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遵行上帝的道

讀經:撒母耳記上8章1-9節 

在1960年代,位於芝加哥西城繁榮熱鬧的北朗岱爾(North Lawndale)社區,率先成為不同種族混合居住的社區。一小群中產階級的非裔美國人在那裡購買「契約」房產。與其說是擁有房子,倒不如說是租房子,因為契約上的條件十分苛刻。只要欠繳一期的房款,就會馬上損失訂金,以及先前繳納的房款,並且失去房子。無良的賣方會以高價出售房屋,而原有的買主就會被趕出去,然後又會有另一個家庭以契約買下房子,這樣的情況因著人的貪婪而一再重複。

撒母耳任命他的兒子們作以色列的士師,但他們卻因貪婪而「不行他的道」(撒母耳記上8章3節)。他們與撒母耳的忠誠正義背道而馳,不但「貪圖財利」,並且利用其職位牟取私利。這種不公義的行為惹怒上帝與以色列的長老,開啟舊約時期的君王時代(4-5節)。

[....]

靈命日糧 : 上帝眼中的你

讀經:羅馬書8章15-17節 

從外表看來,俊傑是挺有自信的青少年,但那只是一副面具。事實上,家庭的紛擾不安讓他感到恐懼,渴望被人接納,甚至誤以為家裡的各種問題是由他造成的。他說:「在我最早的記憶中,每天早上我都會走進浴室看著鏡子,大聲地對自己說:『你是笨蛋,你是醜八怪,一切都是你的錯!』」

俊傑對自我的厭惡一直持續到21歲,當上帝讓他明白自己在耶穌裡的身分,他說:「我明白上帝無條件地愛我,且對我的愛永不改變。上帝絕不會因我丟臉,祂也絕不會拒絕我。」慢慢地,俊傑對鏡中的自己說不一樣的話了:「你是有人疼愛的,你是美好的,有才華的,一切並不是你的錯。」

俊傑的經歷刻劃出聖靈為上帝的兒女所成就的美事。聖靈表明上帝對我們無比的愛(羅馬書8章15、38-39節),使我們不再恐懼;確認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使 [....]

靈命日糧 : 彰顯憐憫

讀經:撒母耳記上24章1-10節 

我的怒氣沖天,因一位女同事一直欺壓我,埋怨我,還在背後說長道短。我要每個人都知道她的所作所為,恨不得她也能嚐到被人欺凌的滋味。我怒氣上升,頭痛欲裂,就連太陽穴也刺痛不已。當我懇求上帝使我的頭痛消失時,聖靈就光照我,令我深省:我怎能一邊祈求上帝釋放我,卻一邊想著報復對方?如果我相信上帝會看顧我,為何不讓上帝處理這個情況?我知道受到傷害的人也常會去傷害別人,所以我求上帝幫助我原諒這位同事,並努力與她和好。

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時還要信靠上帝的確不容易,詩人大衛也瞭解這種難處。大衛雖然盡心竭力成為掃羅王忠心的僕人,但掃羅王卻因嫉妒而意圖殺害他(撒母耳記上24章1-2節)。大衛在上帝預備他登基做王之前,遭受許多苦難,他選擇榮耀上帝而不是報復掃羅(3-7節)。他盡了自己的責任與掃羅和好 [....]

傳道書靈修| 當你的泡泡破裂的時候(有聲中文)

作者: Deb Fox,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6章1-12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上帝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諾亞高興地咯咯笑著,一個泡泡在他頭頂上跳舞。他在泡泡破裂前追了上去,然後開始追逐隨之而來的泡泡。他很高興……直到突然間不再有神奇的彩虹泡泡了。一個三歲孩子那種喜悅、天真的快樂,被撅嘴的失望所取代。

和朋友的孩子相處的那一刻提醒我,我也在努力追逐世界上那些只會帶來短暫快樂的暫時的東西。我曾經夢想過童話般的浪漫故事:迪斯尼公主等待她的王子。

十年前,我以為我戀愛了。兩年後,我得到了一枚戒指。想到未來,籌劃我們的婚禮,想像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讓我很興奮。

但這段關係突然結束了,我的世界被顛覆了。我很傷心,但這也讓我明白了我有多麼像我的小朋友諾亞一樣——追逐著世人認為的重要事物。我意識到我只是愛上了「愛情」、「婚姻」這樣的想法。

在傳道書6章7節中,作者談到了這種對我們想要的、但沒有的東西的永不滿足的渴望。他明智地建議我們通過欣賞我們所擁有的來回應,「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9節)。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所擁有的,並憤怒地認為,上帝會讓一些人「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2節),心想「但上帝,我呢?」就像我看著身邊的情侶而產生嫉妒時一樣。

然而,今天的經文提醒我,我可以學會擁抱當季的豐盛,而不是無休止地渴望我沒有的東西。

例如,學習心理諮詢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能夠認識和關心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的人。難民、吸毒成癮者、無家可歸的男女、性工作者、受虐待的人及精神病患者——那些可能感到不配和被社會排斥的邊緣化人群。當我們的愛傾注在那些最需要它的人身上時,基督的光閃耀得最亮。

當我聽到那些有點難以去愛的人的故事時,這也讓我能夠看清自己的掙扎,幫助我去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覺得自己錯過的事情上。

我還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結婚。渴求關係是沒有錯的,但是當我們對這些的追求超越了我們對主的愛的時,它們很容易成為偶像,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祂身上奪走,也帶走了祂在我們當前生活階段可能要給我們的祝福。

傳道書6章描繪了一幅無望的人類景況。這本智慧書的作者將世上為滿足我們的慾望所作的鬥爭稱為「捕風」(9節)。也許你也在渴望某些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試著尋找上帝給你安排的有意義的關係吧。我們是為關係而生的,當你榮耀主的時候,就可以去慶祝它們所帶來的喜樂。

 

問題反思:

 

1.哪些「泡泡」會分散你對與上帝的關係或最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它們是「好」的泡泡,只是需要你等待上帝的時間安排和計劃嗎?還是你應該停止追逐的東西?

2.花點時間考慮一下,你可以如何將基督的愛澆灌到今天所需要的人的生命中。什麼樣的「慾望」會阻礙你抓住這些機會?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靈命日糧 : 早已得勝!

讀經:羅馬書6章1-11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29年之後,日本士兵小野田弘男仍躲在叢林裡,不願相信自己的國家已經投降。二戰期間,他奉命前往菲律賓偏遠的盧邦島偵測敵情。縱然參戰各國早已停戰並簽署了和平條約,但多年來小野田弘男仍執意留在叢林裡。直到1974年,小野田弘男的指揮官前往島上尋找他,並且向他確認戰爭已經結束了。

這29年來小野田弘男過著困苦獨居的生活,因為他拒絕投降,拒絕相信戰爭早已終止。有時,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保羅宣揚那令人震驚的真理:「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嗎?」(羅馬書6章3節)耶穌在十字架上,以祂奇妙的大能擊潰撒但的謊言、死亡的恐怖和罪惡的轄制。儘管我們「在罪的權勢面前是死的」,「在上帝面前是活的」(11節,新普及譯本),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彷彿仍受到罪的 [....]

靈命日糧 : 善意的勸誡

讀經:雅各書5章19-20節 

初春的天氣令人心曠神怡,我和愛妻一起駕車出遊。但是,倘若沒有紅底白字的警告標誌,告訴我走錯了方向,那段美好的時光可能很快就變成一場悲劇。幸好我轉的彎不夠大,車速也不太快,所以看到了「禁止進入」的標誌,於是我立刻轉換方向。但是,若我沒看到這個警告標誌而走上錯誤的道路,可能會使自己和妻子甚至是別人受到傷害,想到這點就讓我心驚膽顫。

雅各書的結尾強調「勸誡」的重要性。當我們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行為、決定及慾望以致對我們造成傷害時,我們都需要關心我們的人出言勸誡,好讓我們能及時「從迷路上轉回」。假如沒有人適時地介入、勇敢地勸誡我們,這將對我們本身或別人造成傷害。

雅各指出善意的勸誡是多麼寶貴,正如他說:「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 [....]

靈命日糧 : 二重奏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1節 

在一場兒童音樂演奏會上,我看到一位老師和學生一起坐在鋼琴前,在表演鋼琴二重奏之前,老師俯身輕聲地對學生做最後的叮嚀。當鋼琴流淌出音符,我注意到學生僅彈出簡單的旋律,而老師的伴奏則讓這首曲子更豐富,更有深度。他們的演奏即將結束時,這位老師點了點頭表示滿意。

其實,我們的信仰旅程更像是二重奏而不是獨奏。不過,有時我會忘記耶穌就「坐在我旁邊」,只有靠祂的力量和指導,我才能「演奏」出一首曲子。我自己只能彈出所有正確的音符,試著以自己的力量順服上帝,但至終卻常顯得虛假空洞。我試圖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處理各種問題,但結果卻往往與人產生摩擦。

但有耶穌這位老師在身旁就截然不同!當我倚靠祂的幫助時,我發現自己的生命更能尊榮上帝,我能喜樂地服事,全心地愛人,藉著祂我能與他人建立美好的 [....]

靈命日糧 : 世上的光

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當我答應為某間教會開授為期五週的禱告課程後,就開始感到焦慮:學生會喜歡這個課程嗎?他們會喜歡我嗎?這些焦慮使我放錯了焦點,以致過度花費精力準備教案、投影片和課程講義。直至還有一週就要開課了,我仍然沒有積極鼓勵人來上課。

然而,在禱告中上帝讓我明白,這個課程是歸榮耀給上帝的服事,因聖靈會藉此指引人專注仰望天父,這讓我對公開授課不再感到緊張。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章14-15節)

讀了這段經文後,我終於在社群媒體公佈與課程相關的消息,立即就有人報名了,他們甚至還表示感謝和期待。看到大家的回應,使我更深入地思考耶穌的教導:「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 [....]

靈命日糧 : 憐憫之心

讀經:路加福音13章10-17節 

德蕾莎修女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不會令人驚訝。事實上,她能得到這份殊榮,是因她看顧「飢餓的、赤身露體的、無家可歸的、瞎眼的、患痲瘋病的、所有在社會中感到被丟棄、不被愛、不被在乎的人」,這些人是她畢生服事的對象。

耶穌為我們樹立榜樣,不論任何情況,祂都會看顧與關愛那些社會邊緣人。當時猶太會堂的領袖們只會嚴格地遵守安息日,而毫不顧念生病的人(路加福音13章14節),但耶穌與他們截然不同。當耶穌在聖殿裡看到一個患病的婦人時,便心生憐憫。耶穌看見的不是她的疾病,而是上帝美好的創造因疾病被困在殘破的軀體裡,就把這名婦人叫到面前來並醫治了她。耶穌「用兩隻手按著她,她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上帝」(13節),但卻因此激怒了猶太會堂的領袖,因為祂在安息日治病。耶穌這位安息日的主(6章5節),憐 [....]

靈命日糧 : 心懷寬容

讀經:撒母耳記下9章1-7節 

德銘上班的律師事務所為旭邦的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兩人成了朋友,直到旭邦發現德銘從他的公司挪用了數千美金。旭邦感到受傷和氣憤,但公司一位基督徒副總裁認為德銘對自己的行為已深感羞愧和後悔,便建議旭邦寬容德銘的過失,不要提出訴訟並且雇用他。副總裁說:「給他一份普通薪金,讓他有機會補償所造成的損失,你也能擁有一個最感恩、最忠心的員工。」旭邦接受了建議,最後德銘也不負眾望。

掃羅王的孫子米非波設並沒做錯什麼事,大衛做王以後,米非波設的處境卻很艱難,因通常新國王都會除滅前皇室的後裔。但大衛卻因愛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便將他的兒子視如己出(參閱撒母耳記下9章1-13節)。大衛的恩慈讓他得著一位真正的朋友。米非波設說:「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