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赤子之心

讀經:詩篇8篇 

幾年前,我請一些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列一個清單,寫下假設他們能在下週見到耶穌,他們會問些什麼問題。同時,我也請一組成年人做同樣的事情。結果兩組人的清單大相徑庭。孩子們的問題從可愛到犀利,應有盡有:「我們在天堂,一定要穿著長袍,圍圈圈坐著整天唱歌嗎?我的狗狗能上天堂嗎?當年鯨魚是在方舟裡面還是外面?我的爺爺跟祢一起在上面過得好嗎?」幾乎毫無例外,從孩子們的問題中能看出,他們絲毫不懷疑天堂存在,並認為上帝有超自然的能力。

反過來看,成人的清單囊括完全不同層面的問題:「為何好人沒好報?我怎能知道祢是否在聽我的禱告?為什麼上天堂的路只有一條?慈愛的上帝怎麼可以讓這種悲劇發生在我的身上?」

大致上來說,孩童們的生活無憂無慮,感覺不到那些使大人們焦慮的擔憂和痛苦。童真的信心讓他 [....]

靈命日糧:種子與土壤

讀經:馬太福音13章1-9節 

如果你喜歡種南瓜,你可能聽說過戴氏大西洋巨人(Dill’s Atlantic Giant)品種。這種優質的南瓜種子由加拿大大西洋省的一個家庭農場培育而成。在世界各地種出了許多創記錄的南瓜。2011年,有一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生長的南瓜重達825公斤,打破了世界記錄。用這個南瓜可以烘烤出近一千個南瓜餡餅!

新聞記者在採訪時,問這些南瓜如何能長到這麼大?農夫回答:土壤是關鍵。這些種子雖然屬於特大品種,但土壤仍要合適,否則,南瓜就無法長到那麼大。

主耶穌用了一個比喻,把人對上帝話語的回應比擬成不同類型的土壤(馬太福音13章)。有些種子被飛鳥吃光;有些開始生長但卻被荊棘堵住;有些發芽得很快,但沒有土壤幫助他們繼續成長。只有落入好土的種子「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 [....]

靈命日糧:面對過去

讀經:使徒行傳9章20-30節 

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是監獄團契的創辦者,他用40年的時間向犯人傳福音,並幫助他們認識耶穌基督。當他在2012年4月過世時,一篇新聞報導的大標題這樣寫道:「尼克森水門案的共謀──查克.寇爾森逝世,享年80歲。」這實在是很出人意料,試想一個人因信仰而生命被徹底改變之後,人們竟然還用他在未信主以前,就是擔任總統副官的期間,所犯下的錯誤來為他「蓋棺定論」。

使徒保羅的決志和他早期的基督信仰見證,遭到了眾多質疑的聲浪,人們甚至對他感到懼怕。當保羅開始傳揚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時,人們議論紛紛:「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也是為此嗎?」(使徒行傳9章21節)後來,當保羅去到耶路撒冷,且試圖加入門徒行列時,他們都懼怕他(26節)。在接下來的年日中, [....]

靈命日糧:被人遺忘

讀經:以賽亞書40章25-31節 

我的朋友珍在職場的會議中發表意見,但無人理會。於是她又重複了一遍,但仍然沒有人回應。同事們的置若罔聞,讓她意識到他們並不重視自己的意見。她感到自己被同事們漠視,覺得自己被人遺忘。或許,你也嚐過箇中滋味。

上帝的百姓以色列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以賽亞書40章)。他們埋怨上帝漠視他們,不了解他們每天死中求生的掙扎!當南國曾被俘虜到巴比倫時,這個被放逐的民族抱怨道:「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冤屈上帝並不查問。」(27節)

雖然以賽亞認為,萬民與上帝相比,「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15節),他還是想讓百姓們知道,上帝賜能力給軟弱的人;賜力量給有需要的人(29節)。以賽亞告訴以色列人,如果他們等候耶和華,耶和華會更新他們的力量。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 [....]

靈命日糧:內在美

讀經:羅馬書8章1-11節 

這一幢不起眼的房屋,坐落在一條繁忙的大道上。因它沒有任何特色,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有一天我開車經過時,看見這幢房子的院子裡有一個「出售」的告示牌,在那個告示牌上有一行字體稍小的文字,驕傲地宣稱著:「我有內在美!」雖然我不想買房子,但這個告示牌還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麼可以讓這幢看似平凡的房子擁有內在美?

這也讓我不禁想到:這個告示牌和基督徒的生命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想想看:不論我們的外貌如何,我們是否都具有一種內在美,可以把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愛及作為都顯現出來呢?

聖經是如何論及內在美的呢?從羅馬書7章22節,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喜歡上帝的律。」在羅馬書8章6節,保羅談到被聖靈掌管的意念,擁有「生命和平安」。並且在加拉太書,我們看 [....]

靈命日糧:見證人

讀經:使徒行傳1章1-9節 

我在十多歲時,曾目睹一場車禍。這是一場令人心驚膽戰的經歷,但隨之而來的也一樣可怕。身為車禍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在接著下來的數個月裡,我得不斷地向一群律師和保險理賠員述說我所目擊的一切。他們不是要我解釋失事的物理原理,也不是要我解釋醫療創傷的細節,只是單單要我述說所見的案發經過。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是見證人,蒙召見證耶穌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以及為我們成就的工作。我們領人歸主,不需要高言大智,解釋每個神學議題,或解答每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分享藉著十架和救主的復活,我們的生命經歷了什麼改變。更棒的是,我們不需要單靠自己的力量這麼做,因為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

當我們 [....]

靈命日糧:生命的糧

讀經:約翰福音6章25-35節 

在食物選擇繁多的現今社會,米糧已不再是飲食文化中的必須品。有些人甚至因著各種不同的理由,選擇完全不吃米飯。然而,在古代,米糧卻被視為不可或缺的主食,沒有米糧的飲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聖經記載,一天群眾尋找耶穌,因為祂剛剛行了神蹟,把餅越變越多,使眾人吃飽(約翰福音6章11、26節)。群眾請耶穌行神蹟,一如上帝曾在曠野,從天賜下嗎哪給百姓當作食物(6章30-31節;出埃及記16章4節)。然而,當耶穌說自己就是「天上來的真糧」(約翰福音6章32節)時,百姓並不明白這話。他們要的是地上真正的糧食,但耶穌卻說自己是奉差來世上做人們的靈糧,每天供應他們靈命上的需要。如果他們憑信心領受耶穌的話語,並讓耶穌進入他們的生命,便會體驗到永恆的滿足(35節)。

耶穌並不是要成為我 [....]

靈命日糧:上帝如何供應?

讀經:申命記24章19-22節 

在我辦公室的窗外,松鼠們正忙著在冬季來臨前,把橡子埋藏在既安全又方便之處。他們竄進竄出的情景把我逗樂了。一整群的鹿經過我家後院都可以悄然無聲,但一隻松鼠的騷動就能聽起來像大軍壓境一樣。

這兩種動物也有其他差異。鹿無須為冬天存糧,當白雪覆蓋大地時,鹿便吃牠們能在路上找到的任何食物(包括我家院中裝飾用的灌木叢)。但松鼠若是效法鹿便會挨餓,因為牠們在冬天找不到合適的食物。

鹿和松鼠代表了上帝照顧我們的不同方式。祂使我們能夠工作、好為未來儲備。當資源短缺時,祂也供應我們的需要。如同聖經的智慧書所教導的,上帝給我們豐收的季節來為欠缺的季節預備(箴言12章11節)。也像詩篇23篇說的,上帝領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到可安歇的青草地。

上帝供應我們的另一種方式,是透過 [....]

靈命日糧:公開讚美

讀經:詩篇96篇 

我很喜歡YouTube上面的那段影片:在一個商場的美食中心裡,人來人往、享受美食。突然,有人站起來,並大膽地開始唱起「哈利路亞大合唱」。令人驚訝的是,另外一人又起身加入,然後,人們一個個地加入合唱。最後,整個美食中心都迴響著韓德爾(Handel)偉大傑作的歡慶和諧歌聲。這原來是當地歌劇公司的精心設計,在特定的地方安排歌手演唱,以歡快的方式,把上帝的榮耀帶入購物者日常的午餐時光中。

我每次看這段影片,都不禁感動落淚。它讓我想起,我們蒙召正是為了藉著效法基督,把上帝的榮耀帶入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想想我們把上帝的恩典,刻意帶給那些不配但需要第二次機會的靈魂;想想我們與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基督的愛;想想我們作耶穌的雙手,扶起一個疲憊的朋友;想想我們把平安帶入一個困惑又混亂的情況之中。< [....]

靈命日糧:危險挑戰

讀經:歷代志下20章1、15-22節 

數百萬人看著電視轉播,因為尼克‧瓦倫達(Nik Wallenda)踩在直徑只有五吋、長達五百多公尺的鋼線上,正要橫越尼加拉大瀑布。事前他已盡可能地做了一切安全措施,但鋼線的高度和底下的急流,還有那阻礙尼克視線的大霧、影響平衡的強風、濺灑在他腳上的瀑布浪花,都增添了戲劇化的危險性。或許也因這些危險的挑戰,尼克說他不斷地禱告並讚美上帝。

以色列人也在危險挑戰中讚美上帝。他們面對一大群敵對戰士的聯合攻擊(歷代志下20章2節)。當時,約沙法王在謙卑地請求上帝幫助後,指定了一支歌詠隊在以色列軍隊前面行走,他們敬拜歌頌:「當稱謝耶和華,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21節)當他們開始歌唱時,耶和華就使敵軍潰亂、自相殘殺。

在挑戰當中讚美上帝,意味著我們要先克服自己的自然反應。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