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怎會如此?

讀經:約伯記2章1-10節 

芬妮從睡夢中醒來,驚覺自己一個人坐在漆黑的飛機機艙裡,身上繫著安全帶,而其他的乘客早已下機,飛機也已停妥。她不禁心想:為什麼沒有人叫醒我?我怎麼會落入這樣的景況?芬妮搖搖頭,努力回想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否也曾落入意想不到的境況?你明明還很年輕,但卻患上不治之症。你在上次的工作表現評估中明明表現亮眼,怎麼會被解僱呢?你明明正在享受婚姻最美好的時光,但卻突然必須要重新開始,成了只能做兼職工作的單親父母。

怎會如此?約伯在短時間內接連失去了財產、兒女和健康,當「他坐在爐灰中」(約伯記2章8節),可能也很想知道自己怎會落得如此境地。他無法知道個中原因,只知道自己必須牢記幾件事。

約伯記得這位創造者,以及祂的美善。約伯對妻子說﹕「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 [....]

靈命日糧 : 嚴禁捕撈

讀經:詩篇130篇 

彭柯麗是二戰時期納粹屠殺的倖存者,她明白寬恕的重要性。在她所寫的《為主前進》一書中,提到她喜愛的一個想像中的畫面,就是上帝赦免人的罪並將這些罪扔進大海。她說:「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上帝就將我們的罪投進深海,叫它們永遠消失……我相信上帝還會在那裡設立一個『嚴禁捕撈』的告示牌。」

她指出了一個有時基督徒也會錯失的重要真理:當上帝赦免我們的過犯,我們就完全被赦免了!我們不用重提自己可恥的行為,也無須活在罪疚當中,相反地,我們可以自由地跟隨祂,接受祂的恩典和寬恕。

在詩篇130篇,我們看到同樣的概念。詩人宣稱,雖然上帝是公義的,但只要我們願意悔改,祂就會赦免我們的罪,因祂「有赦免之恩」(4節)。詩人在等候上帝時,全然信靠上帝(5節),更憑信心宣告上帝「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 [....]

靈命日糧 : 等候收成

讀經:加拉太書6章7-10節 

我的一位朋友計畫在當地的公園舉辦活動,並邀請附近的所有孩子來參加。她為著有機會與鄰居分享自己的信仰而感到興奮。

她招募自己的三個孫子和兩名中學生來幫忙,她分派工作,為孩子們設計許多遊戲和活動,準備餐點,還預備了一個有關耶穌的兒童聖經故事,然後滿心期待地等候孩子們來參加活動。

第一天沒有孩子出現,第二天還是一樣,第三天也沒有一人到場。但她每天仍舊與孫子和助手認真地安排活動。

到了第四天,她看到一個家庭在附近野餐,於是就邀請孩子們來玩遊戲。一個小女孩來了,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一起用餐,聆聽關於耶穌的故事。也許在多年以後,這個小女孩仍然會記得耶穌的故事,我們都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對嗎?上帝透過加拉太書鼓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

靈命日糧 : 亮麗的向日葵

讀經:詩篇86篇1-13節 

當我和丈夫在懷俄明州崎嶇不平的小山坡探索時,我在一片乾燥的石頭地上發現了一株向日葵,生長在鼠尾草、蕁麻、多刺的仙人掌和其他雜草當中。這株向日葵雖然不像花園裡的向日葵那麼高,但卻同樣亮麗,讓我心情愉悅。

這崎嶇之地的亮麗向日葵讓我聯想到,即使是基督徒的生活,也可能看起來荒蕪且毫無喜樂,困難也似乎無法克服,祈禱似乎不蒙垂聽,我們或許會像詩人大衛那樣呼求說:「耶和華啊,求祢側耳應允我,因我是困苦窮乏的」(詩篇86篇1節)。我們也像大衛一樣,渴盼得著喜樂(4節)。

但大衛接下來卻宣告說,我們事奉的這位上帝是信實的(11節)、「有憐憫、有恩典」(15節)。他還表明,上帝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祂的人(5節),而且「祂必應允」(7節)。

有時在荒涼之處,上帝會讓 [....]

靈命日糧 : 與上帝同工

讀經:哥林多前書3章1-9節 

比爾·阿什(Bill Ashe)在1962年訪問墨西哥期間,幫助一家孤兒院修理風車手動水泵。15年後,比爾創立一個非營利機構,因他渴望藉由為貧困的村莊提供清潔的水來服事上帝。他說:「上帝喚醒我,要我把握機會與有同樣負擔的人同工,為貧困的農村居民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後來,有數千位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牧師和宣教士提出要求,比爾才知道全球還有許多人需要安全的飲用水,於是他邀請其他人參與這項事工。

上帝樂見我們以各種方式與祂及別人一起同工。當哥林多的信徒為了跟隨哪位聖經教師起爭論時,使徒保羅清楚表明自己不過是耶穌的僕人,是與亞波羅一起同工,屬靈生命的成長完全在於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1-7節)。保羅提醒我們,所有的工作都具有上帝賦予的價值(8節),他也認識到在服事上帝的過程中,我們具 [....]

靈命日糧 : 唯有信靠

讀經:列王紀上17章8-16節 

三百個孩子衣著整潔地坐在餐桌前,對著空盪盪的杯盤為早餐作謝飯禱告。這種情境在喬治·慕勒牧師(George Mueller,1805-1898年)所創辦的孤兒院裡並不稀奇,然而這次他們又看到上帝的供應。就在慕勒牧師向上帝禱告的幾分鐘內,有位麵包店老闆突然來按門鈴。這個老闆前一晚徹夜難眠,總感覺孤兒院需要麵包,就烤了三批送過來。幾分鐘後,出現一個送牛奶的人。他的車子正巧在孤兒院門口故障了,為避免浪費,就把一車的牛奶送給慕勒牧師。

當我們缺乏食物、住所、健康、金錢和友誼等生活必要的資源時,不免感到憂愁、焦慮和自憐。列王紀上17章2-16節提醒我們,上帝先前是差派烏鴉供應以利亞的需要(4-6節),後來上帝又再次出人意料地讓貧窮的寡婦供應他。雖然這個寡婦「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裡 [....]

靈命日糧 : 對手或隊友?

讀經:哥林多前書1章10-17節 

美國特克薩卡納市不偏不倚的座落於德州與阿肯色州的交界處,全市大約有七萬人。他們有兩位市長、兩個市議會、兩個警察局和消防局。這城市的中學所舉辦的體育賽事總能吸引大批人潮,因為市民分屬兩個州,他們都會支持各自所屬的州立學校。但他們也面對更多考驗,例如他們的公有供水系統受到兩個州政府的法規管理,雙方持有不同的意見。還好,儘管這城市在地理上被劃分為二,但居民之間卻能團結和睦而聲名遠播,每年市民們都會聚集在兩州交界的一條街道上共進晚餐,慶祝他們是合一的群體。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許沒有區域上的分界線,但卻分門結黨、爭論不休,因他們各自擁戴傳福音給他們的傳道者(保羅、亞波羅或磯法,也就是彼得)。保羅呼籲信徒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章10節),並提醒信徒,為他們被釘十字架的是 [....]

傳道書靈修| 你在爭什麼? (有聲中文)

作者:Annie Caldwell,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李小蕊,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8章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當如此。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上帝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上帝。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

“我決定不爭了。”

媽媽的話裡滿是放棄。我睜大眼睛呆呆地坐了好幾秒鐘才做出回應。

去年,我爸把我媽告上法庭,爭論她該何時開始分取他每月的退休金。他想推遲12年前法院在離婚協議中確定的時間表。我媽媽沒有去法庭跟他鬧,而是選擇了和解。

我知道這意味著她將失去數年的經濟支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會越來越依賴這些補充收入。這同樣也意味我爸不公平地得逞了。

當我追問我媽不去爭的原因時,她坦言去爭會帶來太多的痛苦,根本不值得。她寧願邁出信心的一步,選擇不去爭。上帝給了她平安,向她保證祂才是她的供養者——而不是我的父親,也不是退休金。

當我仔細思考了我父母之間的不公平時,我可以認同傳道書第八章中傳道者不樂觀的看法,他在書中哀嘆說,惡人往往是得到獎賞的人,而不是義人( 14節)。所以我覺得奇怪的是,傳道者還是得出結論:即使是這樣,那些敬畏上帝的人終久必得福樂(12節)。雖然正義似乎會讓我們的處境比惡人更糟,但他說這仍然是更好的選擇。

但怎麼會呢?

看著我父母的官司,我有了新的視角,讓我理解了對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來說“更好”是什麼樣子。在我媽媽的例子中,她依靠上帝的供應、盼望和承諾,而不是相信金錢會給她帶來安全感。正因為如此,她的狀況才更好。

這個看似簡單化的結論,在我看了我父親接下來的變化後變得更有說服力。我的父親在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之後,仍然心懷怨恨,不滿足,正忙著準備再打一場官司以爭取更多。

我開始思考,或許真正重要的不是在這一生去糾正某些境況。儘管我可能知道在爸媽的這件事裡什麼才是真正的公平…..但上帝的想法可能不同。無論法院做出了有利於我父親還是母親的判決都無法治愈22年艱難婚姻留給他們的深深創傷。

比起當下的公義,我更希望上帝能使用這不公平、困難的情況,完成更大的計劃——也許可以幫助我的父母完全轉向祂、尋求他們渴望已久的安慰和了解。

在我們等待上帝的時候,可能會最後得到不公平的結局。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我們的恐懼和挫敗感交託給上帝,祂愛我們,即便在看起來毫無希望的境況裡,祂也使我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而謙卑地信靠上帝,就是我們最好的狀態。

問題反思:

1.你覺得對於那些即使面對不公也敬畏上帝的人,事情會如何“變得更好”?

2.你現在是否在等待上帝來幫你翻轉生活中不公平的狀況?當你信靠祂時,今天的經文如何給你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靈命日糧 : 火煉精金

讀經:彼得前書1章6-9節 

一般認為,24K金是將近100%的純金,只有微量的雜質,然而要達到這樣的高純度比例實在很不容易。煉金師採用的精煉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密勒法,速度最快、成本最低,但黃金的純度只可達到99.95%;另一種是沃爾威爾法,相對耗時且成本較高,但黃金的純度可高達99.99%。

在聖經時期,煉金師用烈火熬煉黃金,等到雜質浮到表層之後,便可去蕪存菁。使徒彼得在寫第一封書信給分散於小亞細亞(現今土耳其北部)的信徒時,將基督徒的生命所受到的淬煉,比喻為煉金的過程。當時,許多人因相信基督而受到羅馬帝國政府的迫害,彼得雖然也親身經歷這樣的苦難,但他卻清楚闡明:「這些試煉要顯明你們的信心是真信心。」(彼得前書1章7節,新普及譯本)

也許你覺得正面臨煉金之火,深受挫敗、病痛或其他各種磨 [....]

靈命日糧 : 長大了!

讀經:路加福音18章15-17節 

我的孫子匆忙跑向雲霄飛車遊戲區的身高牆,看是否達到可以搭乘的標準。當他看到自己的頭頂已超出標準線時,他開心地放聲尖叫!

在我們的一生中,似乎有許多事都取決於我們是否「長大了」。例如:長大了就不再坐嬰兒汽車坐椅,而是直接繫上安全帶;從後座移到前座,甚至考取駕照。長大了就有資格投票,也能結婚。像我的孫子一樣,我們一生都期待長大。

在新約時代,孩子們固然受到關愛但卻不被重視,他們必須等成年後,對家庭有所貢獻,有資格參加會堂的聚會,才會被重視。但耶穌卻打破這些觀念。祂不僅接納窮人、生病的人,甚至孩子們。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記載,許多父母帶著孩子去見耶穌,希望耶穌能為孩子們按手禱告,並為他們祝福(馬太福音19章13節;馬可福音10章16節)。

耶穌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