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傳道書靈修| 人生大事你聽誰的?(有聲中文)

 

作者:Nelle Lim,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12章8-14節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誡: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一個朋友曾問過我:「為什麼你們基督徒總是愛插手彼此的事?」她的一個基督徒同事最近在考慮和是否約會某位女生,之後問了他團契小組的看法。在考慮了他們的建議後,他決定不和那個女孩約會了。

我的朋友為他的團契小組成員不支持他而震驚,甚至有點惱火。在她看來,基督徒們似乎覺得自己有權決定別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她不明白為什麼她那個同事會讓別人勸他放棄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能理解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最高權威,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言3章7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如傳道者在整個傳道書中一再重申的,生命是「虛空的」——在希伯來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煙」或「霧氣」。它表明,生活像煙一樣讓人難以把握和理解。有時,就像 「當你被困在濃霧中,你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一樣。

任何一個在濃霧中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我們自己的車發出的燈光往往不足以幫助我們看清前方的道路。同樣,來自我們內心的「光」也不足以帶我們度過生活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在經歷了幾段我明明知道是不明智的關係之後,我才在痛苦中學會了這一點。在肉體的慾望、童年創傷的痛苦和自我毀滅的思維模式的影響下,我做出的決定讓我深受傷害。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傳道書中的傳道者建議我們「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13節),而不是依靠我們自己的智慧來做生活中的決定。

然而,即使按我的方式行事帶給了我痛苦,但要悔改並選擇走上帝的道路仍然不容易。就像「刺棍」(牧羊人用來放羊用的帶刺棍子)和「釘穩的 釘子」(11節),上帝的命令是刺耳的。那些教導我放下偶像(歌羅西書3章5節)和「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章1節)的經文直指我生命中那些自己不願意放棄控制的部分。選擇聽從上帝意味著放棄那些已經成為我安慰和安全來源的人,即使他們正在把我從祂身邊帶離。這意味著我將要進入一個孤身一人的未來,這痛苦讓我感覺無法承受。

但一位屬靈長輩明智地指出,儘管最初服從上帝會很痛苦,但我必須相信祂是美善的。祂是拯救人的光,祂的命令會使我走在通往生命的道路上,並使我飄泊的心歸回原位。她說的對。聽從上帝那賜予生命的命令給我帶來的喜樂與平安,遠遠超過了獨處的痛苦。

我希望我的朋友最終會明白,有時我們需要智者的忠告來幫助我們服從上帝的命令。就像傳道者一樣,他「又默想,又考查」什麼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9-10節)。讓我們珍惜將我們指引回真理的明智忠告:只有上帝才能讓我們不迷失在人生的迷霧中。

問題反思:

 

1.當你要做重大人生決定時,你是否會尋求智者的建議和意見?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呢?

2.你所作的決定是否與上帝的命令相違背?求主鑒察你的心,(詩篇139篇23節),查驗你的心思和動機。你的決定是出於焦慮和生命的破碎,還是出於敬畏耶和華?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靈命日糧 : 永不足夠

讀經:傳道書1章1-11節 

美國太空人弗蘭克·博爾曼(Frank Borman)負責指揮首次環繞月球的太空任務,但他對此並無深刻的印象。在這趟來回需時兩天的行程中,他因為暈機不適而嘔吐。他說,無重狀態的確很新奇,但新奇的感覺只有三十秒,後來也就習慣了。在近距離觀看月球時,他發覺其顏色單調乏味,而且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隕石坑。他的團隊拍下了這片灰色荒蕪之地的照片,過後便開始感到沉悶無聊。

弗蘭克去到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但卻覺得這算不了什麼。如果他對這個世界以外的經歷都很快厭倦,也許我們應該降低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傳道書的傳道者察覺到,世上沒有任何經歷能帶給人永恆的快樂,正如1章8節說:「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我們或許會感到片刻的欣喜,但這種喜悅轉瞬即逝,我們便會尋求下一個刺激。

弗蘭克 [....]

靈命日糧 : 迷失走丟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7節 

美國幽默作家亞麥可(Michael Yaconelli)住在牧場附近,他觀察到乳牛在放牧時很容易迷失走丟。因為牠們在吃草時會不斷地走動,找尋更青綠的牧草。在牧場邊界的樹蔭下,乳牛可能會發現鮮嫩的牧草。當牠看見損壞的籬笆後面不遠之處,有一叢看似可口的青草,可能就會衝出籬笆而越走越遠,甚至走到大馬路上。就這樣,乳牛嚼著牧草,漸行漸遠,最後就走丟了。

其實不是只有乳牛會迷失走丟,羊也是一樣,而世上最容易迷失的恐怕就是人類。

或許正因如此,在聖經中上帝經常將我們比作羊。我們很容易迷失走丟,會因輕率的妥協和愚蠢的決定而漸行漸遠,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遠離了真理。

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了尋回迷羊的比喻。這位牧羊人極珍視一隻走失的羊,以至暫時放下其他的羊去尋回這隻 [....]

靈命日糧 : 信守承諾

讀經:希伯來書6章13-20節 

在婚禮上,澤生對自己將要許下的婚姻承諾備感壓力,以致在跟著牧師向美珊複述結婚誓言時都結結巴巴的。他心想:我怎能說出連自己都覺得難以遵守的承諾呢?他雖然完成了結婚典禮,但那些承諾仍讓他感到心情沉重。婚宴結束後,澤生帶著妻子回到教堂,並在那裡禱告了兩個多小時,祈求上帝幫助他遵守諾言,盡心地關愛並照顧美珊。

澤生在婚禮當天深感恐懼,是因為他知道人性的軟弱與侷限,然而,這位承諾要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賜福給列國的上帝(加拉太書3章16節),卻完全沒有這樣的侷限。

為了激勵猶太基督徒要忍耐到底,繼續信靠救主耶穌,希伯來書的作者回顧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承諾,亞伯拉罕的耐心等候,以及上帝的承諾最終實現(希伯來書6章13-15節)。即使亞伯拉罕和撒拉那時已年紀老邁,但這並不能攔阻上帝實 [....]

靈命日糧 : 愛情鎖

讀經:雅歌8章5-7節 

在巴黎藝術橋上,成千上萬支的掛鎖遍佈各個能想得到的角落,有些還刻著情侶們名字的縮寫,這樣的情景著實令我驚嘆!這些象徵愛情的掛鎖,是許多情侶表示他們對愛情「永遠」堅貞的宣告,但這座跨越塞納河的行人橋卻快被這些愛情鎖淹沒了。根據2014年的調查估計,這些愛情鎖約重達50公噸,這驚人的重量甚至導致部分橋梁坍塌,所以必須將這些掛鎖拆除。

這麼多愛情鎖的存在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類深切渴望愛情永不改變。舊約雅歌描述了一段情侶間的對話,女方表達出渴望獲得堅貞不渝的愛情,便向男方說:「求祢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祢臂上如戳記」(8章6節)。她渴望男方給予她的愛情是安全可靠的,如同一道印記烙印在男方的心上,或如戒指套在指頭上一般。

舊約雅歌所表達對永恆愛情的渴望,讓我們看到了 [....]

靈命日糧 : 恩典大於罪惡

讀經:尼希米記9章17、27-31節 

我的社區大學英語教授說:「如果我觸摸聖經,它會在我手中起火。」我聽了有點難過。那天早上,我們閱讀的小說裡引用了一節聖經的經文,當教授注意到我拿出聖經查閱時,她說了這一番話。這位教授似乎認為自己的罪孽過於深重,以致無法被赦免。可惜我那時沒有勇氣去告訴她關於上帝的愛,以及聖經明確指出,我們隨時都能尋求上帝的寬恕。

在尼希米記就有一個悔改和寬恕的例子。以色列人雖然因為犯罪而被擄,但後來他們得到允許返回耶路撒冷。當他們安定下來後,文士以斯拉便向他們宣讀律法(尼希米記7章73節-8章3節)。百姓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謹記縱然他們犯了罪,上帝仍沒有丟棄或離開他們(9章17、19節)。他們一呼求,上帝就從天上垂聽,並以憐憫和恩慈寬容他們(27-31節)。

同樣地,上帝也一直寬容我 [....]

靈命日糧 : 上帝留下的記號

讀經:申命記4章3-10節 

當我那成年的兒子面臨困境時,我提醒他,當年他父親失業時,上帝不斷看顧和供應我們的需要。我也講述在我母親不敵白血病而過世時,上帝如何堅固我們家並賜下平安。我還特別提到聖經許多印證上帝信實的事蹟,向他保證上帝必會信守承諾。我帶領兒子回顧過去上帝在我們家留下的記號,提醒他無論處在高山或低谷,上帝總是信實可靠。無論我們在痛苦或歡樂中,上帝的同在、慈愛與恩典都充足有餘。

儘管我想聲稱這個增強信心的方法是自己想出來的,但上帝早已吩咐以色列人要分享祂的作為,以激發後代子孫對祂的信心。上帝在以色列人的生命中留下記號,他們透過分享這些事蹟,可以讓子孫記住過去上帝的作為,堅定信心。

以色列人跟隨上帝,並見證了上帝如何持守祂的應許(申命記4章3-6節)。祂一直都垂聽並回應眾人的禱告( [....]

靈命日糧 : 冒險繞道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1-5節 

當保險代理人堅持要求再次見面時,海玲不禁心想:真是浪費時間!她知道這次見面將又是個無聊的產品推銷,於是她決定尋找機會與對方分享自己的信仰。

海玲注意到保險代理人曾做過紋眉,便婉轉地詢問原因,原來代理人覺得這會帶來好運。海玲的提問其實是「冒險繞道」,在討論財務話題時來了個大轉彎,但卻為討論運氣和信仰打開了大門,使她有機會談論自己為何要信靠耶穌。那個原本「浪費時間」的見面,最後卻變成上帝預備的美好時光。

耶穌也曾冒險繞道。當祂從猶太前往加利利的途中,特別繞道去與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談話,這對猶太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更糟糕的是,這是個不守婦道的女人,就連其他撒馬利亞人也不屑理睬她。但耶穌與她的這場對談,最終卻使許多人得救(約翰福音4章1-26、39-4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