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基督裡的同伴

讀經:腓立比書1章3-8節 

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計劃,研究的成果讓我們更瞭解良好的人際關係之重要性。這項研究始於1930年代,以268個哈佛大學的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後來拓展到456個波士頓市區內的居民。研究人員每隔幾年就會和參與者見面談話,並仔細研究他們的就醫記錄。結果他們發現,親密的關係是影響快樂及健康的最大因素。換言之,如果我們身邊有關係密切的同伴,我們或許就可以經歷到更深的喜樂。

這個結果也反映在使徒保羅於腓立比書第1章的描述。保羅在監獄裡寫這封書信時,不禁告訴他的朋友,自己每逢想念他們就感謝上帝,每次為他們祈禱時,心裡總是「歡歡喜喜」(3-4節)。但他們對保羅來說並非一般的朋友,而是與他在耶穌裡「一同得恩」,一起傳福音的弟兄和姐妹(7節)。他們之間是互相分享和扶持的關係, [....]

靈命日糧 : 立穩於真理

讀經:以賽亞書22章15-20、22-25節 

我們所住的房子有將近百年的歷史,這房子具有許多特色,包括紋理精美的石膏牆壁。一位建築工告訴我,石膏牆壁不夠堅固,若想在這種牆上掛圖畫,就必須把釘子鑽進木材支柱,或是使用錨栓支撐。要不然,圖畫可能隨時會摔落地面,只留下一個醜陋的洞在牆上。

先知以賽亞用釘子堅固地釘入牆壁的意象,來描述一位不太知名的聖經人物以利亞敬。那時,貪腐的宮廷總管舍伯那(以賽亞書22章15-19節)和以色列民都依賴自己的能力(8-11節),但以利亞敬卻信靠上帝。以賽亞預言以利亞敬會晉升為猶大王希西家的宮廷總管,並說上帝「要使他立穩,像釘子釘在堅固的地方」(23節,和合本修訂版)。以利亞敬立穩在上帝的真理與恩典中,使他成為家人與百姓的支柱(22-24節)。

但是在這段預言的結尾,以賽亞提出令人警 [....]

靈命日糧 : 在花園裡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18節 

我父親很喜歡唱古典聖詩,他最喜歡的其中一首是《在花園裡》。幾年前,我們也在他的喪禮上唱了這首詩歌,副歌是:「祂與我同行又與我共話,對我說我單屬於祂;與主在園中心靈真快樂,前無人曾經歷過。」這首詩歌帶給我父親快樂,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這首聖詩的作者是麥爾斯(C. Austin Miles),他說自己是在1912年春天寫下這首歌曲,當時他正讀完約翰福音20章:「那天,當我讀這章經文時,似乎自己就身處其中,見證了馬利亞在墓園與主相遇的那一幕,看見馬利亞跪下呼喊她的主說:『拉波尼(夫子的意思)!』」

在約翰福音20章,我們看到抹大拉的馬利亞對著耶穌的空墳墓哭泣。接著有人問她為何哀哭,馬利亞以為對方是園丁,豈料那和她說話的竟是復活的救主耶穌!她的悲哀化為喜樂,迫不及待地跑 [....]

靈命日糧 : 乘風破浪

讀經:詩篇89篇5-17節 

當丈夫在美麗的岩灘上漫步,拍攝夏威夷海灘的照片時,我卻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為自己又多了一個健康問題而煩惱。雖然我回到家之後才需要去面對這個問題,但此刻我真是需要平安。我望著洶湧的海浪不斷地拍打鋸齒狀的黑色岩石,突然間,浪頂上的一個黑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用相機的變焦鏡頭放大觀看,發現那是一隻正悠哉地衝浪的海龜,牠伸展著鰭狀的四肢,安穩地隨浪載浮載沉。看見此景,讓我豁然開朗,在那帶著鹹味的海風中展露笑顏。

詩篇89篇5節說:「諸天要稱讚[上帝]的奇事。」那位無與倫比的上帝「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上帝]就使它平靜了」(9節),「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上帝]所建立」(11節)。祂創造一切、擁有一切、管理一切、命定一切,這是為祂自己的榮耀,也是為讓我們享受於其中。

[....]

靈命日糧 : 代價

讀經:約翰福音19章25-30節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呈現了耶穌生平的許多層面,但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作品,卻是一幅最樸實簡單的畫作。在1540年代,米開朗基羅為朋友畫了一幅聖殤素描,描繪耶穌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基督。素描勾勒了馬利亞輕托著耶穌毫無生氣的軀體,向天仰望。在她身後豎立的十架上,引用出自但丁在《天堂》一書中的話說:「他們沒想到這需要付上多少血的代價。」米開朗基羅表達出深刻的觀點:當我們紀念耶穌的受死,也需要想到耶穌付上的代價。

基督所付上的代價體現在祂斷氣前的宣告:「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成了」一詞(希臘文tetelestai)可用在不同的語境,表示支付了賬單、完成了任務、做出了犧牲,或完成了傑作。這些用法和意義都適用於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也許正因如此,使徒保羅寫道:「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 [....]

靈命日糧 : 很大幫助!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有個聽眾打電話到一個福音廣播電台,提到他妻子剛從醫院動完手術後回家。接著,他分享的事情令我深受感動,他說:「在這段時間,教會大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對我們極其照顧,成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這句簡單的敘述提醒了我,基督徒之間互相款待、關懷的價值和必要性。這也讓我想到,信徒間的彼此相愛和支持,正是展現出福音能改變生命的一個美好方式。

這封使徒彼得所寫的彼得前書,是寫給第一世紀在小亞細亞的五個省份(現今土耳其)的教會傳閱。在書信中,他呼籲讀者要遵行保羅曾提過的教導:「客要一味地款待」(羅馬書12章13節)。彼得說:「彼此切實相愛,⋯⋯互相款待。」同時,彼得也告訴讀者要善用上帝給他們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得前書4章8-10節)。這是對所有基督徒的清楚教導,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其 [....]

靈命日糧 : 除草有學問

讀經:詩篇139篇1-6、23-24節 

孫兒們在我家後院跑來跑去。玩遊戲?不是,他們是在拔雜草!最小的孫女說:「雜草得從根部拔起!」還驕傲地把她的戰利品拿給我看。那天我們在拔除雜草時,都會連根拔起,清除每一株惱人的威脅,大家都開心不已。但在享受斬草除根的樂趣之前,我們卻得先找出雜草的蹤跡。

同樣地,尋找生命中的雜草,也是除去個人罪愆的第一步。因此,大衛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

祈求上帝顯明我們所犯的罪,實在是明智之舉!畢竟祂深知我們的一切。正如大衛寫道:「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祢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1-2節)

大衛還說:「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

靈命日糧 : 真實的倚靠

讀經:出埃及記12章12-19節 

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負責埃及藝廊的館長布萊貝格(Edward Bleiberg)對埃及文化頗有研究,他常被參觀者追問:「為什麼那些雕像的鼻子都斷掉了?」

布萊貝格不認為這是自然磨損,因為連浮雕裡的神像也缺了鼻子,他推測這是刻意造成的毀損。古埃及人認為這些埃及神像都具有生命力,破壞者或敵人為了「殺死」埃及眾神,便會打斷雕像的鼻子,以為這些雕像無法呼吸就會失去能力。

這豈不是太容易了嗎?倚靠這些不堪一擊的神明,法老王早該料到自己有麻煩了。不錯,法老王擁有一支強盛的軍隊,而且全國人民都向他效忠。反觀這些希伯來人,不過是一群疲憊的奴隸,而且是由一個膽小的逃犯摩西帶領他們。然而,以色列民有永活的真神做後盾,而法老的眾神卻是虛假的偶像。經過十個災難以後,這些虛構的神明全都 [....]

提摩太前書靈修 |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有聲中文)

作者:林新奎,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

 

提摩太前書3:14-4:16

14 我指望快到你那裡去,所以先將這些事寫給你;
15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16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里。
1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
2 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
3 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就是上帝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
4 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5 都因上帝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
6 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在真道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善道上得了教育。
7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8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9 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10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上帝——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11 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
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
13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14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借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15 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16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

 

當我們細細品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會發現有一個詞反覆出現、貫穿其中。這個詞就是「這些事 」,前前後後出現了四次。看來,保羅非常看重信裡面所寫的「這些事」,這也是保羅寫信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這些事 」所指的,就是保羅在信中所寫的對提摩太的吩咐和教訓,讓提摩太按著信上所寫的去管理和教導教會。

從書信中我們可以得知,保羅派提摩太去帶領的教會是一個出現了假師傅混亂教會、有人離棄真道等諸多問題的教會。除此之外,提摩太還要學習處理教會中比他年長的老年人、與他年齡相仿的少年人、婦女以及寡婦的問題。當我們設身處地地為提摩太考慮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他此刻多麼地需要被引導和幫助。作為一個年輕的教會領袖,他需要勇氣,更需要真理和智慧。保羅將「這些事」吩咐提摩太,為他在所處的混亂環境里,提供了詳細的指引。

同時,保羅為提摩太指出了「離棄真道」之人的具體表現:「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提摩太前書4章3節),並用真理反駁了這些人,堅固了提摩太的信心,「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上帝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摩太前書4章4-5節)。

保羅將治理教會的責任交付給提摩太,並寫信囑咐「這些事」,告誡提摩太如何處理,勸勉他做好的榜樣。教會也因此常常鼓勵年輕基督徒以提摩太為榜樣,起來承擔服侍的責任。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或缺乏自信,或缺乏勇氣,或害怕受「束縛」而不願意承擔。

然而,從經文中,我們看到,提摩太並非孤單。雖然責任重大,卻有長輩的教導伴隨左右,並且,保羅在這段經文的最後告訴提摩太「這樣」服侍不僅可以堅固自己的生命,更能使聽見真道的人得救(提摩太前書4章16節)。

很多弟兄姐妹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有人讓你帶領讚美時,會激發你更多聽讚美詩;當有人讓你分享一段聖經的話語時,你會提前更多地研讀聖經,從而更深地理解上帝的話語;當你去服侍別人、愛別人的時候,上帝就先將愛澆灌在你的生命中,然後再由你將愛流淌給別人。

願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懼服侍,尋求教會智慧長者的引路,不斷成長,造就自己,也祝福他人。

 

 

 

問題反思:

 

1.現在你有哪些地方需要尋求教會長者的幫助嗎?在教會中你可以向誰尋求幫助?你又可以怎樣幫助身邊有需要的後輩?

 

2.你願意接受哪些服侍的挑戰嗎?對於接受這些責任,你有什麼擔心嗎?今天的經文可以給你怎樣的啟發?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獲作者同意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傳福音

靈命日糧 : 與上帝一起爭戰

讀經:詩篇11篇 

於2016年上映的電影《鋼鐵英雄》,講述二戰期間美國士兵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的英勇事蹟。雖然杜斯的信仰不允許他拿槍奪人性命,但作為醫護兵,他秉持救人的信念,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致力搶救生命。在1945年10月12日杜斯獲頒榮譽勳章的典禮上,褒揚令中提到:「一等兵杜斯拒絕撤退,與許多傷兵待在被戰火掃過的地區,並將傷兵一個個背到懸崖邊緣……他勇敢地穿行在槍林彈雨中,毫不猶豫地協助炮兵軍官救人。」

在詩篇11篇,大衛闡述他堅信上帝是他的避難所,這信念使他寧願面對仇敵,也不願意接受逃命的建議(2-3節)。簡單的七個字便足以表明他的信心:「我是投靠耶和華」(1節)。這根深蒂固的信念引導他的行為。

在4-7節,大衛進一步詳述上帝的偉大。的確,當我們面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