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要等候

讀經:詩篇27篇1-3、7-14節 

十七歲的瑞文因為對教會感到失望,便開始尋求答案,希望解答心中的疑惑,但經過好幾年的探索仍無結果。

他的探索使他與父母更親近,但他對基督信仰卻依然存疑。某次討論中,他苦澀地說:「聖經裡都是空洞的應許。」

聖經人物大衛也曾因失望困頓而充滿懷疑,然而當他逃離追殺他的敵人時,並沒有遠離上帝,反倒讚美上帝說:「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詩篇27篇3節)

可是大衛的詩歌仍透露了他的疑惑不安。正如他向上帝呼求:「求禰憐恤我,應允我」(7節),這句話便似乎帶著恐懼和困惑。大衛還懇求說:「不要向我掩面。……不要丟掉我,也不要離棄我。」(9節)

然而,大衛沒有因疑惑而停滯不前。即使他心有疑惑不解,他仍宣告說:「我還是相信,在活人之地,我可以看見耶 [....]

靈命日糧 : 記在心上

讀經:申命記6章1-9節 

有一個小男孩在學校裡遇到一些問題,於是他的父親便為他寫了一篇宣言,教導小男孩每天早上上學前念誦一遍:「感謝上帝今天早上把我喚醒,現在我要去學校,學習各樣的知識……努力成為合乎上帝心意的領袖。」這名父親盼望藉著這篇宣言幫助兒子,讓他應用在生活上,預備自己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這位父親要兒子背誦這篇宣言,有點像古時上帝在曠野告訴以色列人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命記6章6-7節)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即將進入應許之地。上帝知道要征服這片土地對他們而言並不容易,除非他們能夠全心仰望上帝。因此,上帝透過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祂並順服祂,還要幫助後代子孫都能認識並愛這位上帝,凡上帝所說的話,無論他們「坐在家 [....]

靈命日糧 : 失去光輝

讀經:耶利米哀歌3章13-24節 

我再也無法重拾女兒梅莉莎昔日的光彩了。她中學時期興高采烈地打排球的美好身影,似乎也漸漸從我的記憶中消逝。有時我甚至難以記起,每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時,那掠過她臉上愜意的羞澀笑容。梅莉莎在十七歲那年過世,她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因此落幕。

在耶利米哀歌,耶利米的話語表明,他瞭解人錐心的痛楚。他說:「我失去光輝了!我失去一切對上主的指望了」(3章18節,新普及譯本)。然而,他的情況與你我大不相同。耶利米宣講上帝的審判,親眼看見耶路撒冷城被敵人攻破。他失去光輝,是因為他感到自己被擊垮(12節)、被孤立(14節),甚至被上帝拋棄(15-20節)。

然而,這並不是耶利米的結局。因上帝的真光照耀,讓飽受煎熬與折磨的耶利米能夠說自己心中有指望(21節)。這指望是因他瞭解「我們不至消滅 [....]

靈命日糧 : 暗夜真光

讀經:詩篇18篇28-36、46-49節 

一場暴風雨穿過我們的新市鎮,留下濃濃的濕氣和陰霾的天空。傍晚,我帶著愛犬卡莉去散步。想到我們舉家千里迢迢搬遷至此,但所面對的挑戰卻越發嚴峻,實在令我心情沮喪,因為太多事遠不及我們原本的盼望和期待。我放慢腳步,好讓卡莉能聞一聞草的味道。此時,我聽見我們家旁邊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又看到岸邊簇簇的野花上盤旋著點點螢光。啊!螢火蟲!

當我看著螢光閃爍穿透黑暗時,主的平安也環繞著我。我想起詩人大衛向上帝吟唱:「禰必點著我的燈」(詩篇18篇28節)。大衛宣告說,上帝能將他所面對的黑暗變為光明,並且對上帝的供應與保護滿有信心(29-30節)。靠著上帝的能力,他能面對種種挑戰(32-35節)。大衛相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永活的上帝都會與他同在,因此他要在列國中讚美上帝,歌頌祂的名(36-49 [....]

靈命日糧 : 歡歡喜喜

讀經:馬太福音13章44-46節 

聽見街上傳來的音樂聲,我們六個人立即行動。有人穿上鞋子,有人打著赤腳就奪門而出。頃刻之間,我們全都衝出家門,奮力去追逐雪糕車。那是炎炎夏日的第一天,能吃著冰涼沁心的甜點迎接夏天,實在是讓人感到開心!有些時候,我們之所以去做某些事,純粹是因為這些事會帶給我們快樂,而非因著規定或義務。

馬太福音13章44-46節講到兩個比喻,強調變賣一切以獲得某些事物。我們也許會以為這裡講的是犧牲,但其實第一個比喻就清楚指出,那人是「歡歡喜喜」地賣掉一切去購買田地。喜樂所帶來的改變,絕非虧欠或責任感所能達到的。

耶穌並不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祂要成為我們整個生命的中心,祂要我們完全獻上。在這兩個比喻中都提到,那人「變賣一切所有的」(44節)。而最美妙的是,賣掉一切的結果不是損失而是 [....]

靈命日糧 : 珍愛光陰

讀經:傳道書3章1-14節 

蘇東坡(或稱蘇軾)是中國北宋一個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他在被貶謫時仰觀夜空明月,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一首思念弟弟的詩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人的一生難免有悲歡離合,就像明月也有陰晴圓缺的改變,這種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享受明媚的月色。

這首詩的主題正好呼應了傳道書的主旨。傳道書的作者「傳道者」(1章1節)觀察到「哭有時,笑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3章4-5節)。就像蘇東坡一樣,傳道者將兩件相反的事物相互對照,似乎是要告訴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總有結束的時候。

蘇東坡從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聯想到「此事古難全」,傳道者從受造物看到上帝對所創造世界立定的次序。 [....]

靈命日糧 : 真丟人!

讀經:雅各書4章4-12節 

我人生中最丟臉的經驗是發生在神學院。那是神學院的50週年紀念日,我對著教職員、學生和朋友們發表演說。我拿著講稿走向講台,望向底下一片黑鴉鴉的群眾,接著我的目光落在前排那群聲譽卓著的教授們身上,他們穿著學位袍,一臉嚴肅地坐在那裡。突然之間,我腦中一片空白,瞠目結舌、思緒斷線。開始時,我不知所云地講了幾句話,接著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講到哪兒了,便開始亂翻手中的講稿,時不時迸出一句無厘頭的話,把台下聽眾搞得一頭霧水。等到終於沒頭沒腦地講完之後,我爬回自己的座位死盯著地板,滿心羞愧,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

然而,我知道倘若羞愧能帶來謙卑,那麼羞愧其實是件好事,因為惟有謙卑的態度才合乎上帝的心意。雅各書4章6節告訴我們:「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上帝會賜恩給謙 [....]

傳道書靈修| 令工作有成就感的關鍵(有聲中文)

作者:Michele Ong,紐西蘭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4章7-16節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這人是從監牢中出來做王,在他國中,生來原是貧窮的。我見日光之下一切行動的活人都隨從那第二位,就是起來代替老王的少年人。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從前,我很害怕向別人求助。

無論是出於驕傲,希望別人看到我有多能幹(「瞧我,這些都是我自己搞定的」),還是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我總是說服自己不要尋求幫助。最終的結果是我過度勞累,筋疲力盡。

但正如智慧的傳道者在傳道書4章9節中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當兩個人(或更多人)捲起袖子共同努力工作時,我們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

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吃了很大的虧才體會到這一點。當時我的職責包括在多個網頁上載入促銷條幅,一次往往接近100個,尤其是當一個新目錄發布時。一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感到頭痛欲裂,還有一種輕微的恐慌,生怕自己不能按時上載條幅。然而,我會繼續逼自己,因為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大家展示我的能力。

當一個值得信任的同事介入幫忙時,這個繁瑣的過程變得輕鬆多了。本來要花我一整天(有時甚至兩整天)的事情,卻在半天內完成了。我不僅按時完成了我的工作,而且和我的同伴一起工作讓我們建立了一種超越通常 「你好」的更深的關係。

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我堅持一個人勇敢地面對這項工作,會是怎樣的情況!擁有一個同事會幫助緩解壓力,並再次檢查條幅和鏈接是否正確地載入和應用,這讓我避免了因自己太傲慢不尋求幫助而可能犯下的一些尷尬錯誤。我沒有變成一個「沒人幫忙」的可憐人,而是有一個隨時準備幫我的同伴在我跌倒時扶起我,或者在開始時就防止我跌倒(10節)。

在一個有時認為依賴他人是一種軟弱的世界裡,我感謝傳道者的話,他的話幫助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像一隻孤狼一樣奮力前進,一旦出現困難,我們就很容易被擊敗(12節)。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個——或多個朋友——與我們站在一起,那麼至少我們有機會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因為「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12節)。

當我因為一份新工作移居海外時,我有了一個新的機會來體驗這些教導。在新家澳大利亞安頓下來的最初幾個月,日子很艱難。我不得不依賴同事和熟人每天載我出去工作並送我回家,開車帶我逛經銷店看車,並陪我去看房子找房子租。

我的新朋友們儘管才認識我不久,卻願意幫助我,這令我感到震驚。他們的善舉激勵我尋找機會幫助可能處於類似情況的其他人,或者主動聯繫那些可能有點害羞而不敢尋求幫助的人,這樣我好也有機會幫助他們減輕負擔。

我現在已經不再那麼害怕找人幫忙了。相反,每當我體驗到與別人並肩勞動的喜悅時,我都能在我的生命中看到上帝信實的指紋,因為祂讓我身邊有可以幫我分擔負擔的朋友。

問題反思:

 

1.上一次你必須依靠某人(或一群朋友)來完成一個項目或任務時是什麼時候?這讓你的任務更容易還是更難完成?為什麼?

2.是什麼妨礙了你尋求幫助?今天的文章如何鼓勵你開始更多地向外求助?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靈命日糧 : 抬頭仰望!

讀經:詩篇8篇3-4節;啟示錄21章22 

美國電影製作人懷利·奧弗斯特里特(Wylie Overstreet)讓人們透過他的高倍率望遠鏡觀賞月亮的真實景象。許多人都被這彷彿近在眼前的情景所震懾,發出敬畏的低語或驚呼聲。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觀,奧弗斯特里特說:「這讓我們心中充滿讚嘆,知道有些事物遠遠超越我們,明白人類實在微不足道。」

詩人大衛也同樣驚嘆於上帝屬天的榮光,他說:「我觀看禰指頭所造的天,並禰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禰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禰竟眷顧他?」(詩篇8篇3-4節)

大衛提出的問題使我們看見自己的渺小,而且我們若明白將來上帝創造新天新地之後,就再也不需要月亮或太陽,那麼我們應該更能對上帝心存敬畏。因為正如使徒約翰所說,上帝的榮耀光輝將帶來所需的亮光。啟示錄21章23-25節說:「那 [....]

靈命日糧 : 團結與分離

讀經:創世記13章1-9節 

艾文被分派和同事小迪共同進行一項專案,在這期間,艾文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他和小迪對於執行計畫的看法大相逕庭。儘管他們尊重彼此的意見,但截然不同的做法卻使衝突似乎一觸即發。所以在衝突爆發之前,他們決定與主管一起討論彼此間的差異。後來,主管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團隊當中。事實證明,這是個明智之舉。艾文也在那天學到一個功課:要體現團結並不表示非得要在一起做事。

當亞伯拉罕在伯特利向他的外甥羅得提議分道揚鑣時,必然也是深諳此理(創世記13章5-9節)。亞伯拉罕發覺那地無法容納兩方的牲口,便明智地建議彼此分開。但首先他提醒羅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強調他們是骨肉至親(8節)。接著,縱使亞伯拉罕身為長輩,但他仍極盡謙卑地讓外甥先選擇(9節)。有位牧師說,這是一種「和諧的分離」。

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