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在悲傷中信靠上帝

讀經:提摩太後書1章6-12節 

國漢在得知自己確診是癌症末期之後,他與妻子凱柔因著上帝的感動,決定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這段罹患絕症的心路歷程。接下來的兩年,他們透過網路與人分享他們的喜悅、悲傷和痛苦,深信上帝能用他們的軟弱來幫助別人。

後來凱柔在網路上發布消息說:「國漢已經安息在耶穌的懷抱中了。」當時有數百人給予回應,當中有許多人感謝凱柔他們坦誠的分享。其中一個人說,基督徒對死亡的觀點令人欣慰,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將面對死亡。另一個人說,雖然自己從未和國漢與凱柔碰過面,但看見他們如此信靠上帝,她也深受激勵。

雖然國漢有時會感到劇烈疼痛,但他和凱柔仍舊會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表明上帝如何扶持他們。他們知道自身的見證能為上帝結果子,就像保羅在遭受苦難時寫信給提摩太,說:「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 [....]

傳道書靈修| 當金錢不能夠滿足我們時(有聲中文)

 

作者:Christine Emmer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查經:傳道書5章8-20節

「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份。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我和我的丈夫剛大學畢業就結婚了。在婚姻的頭幾年裡,我們試圖存下幾個月的積蓄,同時努力還清學生貸款。但是,似乎每次當我們對銀行賬戶中的數字感到滿意時,都會有一大筆花銷等著我們,而我們的少量積蓄很快就會被用光。

首先是我們的婚禮,然後是我們的孩子出生,然後我的丈夫患上了一種伴有罕見併發症的疾病。當我們剛付清各種醫療賬單時,又搬家到海外,接著又搬了一次,因為第一次並不順利。

我們已經結婚五年了。但是,很遺憾,我們現在的銀行賬戶看上去與我們結婚第一年末時沒有太大區別。在財務上,我們似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傳道書的作者或許會說我們對財富的追求「也是虛空。」

今天的經文談到了財富如何使我們失望——我可以見證這一點。傳道者警告我們,若我們的心在錯誤的地方,即使是誠實的收益也無法使我們滿足:「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第10節)。儘管我們可能會得到加薪,獲得獎金或者每月認真地進行儲蓄,但如果我們希望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完滿,我們將會非常失望(第11節)。

此外,財富不會持久。我看到了孩子的出生、疾病和搬家如何一次又一次地用光了我們攢的錢。你的生活可能會發生什麼?你的財富會因「不幸」或其他事件而損失(第14節)嗎?你是否會像那些一生都在努力爭取積存財富、但最終卻一無所有的人嗎(第14節)?即使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證自己的財務穩定。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工作。我們仍要吃飯。儘管財富和財產是暫時的,不能保證給我們安全感,但傳道者認為,財富和財產並非一文不值。他說:「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19節)。財富並不是問題所在,我們傾向於依賴財富才是問題。

如果我們確實升了職或拿到了獎金,或者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存到了超過我們所計劃的錢款,讓我們明白這是上帝的恩賜。讓我們禱告可以享受這些恩賜並滿足於上帝的所賜吧。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銀行帳戶似乎總是空空的,並且我們不知道下個月的租金來自何處,那麼請記住我們的上帝仍然是那位會供應我們的上帝(馬太福音6章32-33節 )。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見證了上帝一次又一次的供應。我們總能以某種方式拿到足夠的錢來付醫療費用。每走一步,家人和朋友們都會幫助我們尋找住所,並慷慨地給我們提供炊具和衣服等生活基本用品。每當我們的銀行帳戶存款不足時,我們都會看到上帝以新的方式慷慨地供應。

看到上帝對我們如此的信實,這教會我不要為積蓄易逝的財富而擔心,因為財富既不會帶給我滿足感,也不會帶來安穩。畢竟,我們的安穩來自一個慷慨而充滿愛心的上帝,祂了解並能夠滿足我們的所有需要。

 

問題反思:

1.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愛錢?怎樣才是在主里找到你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並以感恩之心處理金錢呢?

2.上帝曾經有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供應你嗎?你可以跟誰分享這個見證並鼓勵他或她嗎?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靈命日糧 : 管理天父世界

讀經:創世記1章26-27節,2章15節

年幼的女兒想要我陪她玩,故而問了我一個問題:「爸爸,為什麼你必須去工作?」相較於工作,我當然更想花時間陪伴她,但工作上有越來越多事情需要我去處理。可是回頭想想,這其實是個好問題:我們為什麼必須工作?難道只是為了養活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嗎?假設我們所做的工是沒有酬勞的,那我們還要去做嗎?

創世記2章說,上帝將創造的第一個人安置在伊甸園中,叫他耕種和看守園子(15節)。我的岳父是個農夫,他說他從事農業是出於對牲畜與土地的熱愛。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好的,但這讓那些對自己的工作不喜歡的人心中存疑。為何上帝將我們放置在特定的崗位上,執行特定的任務呢?

創世記1章提供了我們答案。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我們,並要我們細心管理祂所造的世界(26節)。在許多有關世界起源的神話故事 [....]

靈命日糧 : 遭受背叛

讀經:約翰福音13章18-22節;詩篇41篇9

在2019年,全球許多藝術館都為紀念達文西逝世500週年而舉辦特展。儘管展出他許多的畫作與科學研究,但一般認為只有五幅畫作是他的真跡,其中包括《最後的晚餐》。

這幅壁畫描繪了耶穌最後與門徒共進晚餐的情景,就如約翰福音所述,也呈現了當時門徒的困惑神情,因他們聽到耶穌耶穌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約翰福音13章21節)。當門徒們正討論著背叛者是誰,猶大則趁著夜幕低垂悄悄地離開,去向當權者通報他的老師與朋友們的行蹤。

背叛。耶穌所說的話清楚透露了猶大的不忠所帶來的痛苦,祂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18節)。一個共同用餐的親密摯友,竟然利用這樣的關係謀害耶穌。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朋友的背叛。我們該如何面對遭背叛的痛苦呢?詩篇41篇9節就是耶穌在指 [....]

靈命日糧 : 竭盡全力!

讀經:士師記6章7-16節 

上帝喜歡使用那些不被看重的人。18世紀末著名的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在一個小村莊長大,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他在所從事的行業中沒有出色的表現,而且生活十分貧困,但上帝卻賜給他傳福音的熱忱,並呼召他成為宣教士。克里靠著自習而學會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並且出版了第一本孟加拉語的新約聖經。現今,他被視為「近代宣教之父」。但在他寫給侄兒的一封信中,他對自己的能力作了這樣謙卑的評價﹕「我只能竭盡全力、堅持不懈。」

不管我們自身情況如何,當上帝呼召我們去做一件事,祂也同時會賜給我們能力去完成這項任務。在士師記6章12節,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然後,天使就吩咐他去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欺壓。那時,米甸人襲擊他們的城鎮 [....]

靈命日糧 : 祂的傷痕

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29節 

與克強交談後,我才明白為何他和人打招呼時,總是喜歡輕碰拳頭而非握手,因為握手會暴露他曾經自殘在手腕上留下的疤痕。對我們而言,把別人或自己造成的外在或內在傷痕隱藏起來,是很自然的表現。

與克強的互動,讓我想起耶穌身上的傷痕,鐵釘刺穿祂的手和腳,長矛刺進祂的肋旁。然而,耶穌基督不但沒有隱藏,反而刻意讓門徒看到祂的傷痕。

多馬起初並不相信耶穌已從死裡復活,但耶穌對他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翰福音20章27節)多馬聽到基督所說的話,又親眼目睹那些傷痕,才終於相信祂就是耶穌,並憑著信心呼喊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8節)接著,耶穌特別提到那些沒有見過祂或祂身上的傷痕,但卻願意相信祂的人是有福的,祂對多馬說﹕「 [....]

靈命日糧 : 一線曙光

讀經:以弗所書2章1-5、11-13節 

馬爾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間諜記者,在一個陰鬱的夜晚他寫道﹕「我躺在床上,渾身都是陳腐的酒味,絕望籠罩著我。我孤獨地存在於宇宙中,好像永遠都看不見一線曙光。」

當時深陷絕望的蒙格瑞奇認為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投水自盡。於是他開車到附近的海岸,跳入水中朝向海中央游去,他越游越遠,直到筋疲力盡。當他回頭一望,瞥見遠處沿岸的燈光,不知何故,他隨即朝著那些亮光游回岸邊。儘管已疲憊不堪,但他仍記得當時心中湧流出無比的喜樂。

蒙格瑞奇仍然不明白當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他知道,在那個黑暗的時刻是上帝抓住了他,讓那一份超自然的盼望充滿了他。使徒保羅亦經常提到這種盼望,他在以弗所書中指出,在認識基督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死在[我們的 [....]

靈命日糧 : 廣闊的恩典

讀經:以賽亞書44章21-23節 

亞馬遜的語音控制設備(Alexa)有一項有趣的功能,就是可以刪除你說過的話。無論你曾經要求它做什麼,或檢索什麼資料,過後你只需簡單地說:「清除我今天說過的每一句話。」系統就會清除所有記錄,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可惜我們的生命並沒有這種功能,我們每一句說錯的話,每一個卑劣的行為,以及每一個我們希望能夠刪除的片段,都無法單憑一句指令就徹底清除。

但好消息是,上帝已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一個全新的開始。祂不單清除我們的過犯或惡行,祂還救贖我們,徹底地醫治、改變我們,好讓我們成為新造的人。祂說﹕「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以賽亞書44章22節)。即使以色列民悖逆上帝,上帝還是大施憐憫伸手拯救他們。上帝「塗抹了[他們的]過犯,像厚雲消散」;「塗抹了[他們的]罪惡,如薄雲滅沒」(22節)。 [....]

靈命日糧 : 皇室角色

讀經:約翰福音1章9-14節 

皇室成員的繼承順位越靠前,就會越得到公眾的矚目,其他皇室成員則差不多被遺忘。英國皇室能繼承皇位的約有60人,其中之一是位列49名的弗雷德·溫莎公爵(Lord Frederick Windsor)。他沒有受到公眾的注意,而是平靜地生活。他任職金融分析師,並沒有被視為「在職的皇室成員」,即不能像其他皇室的重要成員可以因代表皇室而獲得報酬。

大衛的兒子拿單(撒母耳記下5章14節)亦是不受矚目的皇室成員,大家對他所知不多。在馬太福音耶穌的族譜中,提及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約瑟的家譜,馬太福音1章6節),但在路加福音的族譜中,卻提及拿單(路加福章3章31節),很多學者相信這是馬利亞的家譜。即使拿單沒有繼承王位,但他仍在上帝永恆的國度裡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們身為基督徒也同樣具有 [....]

傳道書靈修| 說話算話(有聲中文)

作者:Gonstance Goh,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5章1-7節

「你到上帝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事務多就令人做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你向上帝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祂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上帝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做的呢?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上帝。」

「上帝,如果您能幫助我在這次短期學習中取得好成績,我保證每天都好好靈修。」

我傾向於與上帝談判和做交易,特別是在陷入絕境的情況下。有時候,我的承諾會完全不經思考像是有次我承諾如果上帝幫助我準時到達我的演講現場,我就永遠都不睡懶覺了。

上帝對我一直很仁慈,經常給我我所希望得到的。然而,我卻一次又一次無法履行我的承諾。在我累的時候我就不再靈修,而且我很多時候都會在早晨按掉響著的鬧鈴繼續睡覺。

也許你跟我一樣。我們做基督徒已有很長時間了,以致我們對於給上帝的承諾常常是不經過大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沒有任何重量的。我們把祂當作魔法精靈,在祂給了我們我們想要的東西時,就忘記了祂。

我們對上帝感到太自在了,以至於我們對祂不夠敬畏。

這個想法嚇到我了,它也應該嚇到你。傳道者稱我們這些態度錯誤的人為「愚昧人」(第1節)。與其將我們愚昧的話語獻給上帝,傳道者讓我們近前聆聽(第1節),安靜地坐著而不說話,只聽祂要告訴我們的內容。

當我們說話時,上帝不僅看重我們所說的話,祂也看重我們對祂的謙卑態度(第2節)。正如傳道者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近前來的不是我們可以掉以輕心對待的人——祂是坐在天上上帝(第2節),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第2節)。

當我們未能履行我們輕浮的誓言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那種揮之不去的虛偽和愧疚感。為了使我們免於後悔,傳道者給出了簡單的解決方法:不要許願(第5節)。這種「言語要寡少」的想法教會了我們要說話算話。如果我們只對上帝說10個詞而不是100個,那麼在我們講話之前,我們肯定會仔細掂量每個詞。

然而,敬畏上帝並不是說將祂視為無法接近的,而是明白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怎樣的。作為我們的創造者,祂知道我們需要的一切。我們可以來到祂面前,真實地向祂表達我們的恐懼和真正的需要,而不只是眼下想要的。

我發現,當我來到上帝面前來聆聽時,祂通常會重新調整我內心的優先次序,讓我明白祂希望我在那個季節專註於什麼,然後我的禱告也開始發生變化。

我不再向上帝尋求擺脫困境的方法和許下空頭承諾,而是開始禱告我能在困苦中保持喜樂(雅各書1章2節),求祂給我力量愛我不可愛的鄰舍(馬可福音12章31節),並給我恩典讓我滿足於祂所給我的一切(腓立比書4章12節)。即使我很難為這些事情禱告,但通常這些正是我要面對自己的情況所需要的。當我為此禱告時,上帝會更新我,而我的憂慮也變得似乎不再那麼重要了。

問題反思:

1.想想你曾經為無法實現諾言而借口託辭的時候,或者在需要採取行動的地方用言語搪塞的時候。下次你該如何更好的處理?

2.你要如何開始謙卑恭敬地來到上帝面前?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