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止息謠言

讀經:出埃及記23章1-3節 

查理·西緬(Charles Simeon,1759-1836年)被委任為英國劍橋聖三一堂的牧師後,多年來一直遭受到強烈的反對。因為大部分的會眾都希望擢升助理牧師而非任命西緬,所以他們散布有關西緬的謠言,拒絕由他牧會,甚至曾經封鎖教堂不讓他進去。然而,西緬渴望順從聖靈的帶領,於是他制定一些原則以應對謠言。其中一個原則是永遠不相信傳聞,除非是絕對真實的消息;另一個原則是永遠相信,如果可以聽另一方的說法,必定會聽到完全不同的內容。

西緬實踐這些原則,乃是遵循聖經的教導。正如上帝吩咐祂的子民不要散播謠言與惡意中傷,因上帝知道這些會使人無法彼此相愛。十誡中有一條誡命清楚表明,上帝渴望他們能活出正直的生活:「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埃及記20章16節)。在出埃及記,還有另一個教導更強調 [....]

靈命日糧 : 看見什麼?

讀經:使徒行傳3章2-8、16節 

作家馬克·吐溫指出,我們在生活中所看見的以及我們如何看待它,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下一步,甚至會影響我們人生的結局。他說:「當你的想像力失去焦點時,你就不能相信你眼睛所看到的。」

在聖殿繁忙的美門外,彼得與約翰遇見瘸腿的乞丐(使徒行傳3章2節),彼得在回答這個乞丐時也提到了「看」。乞丐求他們給予金錢,但彼得和約翰定睛看著他,然後彼得說:「你看我們!」(4節)

彼得為何這麼說呢?他身為基督的使者,應該是希望乞丐不要只看自己的侷限,甚至不再看見自己需要金錢。當這人看著使徒時,他將會看到相信上帝後所帶來的改變。

彼得對他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6節)然後彼得「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 [....]

靈命日糧 : 修電梯

讀經:利未記19章9-18節 

思嵐罹患的罕見疾病使她的關節經常脫臼,得靠電動輪椅才能出門。有一次,她騎著電動輪椅要去開會,到了火車站發現電梯又再次壞了,使她無法到月台搭車。有人告訴她,可以搭計程車到40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個車站。她電召了計程車,但車子卻沒來,最後她只能放棄回家了。

不幸的是,這樣的遭遇常發生在思嵐的身上。她常因電梯損壞而無法搭車,因沒人放下斜坡板而無法下車;有時她還因需要幫忙而被車站服務人員視為討厭的人。這些都令她感到難過。

聖經裡有許多論及如何與人相處的準則,其中「愛人如己」至關重要(利未記19章18節;羅馬書13章8-10節)。這樣的愛不但使我們不致於說謊、偷盜或惡待別人(利未記19章11、14節),更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我們應該公平地對待員工(13節),也會對窮人慷慨解 [....]

靈命日糧 : 別被騙了!

讀經:創世記3章1-7節 

斑點白蠟蟲(或稱提燈蟲)是一種美麗的昆蟲,牠的外翅佈滿斑點,內翅則帶有亮紅的斑點,一飛起來便會熠熠生光。但牠的美麗卻是欺騙人的偽裝。這種昆蟲在2014年首度出現於美國,在北美洲被視為有侵略性的害蟲,因為牠對環境和經濟具有潛在的殺傷力。斑點白蠟蟲會啃食任何樹木的內部,其中也包括櫻桃樹和其他的果樹,並在樹上留下會導致發霉的黏液,造成植物死亡或無法結出果實。

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另一種「害蟲」。化身為蛇的撒但欺騙這對夫妻,使他們違背上帝且偷嘗禁果,好讓自己能「如上帝」一樣(創世記3章1-7節)。但他們為何要聽從蛇呢?牠所說的話就能引誘夏娃嗎?或是牠本身就有吸引力?聖經指出,那受造的撒但是全然美麗(以西結書28章12節),但牠墮落的原因也和牠引誘夏娃的說詞一樣:「我要與至 [....]

靈命日糧 : 盡你所能

讀經:哥林多後書9章6-11節 

按能力調整,是在健身領域廣泛被使用的詞語,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參與健身。以伏地挺身為例,可能你一口氣能做10下,而我只能做4下。這時,教練就會鼓勵我,根據自己當時的體能狀態調整所做的次數。雖然每個人的體能水平不同,但努力的方向一致。因此教練可能會說:「盡全力做好你的4下伏地挺身,不要跟別人比。要照著你目前的能力,持續盡你所能地去做。有一天,你會驚訝自己竟能做7下伏地挺身,甚至10下。」

談到奉獻和捐輸時,使徒保羅說得很清楚:「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其實他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和對我們的勸勉,可說是另一種的按能力調整。保羅說:「各人要照著心裡所決定的捐輸」(7節,新譯本)。我們每個人能給予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有時這些程度也會隨時間而改變,互相比 [....]

靈命日糧 : 工作中的憐憫

讀經:馬太福音14章1-14節 

我的朋友美倫在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負責為各公司行號計算員工的薪資。或許這聽起來像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但有些公司常常在指定的期限過後才繳交員工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美倫就會超時工作,好讓這些公司的員工可以及時收到他們的薪資。美倫之所以這麼做,是考慮到許多家庭都需要依靠這份薪金過活,購買食物、藥品和支付房租。

美倫在工作上所展現的憐憫之心使我想到主耶穌。當耶穌在世上時,即使是受到干擾也願意繼續服事人。例如:耶穌聽說施洗約翰被殺之後,想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便坐船打算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馬太福音14章13節)。也許,耶穌是想要為祂的親戚約翰哀哭,以禱告度過哀慟。

但問題來了。那時,有許多人尾隨著耶穌,而這些人都有各種身體上的需要。當然,若讓這些人離開會省事得多,但耶穌上了 [....]

傳道書靈修| 懼怕讓你錯過了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Rebecca Lim,馬來西亞

翻譯:Barnabas,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第11章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上帝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失敗。

不論是桌游的比拼,還是購物時的選擇,抑或是做改變生活軌跡的決定,比如是否出國……我太害怕自己會因為做出錯誤的選擇而最終一事無成,這樣的恐懼有時候會完全吞沒我。

常常我因為在頭腦里花費太多時間權衡自己選擇的利弊,盤算著失敗的可能性大小,以至自己完全錯過了經歷過程,或者前行的機會。

換句話說,我就像傳道者在傳道書11章4節中所描述的那個人,他最後既沒有撒種也沒有收割,因為他忙於觀看「風」和「雲」,在等待著完美的天氣採取行動。

然而,雖然我認為自己已經儘可能地謹慎和有智慧,並覺得這樣子生活可以使自己免於錯誤決定帶來的痛苦,但最終我意識到,不論我多麼能預期某種形勢之風險的可能性,或者成功的可能性,這並不能保證我可以得到我所期望的結果。

當我剛剛工作九個月後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這個真理深深地敲醒了我。當我在申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已經做對了所有的事情——我禱告了且詢問了教會牧者和領袖的意見,我還對這家公司做了功課。事情順利到使我覺得上帝已為我敞開了大門。這當然意味著這個決定會帶來長遠的成功,不是嗎?

不幸的是,正如傳道人一次又一次強調的——在生活中唯一確定的是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儘管我們儘力去嘗試,但我們仍不能明白這位行萬事的造物主的作為。(傳道書11章5節)

那麼要如何解決呢?在採取行動前,不是要對每個細節進行分析,關注每一個「天氣預報」以防止大雨毀壞自己的工作,而是「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第6節)。這意味著我們要去抓住每個機會,勤勞地撒種,並把結果交託給造物主。

在嘗過了成功與失敗的滋味之後,我開始漸漸明白上帝話語中的智慧。即便失去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讓我對未來又灰心又憂慮。但我已明白,若無論上帝把我放到哪裡,我都忠心地恆久為主做工,祂總會帶領我更接近祂的呼召——使用祂給我的恩賜以榮耀 祂。

在找到了一份更適合我的工作後,我回頭看,我明白了成功和失敗,敞開和關閉的門的真實意義——它們都是指引我們明白上帝對我們心意的工具。

或許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傳道人那充滿信心的宣告「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10節)。別再讓自己因過去的失敗或者自己無法控制的環境而停滯不前,我們可以心懷下面的真理而大步前行:在做一切的決定性抉擇時選擇敬畏耶和華,這會幫助我們度過生活中一切的不確定性。

 

問題反思:

 

1.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敢於承擔風險的人還是一個規避風險只願意待在舒適區的人?傳道書11章1-6節如何幫助你在即便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時就滿懷信心地踏出去?

2.今天的靈修如何幫助你「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第10節)?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靈命日糧 : 道別與重聚

讀經:啟示錄21章1-5節 

我哥哥大衛因心臟衰竭突然過世,使我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姐妹,大衛排行老四,但他卻是我們之中第一個過世的。當時他的意外猝死讓我反覆思考了很多事。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家未來會面對更多親人離世,而較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道別的機會也會像問候那樣多。

從理智的層面來看,這種情況絕對不會令人訝異,因為這就是人生。但在情感上卻是沉重的打擊,使我對有限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和每個機會,都有全新的體會。同時,也讓我更嚮往將來永恆的相聚,在我們未來的重聚中,將永遠都不必道別。

這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啟示錄21章3-4節的核心:「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

靈命日糧 : 友善的鰭

讀經:創世記4章8-16節 

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在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附近游泳時,突然游來了一隻重約23公噸的座頭鯨,還將她夾在自己的魚鰭下。這名生物學家原本以為自己命在旦夕,但這隻龐然大物慢慢游了幾圈後就讓她離開了。就在那時,這名生物學家看見一隻虎鯊正游離附近的海域。這位生物學家相信,這隻鯨魚是在保護她,救她脫離危險。

在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上帝要我們看顧他人。但你可能會問:我真的應該對別人負責嗎?或是用該隱的話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舊約其他的書卷則發出宏亮的回響:是的!就像亞當要照看伊甸園一樣,該隱也要看顧亞伯。以色列百姓原本應該看顧弱者和窮人,然而,他們所行的卻與此相反。他們剝削百姓、欺壓貧民(以賽亞書3章14-15節),違背了上帝要他們愛人如己的誡命。

然而, [....]

靈命日糧 : 勉勵他人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8節 

每當災害發生時,最先上陣的救難人員都會展現出敬業的精神與無比的勇氣。2001年,紐約世貿中心遭受恐怖攻擊,造成數千人死傷,還導致400多名救難人員英勇殉職。為紀念這些救難人員,美國參議院便將每年的9月12日定為全國勉勵日。

雖然政府設立全國勉勵日似乎很特別,但使徒保羅卻認為勉勵他人是教會增長不可或缺的元素。保羅寫信勸勉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求這個新興的教會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雖然他們正遭到迫害,保羅仍勉勵大家無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節)。因他深知,人們很容易灰心沮喪、自私自利,並與人發生衝突,若沒有上帝的幫助與能力,信徒便無法互相扶持。

現今仍是如此。我們都需要他人的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