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曠野中的火焰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0節 

十九世紀末期,吉米·懷特在奇華胡安沙漠騎乘時,看見一片奇特的煙雲向天空盤旋而上。這年輕牛仔以為有野火發生,立即騎向煙雲升起的源頭,卻發現那陣「煙」是一大群從地底洞穴傾巢而出的蝙蝠。懷特這才發現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這片廣袤無邊、令人嘆為觀止的地底洞窟。

摩西在中東的曠野牧羊時,同樣看到一個吸引他注意的奇異景觀,那是一株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荊棘(出埃及記3章2節)。當上帝親自從荊棘中對摩西說話時,摩西這才發覺自己遇見了遠比奇特景觀更偉大的至高者。上帝告訴摩西:「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6節)。上帝要使那些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百姓得著釋放,並讓他們知曉自己的真實身分是上帝的子民(10節)。

早在向摩西顯現的600多年前,上帝就已應許亞伯拉罕:「地上的 [....]

靈命日糧 : 祂的形象

讀經:哥林多後書3章17-18節 

合唱團總監雅利安(Arianne Abela)在年幼時,總是會坐在自己的雙手上,希望把兩隻手藏起來。她一出生就十指不全,畸形或黏在一起;她沒有左腿,右腳腳趾也殘缺。她愛好音樂,也是抒情女高音,並打算在史密斯學院主修政府學系。但有一天,她的合唱團老師卻要她擔任指揮,迫使她必須在人前展示她的雙手。從那時起,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她開始擔任教會詩班的指揮,現今在另一所大學的合唱團擔任總監。雅利安有感而發地說:「我的老師看到我的長處。」

這激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啟發我們:儘管我們有許多不足,上帝這位聖潔的老師會從我們身上看到什麼?最重要的是上帝看到了祂的形象,如經上所記:「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世記1章27節)

我們擁有上帝榮耀的形象,就 [....]

靈命日糧 : 刻在心版上

讀經:箴言7章1-5節 

在1450年,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將活字運用在印刷術上,引領西方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將學習帶入新的社會領域。這項發明不僅讓世界各地的人識字、讀寫能力獲得提升,也讓新的知識迅速傳播,給社會、宗教各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古騰堡製造出史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聖經。在此之前,聖經一直是靠抄寫員煞費苦心地手工謄寫,並且經常得花一年的時間才能製成一本。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使用,此後的幾世紀,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有了閱讀聖經文本的殊榮。當我們手攬電子版聖經的同時,仍有許多人還是手持因古騰堡的發明而產生的紙本聖經。從前需費時耗資才能製成一本的聖經,許多人都無法擁有,如今卻垂手可得。

能夠隨時閱讀上帝的真理實在是奇妙無比的特權。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我應遵守 [....]

靈命日糧 : 以代禱愛人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 

有位宣教士因信仰遭人誣告,被監禁了兩年。每當他的妻子被允許來探監時,他總會問妻子一個問題:「大家還繼續為我禱告嗎?」監獄裡的環境和眾人的敵意,經常使他陷入危險之中,所以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迫切為他禱告。他想要確定大家不會停止為他代禱,因他相信上帝會使用眾人的禱告施行大能。

為他人代禱是讓人蒙福的一個管道,特別是為那些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代禱,更是如此。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書信中,清楚說明他在宣教旅程中遭遇的艱難。他「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哥林多後書1章8節)。但他告訴信徒,上帝拯救了他,並說明上帝如何施行拯救:「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10-11節)

上帝會藉著我們的禱告,在祂子民的生命中成就美好的事。為他人禱告 [....]

靈命日糧 : 現在與接下來

讀經:箴言2章1-11節 

最近,我參加了一間中學的畢業典禮。在典禮上,演講者向這些等著拿畢業證書的青年提出一個挑戰。他提到,在這個他們人生的轉折點,人們都會問他們:「接下來你要做什麼呢?」接下來有什麼目標?要去哪裡工作或進修?然後,他問了大家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你現在正做些什麼呢?」

若把這問題應用在信仰的生活中,就是問:他們每天會做什麼樣的決定,好讓他們能放下自己為基督而活?

這位演講者的話讓我想起聖經的箴言,其中有許多一針見血的話語,讓我們明白現在應當如何生活。例如:現在就做個誠實的人(11章1節);現在就選擇正確的朋友(12章26節);現在就以正直行事(13章6節);現在就正確地判斷事物(13章15節);現在就說智慧的話語(14章3節)。

我們靠著聖靈的引導,現在就為上 [....]

靈命日糧 : 又失敗了!

讀經:加拉太書3章1-6節 

記得以前常常要上台證道的時候,有好多主日的早晨,我都覺得自己實在不配為主證道。因為在前一週,我並不是一個最好的丈夫、父親或是朋友。我覺得在上帝能使用我之前,我必須樹立美好的生活見證。所以我發誓要盡力完成證道,並試著在下一週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但這個方法並不正確。加拉太書3章提到,上帝藉著聖靈持續地幫助我們,在我們心裡動工,塑造我們。這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並不是因我們做了什麼,或是我們配得。

亞伯拉罕的一生就體現了這樣的恩典。他有時是個失敗的丈夫,曾為要自保而兩度撒謊,將撒拉置於危險中(創世記12章10-20節,20章1-18節)。但他「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加拉太書3章6節)。亞伯拉罕雖失敗了,但他將自己交在上帝手中,上帝仍使用他,藉著他的後裔為人類帶來救 [....]

靈命日糧 : 上帝知道

讀經:詩篇147篇1-11節 

剛剛搬到新的城市,美寶七歲的兒子奇恩正為參加新學校的夏令營做準備,但他顯得焦躁不安。美寶鼓勵他,並告訴他自己知道轉換環境的難處。但是某天早晨,奇恩反常的暴躁似乎到達巔峰。美寶憐惜地問他:「孩子,你在煩躁什麼?」奇恩盯著窗外看,聳聳肩說:「我也不知道,只覺得心好亂,說不清楚!」

美寶心疼地安慰奇恩,想找到方法幫助他,便告訴他,搬家對自己而言也很不容易。美寶向奇恩保證,上帝仍然在他們身邊,而且祂知道一切,連那些他們自己都不明白、說不出口的痛苦,上帝都知道。美寶提議說:「開學前,我們一起去拜訪你的朋友吧!」於是他們擬定計劃,並且感謝上帝瞭解祂的兒女,即使是他們「心好亂,說不清楚」的時候。

撰寫詩篇147篇的詩人也曾在信仰歷程中百感交集,後來他才明白稱頌那位全知且掌管一 [....]

靈命日糧 : 開口!

讀經:歌羅西書4章2-6節 

蘭妮指著馬文興奮地告訴餐廳的同事:「就是那個人!就是他!」蘭妮與馬文的第一次碰面,卻是完全不同的情境。當時,馬文正在整理教會的草坪,聖靈催促他去跟看似妓女的蘭妮談話。當馬文開口邀請蘭妮參加教會的聚會時,蘭妮不以為然地說:「你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嗎?教會才不會歡迎我呢!」於是馬文告訴蘭妮,耶穌愛她,並向她確保耶穌的大能可以改變她的生命,蘭妮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幾週之後,蘭妮換了新的工作,成為耶穌改變生命活生生的見證。

使徒保羅在鼓勵信徒熱切禱告時,勸勉他們說:「也要為我們禱告,求上帝為我們開傳道的門,宣講基督的奧祕(我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被捆鎖),使我照著我所應當說的,把這奧祕顯明出來。」(歌羅西書4章3-4節,新譯本)

你曾否禱告能有機會勇敢並清楚地為耶穌開口?這是多 [....]

靈命日糧 : 莫名的恐懼

讀經:以賽亞書49章14-19節 

記得當我父母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的時候,我很害怕他們會忘記我。我知道這完全不合邏輯,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可是我依舊很茫然,不知何去何從。那時,我年輕而且單身,不知自己該如何在沒有父母的引導下找到生活的方向。我感到極度孤獨和寂寞,因此我尋求上帝。

一天早上,我向上帝述說自己莫名的恐懼和這種恐懼所帶來的悲傷(即使祂早就知道了)。我當天靈修時讀到的經文是以賽亞書49章,15節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上帝透過以賽亞向祂的百姓保證,上帝沒有忘記他們。後來又應許要藉著差派祂的愛子耶穌,重建他們與祂的關係。看到這段經文,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安慰。很少父母會忘了自己的孩子,但可能性還是存在,然而上帝呢?上帝絕不可能忘記我們,正如祂 [....]

靈命日糧 : 耳語廊

讀經:詩篇18篇1-6、16-19節 

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高聳的穹頂,旅客可以爬259階上到「耳語廊」。在那個環形走道上,即使你低聲耳語,另一個人無論距離多遠都能聽見,甚至在相隔30公尺之遠的另一端,也聽得清清楚楚。工程師解釋說,這個特殊的現象是由於穹頂半球狀的造型,再加上耳語產生的低沉音波所造成的。

我們何等渴望確信上帝聽到我們痛苦的低聲細語!詩篇記載許多見證,表明上帝會垂聽我們的呼求、祈禱和喃喃低語。大衛寫道:「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詩篇18篇6節)。大衛和其他詩人一次次地祈求上帝「聽我的禱告」(4篇1節)、聲音(5篇3節),以及歎息(102篇20節)。但有時,我們的心默想,我們的靈仔細省察(77篇6節),所能表達的只是輕聲地說:「聽我。」(1節)

對於這些呼求是否會得著回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