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回家

讀經:撒迦利亞書10章6-12節 

華特·狄克森(Walter Dixon)只過了五天的蜜月期,就被送往韓國作戰。幾個月後,有些士兵在戰場上發現狄克森遺留下的夾克,口袋裡塞著妻子寄給他的信。軍隊長官便通知狄克森年輕的妻子,說他已戰死沙場。但事實上,狄克森還活著,只是成為俘虜被監禁了兩年半。他時刻都想盡辦法要逃回家。他曾逃跑過五次,可惜都沒有成功,直到最後才被釋放。你能想像當他回到家時,眾人是多麼驚訝!

上帝的百姓也曾體會那種被人擄去,遠離家鄉,渴望回家的心情。以色列民因悖逆上帝以致被敵人擄到異國。他們每天早晨醒來都渴盼回家,但卻無法自救。令人欣慰的是,上帝應許永不遺忘自己的百姓,上帝要憐恤他們,並領他們歸回家鄉(撒迦利亞書10章6節)。祂會撫平百姓期盼回家的痛楚,但這並不是因為百姓的堅忍,而是因著上帝的憐憫: [....]

靈命日糧 : 認罪得釋放

讀經:詩篇32篇1-7節 

麥明在濫用藥物和犯姦淫的罪中苦苦掙扎,感到萬念俱灰。他把自己非常在意的人際關係弄得一團糟,且時時受到良心的譴責。在痛苦當中,他逕自前往一間教會,請牧師和他談一談。他告訴牧師自己複雜的經歷,並且聆聽牧師與他分享上帝的憐憫和饒恕之後,麥明感到得著了釋放。

一般認為,詩篇32篇是大衛犯姦淫罪之後所作的詩。大衛設下陰險的計謀,害死了與他行淫之婦人的丈夫(參閱撒母耳記下11-12章),加重了自己的罪行。儘管他隱藏這些罪惡,但他的行為卻已留下惡果。詩篇32篇3-4節描述大衛在承認自己醜陋的惡行之前,內心十分煎熬,在他還沒認罪前所受的折磨是無法否認的。那麼,他要如何才能脫離這樣的綑綁呢?當他向上帝陳明自己的罪,並且接受上帝的饒恕,便得著了釋放!(5節)

當我們說了或做了些什麼 [....]

約翰福音靈修|今生和永生的糧(有聲中文)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6章22-40節

 

22 第二日,站在海那邊的眾人知道那裡沒有別的船,只有一隻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同祂的門徒上船,乃是門徒自己去的。23 然而有幾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祝謝後分餅給人吃的地方。24 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25 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祂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 26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27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證的。」 28 眾人問祂說:「我們當行什麼,才算做上帝的工呢?」 29 耶穌回答說:「信上帝所差來的,這就是做上帝的工。」 30 他們又說:「你行什麼神跡,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什麼事呢?31 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 32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3 因為上帝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34 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 35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36 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37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38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39 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40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有一位作家談到,當我們走在人生的荒漠時,要記住上帝和我們的關係——「祂關心,且背負;祂承諾,就履行;祂開始,必成就;祂原諒了,便遺忘了」。而這些都包含在耶穌的一句話里,「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章35節)。

 

也就是說,耶穌是我們生命中每一個階段唯一需要的嗎哪。不管我們所處的狀況如何,是否面臨危機、難處,我們都可以依靠祂。在耶穌眼中,沒有無關緊要的小事,如果關係到我們,就關係到祂。祂的眼目常看顧我們,又將我們銘刻在祂掌上(以賽亞書49章16節)。

 

以色列民靠著嗎哪,在曠野存活40年,摩西告訴他們,上帝賜下嗎哪是為了讓他們知道「祂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章3節)。

 

耶穌再次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翰福音6章49-51節)。耶穌知道我們最深切的需要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在靈魂上。入口的食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耶穌自己,祂是屬靈生命的源頭,祂賦予生命,並讓我們這走天路的人靠祂這天上的靈糧活著。

有時,我們陷在眼前的困境中,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在世上是寄居的,是過客。我們高度集中於即刻的需要, 應付眼前的狀況,以至於忽視大局, 就是我們已得的福音。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祂復活。」(約翰福音6章54節)。祂來,獻出身體,為我們死, 灑凈寶血,寬恕我們的罪, 並將永生賜給我們。那賜永生的主,也是我們在危機中,需要搭救時,可以指望的主。如果祂應許永恆,怎麼會不看顧我們眼前的需要呢?

無需煞費苦心地找尋嗎哪,我們無法預知行事奇妙的上帝的一舉一動。因此我們只管將所求告訴祂,然後專心於該做的事情,祂會照顧我們的所需。因祂是生命的糧,吃這糧,必不餓;信靠祂,必永遠不渴。

讓我們把眼光放遠,來面對當下,並「信上帝所差來的」(約翰福音6章29節)。在每個決定上,選擇信靠耶穌,因祂親自承諾,「……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翰福音6章37節)。

 

問題反思:

 

1. 你會如何形容你跟上帝的關係?

 

2.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章3節)你對這節經文的理解為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靈命日糧 : 克盡己職

讀經:希伯來書6章9-12節 

我的兩個小孫女參加兒童音樂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角色徵選,她們都渴望能夠成為主角。麥琪想要當愛麗絲,凱蒂想要演瑪蒂妲。不過,最後她們只能扮演兩朵不起眼的小花,看來沒有什麼機會能登上百老匯的舞台。

但聽我女兒說,我這兩個孫女為她們的朋友能擔任主角非常興奮。她們似乎更為朋友感到開心,兩人都雀躍不已。

這是何等美好的光景,基督的肢體也應如此!每個教會都有看似比較重要的職位,但也需要有人擔任小花的角色,縱使不受人矚目但所做的同樣重要。若別人獲得我們渴望的職位,讓我們予以對方鼓勵,並仍熱切謹守上帝賦予我們的職分。

事實上,幫助和鼓勵他人,也是愛上帝的方式之一。希伯來書6章10節說:「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 [....]

靈命日糧 : 人是健忘的

讀經:申命記8章2、10-18節 

有位女士向她的牧師抱怨說,他講道的內容很多都是重覆的。她問牧師:「為什麼你要一直重覆呢?」牧師回答:「因為人是健忘的。」

事實上,有許多因素會導致我們健忘,例如時間的流逝、年歲增長,或是過於忙碌。我們可能會忘記密碼、人名,甚或停車的地方。我丈夫說:「我的腦容量有限,所以必須先刪掉一些舊的記憶,才能記住新事物。」

那位牧師說得沒錯,人是健忘的。因此我們常常需要提示,來幫助我們記住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傾向。即使他們曾親眼看見許多神蹟,卻仍不斷需要被提醒,上帝看顧他們。在申命記第8章,上帝提醒以色列民,祂雖曾讓百姓在曠野忍饑挨餓,但後來卻每天供應給他們神奇的嗎哪為食物。上帝讓他們的衣物耐穿不會磨損,引領他們走過蛇蠍橫行的曠野,並使磐石流出水泉。當他 [....]

靈命日糧 : 把結果交給上帝

讀經:路加福音10章1、17-20節 

多年前,我應邀去某間大學的聯誼會所分享。這些男生出名喧鬧無禮,所以我帶一位朋友去支持我。那陣子他們剛贏得美式足球賽冠軍,大家都很興奮。晚餐時,更是一片混亂!最後,他們的主席宣布說:「今天,有兩位男士要跟我們談談上帝。」我雙腿發軟,好不容易站了起來向他們講述上帝的愛。屋內漸漸安靜下來,凝聚著一股全神貫注的氣氛。接下來,還有一段既熱烈且坦誠的問答時間。事後,我們在那裡開辦一個查經班,而且連續幾年都有許多人接受耶穌的救恩。

像這樣在證道後「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加福音10章18節)的情境並不少見;但有時,所分享的信息也可以毫無果效,聽的人一丁點感動也沒有。

路加福音10章講到耶穌的門徒出去宣教,他們回來之後報告說,他們獲得極大的成功,帶領許多人進入上帝的 [....]

靈命日糧 : 最甜美的收成

讀經:以賽亞書5章1-7節 

我們在購置這棟房子的時候,也承接了原有的葡萄園。我們全家人都是園藝新手,因此投注相當多的時間學習如何修剪、澆灌與照顧葡萄樹。當我們第一次收成時,我興奮地摘一顆葡萄來吃,結果卻大失所望,因味道又酸又澀。

我下足功夫所照顧的葡萄樹卻只得到苦澀的收成,這讓我感到挫折,這情境與以賽亞書第5章所提到的十分相似。其中的比喻主要是論述上帝與以色列國的關係。上帝被描繪為一位農夫,祂清除山坡上的雜物,栽種上等的葡萄樹,築起一座守望台進行保護,並且鑿出壓酒池,指望結出甜美的葡萄(以賽亞書5章1-2節)。但讓農夫失望的是,這座葡萄園(指以色列民)卻結出自私、不公義、欺壓人的酸澀葡萄(7節)。最後,上帝不得不摧毀葡萄園,只存留一些剩下的樹枝,讓它們將來能碩果累累。

在約翰福音,耶穌重新 [....]

靈命日糧 : 拆毀這殿

讀經:約翰福音2章13-25節 

在密西根州的龐蒂亞克市,有家拆遷公司拆錯了一棟建築物。調查人員認為,原定必須要被拆遷的屋主為避免自家房屋被拆毀,便把自己的門牌號碼移到鄰居的房子上。

而耶穌在這世上所做的正恰好相反,祂乃是為了他人而拆毀自己的「房屋」。想像那時的場景,所有人一定都困惑不解,就連耶穌的門徒也不例外。我們能想像,當耶穌挑戰那些宗教領袖,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翰福音2章19節),眾人聽見這話時必然面面相覷。宗教領袖們還憤怒地駁斥祂:「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祢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20節)耶穌所說的殿,是指自己的身體(21節),但他們全然不明所指。

他們不明白耶穌來到世上,是為要顯明我們對自己和對彼此所造成的傷害,最終都將由耶穌來承擔。祂將為我們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