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見證人

讀經:讀經:約翰一書1章1-10節  

當「每日探索」電視節目的製作團隊在錄製傳記節目時,我們都特別喜歡去採訪與傳記主人翁熟識的朋友,以瞭解傳記人物的生命故事。這些年來,我們採訪過的人包括了:在中國的集中營和李岱爾(Eric Liddell)同住一間牢房的人;二戰期間在魯益師(C.S. Lewis)的家裡住過的婦女,當年她還是少女;以及曾在美國的南巡演說期間,擔任喬治·華盛頓·卡弗(Dr.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的司機的人。他們都開誠佈公地向我們講述了這些傳記人物激動人心的生命特質。

身為耶穌十二個門徒之一的約翰,在年老時寫了一卷書信。在卷首即表明了自己身為見證人和耶穌親密追隨者的身分。約翰寫道:「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見過了,現在也作見證,並且向你們 [....]

靈命日糧 :屬靈眼光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1章15-21節  

有個囚犯曾在古巴監獄裡度過十四個年頭,他說有一個給自己打氣,維持生存意志的妙方:「我的牢房裡沒有窗戶,於是我在心裡想像著在門上開了一扇窗,透過我腦海裡的想像,我可以看見一幅美麗的景象,有山有水,河水汩汩流瀉漫過山谷奇石,這景象栩栩如生,我無需費力,每次望著牢房門上時,即可看見。」

無獨有偶,聖經裡最能給人帶來希望的幾本書,如:腓立比書、歌羅西書、以弗所書,全是保羅在羅馬被軟禁時所寫的。從保羅寫給以弗所的書信中,即說明了使徒保羅在被拘禁之地所看見的生命盼望。

首先,保羅看見他先前所建立的教會的屬靈成長。在以弗所這卷書中他為著教會有信心的見證而不住地感謝上帝(以弗所書1章15-16節)。接著,他祈求上帝開啟他們心靈的眼睛,看見上帝「極豐富的恩典」(2章7節) [....]

靈命日糧 :糾正過來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那一天真是好天氣,風和日麗、晴朗溫煦,我們把家裡多餘物品陳列出來,舉辦車庫拍賣會。人們紛紛前來選購,翻找著衣物、平裝書和不成套的碗盤。我卻注意到有個年輕的女子正盯著一條白色珠鍊,幾分鐘之後,那條項鍊和那個女子都不見了。我發現她往街上走去,於是我趕緊跑了過去,看到那條項鍊正握在她的手掌裡。當她看見我這個物主出現時,知道再也逃不掉了,只好掏出錢來,償還這偷來的東西。

稅吏撒該也償還了他所訛詐的錢財。那是因為撒該遇見耶穌之後就被改變了。在那時代,稅吏經常向百姓收取額外的稅金,藉此中飽私囊。他誓言償付四倍的金額給那些他曾經訛詐的人(路加福音19章8節)。撒該希望歸還這些錢,並且把他一半的財產分給窮人。這表示他的心裡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變,他曾經是個掠奪者,在遇見耶穌之後,他決心改過 [....]

靈命日糧 :罪人歸宿

讀經:讀經:羅馬書5章6-15節  

有一次,我的朋友和人聊天,那人對基督教沒什麼好感。我的朋友知道如果自己的用詞聽起來太「屬靈」,就會失去與他繼續談話的機會。因此,在談話的時候,朋友問道:

「嘿,鮑伯,你知道有罪的人上哪兒去嗎?」

「這還不簡單,」他回答說:「你是要告訴我,這些人都會下地獄吧?」

「不對,」我的朋友說:「他們上教會去了。」

鮑伯啞口無言,這是他意想不到的答案。他沒想到會聽見一個基督徒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於是,我的朋友當下就對他說:基督徒瞭解到自己有罪,需要不斷獲得心靈更新。藉此機會,他解釋了恩典的意義──儘管我們罪孽深重而不配得救贖,卻能得到上帝的恩待(羅馬書5章8-9節;以弗所書2章8-9節)。

或許,我們沒有讓非信徒瞭解教會裡的 [....]

靈命日糧 :裝備齊全

讀經:讀經:提摩太後書3章14-17節  

卡爾·艾爾森納(Karl Elsener)是19世紀瑞士一名手術器材的設計師,多年來他致力於改善軍刀,今日他的瑞士刀以多樣性和實用性聞名於世。其中一款瑞士刀包含了刀片、鋸子、剪刀、放大鏡、開瓶器、螺絲起子、尺、牙籤、筆以及其他工具。如果你在野外露營,這款工具必然讓你感到裝備齊全,安心無慮。

我們的靈命也需要一些裝備,才能在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生存。上帝賜給我們聖經,就像一把屬靈的瑞士刀。保羅寫到:「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原文中預備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完全裝備好或合適的裝備」。聖經如何裝備我們走每天的旅程呢?它以屬靈真理來教訓我們 [....]

靈命日糧 :與你何干?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1章15-22節  

當你出席兒童合唱團的音樂會,看到台上的孩子東張西望,沒把注意力放在指揮身上,你應該不會感到意外。他們扭動著身體、彼此互戳,踮起腳尖試著尋找觀眾席上的父母,還向他們揮揮手。沒錯,他們偶爾也會唱一下歌,他們滑稽逗趣的舉動更讓人會心一笑。當然,因為他們是小孩才可愛,假設是成人合唱團,不看指揮的舉動可就另當別論了。專注於指揮的演唱者才能齊聲合唱,也才會有好的音樂。

有時候,基督徒好像兒童合唱團裡的團員,我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生命交響曲中最偉大的指揮──耶穌身上,反倒是不停地扭動,觀望同伴或看著觀眾席。

耶穌也曾訓誡彼得這樣的行為。當耶穌告訴彼得他該做的事時,彼得指著約翰問:「那他呢?」耶穌反問:「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章2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