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謹慎行事

讀經:以弗所書5章1-17節 

牙買加北部的城鎮奧喬‧里奧斯(Ocho Rios),是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那裡的鄧恩河瀑布,其景觀讓人嘆為觀止。河水流經層層的大小岩石堆傾瀉而下,一路流進加勒比海。探險者可以順著光滑的岩石攀爬,一路緩步跋涉至瀑布頂端。因為湍急的水流、滑溜的岩石,再加上角度陡峭,使得攀行過程既緩慢又驚險。

想要安全地攻頂,攀爬者必須注意每個腳步,因為一不小心便會失足滑倒。所以成功攀至瀑布頂端的要訣是專注和謹慎。

這讓我聯想到保羅在以弗所書5章15節說的「謹慎行事」,意即我們應該要仔細留意自己的行為。顯然,我們會在生命的旅程中,遇到許多的危險,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與耶穌同行,謹慎且智慧地踏出每個腳步。如經文所說,愚昧人行事魯莽,智慧人腳步謹慎而不致絆跌。

保羅說,我們要達 [....]

靈命日糧 :袋鼠和鴯鶓

讀經:腓立比書3章12-17節 

袋鼠和鴯鶓都是澳洲的土生動物,牠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只有向前,很少倒退。袋鼠因其體型和長尾巴,能夠大幅度地跳躍向前,卻無法輕易地往後跳;鴯鶓能用強壯的腿快跑,但牠的膝蓋關節卻似乎使牠很難做後退的動作。這兩種動物都出現在澳洲的盾形國徽上,就是要象徵這個國家不斷向前邁進,力求進步。

使徒保羅也在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呼籲信徒們活出努力面前的信仰生活,他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3章13-14節)

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從過去吸取教訓是明智的,但我們卻不該活在過去。我們無法使過去重來或改變,但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可以努力面前,並在今日和未來忠心地事 [....]

靈命日糧 :潔白如雪

讀經:以賽亞書1章1-4,12-18節 

有一次我載兒子從學校返家時,開始下雪。雪花如棉絮般連綿而快速地飄落,造成交通大堵塞,最後不得不在途中停留。這時從車窗往外看,卻看見物換星移的美景。黑色大地頓成雪白,雪花也柔軟了建築物尖銳的輪廓;眼前所有的車子及樹木都妝點成銀白色。

這雪景令我想起一個屬靈的真理:正如白雪覆蓋萬物,上帝的恩典也覆蓋我們的罪。不僅覆蓋,恩典更塗抹我們的過犯。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章18節)。當上帝親口應許時,祂的兒女正沉溺在罪中。上帝將罪比作身體的傷口。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盡是傷口、青腫與新打的傷痕,都沒有收口,沒有纏裹,也沒有用膏滋潤」(6節)。

雖然他們罪孽深重,上帝卻願意向他們施恩。今日我們 [....]

靈命日糧 :茱蒂的一生

讀經:腓立比書4章10-13節 

茱蒂‧卡斯特(Jordyn Castor)天生瞎眼,但這不能阻擋她活出豐盛的人生。記錄片《你能領會我怎樣看見嗎?》(Can You See How I See?)描述了她的故事。她在學校成績卓越,靠著別人一點幫助,就能享受騎單車並從山坡上滑雪而下的樂趣。

關於瞎眼一事,茱蒂說:「若我能恢復視力,我也不願。我認為上帝創造我們各人的樣式,都有祂的理由……我想,我一生的方向都和我的瞎眼有關。」如今她在大學主修電腦科技,夢想有一天能開發新的電腦軟體來幫助盲人。

茱蒂為何對人生前景如此樂觀與積極呢?身為基督徒,她深知上帝掌管生命的一切光景。這給予她信心,勇於追尋看似無法達成的夢想。確實,茱蒂一生證明了腓立比書的真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3 [....]

靈命日糧 :尋找失竊珍寶

讀經:馬太福音4章18-22節 

托爾金(Tolkien)的名著《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描述矮人起來反抗兇惡的巨龍史矛革(Smaug),取回失竊的寶藏。在危機四伏的搜尋過程中,矮人副指揮官巴里(Balin)仍對索林(Thorin)充滿信心,他說:「這位是我要效忠的君王,我要永遠跟隨,至死不渝。」他對領袖的信任,使他能忠於職責,不畏任何危險。

耶穌在世上開始傳道時,召聚門徒加入天國的任務,從我們的敵人撒但手中救贖那珍寶──失喪的靈魂。當祂呼召他們時,祂說:「來,跟從我!」(馬太福音4章19節)他們跟隨耶穌,意味著工作上的徹底改變,從捕魚的漁夫變為得人的漁夫,拯救罪中失喪的男女。這個任務並不輕鬆,耶穌形容這就像是背起我們的十字架來跟從祂。(參看馬太福音16章24節;馬可福音8章34節;路加福音 [....]

靈命日糧 :失敗

讀經:彌迦書7章8-9,18-20節 

美國經濟大蕭條之後,多年來,股市竭力想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到了1952年,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一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建議投資者將股票分散投資在不同的公司和行業,這可以幫助他們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減少損失。1990年,這理論使馬科維茨和另外兩位學者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就像那些恐慌不安的投資者一樣,我們這些跟從耶穌的人也因曾經面臨失敗,生命遭受重創,就在恐懼中裹足不前,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繼續前進。甚至一生都在等待「馬科維茨時機」出現,希望有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行動,讓我們得以脫離先前的困境。

但我們卻忘記耶穌早已為我們成就了這事,祂已為我們捨命,從死裡復活,遮蓋我們的羞辱,使我們得以自由,能每天親近祂、服事祂。無論我們何時「跌倒 [....]

靈命日糧 :忘記也是福

讀經:約翰福音10章1-10節 

我的工作室就在樓下的房間,但我常常需要跑到樓上去拿東西。很不幸的是,往往我到樓上,進了房門,就忘記我到底是要做什麼。研究學者拉德萬斯基(Gabriel Radvansky)曾對此現象作出解釋,他認為房門就是一個邊界,將不同的生活事件隔開。

這位學者經過三次不同的實驗之後,認為出入房門讓大腦以為記憶中的事件已可拋之腦後。我雖然明白大腦這樣的操作,然而,當我站在那裡,完全想不起為何要跑到樓上的時候,還是感到非常沮喪。其實,「忘記」也可以是福。特別是到了晚上,關上房門,我便可以安然入睡,完全忘記白天工作時的憂愁、煩惱,那實在是一種祝福。

當我想到耶穌說自己就是「門」(約翰福音10章7、9節),便對這個隱喻產生了新的見解。當羊進入羊圈,牠們便進入了一個安全之地,保護牠們 [....]

靈命日糧 :去安慰人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11節 

在穆瓦尼和安傑利斯合著的《給第一夫人的信》(Dear Mrs. Kennedy)一書中,提到在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之後,短短數週之內,他的遺孀賈桂
琳•甘迺迪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近百萬封的信件。有些是來自國家元首、政商名流以及親密摯友。其餘的信件則是來自一般社會大眾,信件上往往僅簡單的註明是寄給「美國華盛頓,甘迺迪夫人」或是「美國總統夫人」,都是對她痛失摯愛而深表哀傷和同情。

當我們渴望伸出援手幫助那些遇到苦難的人,就需要仔細思想使徒保羅將「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描述為一位「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章3節)。一切的溫柔憐憫、慈愛言語,以及助人的行為,都源於我們的天父,能為人帶來激勵和醫治。聖經學者凡尼(W. E. Vine)曾經提到英文「安慰」(comf [....]

靈命日糧 :調整步伐

讀經:馬可福音6章30-36節 

不久前,我的身體出了點毛病,左肩和左臂感到疼痛,前臂和拇指上起了疹子,非常疼痛,而且我每天都疲憊不堪。最後,我終於受不了而去看了醫生,才發現我得了帶狀皰疹。醫生為我開了抗病毒的藥物,並且告訴我,這個療程得花上幾個星期的時間。

因為這個病,我得強迫自己適應新的作息時間,上午和下午都分別需要小憩一下,才能使我有體力工作,在痊癒之前,我必須學習調整自己的步伐。

有一段時間,耶穌差遣祂的門徒出去宣揚祂的名,他們對於自己所行的一切太過興奮,以致忘了抽時間好好吃飯和休息。他們回來之後,基督告訴他們:「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章31節)

每個人都需要休息,如果我們總是馬不停蹄,不肯歇一歇,就會身心俱疲,而且也無法妥善地完成任務。主是否正 [....]

靈命日糧 :名副其實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共和國(Indonesia),又稱為印尼,源於兩個希臘語,是海和島嶼的意思。這個名字十分貼切,因為印尼本身就是由一萬七千五百餘座島嶼組成,橫跨約七十五萬平方英里,所以印尼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聖經中出現許多次命名的例子,有時是出生的命名,有時是成年之後,這些名字往往是用來形容他們的本質或是性格。「巴拿巴」的意思是「勸慰之子」,因他總是不斷鼓舞著他所遇見的人。雅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地操弄他人及環境,所以他的名字含有「謀畫者」的意思。

然而,沒有人的名字比耶穌的名字更貼切。當主的使者向約瑟說到馬利亞那即將出世的兒子時,他告訴約瑟:「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

耶穌這名意指「耶和華是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