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依然穩固

讀經:以弗所書4章14-24節 

經過充滿壓力的一週後,我告訴輔導員自己的心情如何高低起伏。她仔細地聆聽,然後請我看看窗外那些鬱鬱蔥蔥、滿是橙黃金秋的樹木,以及在風中搖曳的樹枝。

她指向那些在風中屹立不動的樹幹,解釋道:「我們就像這些樹木一般,當生活的壓力像風一樣從四面八方吹來時,我們的情緒也隨之高低起伏、左右搖擺。但有些時候,我們彷彿是沒有連在樹幹的樹枝一樣,所以我的目標就是要幫你找到你自己的樹幹。如此一來,即使生活像狂風驟雨,樹枝也會因為有扎根在地上的樹幹,依然安定穩固。」

那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這類似保羅要讓以弗所的初信者看到的景象。保羅提醒他們,上帝已經賜給他們美好的禮物,就是具有偉大目的和價值的新生命(以弗所書2章6-10節),並且深切期盼信徒們能在基督的愛中扎根建基(3章17節),不 [....]

靈命日糧 : 真自由

讀經:約翰福音8章31-36節 

電影《勇者無懼》講述在1839年,一群遭受綁架的西非黑人搶奪了運載他們的船隻,並殺了船長及部分船員。結果,他們再次被逮捕、囚禁並接受審訊。一幕令人難忘的法庭情景,描繪了黑奴領袖辛格熱切激昂地懇求自由。這個戴著鐐銬的男人以不流利的英語,重複說著:「給我們自由!」吶喊聲越來越大,最終使法庭鴉雀無聲,正義得以伸張,這些黑奴獲得釋放。

現今,很多人並非身體受到綑綁,而是受到罪的轄制,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在約翰福音8章36節,耶穌說了那令人得安慰的話:「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耶穌指出,祂自己就是使人得到真自由的源頭,因為任何人只要相信祂,就可得到赦免。雖然當時有些在場的人聲稱,他們是自由的(33節),但他們對耶穌的態度及行為,以及對耶穌的評論,卻與他們所說的相 [....]

靈命日糧 : 近在咫尺

讀經:申命記4章5-8節 

在耶路撒冷的一個郵局裡,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將成堆無法投遞的信件進行分類,想方設法要將每封信送達收信人手中。結果,有許多信件被放入一個盒子內,盒子上特別標記著「寫給上帝的信」。

每年約有一千封這類的信件寄至耶路撒冷,收信人都註明是上帝或耶穌。有個工作人員便將這些信帶到耶路撒冷的哭牆,像別人所寫的禱文一樣放進石縫中。多數信件是為了求職、求偶或祈求身體健康。有些是請求寬恕,其他則是表達感恩。每位寄信人都相信只要上帝收到他們的信,祂就會聆聽。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旅程中學了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認識到他們的上帝不像當時人們所崇拜的其他神祇,那樣遙不可及、不會聆聽、受地域限制,只能透過長途跋涉的朝聖或國際郵件才接觸得到。相反地,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在我們求告祂的時候與我 [....]

靈命日糧 : 一同讚美!

讀經:詩篇67篇 

每天下午3點16分,雪莉的手機鬧鐘鈴聲都會準時響起,那是她休息片刻,讚美上帝的時間。她會感謝上帝並頌揚祂的美善,即便她一整天都與上帝交談,但她仍喜愛這特殊的時刻,因為這提醒她要為著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來感恩。

受到雪莉的鼓舞,我也決定每天設定一段時間,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感恩,並為那些還未得救的人禱告。我想,若所有的基督徒每天都能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花些時間以自己的方式讚美上帝,並為人代禱,那會是多麼美好的景象。

詩篇67篇呈現一副美麗的畫面,優美的讚美之聲不斷迴盪著,猶如波浪般湧至地的四極。詩人懇切地祈求上帝的憐憫,深願祂的名在萬國萬邦中顯為大(1-2節)。詩人唱道:「上帝啊,願列邦稱讚祢,願萬民都稱讚祢!」(3節)他歌頌上帝至高的權柄和信實的引導(4節),親 [....]

靈命日糧 : 從水中經過

讀經:以賽亞書43章1-7節 

電影《烈火邊境》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紐頓·奈特(Newton Knight)因支持解放黑奴而逃離南軍,並率領一些南軍逃兵和奴隸組成反抗軍抵抗奴隸主。許多人視奈特為英雄,但在他開始叛逃時,兩個奴隸曾救了他一命。那時他的腳受了傷,這兩個奴隸把他帶到沼澤地並照顧他,後來也有其他的叛軍陸續加入他們組成反抗軍。若這兩個奴隸當時離棄奈特,他肯定無法存活,更不可能成為英雄。

猶大國的百姓因危機四伏而陷入絕望,面對敵人深感無助。當時,北方的以色列國已被亞述佔領。先知以賽亞預言,有一天猶大國將被巴比倫征服。猶大百姓需要能幫助他們的上帝,這位上帝能施行拯救也不會離棄他們。試想,當百姓聽見上帝應許說:「不要害怕,因我與你同在!」(以賽亞書43章5節)他們的內心激起何等大的盼望。無論他們會遭遇 [....]

靈命日糧 : 天父喜樂歡唱

讀經:西番雅書3章14-20節 

丹迪喜歡透過唱歌來鼓勵別人。有一天,我們到他最喜歡的餐廳吃午飯,他注意到他認識的一位女服務生面帶愁容,便問了她幾個問題,隨即輕聲地唱出一首悅耳輕快的歌來鼓勵她。當我們點餐時,這位女服務生笑著說﹕「你人真好,現在我的心情好多了,謝謝你!」

當我們閱讀西番雅書時,會發現上帝也喜歡唱歌。先知巧妙地以文字描繪了一幅景象,形容上帝是個音樂家,喜歡為祂的兒女唱歌,也會和他們一起歡唱。他寫道,上帝「必因你歡欣快樂,必默然愛你,而且必因你喜樂歡唱」(3章17節,新譯本)。上帝應許永遠與那些因祂憐憫而得著改變的人同在,不僅如此,祂還邀請祂的子民與祂一同「滿心歡喜快樂」(14節)。

我們可以想像,將來那一天,我們與上帝及所有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相聚時,聽到天父為我們唱歌,也和我們一同 [....]

靈命日糧 : 迎接挑戰

讀經:列王紀下6章8-17節 

偉銘拼命地追趕幾個年輕人,因他們偷了他一個貧窮朋友的自行車。他一味拼命地追,只知道必須取回自行車。令他驚訝的是,這三個小偷轉頭朝他望了一下,竟然丟下自行車逃之夭夭了。偉銘鬆了一口氣,也很滿意自己的表現。等他扶起自行車轉過身來,才發現另一個身材壯碩的朋友也一直緊追在他身後。

以利沙的僕人看到他的城鎮被敵軍包圍時就驚慌失措,並跑去跟以利沙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以利沙告訴他:「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然後上帝開了那僕人的眼睛,他便「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列王紀下6章15-17節)。

當你竭力跟隨耶穌時,可能會面對一些危險。比如當你決心要做正確的事,可能會聲譽受損,甚至可能生活失去保障。你也可能會徹夜難眠,因為擔心事情的 [....]

靈命日糧 : 完美無誤

讀經:羅馬書11章33-36節 

夜深人靜時,我滿懷憂思,從睡夢中醒來,在房裡來回踱步,心裡默默祈禱。坦白說,我是帶著不順服的態度,對上帝充滿質疑和憤怒。因為心中煩悶,我便坐下來凝視窗外的夜空,無意間注意到獵戶座腰帶上那三顆明亮的星星,這三顆完美排列的恆星在晴朗的夜空中經常清晰可見。以我有限的天文知識,我只知道這三顆恆星相距約數百光年。

我知道若靠近那些恆星,它們的排列是參差不齊的。然而,當我從遠處觀看,它們看來就像連成一線,被仔細地配置在天上。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是以太過靠近的距離去看上帝在我生命中的計畫。其實在祂的全盤計畫中,一切都是完美無誤的。

使徒保羅在總結上帝的最終目的時,不禁心生讚嘆,寫了一首讚美詩(羅馬書11章33-36節)。他的話使我們轉向那位掌管萬有的上帝,祂的計畫超過我們的理解 [....]

靈命日糧 : 孤單的雁鳥

讀經:傳道書4章9-12節 

為什麼會有足球出現在停車場?當我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不是足球,而是一隻可憐的加拿大雁。

每到春天和秋天,常有成群的雁鳥聚集在附近的草坪上。但今天卻只有一隻雁鳥,脖子向後彎,頭埋在羽翼下。我心想:你的朋友在哪裡?竟連一個同伴也沒有,看起來實在很孤單,我真想給牠一個擁抱。(注意:可千萬不要嘗試喔!)

我很少見到沒有同伴,如此孤獨的雁鳥。雁鳥天生喜歡群居,常結伴同行,排成人字形飛翔以減少風的阻力。

人類也是一樣,我們也天生需要同伴(參閱創世記2章18節)。在傳道書4章10節,所羅門描述了當我們獨自一人時是多麼脆弱:「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他更提到群眾的力量:「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12節 [....]

靈命日糧 : 豐富的供應

讀經:詩篇104篇10-18、24-26節 

凌晨兩點,在馬達加斯加的某個村落裡,以養殖海參為業的娜娜,走到附近的海洋淺灘上,在一個用繩子圈起的圍欄內採收她的「作物」。要清早起床工作,對娜娜而言並不是問題。她說:「在我開始養殖海參之前,生活非常艱難。因為我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現在,作為一名海洋保護計畫的成員,娜娜有了穩定且持續增加的收入。她補充說:「我們為了這個計畫而感謝上帝。」

其實,這個海參養殖計畫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上帝創造了海洋生物,提供了養殖所需的天然條件。難怪詩人在讚美那位供應我們的上帝時寫道:「祂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詩篇104篇14節)。不僅如此,「那裡有海,……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25節)。

同樣地,上帝也奇妙地創造了萬物供應我們的需要。例如,在海洋食物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