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微笑的耶穌

讀經:希伯來書1章8-12節 

如果讓你在電影中飾演耶穌,你會如何詮釋這個角色呢?這是布魯斯.馬爾基亞諾(Bruce Marchiano)所面對的挑戰,他在1993年的一部福音電影《視像聖經:馬太福音》中飾演耶穌。布魯斯瞭解到數以百萬的觀眾,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演出對耶穌下定論,以致他為了正確地演繹耶穌基督,而倍感壓力。於是,他屈膝向耶穌祈求,讓他曉得如何像耶穌。

後來布魯斯從希伯來書1章得到啟示。作者告訴我們,天父「用喜樂油」膏抹聖子,將祂分別出來(1章9節)。這是發自內心,完全與天父連結的喜樂。在耶穌的一生中,祂的內心一直充滿這樣的喜樂。正如希伯來書12章2節所描述的:「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

布魯斯從這節經文的含義得到亮光,讓他在電影中 [....]

靈命日糧 : 抉擇與結果

讀經:詩篇1篇 

有一次,我們在行走山路時,沒有電話網路服務,也沒有山路地圖,只能憑著記憶,按照貼在山徑起點的地圖上所標示的路徑行走。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從森林走到停車場。然而因選錯了一條岔路,我們多繞了將近一公里的遠路。

人生有時也是如此,我們不但要知道一件事是對或錯,更要知道它會帶來怎樣的結果。詩篇1篇比較義人與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義人是指愛上帝的人;凡與愛上帝的人作對的,便是惡人。義人像一棵大樹昌盛繁茂,但惡人卻像糠秕被風吹散(3-4節)。這首詩篇反映茂盛的真正面貌,若要活出豐盛人生,就要倚靠上帝得著更新與生命。

我們如何成為義人呢?詩篇1篇提醒我們,其中一件事是脫離具有破壞力的關係和不良的習慣,並且喜愛上帝的教導(2節)。最終,我們的豐盛乃源自於上帝的看顧:「耶和華 [....]

傳道書靈修| 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有聲中文)

 

作者:James Bunyan,英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中文: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1章1-11節

 

「在耶路撒冷做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幾年前,在一天的神學訓練過後,我開車載著一位同事在M1高速公路上行駛。我們一邊開著玩笑,一邊琢磨著我們所學習到的知識,而我的腦袋也不斷想著當晚我要進行的一個壁球比賽。

突然之間,我們前面的貨車駛向一輛小汽車,將它撞向了防護欄,我們一下子被拉回當下。我們將車減速,駛到出事的車輛旁邊以提供幫助。

最終,因著車輛本身優質的構造,乘客們都沒什麼事。但是我們還是被嚇到了。不只是因為眼前的車禍,還因為我們剛剛離死亡那麼近,很有可能一瞬間就再也不一樣了。傳道者在傳道書的開場白讓我回想起那場車禍,這對於所有滿足當下的我們來說,是一個直接的提醒:生活短暫且脆弱。

這就是希伯來語單詞「 hebel」帶給我的想法,這個詞在NIV譯本中被翻譯為「無意義」,而ESV則翻譯為「虛空」。這個詞讓我們看到我們的一生就像蒸氣或薄霧;美麗但脆弱,短暫且微不足道。這條信息貫穿了整本傳道書,正如開頭幾節經文所說的:

 

「傳道者說:虛空(Hebel)的虛空(Hebel),虛空(Hebel)的虛空(Hebel),凡事都是虛空(Hebel)。」

本書的作者像一位精神導師(1節)一樣在寫作,他有足夠的特權去體驗生活所能提供的一切樂趣,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來理解他所經歷的。

他的經歷導致他問道: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傳道書1章3節)

這是21世紀的常見問題,我們當中許多人為了我們的職業和聲譽辛勤勞作並犧牲了一切。而且,「勞碌」一詞不僅指帶薪工作。經營一個家庭,培養一項技能以及做一個信實的朋友都需要艱辛的努力。

然而傳道者察覺到我們的生命是轉瞬即逝的,所以自然界並不會注意到我們(4-7節),我們的感官無法使我們滿足(8節),也沒有什麼事物令我們驚訝的(9-10節),後代將不會記住我們(11節)。再辛勤工作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這並非是鼓舞人的說辭。那聖經中為什麼會這樣記錄呢?

恩,作為智慧書,傳道書幫助我們看到耶和華是無限的而我們是有限的,由此激勵我們謙卑地信靠和敬畏祂。

知道我們這一生所追逐的一切(例如名望,享樂和財富)不會存到永久,或者我們的生活會轉瞬即逝(就像那次車禍提醒我的)使我不過分看重我自己的人生卻非常認真地對待上帝的審判;也使我不去自私地抓取生活中的事物,而是把它們當作禮物來感恩;並讓我知道過度規劃生活中的小細節是愚蠢的,因為生活會在此過程中發生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事。

但是最重要的是,傳道書通過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一生都是「虛空」,幫助我們去渴望耶穌給我們帶來的意義。

我們的生命可能是一片雲霧,但是福音卻有一些振奮人心的話要對我們講。在福音中,我們看到了一位上帝,儘管創造物看似毫不在意,但祂仍然尊重我們,愛我們到足以為我們死而復活,以保證我們與祂可以在永恆中共度未來。當我們把一生交給耶穌時,祂會給我們一個永遠不會消逝的未來和意義(馬可福音8章35節)。

 

問題反思:

 

1.為什麼我們常常忘記我們的生命是一片霧氣?在什麼時候我們可能會記得這一真理?

 

2.這些真理會讓你覺得非常壓抑還是讓你很釋然?為什麼?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

靈命日糧 : 主賜平安

讀經:路加福音2章25-35節 

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離世前對兒子說:「我相信耶穌,祂是我的救主,我不懼怕死亡。」如此肯定的宣告反映了她堅定不移的信心。她因相信耶穌,縱使在面對死亡時,也經歷到上帝所賜的平安。

第一世紀時,在耶路撒冷有個人名叫西面,同樣因著耶穌而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平安。西面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時,馬利亞和約瑟正要按律法對新生兒的規定,為嬰孩耶穌行割禮。雖然我們對西面的認識不多,但根據路加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專心尋求上帝的人。他既公義又虔誠,忠心地等候彌賽亞來臨,「又有聖靈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章25節)。如今西面見到了耶穌,經歷了完全的平安,再也沒有缺憾。

當西面手上抱著嬰孩耶穌時,禁不住高唱讚美之歌,表達在主裡完全的滿足:「如今可以……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 [....]

靈命日糧 : 名字的含意

讀經:路加福音3章31節;歷代志上3章4-9節 

按照上帝所定的時間,我們的兒子科菲出生的那天是星期五,這也是科菲在非洲語的含意:週五出生的男孩。我們以一位迦納朋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他是一位牧師,失去了獨生子,卻持續為我們的兒子科菲禱告,讓我們深受感動。

若不知道名字背後的故事,就很容易忽略名字的含意。路加福音3章記載了約瑟的祖先,我們發現其中一個名字相當有意思。約瑟的家譜可追溯到亞當甚至到上帝(38節),31節寫道:「拿單是大衛的兒子。」拿單這名字不免讓人好奇,從歷代志上3章5節,我們知道拿單是拔示巴(拔書亞)所生。

大衛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起名為拿單,豈是偶然呢?回顧一下背景,我們知道拔示巴根本就不應該是大衛的妻子。一個名叫拿單的先知勇敢地指責大衛王濫用權力娶了拔示巴,而且謀殺了她的丈夫(參閱撒母耳記下12章 [....]

靈命日糧 : 給我說個故事

讀經:馬可福音4章26-34節 

很久以前……這四個字可能是全世界最強而有力的詞語。在我孩提時代的記憶,就留有這四個字的各類變化版。有一天我母親回到家時,帶回了一本又大又厚,還配有插圖的精裝版兒童聖經故事。每晚熄燈前,我與弟弟會滿心期待地坐著,聽我母親講述那些很久以前的故事,故事裡有許多有趣的人物以及那位愛他們的上帝。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也透過了那些故事去看這遼闊廣袤的世界。

在歷史上最會說故事的是誰呢?毋庸置疑地,那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祂知道我們都喜歡聽故事,所以這就成為祂不斷用來傳達好消息的媒介: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把種撒在地上」(馬可福音4章26節);很久以前,有一粒「芥菜種」(31節);很久以前……。馬可福音清楚指出,耶穌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民眾互動(34節),幫助他們更能看清楚這個世界,也更認識那位愛他們 [....]

靈命日糧 : 與聖靈同調

讀經:加拉太書5章16-26節 

當我聽著鋼琴調音師在優雅的平台型大鋼琴上調音時,我想到以前聽過從那台鋼琴流瀉出《華沙協奏曲》絕妙驚人的樂音,以及詩歌《祢真偉大》低沉圓潤的旋律。但如今這台鋼琴極需要調音。雖然有些琴鍵音調準確,然而其他的音調若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讓人聽了不太舒服。調音師的職責並非讓每一個琴鍵都能發出相同的音,而是確保每個琴鍵都能發出準確的音調,在演奏時才能創造出整體的和諧感。

甚至在教會裡,我們也會看到不和諧的狀況。有恩賜、有才幹的人在一起服事時,也可能會發出刺人耳目的不和諧論調。在加拉太書5章,保羅懇求信徒們停止「爭競、忌恨、惱怒、結黨」,因為這會破壞我們與上帝或與其他信徒的關係。保羅進一步鼓勵我們,倒要擁抱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20、 [....]

靈命日糧 : 施工中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1-18節 

當車流變慢時,我納悶地想著:這條馬路才剛重新鋪過,怎麼現在又要再度把路面挖開!這條路的工程怎麼永遠做不完?為什麼從來沒見過有標誌寫著:「施工單位已完成各項工程,敬請享用這條完美的道路。」

我的屬靈生命也有相似之處。剛信主時,我以為把聖經真理全弄懂,或生命被「鋪設平整」,就會達到成熟的階段。但三十年過去了,我卻不得不承認,我還處於「施工中」。就像我開車行駛過的那些道路永遠都有坑洞一樣,我也似乎永遠看不到自己屬靈生命的「完工」。有時真叫我沮喪。

希伯來書10章包含了令人驚奇的應許。14節說:「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已經拯救了我們。祂完全且完美地做成了!在上帝眼中,我們是完整無缺且已完工。但矛盾的是,我們只要還在世上 [....]

靈命日糧 : 別搶耶穌的鏡頭

讀經:約翰福音3章26-36節 

當牧師在領袖訓練會上,問了一個與耶穌生平有關的難題時,我立刻舉起手。我剛讀過那段經文,所以我知道答案。我想讓其他在場的人都曉得,我能回答這問題,畢竟我可是個聖經教師。但我又想到,若在他們面前被難倒了,該有多糗啊!於是,我因害怕出糗而感到困窘,便把手放了下來。難道我就這麼愛面子嗎?

施洗約翰讓我看到好的榜樣。當他的門徒抱怨說,民眾已紛紛離開他,轉而跟隨了耶穌,約翰卻說自己樂見其成,因為他只是個傳遞信息的使者,他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祂前面的,……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章28-30節)。約翰瞭解自己的存在是為了耶穌。耶穌才是那「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31節)。這位聖子為了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本應獲得所有的榮耀與聲譽。

外界矚目的焦點不應該是我們 [....]

靈命日糧 : 張開雙臂

讀經:撒母耳記下22章1-7、17-20節 

沙迪和他的家人都十分好客,他們的生活哲學就是「張開雙臂、敞開大門」。他們歡迎別人來到他們家,他說:「我們的家可以成為別人的避風港,尤其是那些有困難的人。」在非洲的賴比瑞亞,他和他的九個兄弟姐妹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他們的父母總是歡迎別人到他們家。他說:「我們在群體生活中長大。我們彼此相愛,也互相照應。我父親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彼此關懷、彼此保護。」

大衛王落難的時候,也從上帝那裡得到這樣的關愛。撒母耳記下22章(以及詩篇18篇)記錄了他讚美上帝的詩歌,因為上帝曾多次拯救他,並成為他一生的避難所。大衛說:「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撒母耳記下22章7節)。上帝多次拯救他脫離仇敵,包括逃避掃羅王的追殺。他讚美上帝,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