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慷慨和喜樂

讀經:讀經:詩篇36篇5-12節  

最近,我走進一家旅館的大堂,一大壇鮮花即刻映入眼簾。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花兒完美擺放在一起。萬紫千紅的鮮花千姿百態,伴著陣陣馨香之氣,令人讚嘆不已。當時我不禁停下腳步欣賞。滿滿一壇子的花朵,豐富多樣的色彩,讓人賞心悅目。正如一個疊滿水果的果盤,或者豐盛有餘的除夕大餐,同樣讓人歡愉。

豐盛有餘所帶來的歡愉提醒了我,上帝是如此的慷慨:祂使我們的福杯滿溢(詩篇23篇5節);祂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無論我們遭遇何種困難,祂的恩典總是豐富有餘(哥林多後書12章9節);祂就如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宰了肥牛犢,給了他上好的袍子(路加福音15章20-24節)。

難怪詩人會喜樂地說:「上帝啊,祢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祢翅膀的蔭 [....]

靈命日糧 :聾子能聽見

讀經:讀經:羅馬書10章1-14節  

湯瑪斯·高立德(Thomas Gallaudet)1814年在神學院畢業後,本來打算成為一位傳道人。但是,當他遇見艾莉絲之後,事奉方向有了改變。九歲的艾莉絲是他的鄰居,有聽覺障礙。為了和她溝通,高立德用樹枝把要講的話寫在泥地上。

在幫助艾莉絲的過程中,也給了他動力去幫助其他的人。在向歐美聽障界的專家諮詢後,他改進了一套系統,就是今天被人們廣泛使用的「手語」。後來,他創辦了美國聽障學校。

高立德學校的課程中包含了傳揚福音和聖經教導。他確實回應了上帝的呼召,成為了一位傳道人──向一群很特殊的人傳福音,而手語成為他傳福音的工具。

如同高立德一樣,我們在向人們傳福音時,也應該使用他們能明白的語言。不然,「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沒有 [....]

靈命日糧 :不被遺棄

讀經:讀經:詩篇13篇  

葛莉莎·史密斯帶著她4個月大的女兒到社區圖書館,小嬰孩不時地發出牙牙學語的聲音。一位老人很無禮地要葛莉莎讓女兒安靜下來,要不然他會自己來管教這個嬰孩。葛莉莎回答道:「我不知道你曾遭遇了什麼,使你討厭一個快樂的嬰孩。不過,我絕不會叫我的女兒閉嘴,也不會讓你這樣做!」這位老人低下頭來,向她道歉,並告訴她有關於他自己兒子的事。50年前,他的兒子死於嬰兒猝死症,這些年來,他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悲傷和憤怒。

詩篇13篇裏,大衛表達了他的悲傷。他用直率與誠實的話向上帝說:「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1節)大衛的這些問題反映了被遺棄的恐懼。然而,接著大衛從悲傷中轉而向愛他的上帝,懇求給予幫助,並倚靠上帝的慈愛重建信心(3-6節 [....]

靈命日糧 :跨越鴻溝

讀經:讀經:羅馬書3章19-28節  

在1970年代的美國,摩托車跳躍曾風靡一時。1974年的9月8日是這項流行活動的高潮,卻也是令人大失所望的一天。當時,數以千計的觀眾湧入愛達荷州的蛇河峽谷,要看看飛車手艾維爾(Evel Knievel)是否能以特別設計的火箭,完成飛越峽谷的壯舉。然而,這項嘗試卻以失敗告終,艾維爾只飛過部分的深谷,途中他的降落傘過早張開,人也掉入峽谷。有些觀眾問:「他到底跨越了多遠的深谷?」但這並不是重點。關鍵的是他並沒有跨越峽谷,沒有達成他的目標。

這種情景可以很好地詮釋罪惡。保羅在羅馬書3章23節談論到罪,他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沒有人能藉著自己的努力,跨越上帝和我們之間的鴻溝,因此,救主耶穌來到世上,為我們做了此事。基督完全符合了上帝的標準,祂以完美無瑕的生命 [....]

靈命日糧 :警告標籤

讀經:讀經:箴言6章16-22節  

警告標籤在現今世代無所不在。不管是新電器或是小玩具,甚至連藥品也會附上好幾頁的說明,警告我們所有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

聖經裏也充滿了「警告標籤」,提醒我們要注意那些危害屬靈生命的事。當我們讀到:「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祂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箴言6章16節),這就像閃亮的警告信號一樣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接著,聖經列出了一些毀滅性的行為,如驕傲和不誠實(17-19節),這些罪會危害人際關係和讓天父憂傷。經文進一步強調「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換句話說,上帝的警告並不是要剝奪我們的生活樂趣,而是要保護並保全我們的生命。

我永遠不會忘記,小時候,我和好朋友鮑比在主日崇拜後,走出教會。我看著他突然衝向車水馬龍的街上,接著便聽到他媽媽大叫:「站住!」我知道,這是 [....]

靈命日糧 :天眼

讀經:讀經:詩篇139篇1-10節  

要建立一個「天眼衛星系統」,能時時為汽車、飛機與船隻導航是很複雜的。舉例來說,大家都熟悉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能夠有效的運作是因為隨時都有24到32顆衛星,在12,500英里的高度繞著地球旋轉。這些衛星必須維持穩定的速度與高度,定位系統才能正確地導航。

其實與上帝的大能相比,今日複雜的定位系統只是小兒科。上帝應允以色列人:「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以賽亞書58章11節)。詩篇作者曉得,不論他到任何地方,上帝都知道他在何處(詩篇139篇7-8節)。早在定位系統發明之前,上帝就坐在大地的圓穹之上(以賽亞書40章22節),並且觀看萬事萬物。

知道有人隨時在追蹤我們的任何去處,會讓那些想逃避的人心生恐懼。但對基督徒而言,卻能帶來極大的喜樂與保障。不論詩篇作者 [....]

靈命日糧 :每一天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6章5-15節  

在1924年,酷愛打籃球的約翰在一所鄉村學校讀完初中。他家境貧寒,但有一位非常慈愛的父親。父親沒有錢買畢業禮物送給兒子,於是他送給約翰一張卡片,上面是他自己寫的七項信條,鼓勵兒子每日遵循。其中的三則信條是:勤讀好書,尤其是聖經;每一天都竭盡所能,為主而活;殷勤禱告求指引,並每天為所得到的祝福感恩。

在主禱文(馬太福音6章9-13節)中,耶穌教導我們如何每天親近天父,並要我們牢記在心。藉此我們讚美上帝(9節),尋求祂的國和旨意(10節)。相信祂的供應(11節),並且尋求祂的饒恕、權柄與救助(12-13節)。

終其一生,約翰尋求上帝的能力,以便每一天都能為上帝而活。他在就讀普渡大學時,三次當選全美最佳籃球員,後來也成為當代最好的大學籃球教練之一。當約翰&mi [....]

靈命日糧 :描述上帝

讀經:讀經:出埃及記34章1-8節  

我們可以從小孩子的禱告詞中得知,他們心中的上帝是什麼樣子的。以下是我最近讀到的兩個例子:

「親愛的上帝,為什麼祢是『忌妒』(中文聖經譯為「忌邪」)的上帝呢?祢不是擁有一切嗎?」

「我從來不知道橘色可以和紫色配,直到我在星期二看到祢『畫』的夕陽。真是太棒了!」

這兩個孩子對上帝的認識是正確的,上帝的確是萬有的主宰,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那位揮灑晚霞的上帝。但是,上帝是如何描述祂自己呢?

當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曠野時,他需要認識這位上帝。他想要確定上帝的同在與帶領,所以他求上帝顯明祂自己(出埃及記33章13、18節)。因此,上帝在雲中降臨,並且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

靈命日糧 :無處可藏

讀經:讀經:創世記3章6-13、22-24節  

我聞到東西燒焦的氣味,立刻衝進廚房,但烤箱裡和爐子上都沒有任何東西。我順著氣味尋遍整間屋子,包括每一間房間,最後來到了樓下。我順著那氣味來到了書房,到了書桌邊,往桌子底下瞄了一眼,發現了我們的狗兒瑪姬。牠的一雙大眼帶著求助的眼神回望著我,身上帶著強烈的臭味。那股我在樓上聞到的燒焦味,現在很明顯的是臭鼬的氣味。瑪姬躲到我們屋子裡最遠的角落,但始終沒辦法擺脫自己身上的這股臭味。

瑪姬兩難的處境使我想起,有許多時候,我也曾試圖逃避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環境,最終卻發現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根本和環境無關。自從亞當和夏娃在犯了罪躲起來之後(創世記3章8節),我們就一直在重蹈覆轍。我們試圖逃避,以為可以遠離那些不愉快的事,卻只發現那討厭的事原來出於我們自己。

要防止自我逃 [....]

靈命日糧 :不可以?

讀經:讀經:創世記3章1-7節  

「好,現在讓我宣佈這裡的規矩。」馬帝說:「你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你們想做的事,除非有人跟你們說不可以。」

這是第一次拜訪朋友的湖邊小屋時,我們接到的指令。馬帝和他的妻子琳樂於接待客人,且給予客人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可以玩樂。當我們看到帆船、划槳船,還有浮筒船時,我們就知道下午可以好好地玩一番了。

馬帝只說了一次「不可以」,那是因為他看見我們打算餵那些游近我們的天鵝。因他知道:一旦這些大鳥被餵食過一次,那麼下次如果沒有餵食的話,他們就會變得具有侵略性。

亞當和夏娃住在最美麗的地方,也同時享有許多自由。然而,當上帝對他們說「不可以」的時候,他們卻不服從(創世記3章)。上帝告訴他們不要吃某一棵樹上的果子,但他們仍一意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