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謹記緣由

讀經:讀經:馬可福音10章35-45節  

喬.莫里斯製造的冰淇淋口味很多,原料從巧克力、草莓到綠茶、辛香料應有盡有。美國德州有一間以品質和創意著稱的冰淇淋公司,喬是為其供貨的三個供應商之一。但是,喬從沒忘記他為何從事這一行業。

他告訴記者,有一位資深的員工總是這麼提醒大家:「為什麼我們要做冰淇淋?冰淇淋是令人快樂的食品。我們就是要讓大家開心。」這也就是喬.莫里斯製造冰淇淋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就是別忘了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所言所行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忘記了,我們會像那些門徒一樣,為了爭地位而產生糾紛、造成分裂。耶穌提醒我們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章45節)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和別人分享上帝愛的福音,當別人拒絕或嘲 [....]

靈命日糧 :在主裡成長

讀經:讀經:詩篇92篇  

作家唐.歌德(Don Gold)在對美國老年人做了一系列的採訪之後,出版了《直到歌聲停止:生命與樂齡的頌讚》一書。

唐非常愛戴和景仰他的祖母。正因著他對祖母的懷念,促使他訪問其他的年長者,並向他們學習。他回想起有一次在前往採訪途中,他在密蘇里州的一條鄉間小路裡迷路了。於是,他把車開進一個農場。一名少年上前來,唐向他問路,他聽了聳聳肩說:「不知道!」唐只好繼續往前開。開了幾公里之後,他看見一所農舍,就再次停下來。農舍裡有一位老農夫,熱心地給了他正確無誤的方向指示。

唐覺得也許這次的經歷可以說明他正在尋找什麼。他因為懷念祖母,所以驅使他尋找那些像她一樣的人,其實,他所尋找的是一位能在生命旅程中帶領他的人。

如果你還年輕,多和那些深蒙主愛和恩惠的年長 [....]

靈命日糧 :困難時刻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6章25-33節  

如果你從沒聽過墨菲定律,你大概也經歷過:「如果任何事可能會出錯,通常就真的會出錯。」

墨菲的格言使我想到耶穌和門徒分享過的一個原則:「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16章33節)。換句話說,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遲早都會遭遇苦難。這種人生並不是上帝一開始所計畫的,但是,當人類在伊甸園裡,第一次屈服於撒但的引誘時,世界上的所有人事物都陷入罪的泥沼中。從此,世界便遭受破壞、陷入混亂。

顯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遭遇苦難,平安好像和我們無緣。有趣的是,當耶穌警告門徒人生會有苦難的同時,祂也承諾會賜平安。祂甚至還說:「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勝了」指的是已經發生的事,而且有著永遠的效果。耶穌以祂的死和復活勝過了這個墮落的世界,而且無論我們 [....]

靈命日糧 :禱告環繞

讀經:讀經:羅馬書15章22-23節  

我的朋友梅麗莎9歲的女兒西妮在醫院裡接受化療和骨髓移植。在這期間,我做了一個夢。在夢中,西妮和她的父母住在位於醫院中心的一間病房。病房的周圍環繞著其他的房間。當西妮接受治療時,西妮的親朋好友就一直在這些房間裡不停地禱告。

在現實生活中,家人和朋友並不能這麼靠近西妮的病房,但從屬靈層面上來說,他們的禱告和關愛都一直圍繞在西妮身旁。

使徒保羅似乎也渴望被禱告環繞。在他寫給教會的很多書信裡,他要求大家在禱告中記念他(哥林多後書1章11節;以弗所書6章18-20節;歌羅西書4章2-4節;腓利門書1章22節)。在保羅寫給住在羅馬的基督徒的信裡,他這麼說:「弟兄們……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馬書15章30節)。保羅知道沒有來自上 [....]

靈命日糧 :求主同在

讀經:讀經:希伯來書13章1-8節  

每年英國足球的最大盛事,莫過於足總杯的最後一場決賽。一百多年來,這一天總是充滿著激昂、歡樂和競爭。但最令我感到特別的是在決賽開始前,全體高聲齊唱「求主同在」這首傳統聖詩。

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時,我感到十分突兀,並有點不太自在。心想,這首聖詩跟足球賽有什麼關係?然而,當我仔細地思考這個問題,我才明白,身為一個基督徒,不論在運動、逛街、工作、學業,或任何事情上,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和這首聖詩息息相關。既然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都與上帝有關連,那麼,渴望上帝能與我們同在,是一個相當合理的要求。當然,我們並不需要請求上帝與我們同在,因為祂已經給了我們這應許。希伯來書13章5節這麼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無論我們在哪裡,在做什麼,上帝的同在不只可以滿足我們,也是我 [....]

靈命日糧 :化錯誤為奇蹟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1章15-19節  

藝術家詹姆士哈伯(James Hubbell)說:「錯誤乃是良機。」當哈伯的創作出錯時,他不會重新創作一件作品,而是想盡辦法利用錯誤使原來的作品變得更完美。我們都會犯錯,每個人處理錯誤的方法都不同。有的人掩飾錯誤,有的人改正錯誤,有的人為所犯的錯誤道歉。

有時,我們也會用上述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罪。但是,上帝不會拋棄我們,重新創造,而是救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

使徒彼得的個性較為衝動,他常常只看到眼前,就很快地作出反應。耶穌被捕後,彼得因為害怕而三次不認主。但過後,耶穌給了彼得三次機會,讓彼得宣告對主的愛,藉此讓彼得能擺脫那不認主的失敗經歷,回轉到上帝的面前(約翰福音21章)。儘管彼得曾經犯錯,耶穌仍然召回他,要彼得餵養祂的羊(17節)。

如果 [....]

靈命日糧 :格雷的畫像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23章23-31節  

十九世紀英國有部名為《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的小說,描述了人的外在表現和其真實內心可能差距極大。當年輕英俊的格雷在完成自畫像後,非常恐懼年華老去,他希望畫像能代替自己老去。

不久,他的願望真的實現了。畫像承載了他焦躁的靈魂,漸漸老去。同時,因為格雷所犯的罪,他的畫像變得愈來愈猙獰,而他本人則一直維持年輕英俊的模樣,這顯然與他邪惡的內心大相逕庭。

耶穌也曾因為法利賽人的偽善而斥責他們。很多法利賽人在大眾面前炫耀自己很屬靈,其實他們內心糾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罪。因此耶穌將他們比作「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一切的污穢。」(馬太福音23章27節)

人們 [....]

靈命日糧 :人生最美好

讀經:讀經:箴言23章1-18節  

有句古老諺語說:「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是免費的!」這句話確實有道理。然而,有些人卻認為,生命中最好的東西是昂貴的,或者是很難得到的。最近我看到一則標語,它令我會心一笑又讓我深思,它說:「人生最美好的不是有形的物質!」說的真好!家庭、朋友和信仰的價值都向我們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與人、與上帝有所關聯的。

所羅門王是最有資格談論物質生活的人,因為他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列王紀上10章23節)。那他給人們的建議是什麼呢?他說:「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章4-5節)。他告訴我們說:「你要留心領受訓悔,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12節)。「因為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至於斷絕」(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