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重新和好

讀經:羅馬書5章6–11節 

一天,有位母親和她年幼的女兒坐在教堂裡參加主日崇拜。在聚會中,講員邀請會眾公開接受上帝的赦免。每當有人走到台前接受赦免,小女孩就開始鼓掌。這位母親後來對教會的領袖說:「真不好意思,我的女兒只是想為每個人歡呼,因我向她解釋,悔改能讓我們再次與上帝成為朋友。」

為了讓孩子能理解,這位母親對福音做了一個簡單貼切的解釋。我們雖曾與上帝為敵,但藉著基督的死和復活,我們能與上帝和好(羅馬書5章9-10節),現在我們能再次成為上帝的朋友。由於過去我們曾破壞了與上帝之間的友好關係(8節),所以我們應當悔改,方能重建關係。這個小女孩的反應極為合適。因為即使只有一個人悔改,整個天堂都會鼓掌(路加福音15章10節),她在不知不覺中呼應了天堂的喝采。

耶穌也用類似的話語來描述祂與人和好 [....]

靈命日糧 : 歌唱革命

讀經:詩篇42篇1-5節 

發動一場革命需要什麼?是槍械嗎?是砲彈嗎?或是游擊戰?在1980年代末期的愛沙尼亞,革命只需要歌曲。在愛沙尼亞人被蘇聯恐怖統治了幾十年之後,一場革命由吟唱一系列的愛國歌曲而開始了。這些歌曲啟動了「歌唱革命」,在1991年愛沙尼亞的恢復獨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

有個網站如此描述這場革命:「這是以非暴力的手段推翻暴力的政權。在蘇聯50年的統治之下,歌唱一直是讓愛沙尼亞人團結的力量。」

在艱難的時刻,音樂也能發揮作用,幫助和安慰我們。我想,這也是我們容易對詩篇產生共鳴的原因。詩人在心靈憂傷的時候吟唱:「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篇5節)。帶領敬拜的亞薩在感到失落時,提醒自己:「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 [....]

靈命日糧 : 預報者的失誤

讀經:耶利米書23章16-22節 

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一位年輕的氣象學家查理·皮爾斯(Charles Pierce)對美國氣象局發出預警說,有兩道鋒面正造成強大颶風,吹向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但當時的氣象局局長卻嘲笑皮爾斯的預測,並斷言颶風這種熱帶風暴不會到達那麼偏北的區域。

兩小時後,「1938年新英格蘭颶風」在紐約州的長島登陸。下午4點,颶風抵達新英格蘭,將許多船隻拋上陸地,摧毀數千座房屋,造成600多人死亡。若是這些受難者能接獲皮爾斯的警報,或許有生還的機會,因為他的預測是基於完整的數據與詳盡的地圖分析,確實可靠。

聖經也教導我們該聽從誰的話,就如在耶利米的時代,上帝提醒祂的百姓要防備假先知,祂說:「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你們不要聽他們的話。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 [....]

靈命日糧 : 祂在乎你

讀經:詩篇46篇 

黛比是一間清潔公司的負責人,一向積極開發新客戶以拓展事業。有一次,她打電話向一位女士推銷清潔服務,對方回答:「我現在沒錢支付這項服務,因為我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當下黛比便決定:「所有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都不應被拒於門外,她們都會獲得一次免費的居家清潔。」因此從2005年起,她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聯合幾家清潔公司,免費為對抗癌症的女性提供家居清潔服務。有位罹癌的婦女因看到整潔的家而重振信心,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相信自己能成功抗癌!」

在面對挑戰時,若能感受到有人在乎我們、支持我們,就能加添我們的信心。意識到上帝的同在與扶持更可以帶來盼望,讓我們的心靈得著激勵。許多遭受試煉者所喜愛的詩篇46篇,也提醒我們:「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 [....]

靈命日糧 : 祂能搭救

讀經:希伯來書2章14-18節 

喬思是紐約市教會的危機輔導員,這次他放下工作8個星期,但並不是到哪裡度假,而是成為遊民的一分子。他說:「再次與無家可歸者一起生活,是要讓我自己記得飢餓、疲憊以及被遺忘的百般滋味。」早在喬思從匹茲堡來到紐約的9年前,他就體會過無家可歸的生活。那時,他沒有工作也沒有居住的地方。整整13天,他露宿街頭,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然而,上帝卻藉此預備他,使他在往後的幾十年都能參與街頭事工,幫助有需要的人。

耶穌來到這世界為要救贖我們,祂也選擇親身經歷人類的生活。正如希伯來書2章14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基督從出生到死亡,體會過人類所有的經歷,只是祂沒有犯罪(4章15節)。因為祂戰勝了罪,所以當我們面臨罪的試探時,祂就 [....]

靈命日糧 : 渴慕上帝

讀經:耶利米書15章15-21節 

有位初信者非常渴望能夠閱讀聖經。但他過去在一場爆炸事件中,失去了視力和雙手,所以當他聽聞有位女士以嘴唇來觸讀盲文點字時,他也試著這麼做。可惜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嘴唇的神經末梢也遭到了破壞。後來,當他發現自己還能用舌頭感受、辨識盲文字母時,實在令他欣喜若狂!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閱讀與享受聖經的方法。

先知耶利米在領受上帝的話語時,也經歷了無比的歡喜與快樂。他說:「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祢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猶大的百姓棄絕上帝的話(8章9節),而耶利米順服並且喜愛耶和華的話語。但耶利米的順服卻導致他被自己的同胞排斥,甚至讓他遭受到不公平的迫害(15章17、21節)。

你我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我們享受閱讀聖經的喜樂,但順服上帝卻 [....]

靈命日糧 : 從自憐到讚美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9-18節 

在社區為貧窮孩子捐贈禦寒外套的活動中,孩子們既興奮又感激地翻找成堆的冬衣,想找到最合適的外套。活動的籌劃者表示,新外套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自我形象,也能提升他們的同儕接受度,以及冬季學期的出席率。

當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時,似乎也需要一件外套,他寫道:「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提摩太後書4章13節)。其實,身處於嚴寒冷酷的羅馬監獄裡,保羅不只需要冬衣保暖,同時也需要陪伴。保羅面對羅馬法庭的審判時,曾如此哀嘆:「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16節)。這位偉大的宣教士坦承自己的痛苦,深刻地觸動我們的心。

提摩太後書是保羅所撰寫的最後一封書信,為他的事工做了一個總結。他在信末從自憐轉向讚美:「惟有主站在我旁邊」(17節),他的話語還使我們大 [....]

靈命日糧 : 智慧良言

讀經:箴言16章20-24節 

有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照護人員鼓勵的話語可以幫助病人較快康復。研究人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讓自願接受測試者接觸一種會引起皮膚搔癢的過敏原,從而比較兩組受試者的反應。結果顯示,得到醫師鼓勵的一組病患,無論身體不適或搔癢的程度,皆低於沒有得到醫師鼓勵的另一組。

箴言的作者也深知鼓勵的話非常重要,他說「良言」可以「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良言不僅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而且若我們能聽從其中的智慧教導,就能得到更大的效益(20節),同樣地,其中所帶來的鼓勵也能激勵我們,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和未來的挑戰。

雖然我們可能還無法完全瞭解,為何智慧和鼓勵能為我們每日的生活帶來力量和醫治,也不曉得其影響有多大。但我們應該都曾體會,父母、教練或同伴的加油打氣與指引,幫助了我們忍受 [....]

靈命日糧 : 尋求上帝

讀經:詩篇63篇1-8節 

看著人們熱情與投入地追求夢想時,總令人感到振奮。最近我認識的一名年輕女孩,用了比他人少的時間完成大學課程,這需要投注全副心力才能辦到!有位朋友想買某一款車子,因此他努力烤蛋糕、賣蛋糕,直到他達成目標為止。還有一個擔任銷售員的朋友,每週都定意要接觸100位新客戶。

努力追求世上有價值的事物,固然有其好處,但別忘了人生還有另一種更重要的追求。

當大衛王在曠野掙扎求生時,他在絕望中寫道:「上帝啊,祢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祢」(詩篇63篇1節)。大衛一向上帝呼求,上帝就親近這位疲憊消沉的國王。只有上帝的同在才能滿足大衛內心對上帝最深的渴求。

接著,大衛王想起在「聖所」與上帝相遇的時光(2節),他如何經歷上帝那「比生命更好」的慈愛(3節),如何天天讚美上帝 [....]

靈命日糧 : 不再悲傷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18節 

紀錄片《與狼同行》的製作人吉姆與潔米夫婦熟悉狼的習性。他們表示,狼在開心時會搖尾巴並玩耍嬉鬧,但如果狼群中有夥伴死去,牠們就會哀傷數週之久,在夥伴死去的地點徘徊,並以下垂的尾巴和淒厲的狼嚎來表達悲傷。

我們都經歷過悲傷這種強烈的情緒,特別是在摯愛離世或滿懷期待落空之時。抹大拉的馬利亞正是如此。她是基督的眾多跟隨者之一,曾與耶穌及祂的門徒一起周遊各地(路加福音8章1-3節)。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殘酷受死使他們分離,馬利亞能為耶穌做的,只剩下用香膏膏抹耶穌的遺體,但這項為安葬所做的事卻因適逢安息日而無法完成。然而,當馬利亞隔天清早趕到墳墓前,見到的並不是沒有氣息的軀體,而是又真又活的救主,你想她是多麼激動!雖然一開始馬利亞不認得站在她面前的是誰,但耶穌呼喚馬利亞的名字,使馬利亞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