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順服即敬拜


讀經:撒母耳記上15章13-23節 

我曾經與某個基督教高中的詩歌班一起去短宣。當時看見學生們在我們拜訪的教會中帶領敬拜,讚美上帝,真的很享受在其間。還有更美的事,是發生在教會之外的。有一天,這群學生發現有位婦人沒有錢買汽油,他們感受到上帝的引導,主動地發起籌款,結果,所籌到的款項足以使這婦人加很多次油。

我們不只要在教會裡敬拜讚美上帝,而走出教會,進入真實的世界,也應該藉著天天的順服來尊崇上帝。

這些學生的例子,值得我們自我省察:我們是否將敬拜侷限在教會裡?或是可以因著在生活中順服祂,尋找服事的機會而持續地尊崇祂?

在撒母耳記上15章,我們讀到上帝交付一項任務給掃羅,但根據經文的記載(20-21節),我們發現他利用敬拜(獻祭)作為不順服上帝的藉口,而上帝的回應則是「聽命勝於獻祭」(22 [....]

靈命日糧:我從何而來?

讀經:使徒行傳17章22-31節 

我有一個年僅七歲的非裔美籍朋友,名叫托比亞斯。某天,他問我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亞當和夏娃是白皮膚的,那麼黑人是從哪裡來的?」我告訴他,我們並不清楚亞當夏娃的膚色,同時也問他,為什麼認為亞當夏娃有著白皮膚?他說:「在教會和圖書館裡的聖經故事書看到都是這樣。」我的心一沉,心想:這是否讓他認為自己不如人,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上帝創造的。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本於上帝的創造,因此人人平等。這就是使徒保羅對雅典人所說的:「上帝從一本(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17章26節)。我們全是出於同「一血脈」。美國新約教授達雷爾•博克在他所著的使徒行傳解經書裡提到:「對雅典人而言,這並不是容易接受的確據,因為他們對自己感到驕傲,自認高人一等,稱其他民族為野蠻人。」 [....]

靈命日糧:保守你心

讀經:提摩太後書2章10-18節 

我曾持續多年在一間教會帶領成人查經班。為了回答課堂上的發問,我總是花費許多心思,仔細思想經文。後來,我在四十歲時,上了第一個學期的神學院課程,這時才發現,我曾經在課堂上提供了錯誤的答案給一位發問的婦女。我很確定我的回答,這兩年來必定帶給她許多困擾,為此,我急切想向她修正我自己的錯誤。

於是,我匆忙趕回家打電話給她,急切地向她道歉。電話那一端寂靜片時,接著,我聽到她茫然不解地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是誰。」原來,我並沒有給她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話也並非如我想像的那樣對她造成傷害。此刻,我才領悟到,即使我們尚未完全明白上帝的話語,上帝會掌管、保守祂的真理。我為祂保守這位婦人的心而感恩。

人難免會犯錯,在我們與人分享上帝的話語時也可能如此。然而,我們必須勤於尋求祂的真理 [....]

靈命日糧 :身先士卒

讀經:詩篇23篇 

史蒂芬.阿姆布魯斯的著作《諾曼第大空降》紀錄了第二次大戰期間,美軍101空降部隊E連的英勇事蹟。包括他們在美國喬治亞州接受嚴格的訓練,以及在盟軍進攻法國北部的首日早晨(1944年6月6日)跳傘進入法國。當時,這支隊伍大部分時間都由理查.溫特斯少校領導。溫特斯少校是一位特別優秀的軍官,因為他總是在前方領導指揮。在戰場上,溫特斯少校最常說的話,就是「跟我來!」在兩軍交戰時,其他的軍官可能會到後方尋找庇護,但是溫特斯少校總是身先士卒,領導他的士兵。

耶穌是祂兒女們真正的領袖,祂知曉我們所需要的,也知道我們的軟弱。詩篇23篇如此受人喜愛,部分原因是其中描述上帝的引領。大衛在第2節說,牧羊人「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第3節他又說:「(祂)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這兩節經文,表明了祂的 [....]

靈命日糧:改變行為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3節 

如何改變人的行為呢?大衛.布魯克斯在他所著的《社會性動物》這本書中提到,許多專家曾說,要人類改變行為,只須告訴他們不良行為的長期風險即可,例如:「抽菸會導致癌症,淫亂會摧毀家庭,說謊會破壞信任。這個假設是,你一旦提醒人們這些行為是多麼愚蠢,他們就會有動力停止去做。理性和意願顯然是作出道德決定和操練自制的關鍵。但這些都未被證實是有效可行的。」換句話說,單靠知識並不足以讓人改變行為。

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們也希望有屬靈的成長及改變。兩千多年以前,耶穌已告訴門徒可以怎麼做。祂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約翰福音15章4節)。耶穌是葡萄樹,而我們這些跟隨者是枝子。如果我們坦誠以對,會明白若離了主,我 [....]

靈命日糧 :繼續努力

讀經:腓立比書1章12-18節, 

在一場為弟兄舉行的講座中,我有機會和老朋友克萊德交談,他多年來都不斷地鼓勵和指導我。當時,有兩位來自中國的年輕弟兄和他在一起,他們是初信者,對於克萊德真摯的友誼和屬靈的幫助銘感五內。近八十歲的克萊德充滿熱情地說道:「我從未像今天這樣,對認識並愛基督而感到如此興奮過。」

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也顯示出他那從未隨時間而消退的熱心與目標:「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立比書3章10節)。保羅從他與耶穌的關係這個根基,結出了果子,就是他以澆不熄的熱情領人歸主。他樂於和人分享福音,當別人因而變得勇敢無懼時,他也大受激勵(1章12-14節)。

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單單為主做事,我們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耗盡心力。但如果我們的目標像保 [....]

靈命日糧:智慧之言

讀經:傳道書12章6-14節 

我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常常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有正面影響的屬靈領袖們。在神學院時,上帝使用我的舊約教授,讓聖經的話鮮活地向我展現;我的希臘語老師用嚴苛的高標準來鞭策我的新約學習;在我初期的牧養事奉中,主任牧師也帶領我建立有影響力的事工,以幫助他人靈命成長。這些老師都以不同方式鼓勵我。

所羅門王睿智地觀察到屬靈領袖能幫助我們成長:「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傳道書12章11節)。有些老師鞭策我們,有些建立我們屬靈生命的基礎,還有一些如牧羊人一般地關懷我們,在我們受傷時聽我們傾訴。

我們的大牧者給了領袖們不同的恩賜:勸戒、教導、牧養。然而,不管我們是領袖還是學生,祂都希望我們存有謙卑且愛他人的心。能被我們的大牧者使用,鼓 [....]

靈命日糧:言傳身教

讀經:約翰福音13章5-17節 

如果你曾上過寫作課,或參與作家的會議,你很可能會聽到這句話:「不要平鋪直敘,要讓真實情景躍然紙上。」換句話說,就是讓你的讀者「看見」真實情景。作家透過細膩的描述,使實際情景宛如就在眼前,讓讀者「親眼目睹」。

我們常常光說不做,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說比較簡單快速。向人示範如何做某件事,需要花上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中,指出學生的錯處,要比讓他們看見正確的示範輕省容易多了,然而後者卻更有學習效果。

幾千年來,猶太人只靠律法得知什麼是當行、什麼是不當行的。直到耶穌基督來到,祂讓他們看見如何活出上帝一直以來告訴他們所當活的生命。耶穌不只是口說:「要謙卑!」祂乃是「自己卑微」(腓立比書2章8節)。祂不只是口說:「赦免他人。」祂真正地赦免了我們(歌羅西書3章13節)。祂不只是口說 [....]

靈命日糧 :很無聊

讀經:約翰福音10章7-14節 

當我們的孩子還是青少年時,我們常會在他們參加教會的青年團契後,問他們說:「今晚的團契聚會如何?」他們卻總是回答:「很無聊。」幾週之後,我決定自己一探究竟。於是,我悄悄地到他們的聚會場所觀看,看見他們有說有笑、專注聆聽,很開心地參與團契!在回家路上,我又問了他們當晚的聚會如何,他們再次說:「很無聊。」我說:「今晚我也在場,我看到你們其實很開心。」他們回答:「或許今晚沒像平常那麼糟吧!」

後來我發現,他們不願承認自己享受團契聚會,因為在同儕壓力下,他們害怕承認自己的感受會顯得不夠「酷」。這一發現,讓我不禁思考,在屬靈的事上,我是否也害怕表現得太興奮?

事實上,除了知道基督是誰,以及祂為我們所作的事之外,在這宇宙間實在沒有什麼更值得叫我們興奮的事了。耶穌說:「我來了, [....]

靈命日糧 :善變的跟隨者

讀經:約翰福音12章12-19節,19章14-16節 

人真是善變啊!當耶穌為了過逾越節而進入耶路撒冷時,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祂,並高聲呼喊祂為王(約翰福音12章13節)。但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這群人卻要求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19章15節)。

試想,我何嘗不是和這群人一樣善變呢?我為球隊勝出而興奮歡呼,但他們輸球時,我就變得興趣缺缺了。我喜歡響應新的社區運動,而當熱潮轉到其他城市後,我也就放棄了。當耶穌施行神蹟時,我樂於跟隨;但當祂要求我付出時,我就逃避了。當跟隨耶穌被認為是值得炫耀的事,我就會熱心跟隨。當看到耶穌以機智回答自以為聰明的人,以智慧靈巧回應有權有勢的人時,信靠耶穌是件容易的事(馬太福音12章10節,22章15-46節)。但是當祂開始談論受苦、犧牲和死亡時,我就躊躇不前了。

我多麼希望自己是個忠心跟隨耶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