代的猶太人而言,來到上帝面前也是件令人懼怕的事。當上帝在西乃山上發出雷聲時,人們戰戰兢兢地來到祂面前(出埃及記19章10-16節)。當上帝允許百姓藉著大祭司到祂面前時,他們也要遵守特定的條例(利未記16章1-34節)。如果祭司不小心觸碰到約櫃,就會導致死亡,因為約櫃代表了上帝聖潔的臨在(參看撒母耳記下6章7-8節)。

然而,因著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如今我們能毫無懼怕地來親近上帝。 [....]

靈命日糧 :勇氣與堅持

讀經:使徒行傳28章11-16,30-31節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尤金‧帕特森,曾在1960到1968年間擔任《亞特蘭大憲政報》的編輯。當我看到他的訃聞時,文中有兩件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首先,帕特森不畏當時反對種族平等的聲浪,多年堅持為公民權利發聲。此外,他還替一個每日專欄主筆,八年如一日,那可是2,922篇報刊專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勇氣與堅持,正是他生命產生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我們從使徒保羅身上也看到相同的特質。使徒行傳13-28章記載他在一次次磨難中所展現的勇氣。在坐船到凱撒那裡受審的途中,保羅遇上海難,之後他到了羅馬南部,那裡有許多主內弟兄前去與他見面(使徒行傳28章11-15節)。路加寫道:「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15節)。接下來的兩年,保羅雖身為囚犯,卻獲准住在自己所租的屋子裡,在那 [....]

靈命日糧 :至高角度

讀經:哈巴谷書2章2-14節 

傑森在休假時去了一趟紐約。一天下午,他和幾個朋友擠進了一台計程車,往帝國大廈去。傑森坐在車子裡,四周看來極其混亂和危險。然而,他到了這座摩天大樓的瞭望台俯瞰市內街道時,卻讓他感到很驚訝,因為他看到的街道都是規劃完善、井然有序的。只是換個觀點,所看到的景象卻有天淵之別!

哈巴谷也有類似的領悟。當他以有限的眼光來看待生命時,覺得上帝似乎對於罪惡滿盈的社會漠不關心(哈巴谷書1章2-4節)。然而,上帝讓哈巴谷從祂至高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讓哈巴谷明白生命並非只是表面所見的那樣。人的作為不能阻撓上帝的旨意(2章3節)。

那些藐視上帝的人,或許現在看似亨通,但最終上帝必要撥亂反正。上帝在一切事上掌權,好讓萬事都朝向祂美好的旨意而邁進。上帝的計畫必然按照祂預定的時日實現(3節)。 [....]

靈命日糧 :人手之工

讀經:以賽亞書17章7-11節 

我們乘坐的火車駛過美國密西根西部美麗富饒的海岸線,春去夏來,沿途我們看到各種水果開始收成。紅艷艷的草莓已經成熟,人們在清晨的露珠中摘取甜美的果實。藍莓叢舒展雙臂,迎向朝陽,也吸取著地底蘊藏的養分。

我們的火車經過一片又一片正待採摘的果園之後,卻突然看到了一堆生鏽的廢棄金屬。這堆橙褐色的破銅爛鐵極其醜陋,與柔和青翠的農作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金屬不會開花結果,相反地,果實卻會生長、成熟,還可以餵養飢餓的人。

果實與金屬兩者的對比,令我想起上帝對古城大馬士革的預言(以賽亞書17章1、11節)。祂說:「因你忘記救你的上帝⋯⋯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以賽亞書17章10-11節)。這預言到了今天仍能叫我們警醒,倘若我們以為任何事情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做到,那就很危險,而且徒勞無益 [....]

靈命日糧 :尋找撒該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艾爾夫‧克拉克走遍大街小巷,為的是尋找撒該。當然,那不是聖經中的撒該,因為耶穌已經找到他了。艾爾夫和他從事市區事工的朋友做的,正是路加福音19章裡耶穌所做的事。他們決心要走遍全城,去探訪和幫助有需要的人。

艾爾夫在他所住的社區逐家逐戶地敲門,若是有人探頭出來看看,他都跟他們說:「你好,我叫艾爾夫。你有沒有什麼需要我為你禱告的嗎?」他常常這樣跟人打開話匣子,尋找需要得到指引、屬靈生命和盼望的人,供應他們所需的幫助,正如耶穌對稅吏撒該所做的。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是怎樣做的。路加只是輕描淡寫地提到耶穌「經過」耶利哥(路加福音19章1節)。當然跟往常一樣,耶穌所到之處,都引來大批群眾,撒該由於身高受限而看不到耶穌,所以爬到樹上。耶穌經過的時候,刻意走到撒該所在的那棵樹,對 [....]

靈命日糧 :按名數點

讀經:詩篇147篇1-9節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原上,有一台世界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讓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前所未見的景象。一名記者在《美聯社》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找尋宇宙起源的證據──從最冷的分子氣體和星塵如何形成銀河和星體,到「大爆炸」所產生的能源。

聖經頌讚上帝的大能和全知,祂「數點星宿的數目」,並且「一一稱它的名」(詩篇147篇4節)。這位宇宙的創造主並不是遙不可及或是毫無感情的力量,祂乃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天父,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3節),「耶和華扶持謙卑人」(6節),也「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11節)。

祂是如此地愛我們,「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英國作家菲利浦斯(J.B [....]

靈命日糧 :揮動白旗

讀經:申命記6章1-9節 

最近,我看了一段南美教會主日崇拜的影片,看到一個以往在教會從未見過的景象。牧師迫切地邀請會眾降服於耶穌,把生命獻給祂。然後,有一位會友從口袋裡拿出白手帕來,充當白旗揮動。接著,其他人一個一個地都這樣做。淚水從他們的兩頰流下,一再顯示完全降服基督。

但我想,或許這面旗子不只代表他們的降服,更顯出他們對上帝的愛。當上帝敦促以色列人,要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祂時,上帝也告訴他們說:「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章5節)

在上帝眼中,跟隨耶穌並不只是要有好行為,更重要的是與祂有親密的關係。因為耶穌奇妙的大愛,祂順服地死在十字架上,為了拯救我們,除去我們自己無法掙脫的罪惡束縛,又帶領我們奔跑天路,前往榮美的目的地。所以,我們以降服於祂,來表達我們對祂的愛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