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需要救援

讀經:路加福音10章30-37節 

十八歲的阿爾迪獨自在距離印尼蘇拉威西島海岸125公里的漁棚工作。一天,海上突然刮起強風,將固定漁棚的繩索摧毀,使阿爾迪連同漁棚一同落入茫茫大海。阿爾迪在海中漂流了49天,每逢看見船隻經過,這個急需救援的孩子就會亮起燈,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但結果都是失望。最後,大約10艘船過去了,才有一艘船將面黃肌瘦的阿爾迪救了起來。

耶穌曾對一個「律法師」(路加福音10章25節)講過一則需要救援的寓言故事。有一個人被強盜洗劫打傷,倒在路旁極需救援。祭司和利未人經過看見了他,都沒有駐足幫助,反而從旁邊繞過去(31-32節)。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何不給予援助,因他們都是敬虔的人,也都應該熟悉上帝的律法,就是要去愛鄰舍(利未記19章17-18節)。我們只能推測,他們可能認為太危險,或是不願意打破猶太 [....]

靈命日糧 : 不遺漏一人

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在人潮洶湧的電單車競技表演裡,我必須踮起腳尖才看得見車手令人屏息的特技表演。我四下隨意張望,看見三個小孩爬到鄰近的樹上,顯然是因為他們也無法擠到人群前面去看表演。

看見那些孩子爬到樹上觀望的舉動,令我不禁想起撒該,就是路加所說的那個富有的稅吏(路加福音19章2節)。猶太人經常把稅吏當成叛徒,因稅吏替羅馬政府向他們的以色列同胞收稅,而且經常收取額外的稅金中飽私囊。所以撒該很可能被他的同鄉所唾棄。

當耶穌經過耶利哥城時,撒該渴望見到祂,但是人群遮住他的視線。因此,或許出於渴盼與孤獨,他只有爬上桑樹來看耶穌(3-4節)。就在那裡,在群眾的外圍,耶穌看見撒該並且宣布要去他家作客(5節)。

撒該的經歷提醒我們,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要將祂的慈愛與救 [....]

靈命日糧 : 有益的試探

讀經:雅各書1章2-5、12-21節 

十五世紀的修士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在《效法基督》這本廣受喜愛的經典文集裡,提出一個關於試探的觀點,這觀點也許會令人感到詫異。他並未強調試探可能會帶來的痛苦與困難,反倒認為試探是有益的,因為它使我們謙卑,能潔淨及教導我們。金碧士還指出:「勝過試探的關鍵在於真正的謙卑與忍耐,藉此我們能勝過仇敵。」

謙卑與忍耐。如果這是我面對試探的自然反應,那麼我與基督同行的路必定截然不同!很多時候,我的反應是羞愧、沮喪與缺乏耐心,試圖要掙脫試探。

但我們從雅各書1章學到,我們遇到的試探與試煉不是毫無目的或僅是構成某種威脅。雖然屈服於試探會帶來傷心與毀壞(13-15節),但我們回轉歸向上帝,謙卑地向祂尋求智慧與恩典,就會發現上帝「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5節)。 [....]

靈命日糧 : 我父親的孩子

讀經:約翰福音14章8-14節 

孩子們低頭看著褪色的照片,然後抬頭看著我,再看看我的父親,目光不停在我和父親之間來回掃視。過後,他們不敢置信地睜大眼睛,驚訝地說:「爸爸,你跟爺爺年輕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我和父親都笑了,因為我們很早就知道這個事實了,但直到最近我的孩子們才發現這一點。雖然我和父親是不同的個體,但確切地說,看到現在的我,就像是看到我父親年輕的模樣。我們都同樣有高大瘦長的骨架、一頭黑髮、突出的鼻子,以及一雙大耳朵。當然,我不是我父親,但我絕對是我父親的兒子。

耶穌的門徒腓力對祂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約翰福音14章8節)。耶穌卻告訴腓力:「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9節)。雖然這不是耶穌第一次直接指出自己的身分,但祂的回應仍然令人深思。這對當時的門徒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耶穌接著說:「我在 [....]

靈命日糧 : 神聖的聚集

讀經:利未記23章33-36、39-44節 

我們一群朋友在美麗的湖畔度過一個長週末。這幾天我們一起玩水,一起吃飯,但我最珍惜的是大家在夜晚的談話。當夜幕低垂時,我們彼此暢談內心深處的軟弱與無助,分享了在婚姻中跌跌撞撞的痛苦,以及孩子們受到創傷的後遺症。我們都重視彼此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給予對方安慰、關懷,也互相提醒要信靠上帝和祂的信實以度過這些難關。這些值得懷念的夜晚,對我的生命來說是很神聖的。

我覺得那些夜晚和朋友們的相聚,與上帝指示祂的子民每年要聚集過住棚節的目的類似。如同其他以色列的節日,以色列人要前往耶路撒冷過住棚節。他們到達後,就會按照上帝的指示,與其他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敬拜,並在過節期間(大約一週)「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利未記23章35節)。住棚節是歡慶上帝的供應,並紀念他們離開埃及在曠野漂流 [....]

靈命日糧 : 選擇原諒

讀經:路加福音1章76-79節 

派翠克(Patrick Ireland)在中學時就覺得上帝揀選了他,但不知道上帝要他做什麼。後來,哥倫拜恩高中(位於科羅拉多州)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傷,派翠克是其中一名傷者。這次的僥倖生存讓他開始有了答案。

在漫長的復原過程中,派翠克明白沉溺在苦毒中只會受更多傷害。上帝讓他認識到原諒的關鍵是不再專注於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專注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基督在十架上為那些迫害祂的人祈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這應驗了祭司撒迦利亞所說,耶穌會施行赦免的預言(路加福音1章77節)。耶穌樹立的典範顯明了派翠克被揀選的目的。在那件慘案發生的20年之後,派翠克說:「或許上帝揀選我來原諒他人。」

雖然我們 [....]

傳道書靈修| 當人生所有的高光都沒有想像中的令人興奮時(有聲中文)

作者:Aaron Di Placido, 澳大利亞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2章1-11節

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我指喜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份。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我很喜歡現場音樂會超燃的氣氛。在最喜愛的樂隊幾米之外用最大的聲音一字一字唱出最喜歡的歌曲,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所以當我最喜歡的樂隊之一來墨爾本巡演時,我第一時間把票給搶了。

買完票之後是整整六個月的等待,與日俱增的期待變得巨大。當那一天越來越近時,我經常想像著現場正演唱著我最喜歡的歌曲,還有整個演唱會炫酷的場面和粉絲歡呼高歌的熱烈氣氛。

這一天終於來到,走進Sidney Myer Music Bowl 音樂會場的大門時是最興奮的時刻。現場完全是想像中的完美場景:室外場地、夕陽西下傍晚宜人的天氣、還有滿座的萬人觀眾。

但是,開場幾分鐘後這種興奮感就慢慢消減了。這的確是一場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但我卻不再覺得驚艷。這個讓我期待了數月的演唱會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經歷讓我想到,我們是多麼容易轉向今生的事物來尋求滿足感——比如娛樂、財富或成功——結果卻發現這些高光時刻都沒有我們預期的那般完美,不免失望落寞。正像傳道書2章1-11節所描述的那樣。

傳道者試圖探求在短暫的人生歲月中做何事才有益處(第3節),他眼睛愛看的、心裡渴慕的,他都隨心所欲,盡情享受(第10節)。他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第 4節),積聚金銀(第8節),甚至享譽盛名,超過耶路撒冷歷來所有的人(第9節),但這些都沒給他帶來真正的幸福感或成就感。

當我們看看傳道者列出的清單,不難發現這也正是我們在努力追求的——我們的工作(第4節),財富(第7-8節),地位(第9節)。這三項是這個世界定義成功的標準,也是我們煩惱的來源,拉扯著我們遠離基督為我們所定的美好計劃或心意。

我們可能認為只要這次晉陞成功,只要攢夠了一定數量的錢,或者只要能在我們的社交圈子裡再有名氣一些——我們就會知足喜樂。但是傳道者為我們做了研究,告訴我們當他回顧雙手辛勤經營的一切成就時,卻發現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第11節)。

在24節到26節的經文中,傳道者提醒我們要將今生的經歷和所得當成上帝的恩惠來享受。這些東西,只有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里,才會給我們帶來滿足。當我發現自己一心努力抓取今生所得而忘記賜恩的上帝時,我就提醒自己該止步了。

我開始意識到在生活中那些心存滿足與喜樂的時刻都是因著我選擇先花時間定睛在與上帝的關係上。而不是去追求下一場大型音樂會或者更高的薪水帶來的興奮與刺激。我當然也會受試探去追尋自己的道路或被世界上的享樂干擾,但是定睛在與上帝的關係上能讓我不致迷失,讓我感恩上帝對我一切的供應。

問題反思:

 

1.你有沒有曾努力追求今生的事物(娛樂、事業、人際關係影響力),期望這些可以給你帶來只有與上帝的親密關係才能帶來的滿足?為什麼這些事最終讓你失望了?

2.你可以在日程安排中做出哪一項改變,讓你能抽出時間來與耶穌相處,尋求在祂裡面的滿足,而非尋求轉瞬即逝的歡樂?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靈命日糧 : 需要引導

讀經:詩篇61篇 

對愛旅遊的偉立來說,扎基叔叔不僅是位朋友,更是他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展開嚴峻的旅程時,值得信賴的嚮導。偉立說,他們整個團隊都緊隨著扎基叔叔的腳步,表明他們完全信任他。事實上,他們還對扎基叔叔說:「我們不知道要走哪條路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你讓我們走失了,我們必死無疑。我們完全信任您的帶領。」

大衛在極度疲乏和悲痛時,不求別人的引導,而是求他所服事的上帝指引方向。詩篇61篇2節說:「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祢,求祢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他渴望進入上帝的同在,好得著安穩與安慰(3-4節)。

聖經說,我們都「如羊走迷」(以賽亞書53章6節),因此對我們來說,上帝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靠我們自己,就會無助地迷失在這破碎世界的沙漠裡。

但我們不是孤 [....]

靈命日糧 : 別著急!

讀經:腓立比書2章12-18節 

我和父親過去經常一起用雙人鋸砍樹並切割成小段木頭,當時年輕的我精力旺盛,總是使勁地將鋸子強行切入。我父親就會對我說:「別著急,讓鋸子來做工。」

這讓我想起保羅在腓立比書所說:「上帝⋯⋯就在你們裡面動工」(2章13節,新譯本)。他勸勉信徒不要著急,讓上帝親自完成改變我們的工作。

英國作家魯益師曾說,靈命的成長並不僅限於聽從和遵行耶穌基督的教導。他解釋說:「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正在你身上動工,逐漸地改變你,使你成為一個小基督,能與耶穌基督同享祂的能力、喜樂、知識與永恆。」

上帝正在我們身上做這樣的改變。我們可以繼續坐在耶穌腳前領受祂所說的話,常常禱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猶大書1章21節),時刻謹記自己早就是屬基督的。別著急,要相信祂正逐漸地改變你 [....]

靈命日糧 : 隨心所欲

讀經:傳道書2章17-25節 

在最近一部電影中,一位自稱「天才」的人對著鏡頭抱怨說,這世界充斥恐懼、腐敗、無知和貧窮,人生荒謬且不需要神。這類的思想在現代許多電影情節中並不罕見,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觀念所帶出的結果。最後,這名「天才」轉向觀眾,懇請大家隨心所欲地去做任何能讓自己快樂的事。對他而言,這包括將傳統的道德觀拋諸腦後。

但隨心所欲真的能帶來快樂嗎?傳道書的作者因人生的苦難而絕望時,早已嘗試藉由享樂(2章1、10節)、大動工程(4-6節)、積存財富(7-9節)和探究哲學(12-16節)來追求快樂。最終的結論正如17節所說:「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沒有一件事能讓人免於死亡、災禍或不公義(5章13-17節)。

只有一件事能將傳道書的作者從絕望中救拔出來。即使生命充滿考驗,只要有上帝參與我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