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代價

讀經:讀經:申命記30章15-20節  

年輕的時候,我總認為跟父母同住所付出的代價太高。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覺當初的抱怨多麼可笑。其實父母從未因我住在家裡而向我收取一分錢,唯一的「代價」乃是順從。我只不過必須遵守某些規矩,像是保持整潔、懂禮貌、要誠實,還有去教會等等。這些規矩說起來並不難,但我卻無法完全遵守。然而,父母並沒有因為我不守規矩而把我趕出家門,而是不斷提醒我,他們定的這些規矩都是要保護而非傷害我。有時候他們還會將規矩訂得更嚴一點,以免我誤入歧途。

生活在應許之地也必須付上同樣的代價:那就是順服。在摩西最後一次對以色列民的說話中,他提醒百姓說,上帝的降福取決於他們的順從(申命記30章16節)。稍早之前,他也告訴他們要順服才能帶來美滿的人生:「你要謹守聽從……就可以永遠享福」 [....]

靈命日糧 :知足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4章10-20節  

知足可不是一件易事。即使像使徒保羅這樣的信心偉人,也要經過學習才能知足(腓立比書4章11節)。對他而言,知足並非天生的性格特質。

「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句話由保羅寫來,絕對是令人驚奇的。當保羅寫這段話時,他正被關押在羅馬。他被控煽動叛亂、密謀造反和其他重大罪名,因此他向最高法庭,也就是凱撒本人,提出上訴。保羅缺乏其他的法律援助,在官場上也孤立無援,他只能耐心等候自己的案件受審。在這種情況下,保羅似乎很有理由讓自己變得焦躁不安、鬱鬱寡歡,但他卻反而寫信告訴腓立比人說,他已經學會了知足。

他如何學習呢?他逐步學習在凡事上知足,到最後即使在最差的環境中,他仍可安然自在。他學習接受生命中的一切(12節),以感謝的心接受弟兄姐妹所能提供的各樣幫助(14-18節 [....]

靈命日糧 :顫抖的白楊木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4章6-9節  

有一次我和妻子到密西根州的上半島時,有兩棵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當時,周圍樹葉都靜止不動,但只要有一絲微風吹來,這兩棵樹上的葉子就顫動不已。我將它們指給妻子看,她告訴我這種樹名叫「顫楊」。這些顫抖的樹葉所造成的視覺效果讓我感到驚奇,當其他樹看起來都那麼平穩安靜時,就算只是微風輕拂,也能讓顫楊的葉子顫抖。

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棵顫楊。當身邊的人似乎都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顯得一派輕鬆時,我卻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而煩躁不安。每當我看著旁人如此氣定神閒時,總是想不通自己的生活怎麼老是紛擾不斷。然而,值得感謝的是,聖經提醒我,只要有上帝的同在,就可以找到那份真實且能使我得堅固的寧靜。保羅如此寫道:「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16節) [....]

靈命日糧 :起點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如果你從我們愛達荷州的家往南方開車,沿著道路左側的山艾草,你會看見一座聳起的火山丘。那就是界定愛達荷州州界的起點。

就在1867年,愛達荷州被劃為領土之後四年,美國測繪局局長拉菲特·卡特派遣了彼得·貝爾(Peter Bell)來勘查這片新的領土。貝爾拿了一個大槌,把一根銅柱釘在那座火山丘頂,藉此昭告天下,那是他開始探勘的「起點」。

這趟探勘之旅,奠定了愛達荷州土地測量的標準:從那個「起點」開始,城鎮得以分南北,區域得以劃西東。有了東西南北,我們才能確實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我們讀的書再多,只有上帝的話語才是你我的「起點」,只有聖經才是確定不移的基準點。約翰.衛斯理就是如此,雖然他博覽群書,但他總 [....]

靈命日糧 :唯一真理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4章1-11節  

有一天我在芝加哥市中心叫了輛計程車。一坐上車,我就看到前面有幾張新世紀大師的廣告單。司機先生還跟我說,這個大師可說是這個時代的「聖人」。他相信上帝在不同時代會挑選不同的領袖,而耶穌,只不過是上帝在那個年代所挑選出來的而已。

當然,我一點都不同意他說的那些話。我們邊聊天的時候,我特別提到耶穌所說的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所說的,顯然和計程車司機所信的相反。祂不是一系列天賦異稟的宗教領袖中的一員,祂是認識上帝的唯一道路,只有藉著耶穌,我們才能夠上天堂。

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章16節),祂不但宣告祂才是最終、最高的屬靈權柄,祂更用祂的死與復活來證明。基督為你我「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 [....]

靈命日糧 :無人預知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24章1-8節  

許多住在倫敦的人認為1666年就是耶穌再來的日子。因為有些對預言狂熱的人,把基督誕生後的一千年,加上敵基督的數目666,得出了1666的年份。

到了1665年的時候,整個世界看似瀕臨瓦解:倫敦的一場瘟疫,奪走了將近十萬條人命。接著1666年9月倫敦的一場大火,又摧毀了成千上萬的房舍。有些人就在想,聖經不是就預言了世界末日會有大災難嗎?(請參閱馬太福音24章1-8節)但是1666年過去了,地球依然照常運轉。

即便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在預測世界末日。有人預測了日子,接著媒體一陣炒作,但那一天又風平浪靜地過去。

上帝不讓我們知道基督再來的確切時間,這正是祂的智慧。耶穌說過:「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

靈命日糧 :直到地極

讀經:讀經:使徒行傳1章1-8節  

還記得那是我在莫斯科聖經書院為俄國牧師上課的頭一天。一開始,我請大家介紹自己和服事的工場。結果有個學生嚇了我一跳,他口氣很大地說:「在所有的牧師裡頭,我對『大使命』是最忠心的!」我一時之間還沒回過神來,他就笑著說道:「『大使命』說要把福音傳到地極。我現在所牧養的教會,就在北極圈一個外號叫作『地極』的村子裡!」大夥兒聽了哄堂大笑,接著便繼續那天的課程。

後來我仔細想想,那位在葉馬爾(意思就是「地極」)半島服事的牧師,他的話還真有道理。因為耶穌最後對祂門徒的吩咐就是:「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章8節)。換句話說,世界上每一個偏遠的角落,不論天涯海角,都應該能接觸到十字架的信息。救主的死,是為了全世界的人,所以不 [....]

靈命日糧 :把握現在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5章8-21節  

我太太瑪蒂很會買東西。每次她買食品的時候,不但會把標籤上的營養成分看個清楚,還會去比較每單位多少錢才划算。不過她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去看「有效日期」。她可不是一看到牛奶就拿,她會去找「有效日期」最長的那一罐,這樣一來,她從店裡買回家的肯定是最新鮮的牛奶。

就某個層面來說,人的生命也有「有效日期」,只不過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在這個地球上自己的心跳何時停止,何時會嚥下最後一口氣。不過既然人人都難逃一死,那我們豈不是更該好好努力、把握現在呢?把握現在的意思就是:該愛的,認真去愛;該饒恕的,快快饒恕;該傾聽的,仔細去聽;該說的話,肯定地說。

保羅也給過我們同樣的提醒:「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以弗所書5章 [....]

靈命日糧 :榮耀上帝

讀經:讀經:彼得前書4章12-16節  

陪別人一起走過苦難,可以讓我們學到許多功課。對我而言,與朋友山姆和他太太卡蘿一同經歷山姆的抗癌過程,就是一個例子。有一年的時間,我們看到山姆在接受治療時所受的痛苦,並持續地為他禱告。正當他的病好像痊癒時,卻又出現癌細胞。

那種失望是顯而易見的。接下的一年也將會是一樣,癌症、化療,以及各種副作用,將使山姆飽受折磨。

但在談到面對接下來好幾個月的療程時,山姆告訴我們:「我們要確保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榮耀上帝,別人能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愛。」真令人難以想像!當他面對又一年的痛苦和掙扎時,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要藉此展現上帝的愛。他期待上帝榮耀顯現時,可以同祂歡喜快樂(彼得前書4章13節)。

卡蘿在寫給朋友的信裡說:「在這一年的試煉裡,上帝總是用祂的慈愛和憐 [....]

靈命日糧 :擊敗嫉妒

讀經:讀經:哥林多前書3章1-10節  

有則故事提到兩個商店老闆,他們是死對頭。每天,他們都很留意對方的生意狀況。如果其中一位老闆得到一位顧客,就會對另一方露出得意的笑容。

一天夜晚,一個天使出現在其中一位老闆的夢裡。天使說:「無論你要什麼,我都會給你,但不論你得到什麼,你的競爭對手會得到兩倍。你想要什麼呢?」那位老闆緊皺著眉頭,然後說;「打瞎我的一隻眼睛吧!」你想,還有比這種忌妒更糟糕的嗎?

嫉妒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心態,它讓哥林多教會面臨分裂的危機。雖然這些信徒已接受了福音,但卻沒有讓聖靈改變他們的心。結果他們彼此嫉妒,造成分裂。使徒保羅認為他們的嫉妒是一種幼稚和屬世的行為(哥林多前書3章3節)。這些人雖然信主,卻沒有活出基督的生命。

如果我們讓聖靈在生命中動工,我們就能知足,且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