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一同受苦

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4-26節 

在2013年,七十歲的英國皇家海軍老兵詹姆斯·麥康奈爾過世了。他沒有家人,長久住在護理之家。工作人員擔心無人會參加他的葬禮,負責人就透過社群媒體發布麥康奈爾告別禮拜的訊息:「在現今的時代,若有人離世卻沒有親人哀悼,實在是很悲哀的事,而這個人其實是我們的家人⋯⋯。如果你可以到墓地⋯⋯向這位前戰友致敬,請儘量到場參與。」結果,當天有兩百位皇家海軍的同袍坐滿了所預備的長凳!

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展現了一個聖經真理:我們都是彼此相連。正如保羅說:「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14節)。我們不是孤立的,相反地,我們都緊連於耶穌。聖經讓我們明白,信徒之間的關係就像身上的各個肢體:「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26節)。身為基督徒,我們都是天父大家庭的成員 [....]

傳道書靈修| 當智慧無法帶來回報之時(有聲中文)

作者:Caleb Young,紐西蘭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9章13-18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樣智慧,據我看乃是廣大。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數稀少,有大君王來攻擊,修築營壘,將城圍困。城中有一個貧窮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卻沒有人記念那窮人。我就說:「智慧勝過勇力。」然而那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

寧可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的言語,不聽掌管愚昧人的喊聲。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但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

 

作為一個電影迷,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之一是歷史史詩電影,如《角鬥士》和《勇敢的心》。在此類別中,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則是2005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天國王朝》。

這部電影大致根據歷史人物伊貝林的貝里昂的故事改變,在影片中由奧蘭多·布魯姆扮演貝里昂。影片中以及貝里昂生平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187年十字軍東征時期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貝里昂是一位基督教貴族和騎士,他負責保衛耶路撒冷,對抗當時最偉大的軍事首領之一薩拉丁,薩拉丁軍隊的人數是他們的五倍。

在談判中,貝里昂明智地與薩拉丁達成了一項協議,確保了城裡居民的安全。奇蹟般的是,耶路撒冷的移交過程幾乎沒有發生流血和破壞事件。圍困期之後,貝里昂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幾乎很少有人會想起他在拯救耶路撒冷居民的生命方面所做的貢獻。

當我讀到傳道者在《傳道書》9章13-18節的描述時,我不禁想起了這一歷史事件。傳道書書中講述了一個人用自己的智慧從一個強大的國王手中拯救了他的城市。然而,儘管這位智慧人用他的智慧拯救了大家,卻並沒有大家記念(15節)。

雖然他並不一定得到人們的認可,但傳道者仍然大聲說:「智慧勝過勇力」(16節)。這讀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卻是一個我必須不斷檢視自己的真相。我是那種重視正面肯定的人。儘管渴望得到肯定並沒有錯,但我認識到,這可能會導致我比起看待明智行事,我更看重認可。

在康斯太勃爾博士對這段經文的注釋中,他也指出智慧通常不會帶來物質獎勵。我也看到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我曾看到朋友們拒絕那些對他們的事業有益的機會,因為他們有智慧地看出接受這些機會對他們的家庭、重要的人或他們自己的靈命健康有損。即使他們做了明智的決定,世界卻可能會認為把別人或你自己的靈命置於在社會上的發展之前是「軟弱」的表現。

傳道者的話引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在沒有任何回報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還要費心去做明智的事呢?

歸根結底,這還是我們最看重什麼的問題。傳道者不知道的是,一個帶著終極智慧的人就要來了。貝里昂也許用智慧拯救了一座城市,但擁有屬天智慧的耶穌,卻為了拯救世界而放棄了祂的生命。

在馬太福音6章21節中,祂會告訴祂的追隨者,「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因此,我們需要決定將我們的財寶放在哪裡。我們是更在乎地上的賞識和賞賜,還是願意讓我們的救主改變我們成為更看重屬天智慧的人呢?

我的禱告是,我們都努力追求屬天的智慧。雖然我們在地上可能沒有聽過這樣的智慧,但我期待著看到一代又一代基督徒安靜而明智的選擇(17節)是如何影響真正的「天國王朝」 的。

問題反思:

1.想想某次你的工作被忽視的時候。有哪個聖經真理或聖經的提醒可以幫助你對付可能隨之而來的消極情緒?

2.你最常向誰尋求建議?你身邊有沒有一個擁有「安靜力量」的人可以讓你從你們的談話中受益的?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靈命日糧 : 僕人敬聽

讀經:撒母耳記上3章1-10節 

倘若沒有關閉無線電收發設備,另一艘船的人將會知道鐵達尼號正在下沉。肇事前,另一艘船的電報員希瑞爾·伊凡斯(Cyril Evans),曾嘗試發訊息給鐵達尼號上的電報員傑克•菲利浦(Jack Phillips),告訴他鐵達尼號附近有一大片冰原。但菲利浦當時正忙於傳送乘客的電報,便無禮地要求伊凡斯別再打擾他。伊凡斯只好無奈地關閉無線電,熄燈就寢。十分鐘後,鐵達尼號撞向一座冰山,但所發出的求救信號竟無人應答,因為沒有人聽見。

我們從撒母耳記上看到,當時以色列國陷入危機,因為祭司們腐敗不堪,失去了屬靈的眼睛和耳朵。那時,「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母耳記上3章1節)。但上帝並不放棄祂的子民,祂開始向在祭司家中長大的小男孩撒母耳說話。「撒母耳」的意思是「上帝聽見」,是紀念上帝應 [....]

靈命日糧 : 自我省察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37-42節 

最近,我看了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寄給母親的一疊信件。當時他身在北非,而母親則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父親是名美軍少尉,他的職責包括檢查士兵的信件,以防洩漏軍事機密。因此,看到父親在寫給母親的信封上,蓋個「經白約翰少尉檢視」的戳章,表示父親審查了自己的信件,這令我感到相當滑稽。事實上,他真的把自己寫的信件刪了好幾行!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常常自我檢討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聖經也數次提及,花點時間認真自我省察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有哪些不正確、不能榮耀上帝的心思或行為。正如詩人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先知耶利米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耶利米哀歌3章40節)。保羅在談及信徒領受 [....]

靈命日糧 : 終極人浪

讀經:歌羅西書1章1-8節 

在世界各地的體育賽事及演唱會中,人們都喜歡製造「人浪」。這個動作首先由觀眾席上的幾個人開始,他們站起來高舉雙手再坐下,旁邊的人隨即仿效,好讓這連續的動作如波浪般在整個體育場中進行。當這個動作傳了一遍回到起點時,那些最先起立發動人浪的觀眾都會露出笑容,並且發出歡呼聲,然後再做一次!

在1981年,美國奧克蘭運動家隊與紐約洋基隊的職業棒球賽中,首次記錄了觀眾當中的「人浪」。我喜歡參與製造人浪,因為很有趣,而且在當中所體驗到的快樂和團結,讓我聯想到福音,就是耶穌賜下救恩的好消息,使各地的信徒能在讚美及盼望中團結一致。其實,這股「終極人浪」在兩千多年前已經在耶路撒冷展開。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裡如此形容:「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也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如同在你們中間」(歌 [....]

靈命日糧 : 我們的拯救者

讀經:以西結書34章5-12節 

一名拯救人員將她的獨木舟停在大海中,協助在鐵人三項比賽中驚慌失措的游泳選手。她大聲地提醒他們:「別抓住船的中央!」因這會使獨木舟翻覆。她指示這些疲憊的參賽者游向獨木舟的船頭或船尾,抓住那裡的一個圓環,讓她可以執行救援任務。

當來自生活或人們的壓力幾乎讓我們滅頂時,身為基督徒,我們知道自己有一位拯救者。聖經告訴我們:「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裡救回他們來。」(以西結書34章11-12節)

這是先知以西結對被擄的上帝子民所做的保證。由於掌權者漠視並剝削百姓,草菅人命,而且「只知牧養自己,並不牧養[上帝的]羊」(8節)。結果造成人民「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6節)。

然而 [....]

靈命日糧 : 拯救窮乏人

讀經:詩篇82篇3-4節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去瑞士滑雪度假,還是到捷克拯救危難中的孩童?一個普通的德國猶太裔男士尼古拉斯·溫頓(Nicholas Winton),卻放棄滑雪度假而選擇了後者。在1938年捷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之際,尼古拉斯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難民營,看到許多猶太人惡劣的生活環境,強烈想要幫助他們的念頭油然而生,於是他便制定了一個救援計畫。他籌集了資金,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讓六百多個孩童安全地離開布拉格,前往英國接受當地家庭的照顧。

他的舉動與詩篇82篇所記相呼應:「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3節)。這首詩的作者亞薩鼓勵以色列百姓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保護貧寒和窮乏的人,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4節)。就像尼古拉斯堅持不懈地奔走拯救這些孩子,詩人 [....]

靈命日糧 : 謹慎行事

讀經:以弗所書5章8-20節 

我不太記得駕駛訓練班的詳細內容,但不知為何,課程所教導的五個步驟卻一直牢記在我心中。

這五個步驟就是「查看、識別、預測、決定、執行」,是駕訓班教導我們一再練習的流程。我們需要仔細查看路況、識別危機、預測危險狀況、決定如何回應,最後在必要的情況下執行計畫。這是一個避免意外發生的有效策略。

我想,這五個步驟應該也能運用在我們屬靈生活中。在以弗所書5章,保羅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你們行事為人要謹慎,不要像愚昧人,卻要像聰明人」(15節,新譯本)。保羅知道有些屬靈危機可能會使以弗所的信徒跌倒,比如信徒過去那些與耶穌所賜的新生命不相符的生活方式(8、10-11節)。因此他勸勉這個成長中的教會,務必要謹慎行事。

「行事為人要謹慎」,也可翻譯為「要仔細留意你們怎樣行 [....]

傳道書靈修| 當死亡教會我如何活(有聲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9章1-12節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份了。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

幾個月前,我在醫院裡爸爸的病床邊坐了九天。他開車時突然腦出血,出血嚴重,以致醫生也無能為力。

我的家人們知道我們需要讓他走。所以我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讓他平靜地、無痛地過世,不採取任何人為的措施去延長他的生命。

籌備(當時還活著的)父親的葬禮是非常艱難的事情。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與越來越多的殯儀商商談,他的臨終也變得愈加真實。我想知道生活怎麼會在短短的幾天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就在上週我們還在一起吃晚飯,而現在他卻陷入昏迷,腦中大出血,就快要去世了。

當他的死亡直勾勾地註視著我時,我的大腦完全停止了思考,我突然意識到未來的某一天有人也會計劃我的葬禮…..

在傳道書9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人,無論好壞,虔誠與否,都將到達那個“共同的結局”(2節)——死亡。

雖然這可怕的確定性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們作為基督徒卻是有盼望的。面對疾病和困境,我們可以安息在上帝的主權裡。雖然祂對我們生活的計劃可能會讓我們吃驚(11-12節),但我們可以肯定祂從不犯錯,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以死亡作為共同參數,作者提醒我們,活著的人還是有優勢的,因為至少知道自己會死。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提醒,自己在活著的時候要盡可能去擁抱每一個機會,活出最豐盛的生命。

這一關於死亡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有意識地數算我們的日子。第7節告訴我們,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上帝已經“批准”了在地上的享受,把它當作祂對我們的旨意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自由地享受祂的生命恩賜(7-9節)。

對於信徒來說,我們知道我們在地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死亡將是一種從罪惡所帶來的痛苦和後果中解脫和恢復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作者勸我們在活著的時候,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好(10節)。我們要善用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時間,盡我們所能完成祂所交託我們的工作。

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痛苦和許多難過的夜晚後,我慢慢開始消化父親的死亡這件事情。我不再把死亡看作是邪惡的或是某種懲罰——相反,它是這個罪惡世界的產物。解決死的辦法就是福音,因為我們的盼望在基督的死、復活和再來之中。雖然我們會有悲傷,但同樣也會有榮耀。

當我努力更加有意識地以永恆的視角去生活時,它幫助我放下世上那些我常常抓得太緊的事物,讓我定睛在如何把自己和我的時間完全投入到主的工作中去,因為知道我們在祂身上所做的工永遠不會是徒勞的(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

所以,趁我們還可以的時候,讓我們有目標地生活,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天。因為只有當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最終會逐漸消逝,我們才會開始更好地把握在永恆中等待著我們的榮耀和產業。

問題反思:

1.你與死亡最近的一次接觸是怎樣的?它對你的人生觀有何影響?

2.如果你知道你只剩下一天可以活了,你會怎麼度過這一天?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鑑於此,你要如何度過明天?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靈命日糧 : 豐厚獎賞

讀經:詩篇119篇17-24節 

作為一名老師,美蘭總是熱愛閱讀,但卻沒想到有一天她竟因此得到豐厚的回報。當她計畫旅遊而詳閱一份冗長的旅行保單時,在第七頁發現一份「閱讀有獎」的豐厚獎賞。保險公司贈送一萬元美金,給第一位閱讀到合同中該部分內容的客戶。此外,保險公司還捐贈數千美元給美蘭所住社區中的幾所學校,以培育兒童的讀寫能力。美蘭說﹕「我一直都是那種會仔細閱讀契約書的書呆子,老實說,我比任何人都感到意外!」

詩人渴望上帝開他的眼睛,使他可以「看出上帝律法中的奇妙」(詩篇119篇18節)。相信詩人知道上帝期盼人們來認識祂,因此他渴望更親近上帝。他渴望更瞭解上帝是誰,祂已經給予我們什麼,以及如何更緊密地跟隨祂(24、98節)。詩人寫道﹕「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97節)

現今,我們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