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得釋放

讀經:馬可福音5章1-20節 

我常與克強一起研讀上帝的話語,我知道他已是一個新造的人。克強告訴我,過去他和母親同住,最後母親卻因受不了他而搬了出去。因為他在歸向耶穌以前,生活放蕩且不務正業,常為吸毒而偷竊,甚至竊取至親好友的財物。如今,他已不再受罪惡綑綁,得著釋放。他也藉著數算自己戒毒多久,來提醒自己生命已得著改變。

馬可福音5章15節也記載,一個曾被鬼附的人經歷生命的改變。在他得醫治之前,似乎只能用無助、無望、無家可歸和絕望形容他的景況(3-5節)。但耶穌使他得釋放之後,一切就都改變了(13節)。那被鬼附的人在歸向耶穌之前,也如同克強一樣,生活脫離常軌。他異於常人的表現,揭露了他內心的光景,這景況與現代人並無二致。就像有些人因心靈受創,而獨自住在廢棄的建築物或車子裡,或睡在陰暗的角落;有些人雖住在自己 [....]

靈命日糧 : 愛的行動

讀經:以賽亞書53章1-6節 

卡拉打過電話,也傳了訊息,但她站在哥哥家的柵門外許久,仍無法得到哥哥的回應。她哥哥患有憂鬱症,同時對抗著成癮的症狀,以致他足不出戶,孤立自己。卡拉特別買了一些哥哥喜愛的食物,附上經文卡片放在袋子裡。她希望哥哥能放下心防,接受她的愛和關懷。

當卡拉試著把袋子掛在柵門上時,沒想到柵門的尖刺卻把袋子勾破了,東西全都散落在地上。她的好意與付出,彷彿付諸流水。哥哥是否會注意到她所給的禮物?是否能明白她的心意呢?她只能存著盼望,不住地禱告,等待哥哥得著醫治。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將愛和醫治的恩典,帶進這罪惡敗壞、疏離冷漠的世界(約翰福音3章16節)。在以賽亞書53章5節中,先知以賽亞就預言了,上帝這種愛的行為所必須付上的代價。這位兒子將「為我們的過犯受害, [....]

靈命日糧 : 古時的應許

讀經:民數記6章22-27節 

在1979年,加百列·巴克博士(Dr. Gabriel Barkay)與他的團隊在耶路撒冷舊城外的古墓裡發現兩片銀製卷軸。經過25年的細心研究,學者們在2004年確認,這是有史以來發掘到最古老的聖經卷軸,估計是埋藏於主前600年。令我格外感動的是,其中記載了上帝透過祭司要賜福給以色列人的話語:「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民數記6章24-25節)

上帝藉著摩西賜下祝福的話,讓亞倫和他兒子曉得如何代表上帝為以色列人祝福。領袖們需要牢記這些話,才能按上帝的心意對百姓宣講。在民數記6章24-26節這段祝福的禱文中,「耶和華」出現三次,強調上帝是賜福的那一位;「你」出現六次,反映出上帝何等渴望,祂的百姓能得著祂的慈愛與恩惠。

我們不妨省思一下, [....]

靈命日糧 : 歸屬

讀經:以弗所書3章14-21節 

羅賓與莎娜兩人都經歷過喪偶之痛,數年後,兩人因相戀而結婚,兩個家庭也結合在一起。他們將這個新的家庭命名為「哈腓拉」(希伯來文意指「在痛苦中產生」),代表它是在苦難中淬礪出來的美好事物。夫妻倆強調,他們建立這個家並不是要忘掉過去,而是要從灰燼中迎向新生、擁抱希望。這個家是一個讓他們有歸屬感,能一同享受生命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能對未來充滿盼望。

這正是我們將生命交託給耶穌的美好寫照!耶穌將我們從灰燼中拯救出來,成為我們的居所。當我們憑信心接受耶穌為救主,祂就住在我們心裡(以弗所書3章17節)。我們藉著耶穌得兒子的名分,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並且歸屬於祂(1章5-6節)。雖然我們依舊會遭遇苦難,但上帝可以藉著苦難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祂的美意。

當我們領受上帝的慈愛,以及祂 [....]

靈命日糧 : 絕望之處

讀經:創世記41章46-52節 

歐牧師在某個城市從事青少年事工,難以想像當年他曾在當地吸食海洛因,他的改變讓人看到上帝的作為。上帝以奇妙的方式,改變了他的心,讓他從一個吸毒者變成牧師。他說:「我期望這些孩子們別重蹈我的覆轍,也不要再受同樣的苦。我相信耶穌一定會幫助他們!」這些年來,上帝救他脫離毒癮的轄制,而且不在乎他的過去,仍賦予他重要的使命。

當人們處在看似絕望之處,上帝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祝福!像約瑟雖被哥哥們賣到埃及為奴,又遭人誣告而入獄,甚至被遺忘多年。後來上帝再次讓約瑟得到提升,成為萬人之上僅次於法老的宰相,使他能拯救眾人脫離饑荒,甚至還救了那些曾出賣他的哥哥們。約瑟在埃及娶妻生子,並將次子取名為以法蓮(希伯來文意為「使之昌盛」),原因是「上帝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創世記41章52節)。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大能

讀經:列王紀下6章8-17節 

在魯益師所寫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中,強大的獅子亞斯蘭曾銷聲匿跡一段時間,當他再度出現時,納尼亞全國上下群情激昂。然而,亞斯蘭竟然任由邪惡的白女巫擺佈而犧牲,使他們的喜悅轉為悲傷。亞斯蘭看似失敗了,但最後他以震耳欲聾的咆哮聲,使女巫倉惶逃離,讓納尼亞人親眼看到他的能力。雖然起初看似敗局已定,但最後卻證明亞斯蘭能勝過那邪惡的女巫。

就像那些亞斯蘭的追隨者一樣,以利沙的僕人在某天清晨,看到自己和以利沙被敵軍包圍時,也感到灰心絕望。他大聲呼喊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列王紀下6章15節)以利沙卻平靜地回答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16節)。以利沙接著禱告說:「耶和華啊,求祢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於是「耶和華開他的眼 [....]

靈命日糧 : 無法想像

讀經:詩篇23篇 

美國福音樂團主唱人巴特·米拉德(Bart Millard)在2001年譜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福音歌曲《我只能想像》。這首歌描繪出與基督面對面是多麼奇妙美好。隔年,當我們17歲的女兒梅麗莎在車禍中喪生時,這首歌成為我們的安慰,讓我們能想像她在上帝面前是什麼情景。

在梅麗莎剛過世時,想像這兩個字對我有不同的意義。女兒同學的父親都很關心和理解我的痛苦說:「無法想像你所經歷的一切。」這對我很有幫助,表明他們以同理心,努力體會我們的傷痛,並且明白那是無法想像的。

大衛以行過「死蔭的幽谷」(詩篇23篇4節)表明內心極深的傷痛。同樣地,親人的離世也會帶來沉重的打擊,有時甚至令我們不知如何在黑暗中繼續前行,也無法想像自己還能走出這悲傷的幽谷。

但上帝應許,即使今生我們 [....]

靈命日糧 : 永遠同在

讀經: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在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哥倫比亞與波蘭隊的比賽中,哥倫比亞前鋒法爾考(Radamel Falcao)在第70分鐘進球得分,為球隊贏得勝利。那是法爾考在國際比賽中的第30個進球,這也為他贏得了哥倫比亞球員在國際比賽中進球最多的殊榮。

法爾考常在足球場上進球時表明他的信仰。他在得分之後,總是會掀起球衣,露出印在襯衫上的一句西班牙文,那句話的意思是有了耶穌,你永遠不會孤單。

這句話也提醒我們耶穌那令人得安慰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那時耶穌知道自己即將回到天上,就安慰門徒,並應許將透過聖靈永遠與他們同在(20節;約翰福音14章16-18節)。門徒無論在何處傳揚耶穌的福音時,聖靈都會成為他們的安慰、引導、保護,並使他們得著能 [....]

靈命日糧 : 對立卻友愛

讀經:以弗所書4章2-6節 

當各界人士對新加坡某項具有爭議的法案爭論不休時,持有不同觀點的基督徒也互相對立,甚至互指對方心胸狹窄,或在信仰上妥協。

爭論在上帝的家中也會引起尖銳的對立,令人心靈受創、消沉。我也曾經堅持聖經的教導而被別人藐視,但我確信自己也曾犯過同樣的錯,就是去批評意見不同的人。

我想,問題也許不是出自我們的看法,也不在於如何表達,而是闡述意見時的心態。我們只是不贊同對方的意見,還是想要詆毀對方?

有時,我們的確需要澄清哪些是錯誤的教導,或解釋自己的立場。但以弗所書4章2-6節提醒我們,應以謙虛、溫柔和忍耐的態度,用愛心表達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3節)。

有些爭議似乎無法解決,但上帝的話提醒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 [....]

靈命日糧 : 吼叫的「田鼠」

讀經:馬太福音4章1-11節 

多年前,我和兒子們到愛達荷州北部的原野露營。那雖是灰熊的棲息地,但我們特別帶了防熊噴霧劑,同時保持營地乾淨整潔,讓灰熊沒有翻找垃圾覓食的機會,因為我們一點也不想要碰到灰熊。

在某個深夜,我聽到兒子小迪嘗試爬出睡袋窸窸窣窣的聲音,我趕緊打亮手電筒,以為他被憤怒的灰熊抓住了。

結果,我看到的是一隻身長約10公分的田鼠,直挺挺地坐在地上,不斷揮舞著爪子。牠的牙齒緊咬小迪的帽子,並且不停地拉扯,直到牠把帽子從小迪頭上拉下來。我不禁放聲大笑,田鼠則扔下帽子落荒而逃。我們爬回自己的睡袋,我因太過興奮而無法入眠,想到了另一個掠食者,也就是魔鬼。

耶穌受魔鬼的試探時(馬太福音4章1-11節),總是用聖經的話抵擋魔鬼。耶穌在每次的回答中,都提醒自己,上帝已對這些事有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