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老舊的瓦器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7-12節 

這些年來,我收藏了好幾個老舊的瓦罐,其中最喜愛的一個乃是出自亞伯拉罕時代的遺址。在我家至少這物件年紀比我大!這個不起眼的瓦罐上有污漬、裂痕和缺口,需要來一次徹底擦洗。我保留這個罐子,是提醒自己不過是由塵土所造,縱然脆弱易碎,卻裝著莫大的寶貝──耶穌。正如哥林多後書4章7節說:「我們有這寶貝[耶穌]放在瓦器裡。」

保羅還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8-9節)。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被打倒,都是瓦器必須承受的,但因有耶穌的能力在我們裡面,我們就不被困住、不至失望、不被丟棄和不至死亡。

「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10節,新譯本),這是我們應有的心態。耶穌每天向自己死,為我們捨己的特質,是我們 [....]

靈命日糧 : 友誼長椅

讀經:出埃及記33章9-11節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辛巴威)飽受戰爭創傷,失業率極高,人民深陷絕望,直到他們在「友誼長椅」尋得希望。失去盼望的人可以來到「友誼長椅」和「祖母」說話,這些受過訓練的年長婦女會聆聽抑鬱者的掙扎。以他們國家的語言來說,抑鬱就是「憂思過重」。

「友誼長椅」計畫也在其他地方推行,包括桑給巴爾、倫敦和紐約。一名倫敦研究員表示:「結果令人驚喜萬分!」有位紐約輔導員也說:「在長椅上你會不知不覺地與關心你的人親切交談。」

這項計畫讓我想到與偉大的上帝交談多麼溫馨和奇妙。摩西並非在長椅上,而是在帳幕(或稱會幕)裡與上帝交談。在那裡,「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埃及記33章11節)。而摩西的幫手約書亞甚至不離開會幕,或許是因他非常看重親近上帝的時刻(11節)。< [....]

靈命日糧 : 傳承信仰

讀經:提摩太後書3章10-15節 

有位直言不諱的無神論者認為,父母若將自己的信仰當作真理教導子女,就是違背道德規範。他甚至表示,父母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其實是虐待兒女。雖然這些想法過於極端,但我確實聽過有些父母說,他們不太敢鼓勵子女信主。我們許多人都積極影響孩子,希望他們和自己有同樣的政治觀點、營養概念或體育活動,但基於某些原因,我們有些人卻不看重傳承自己的信仰。

相反地,保羅說提摩太「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3章15節)。提摩太不是等長大之後,才決定自己的信仰,而是從小他母親就引導他歸向上帝,然後他一直持守所學的真道(14節)。如果上帝就是生命,又是真智慧的泉源,那麼,我們在家中悉心培育兒女懂得愛上帝就至關重要!

今天,許多世界的價值觀不斷地影響我們的孩子 [....]

靈命日糧 : 最大的奧秘

讀經:歌羅西書1章15-22節 

在我相信耶穌之前,雖然經常聽到人傳講福音,但我總是搞不清楚耶穌的身分。因為聖經說,只有上帝能赦免人的罪,那麼耶穌怎能赦免我的罪呢?直到我讀了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所寫的《認識神》之後,才知道對此感到困惑的大有人在。巴刻認為,對許多非信徒來說,「基督教真正驚天動地的宣言,是拿撒勒人耶穌是神成為人……全然是真神,又全然是真人。」然而,這卻是讓全人類得到救贖的真理!

使徒保羅稱基督為「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清楚表明耶穌就是上帝,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但同時祂也是完全的人(歌羅西書1章15-17節)。因為這個真理,我們可以確信,基督已藉由受死和復活,為我們承擔了罪的懲罰,祂救贖了全人類,讓我們能脫離惡行,使我們和一切受造物都能與上帝和好(20-22節)。

[....]

靈命日糧 : 愛,不用等待

讀經:以賽亞書46章3-10節 

有時,我的拉布拉多獵犬麥斯想要吸引我的注意,會叼著我的某樣東西,在我面前晃來晃去。一天早上,當我背對著牠,在書桌上奮筆疾書時,麥斯咬著我的錢包跑了出去。當牠發現我沒有注意到牠,就轉回來用鼻子輕推著我,嘴裡銜著錢包,眼睛閃動狡黠的亮光,直搖尾巴,故意逗弄我陪牠玩。

麥斯滑稽的動作讓我開懷大笑,但也提醒了我,自己給他人的時間太少。很多時候,我原本想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共度時光,但卻讓其他事情佔據了我的時間和注意力。往往在我尚未察覺之前,一天就悄然結束,我也失去向他們表達愛的機會。

我們的天父並不會這樣,祂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祂能以最親密的方式看顧每一個人,甚至保守我們活在這世上的每一口氣息,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欣慰!上帝應許祂的子民說:「即使你們年老髮白的時候,我仍然一如 [....]

靈命日糧 : 耐心等候

讀經:詩篇40篇1-5、14-17節 

每年秋天,當錦龜察覺冬天即將來臨時,就會潛入池底,將自己深埋在腐植土和淤泥裡,並縮入殼中靜止不動。牠的心跳減慢,幾乎停止;體溫下降,僅在冰點以上;牠停止呼吸,等待春天的到來。牠就這麼一直藏身在池底,達六個月之久,而牠體內的鈣質從骨頭釋放到血液中,以致原有的體型也慢慢縮小。

然而當池塘上的冰雪逐漸融化時,錦龜就會浮上水面並再次開始呼吸。牠的骨頭也會重新長起來,並再次感受到陽光曬在龜殼上所帶來的溫暖。

在我讀到一位詩篇作者描述自己等待上帝時,我想起了錦龜。詩人在「禍坑裡」的「淤泥」中,但上帝聽到了他的呼求(詩篇40篇2節),親自將他拉上來,並讓他站立在堅固的磐石上。因此,詩人向上帝揚聲歌頌:「祢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17節)

或許你也在等待,毫無止盡 [....]

靈命日糧 : 寬容待人

讀經:彌迦書7章18-20節 

剛剛痛失愛妻的艾力克牧師如此說:「無論是悲劇發生,還是經歷創傷,都是寬容待人或進行報復的時機,而我選擇寬容待人。」他的妻子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肇事者是一名因精疲力盡而開車睡著的消防員。當檢察官詢問艾力克是否尋求給予被告最高刑罰時,這位經常傳講寬恕真理的牧師,選擇實踐真理而饒恕對方。後來,他和那位消防員甚至成了朋友。

艾力克牧師活出他從上帝所領受的恩典,因上帝已赦免他一切的罪。他寬恕了那位消防員的舉動,也呼應了先知彌迦讚美上帝的話。這位上帝赦免我們一切的罪孽,饒恕我們的過錯(彌迦書7章18節)。彌迦用形象化的語言,具體地表達上帝對祂子民莫大的赦免,他說,上帝會「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一切的罪投於深海」(19節)。那位消防員因得到寬恕而免於被控告,使他願意認識這位施行赦免 [....]

靈命日糧 : 逐步後退

讀經:撒母耳記下12章1-14節 

在泰國北部,有支名為「野豬」的少年足球隊前往一個洞穴探險。一個小時後,當他們折返時,發現洞穴的出入口早已被洪水淹沒。於是,他們不得不退到洞穴裡去。隨著水勢一天天地上漲,他們越退越深,最後他們受困的地點離出入口竟遠超過4公里。兩個星期後,當人們英勇地將他們拯救出來時,許多人都想知道,到底他們為何會陷入如此絕望的困境,答案是:逐步後退。

大衛殺害了忠心的戰士烏利亞,先知拿單當面指責他。到底這個「合[上帝]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下13章14節)為何會犯下謀殺的罪行呢?同樣也是逐步後退。大衛在初見拔示巴的那個下午,並未立即犯下謀殺罪。他乃是一步錯、步步錯。剛開始他只是多看一眼,逐漸就成了貪婪的凝視。接著是濫用王權召喚拔示巴,後又調回在前線作戰的烏利亞,並要他回家,以掩蓋拔示巴懷孕的事 [....]

腓立比書靈修 | 你願意付出多少?(有聲中文)

作者:Kezia Lewis,菲律賓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18-19節

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當我正申請美國永久居留權時,我有感動上帝想帶我去中國進行短期宣教。我不確定我是否應該留心它,但通過一系列事件和一些經文,我越來越清楚,我要去。

這對我來說是有風險的,因為我正在申請移民。去中國還需要我額外去加拿大一次才能拿到簽證。我不想為我的中國之行籌款,因為我發現很難要求其他人放棄他們辛苦賺來的錢來與我同工。我想自己付差旅費,但我只夠去加拿大的了。我當時心力交困,但我知道,毫無疑問,我得走。

於是我去了加拿大,用光了大部分積蓄。回到美國的那一刻,我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她告訴我上帝是如何引導她,讓她把20年來第一份全額工資給我。

聽到這個,我熱淚盈眶。上帝的愛通過我朋友的順服和慷慨的行為把我洗乾淨了。上帝的旨意與安排讓我謙卑。不久之後,我朋友的丈夫接受了耶穌(她已經為此禱告多年)——上帝給她的供給,超出了金錢所能提供的。

在中國宣教兩年後,我全職隨我丈夫前往泰國服侍,確信祂的供給。差不多八年過去了,我們還在泰國。我們從來都不缺什麼。

在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我們看到,當保羅離開馬其頓,後來因信仰而被囚禁(腓立比書1章13節),上帝通過腓立比教會來供給他的需用,腓立比教會是唯一一個一直這樣做的教會(4章14-18節)。

雖然聖經沒有記載腓立比人的經濟狀況,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們要分擔保羅的重擔,一定不容易。但對腓立比人來說,能為福音與保羅團契是一種殊榮,以致他們願意這樣做。保羅為此稱讚他們,並寫到他們的慷慨是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18節)。

因此,在第19節,保羅鼓勵他們說,「…..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作為上帝的子民,腓立比人(和我的朋友)會倚靠祂,祂會供應他們一切所需用的——使他們連一點所有的都能給出來。

所以,正如保羅向腓立比人保證上帝在第19節所應許的,我鼓勵你們堅持同樣的應許。祂必「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19節)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里已經使我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了。這意味著上帝知道你和我真正需要的東西,無論是在混亂中的和平,在不確定中的保證,還是我們要過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都有無限的存量(彼得後書1章3節)。祂的財富永遠不會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需要。

下一次上帝引導你邁出順服的一步時——無論是給予他人,還是離開你的舒適區——我鼓勵你抓住它,因為我知道你的順服令祂高興,祂會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

問題反思:

1.是什麼讓你不相信上帝的應許「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求上帝幫助你在這方面相信祂。

2.你很難付出嗎?如果不是,為那份勇氣感謝上帝。如果是,反思一下為什麼?然後請祂給你勇氣,讓你敞開心扉,讓你的雙手變得慷慨大方。

3.你如何能與傳道人/事工部門合作來傳揚福音?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仇恨傷己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美國前參議員艾倫·辛普森(Alan Simpson)在摯友喬治·布希的葬禮上,說:「仇恨最先腐蝕的,就是裝著仇恨的器皿。」辛普森描述布希如何以愛待人時,特別提到這位美國第41任總統在其專業領導和人際關係中,展現了幽默和慈愛而非憎惡和仇恨。

辛普森所說的,我也深有同感。當我心懷仇恨時,最先受到傷害的就是自己!

醫學研究顯示,當我們深陷於負面情緒或勃然大怒時,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我們的血壓飆高、心跳加速、心情頹喪。沒錯,仇恨確實能將人腐蝕。

所羅門王也察覺到「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章12節)。這裡的爭端是指不同部落與種族相互爭競的血腥仇殺,這種仇恨會驅使人們施行報復,並使人們相互蔑視,以致無法連結。

相反地,上帝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