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艱難時期

讀經:詩篇16篇 

我蜷縮在躺椅上,身心靈都疲憊不堪。我們一家人跟隨上帝的帶領,長途跋涉從西部的加州搬到中部的威斯康辛州。抵達之後,我們的車就故障了,以致兩個月無車可用。我丈夫不得已而做了背部手術,無法行動自如,而我又有慢性疼痛,致使我們無法儘速安頓下來。雖是搬新家,但房子過於老舊,需花一大筆經費整修。家中的老狗健康情況不佳,而初來乍到的幼犬,雖帶給我們很多歡樂,但養一隻充滿活力的小毛球,所需的精力實在超過預期。這些情況使我意志消沉,不禁思想,走在崎嶇難行的道路上,如何能有堅定的信心呢?

在禱告中,上帝讓我想起,大衛對上帝的讚美並不取決於環境。他在上帝面前坦誠地傾訴自己的感受,尋求庇護(詩篇16篇1節);他承認上帝是供應者和保護者(5-6節);他讚美並聽從上帝的教導(7節);他定睛仰望上帝,使 [....]

靈命日糧 : 脫困得自由

讀經:詩篇18篇3-6、16-19節 

作家馬丁‧萊爾(Martin Laird)外出散步時,常會遇到一個人帶著四隻狗,全都是可愛的凱利藍梗。其中三隻喜歡在空地肆意奔跑,但總有一隻會待在主人身旁,在原地打轉。有一天,萊爾忍不住詢問對方,為什麼這隻狗會有這樣奇特的舉動?對方解釋說,以前這隻狗曾經被虐待,長期被關在籠子裡,雖然牠現在已經自由了,但有時還是不停地轉圈,就像被困在籠子裡一樣。

聖經告訴我們,若未蒙上帝拯救,我們就會一直陷在困境與絕望中。有位詩人訴說,仇敵使他驚懼,他被「死亡的繩索纏繞」,又有「死亡的網羅臨到」他(詩篇18篇4-5節)。在重重枷鎖的束縛中,他呼求上帝的幫助(6節),而上帝就以雷霆萬鈞之勢,「從高天伸手抓住」他(16節)。

上帝也會如此拯救我們。祂能斷開鎖鍊,將我們從受轄制的牢籠中 [....]

靈命日糧 : 白雪奇蹟

讀經:以賽亞書1章15-20節 

在十七世紀時,科學家牛頓用三稜鏡研究光線如何使人看見不同的色彩。他發現,當光線照射某個物體時,就會呈現某種顏色。我們所看到的雪花,是由許多微小的冰晶凝結而成的。每一片的冰晶雖然是半透明的,但當大量冰晶凝結成雪花時,經由光線的照射,看起來就變成白色的。

聖經也提到罪的顏色。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明確指出,猶大人所犯的罪就像「硃紅」且「紅如丹顏」,但上帝應許要將他們的罪「變成雪白」(以賽亞書1章18節)。那麼,怎能辦到呢?只要他們離棄惡行,並祈求上帝的赦免。

感謝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讓我們可以隨時到上帝面前尋求赦免。耶穌表明祂是「世界的光」,凡跟從祂的人「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沒錯,耶穌就是世界的光,只要我們承認自己的罪,藉著基督 [....]

靈命日糧 : 近鄰

讀經:箴言27章1-10節 

很多社區都會架設網站,讓居民能立即彼此聯繫,而我們社區也不例外。在我居住的社區裡,若有人看見山獅出沒,或發生森林大火需要緊急疏散時,鄰居就會藉著網站互相警示;若臨時需要找人幫忙照顧家中幼兒,大家也會彼此照應;我們甚至還能藉著網站請眾人協助尋找走失的寵物。我們這些彼此相鄰卻曾因生活步調過快而疏離的人,藉著網路的功能,再次連結起來。

古時的所羅門王早已洞悉,和鄰居建立關係非常重要。即使家族關係不容輕忽,而且也是我們強而有力的後盾,但所羅門王仍然指出,特別是在「遭難的日子」,朋友是何等寶貴(箴言27章10節)。或許,親戚會深切關懷家族中的成員,也樂意在困境時伸出援手,但他們若住得太遠,當災難來臨時,也是愛莫能助。鄰居卻不一樣,他們就住在附近,可以很快就得知我們的需求,即時提供協助 [....]

患難中的默想:上帝是拯救我們的磐石

作者:懋筠,中國

 

詩篇89篇26~29節

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上帝,是拯救我的磐石。』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

詩人寫下的第一句,竟是喜樂美妙讚美的話兒,「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1節)」。89篇是以斯拉人以探的訓悔詩,該篇「約」字(和合本)共出現4次,詩人仰望上帝的應許,堅信大衛的王位永存。

第一次「約」的出現在第3節,詩人轉換為耶和華的口吻,重述了上帝與祂揀選的人立了約。第二次「約」字出現在28節,詩人在困難中追憶著,耶和華曾曉諭祂的聖民說:「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28節)。」如果看詩篇下半部分(38~51節),丁道爾聖經注釋總結為「失色的約」,該部分像詩人的哀歌(38~45節),也有詩人的呼求(46~52節)。而28節這裡告訴我們,耶和華要為祂的僕人存留慈愛,堅定所立的約。詩篇中上帝對僕人大衛的應許,實質指向上帝之子耶穌基督,他才是長子,才是最高的君王,他的寶座才如天之久。

父神不會丟棄在患難中的子民,因為祂的信實與慈愛要與我們同在(24節)。而這「約」就明證著上帝是信實與慈愛的,這「約」就代表著上帝的信實與祂的慈愛。因著這「約」,上帝將祂的律法放在我們裡面,寫在我們心上。祂要作我們的上帝,我們要作祂的子民(參耶利米書31章33節)。如此,當我們落在患難的無能與無助里,我們可以向上帝祈求:「你是我的父,是我的上帝,是拯救我的磐石(26節)」。

今天的世代是什麼樣子的呢?誰能知道2020年的一開始,就會發生那麼多未知的事情,我們明天將遭遇什麼樣的危機,我們無從知曉。從澳洲大火,到美國與伊朗的軍事衝突,再到今天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造成七百餘名感染者死亡。沒有一個世代的災難比這個世代的多,也沒有一個世代像這個世代有太多的癌症絕症、疑難雜症等。人們把很多的精力分散到意義不大的事情上,沒有一個世代的知識比今天多,我們能從「網路世界」中獲取相關信息,但這種知識能讓我們生命豐富長久嗎?人們是可以藉著先進的醫療技術幫助病人有更多存活的機會,但沒有一人可以憑這個世界中的能力長生不老。但詩篇89篇這裡告訴我們,耶和華要使大衛的後裔存到永遠,就是我們今天可以靠著耶穌基督在新約里承受那永遠的福分。

我們要感謝父神,歌唱耶和華的慈愛與信實。詩人怎樣抓住上帝的應許,我們也要怎樣堅信上帝所應許的約,仰望天上的寶座,投靠掌權大能的上帝。父神啊,求禰拯救今日仍在患難中的兒女,因禰是拯救我們的磐石,禰必不丟棄我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靈命日糧 : 一同哀哭

讀經:羅馬書12章9-16節 

在1994年,東非盧安達的胡圖族人殘殺他們的同胞圖西族人,短短的兩個月便造成百萬人死亡。在這場可怕的種族滅絕之後,傑弗瑞·盧布希(Geoffrey Rwubusisi)會督希望自己的妻子瑪麗能去安慰那些失去至親的婦女,但瑪麗說:「我只想大哭一場。」因她自己也同樣失去親人。這位會督是一位智慧的領導者和關愛妻子的丈夫,他對妻子說:「瑪麗,召集這些婦女和她們一同哀哭吧!」他知道瑪麗所面對的傷痛,能夠讓瑪麗分擔別人的痛苦。

教會就是上帝的家,所有人都能在此分享生命中的甘甜,分擔痛苦。新約聖經用「彼此」形容信徒的相互依靠。正如羅馬書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要彼此同心」(12章10、16節)。第15節更清楚描述信徒之間的連結:「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 [....]

靈命日糧 : 不過是塵土

讀經:詩篇103篇8-14節 

年輕的爸爸已經瀕臨崩潰,他那才剛學會走路的兒子不停地尖叫:「我要冰淇淋!冰淇淋!」在擁擠的購物商場裡,這一幕惹得眾人頻頻側目。這個爸爸終於忍無可忍,大聲吼道:「好,你贏!但我們先去買媽媽要的東西,可以嗎?」但年幼的孩子毫不妥協:「不要!我要冰淇淋!」此時,一位銀髮老婆婆走到他們身邊。小孩的父親抱歉地說:「他正在鬧脾氣!」老婆婆笑著說:「其實孩子還小,不懂得怎麼控制脾氣,你需要多一點耐心,慢慢來。」這番話雖未能立刻神奇地化解父子間的衝突,但他們當時正需要冷靜一下。

那位女士智慧的話語呼應了詩篇103篇。大衛說:「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8節),大衛更藉著世上的父親會憐恤自己的兒女,比喻上帝也會憐恤敬畏祂的人(13節)。天父上帝「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 [....]

靈命日糧 : 直到地極

讀經:詩篇48篇 

通常一張地圖,只要看地圖的中心位置,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判斷地圖是由誰或哪個單位繪製的。人們通常會將自己的家看成是世界的中心,然後從這個中心點再向外延伸。比如,當我們說到附近的城鎮要往北80公里,或往南駕駛半天的車程時,都是以自己的所在地為中心點,向外延伸。詩篇也是如此描繪聖經「地圖」,以舊約時期上帝在地上的居所為中心,這中心點就是耶路撒冷。

詩篇48篇是讚美耶路撒冷的篇章之一。詩中提到,耶路撒冷是上帝的城,是祂的聖山,「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1-2節)。因為「上帝在其宮中」,祂「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3、8節)上帝的美名要以耶路撒冷聖殿為起點,向外延伸,「直到地極」(9-10節)。

除非此刻你是在耶路撒冷讀這篇文章,否則你就不是位於聖經地圖的中心。然而,你 [....]

靈命日糧 : 什麼最重要?

讀經:歌羅西書3章12-17節 

我垂頭喪氣地對朋友感嘆道︰「我不知道要如何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他在電話裡提醒我︰「別氣餒,妳應該要嘉獎自己。妳已經做很多了!」然後他列出了我正努力達成的事情,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努力工作、在研究所取得好成績、寫作,還有參加查經班。沒錯,我想為上帝做這些事,但到頭來我卻更專注於自己完成了什麼事,而不是怎樣做這些事。也許我想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

保羅提醒歌羅西教會的信徒,要過榮耀上帝的生活。事實上,重點並不在於他們每天做些什麼,而在於他們如何做這些事。保羅勸勉他們,凡事都要心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歌羅西書3章12節);彼此饒恕,最重要的是彼此相愛(13-14節);「無論做什麼,……都要奉主耶穌的名」(17節)。換言之,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應活出基督的樣式。

< [....]

靈命日糧 : 傾訴悲傷

讀經:耶利米哀歌2章10-13、18-19節 

恩蕙的父親把自己罹患愛滋病歸咎於巫術。父親死後,10歲大的恩蕙和母親更加親密,但她母親也染了病。三年後,母親病逝了,恩蕙的姐姐必須辛苦地扶養五個弟妹。從那時起,恩蕙開始寫禱告日記,向上帝傾訴心中最深沉的傷痛。

先知耶利米也記述了內心的苦痛,他在耶利米哀歌提到,巴比倫的軍隊殘害猶大百姓。對那些年幼的受害者,耶利米更是感到無比的哀傷與悲痛。耶利米哭喊︰「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都因我眾民遭毀滅,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2章11節)。長久以來,百姓背棄上帝,就連他們的子孫也要付上代價。耶利米沉痛地說,這些孩子「在母親的懷裡將要喪命」(12節)。

也許我們認為,耶利米在苦難中會埋怨上帝。但他反倒激勵留在錫安的居民:「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