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為祂而活

知道我是被愛的之後,我終於不再在愛情中迷失(有聲中文)

作者:小小魚,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從小到大我都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安全感。

我認為自己不夠漂亮,不夠聰明,沒有才幹,孤陋寡聞,沒有創意也很無趣。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更沒有被愛的權利。因為擁有負面的自我形象,我也很沒有安全感。當初的我認為,甚至是相信,長久的愛並不存在,愛是可以隨時離我而去的,愛是可以隨時讓我受傷的,愛是可以隨時被人奪走的。

雖然心裡很是害怕受傷害,但其實內心深處卻又非常地渴望被愛也很期待被肯定。在數年前,我談了一場戀愛。由於彼此的不成熟和無知,在那段感情裡面,我常為他對我外表的挑剔而傷透心,常因自己的不安全感受盡折磨,更常因為他與其他女生親密的舉動和言語而處在緊張和焦慮的狀況。我多日以淚洗面,甚至在夢裡也哭泣,深怕失去那份「愛」,深怕自己被取代,深怕自己被拋棄。我把那人還有那段關係和他的一言一舉當作為我生命的全部、我整個世界、以及我的價值來源。我把心裡的缺乏和渴望都投射在那人身上。將近一年後,我最害怕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因為一些事情,我提出了分手,而他在幾天後就進入了新的戀情。

我失去了我的世界,我失去了我的價值。我,被「淘汰」了。

經歷感情的挫敗後,我更加討厭自己,更加相信自己配不上真正永恆的愛。我開始武裝自己,拒愛情於千里之外。雖然沒有進入愛情,但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價值和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我希望自己能從關係,尤其是愛情當中得到肯定和價值。因為這樣,我越發痛恨和責怪自己。我常不受控制地把自己的焦點和心思過度集中在某個人身上。我常一而再再而三地譴責自己,又常迷失自己。

去年的某一天,我感到很沮喪也很憂愁。我質問上帝為什麼不把我創造得「更美好」,「更出色」一些。就在那時,上帝突然給了我一個意念,我彷彿聽見祂在回答我說:「你很美好,而我要你學習把安全感和價值建立在我的愛和真理裡面。」

那一瞬間我得到了答案,心中充滿興奮和說不盡的感動。原來上帝就是我生命的答案,祂理解並關心我的需要,祂對我的愛不會改變,祂珍惜並看重我,祂是我最大的喜樂和滿足!

我開始能完全帶著感恩的心面對過去的破碎,並以祝福的心面對前男友的婚姻。

從那之後,我的自我價值觀和感情觀出現了很大的轉變。我立志讓上帝來充滿我的心,讓祂得著我的生命,讓祂更新我的思想。我常學習安靜等候上帝,享受在祂永不更改且無條件的愛里。我仍在學習並操練以上帝為我生命的主,讓祂坐在我生命的寶座,讓祂成為我的最優先。我開始把婚姻的主權和自己的情感交給上帝,而我也實實在在地相信上帝設立的愛情是美好的,是神聖的,是及其可貴的。我不再以世界的眼光看自己和愛情。我不再是為了填補心裡的空洞而去追求愛。我知道我需要的是能陪我同走天路,同心服事榮耀上帝的伴侶。

直到今天,我仍在學習,並靠著上帝保守自己的心。

當我越認識上帝的時候,我就越認識自己。

當我學會享受在上帝的愛里的時候,我就越懂得如何去愛。

記得,你是美好的。就如詩人對上帝讚美道:「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章14節)

你是有價值的,是被愛的,因為「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雅各書靈修 | 我們偏心待人嗎?(有聲中文)

作者: Lydia Tan,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今日讀經:雅各書2章1-4節

雖然距離雅各寫這封信給他的猶太信徒同胞們已經過去了約有2000年的時間,但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些話仍然又真又活。我們都犯了按外貌待人和偏心待人的罪——而且頻率遠遠超出我們所意識到的。

我在當地一家法式麵包店做兼職,因此我要接待各種各樣的顧客。他們的外貌、舉止、職業、社會地位、家庭背景、價值觀等都不一樣。沒有哪兩個人是相同的。如果我把講法語的法棍愛好者與連不同的法式麵包名字都念不出的顧客區別對待的話,我就是在做雅各強烈反對的事情:偏心待人。

通俗來講,「偏心待人」指的是不顧其餘人的利益和感受而對某些人給予特殊關注或給他們特權。偏心待人會涉及到歧視、偏見和偏愛。當我們去仔細查考,我們對周圍人的潛藏偏見和那些細小的先入為主觀念對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時,我們自己都會大吃一驚。而這些偏見很大部分來源於我們成長的文化、家庭和社會環境。

基於此,我們——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得出一套自己的標準,來評估一個人是否比另一個人更值得我們的愛、關注和仰慕。我們沒有遵行上帝對愛的完美標準,而是應用了我們自己敗壞的準則。

與我們不同的是,比起外表,上帝更關心我們內心的狀態。祂在乎的不是我們的外貌、才能、成就、名聲這些,而是我們裡面的狀況(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事情的真相是: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都是同樣破碎和不配的罪人,並且迫切需要得到上帝的恩典和憐憫。這個真理需要深入我們的內心,我們才能不偏心待人。正如蘇格蘭傳教士辛克萊·弗格森(SinclairFerguson)在解讀雅各書時所說的那樣——一切都從審視我們自己的內心開始:「如果我看不到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需要,那我將永遠無法看到別人的內心和需要。」

只有當我們允許上帝慢慢改變我們的心,並走祂為我們預備的道路時,我們才能夠像上帝看待我們一樣,用恩典和愛的眼光看待別人。

上帝不偏心待人,祂也呼召我們如此行。

請記得,我們的回應反映了我們內心的真實狀態。

 

問題反思:

1、在學校、教會、工作中或在朋友和家人中間,我們有哪些情況可能犯了偏心待人的罪?

2、是否有某群人是我們更喜歡接近的?比如富人(又或者是窮人),在學術上傑出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我們的看法和上帝對他們的看法一致嗎?

3.我們怎樣才能保守我們的心,不讓自己偏愛某個群體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創意圖文:來自天父的5個提醒

作品名稱:來自天父的5個提醒

繪圖作者:Barbara Jenjaroentham (@barbsiegraphy)

作品描述:作為基督的肢體,我們彼此需要。基督徒的友誼不僅僅限於一起禱告和一同度過開心時刻,更是需要我們相互鼓勵和彼此造就。

有沒有哪個你認識的弟兄姊妹正經歷以下低谷?今天就把下面這幾個鼓勵和提醒分享給他們吧!

「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帖撒羅尼迦前書 5章11節 )

 

 

成人生活很艱辛。人、事、物會變,上帝卻永不改變。

你是否正在經歷一段過渡時期?你是否正因著生活的不確定性而焦慮?人生充滿了變化,而且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事情會變,人會變,地方也會變…… 然而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面對——上帝的愛和同在伴隨著我們度過這所有的變遷。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

 

 

世界期待我們完美,但上帝並不這樣想。

世界不斷地告訴我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想法、做什麼樣的事……世界對我們的期望常常把我們壓得無法喘息。然而,這個「完美」的概念完全是虛假的,我們根本不需要為之努力。

上帝給我們開了一條出路。祂並沒有要求我們像我們想像當中那樣完美,而是要我們在基督里完全。我們只有通過基督耶穌——唯一完全的存在——才能毫無缺欠地站在上帝面前。讓我們在祂豐富的恩典中活出新生命的樣式吧!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腓立比書1章6節)

 

 

試煉很痛苦,但上帝通過試煉來陶造我們。

我們所有人都經歷過開心的日子也都有過憂鬱的時候,有時候生活很美好,有時候卻很痛苦。有陣子生活可以十分順利,有時候卻異常艱難。不論大小,我們所有人都經歷過試煉。這樣的經歷往往讓我們身心俱疲。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倚靠主的力量而是在全然靠自己。然而,重新對焦永遠都不遲。讓我們單單定睛在祂身上並且全然倚靠祂,因為祂在這一切當中為我們成就最好的,使我們得益處。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 ( 雅各書1章12節)

 

 

雖然有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但上帝仍然掌權 。

我們可以做計劃、有夢想、並且為之禱告,但是我們知道現實永遠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發展。對於我們的禱告,上帝給出的答案可能是:「可以」;「不可以」,或者「等一等」。放棄自我掌控將一切完全交託給祂並非易事。但是我們可以放下我們的恐懼和失望,因為上帝掌管一切——連最微小的細節祂都在掌權。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此刻上帝或許沉默,但是祂仍在做工。

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毫無耐心。我們就是無法等待,並即刻需要得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式。然而有耐心是上帝的本性,而且祂做事的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很多時候,祂都叫我們等候——無論時間是長還是短。在等待的時間裡,我們常常覺得什麼都沒有改變,事情甚至變得更糟了,且完全沒有朝我們想的方式發展。然而,讓我們回到祂的愛裡面,並相信祂所做的每件事都有祂自己的旨意吧!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 羅馬書8章28節 )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松鼠的「瑪門」(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瑪門。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24-34)

我家的院子樹上住著幾隻松鼠,它們的毛色有一般的黃棕色和比較不常見紅橘色兩種。這個夏天,我嘗試種了一種會開粉紅色大花的植物,松鼠很喜歡那種花的香味。早晨,這些漂亮的大花,早上還盛開著,一到中午,它們的花瓣就常常變成了松鼠的午餐。為了防止松鼠吃花,我買了餵食松鼠的餵食器,給那幾隻貪吃的松鼠食用。有了餵食器之後,松鼠天天在我家後院吃自助餐。我一開始買的堅果很小一包,一下半罐就不見了,有的時候不到一天就空了。於是最近我就想著到了週末找天去買超大包堅果補貨,這樣任由他們怎麼吃也夠。

就在前幾天還在想著要去買大包堅果的時候,我在廚房一邊忙著弄東西,一邊打開落地窗散油煙味。突然我看見其中一只黃棕色松鼠在我家後院貓咪常常上廁所的地方做事情。我比較喜歡觀察小動物,於是我就好奇地去看牠在做什麼,我看著松鼠在地上挖開一個洞,把頰囊裡面的大大小小的堅果放進去,然後松鼠就埋好開開心心地離開了。我滿腦子疑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松鼠沒有聞到貓尿味,因為我家的貓咪常常在那邊上廁所。雖然松鼠存了很多堅果在那邊,但是我家的貓咪只要繼續尿在那邊,這樣存在地裡的堅果就會變味,可能到最後就不能吃了。

就當我在心里笑著這些松鼠真傻的時候,突然一個轉念想到我自己未嘗不是這樣呢?由於小時候我家裡比較窮(我媽媽都有給我們按時吃正餐,但是沒有錢買零食),我常常眼巴巴看著學校別的孩子去福利社買零食吃。加上沒有零用錢,口袋空空,導致我從小對金錢就一直沒有安全感。長大一點,家裡經濟情況好一些了,我出門自己的身上一定要帶到一定數目的金額,當做自己的迷路急難救助金 。後來離開家出外念大學,慢慢有點收入,我的房間開始囤積小時候最想要的零食。 為了不讓自己回到像小時候一樣看別人有東西吃,我卻沒有的情況,我的零食櫃子裡面的種類和數量都得保持在80%滿以上。我的朋友常常和我說,要吃最有意思或是最新出的零食,去我家都有,零食一低於我的標準,我不由自覺就回到小時候那種看人家吃東西的恐慌,焦焦急急開車出去買回家存著,就算我不吃也擺著安心。

結婚之後開始沒有和父母拿錢,我也常常看著銀行的存款擔心。又要交學費、房貸、汽車保險等,老公一份薪水又要養我和兩隻貓,有的時候也怕不能好好周轉,結果導致不能出去看電影或是旅行等娛樂。對於金錢的害怕,使我常常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然後想著想要怎麼賺更多的錢,來滿足自己對各樣零食的口腹之慾,以及為著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來存錢做預防。

事實上,常在我焦慮面對金錢的時候,我很少直接想到我們全知全能的天父爸爸。其實就算我們不求,祂也時時刻刻在為著我們考慮著。就像我在考慮小松鼠過冬要買超大包的堅果來餵他們,愛著我們的天父不也是如此在為我們的需要考慮嗎?小松鼠的事件,讓我開始真的思考,我過去做過一次非常失敗的投資,虧了一大筆私房錢。其實我就像小松鼠一樣把自己覺得貴重的財寶埋在『糞坑』,一開始賺錢的時候,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很厲害,深不知上帝不喜悅我處理金錢和財務的態度,就按著我自己的私慾,讓奪取我心思意念的『瑪門』就地朽壞了。

在你目前的人生中有什麼是讓你覺得每天都會憂慮的事?這些憂慮是否和食、衣、住、行、金錢等有關?你是否願意相信愛我們的天父會為我們考慮我們的一切需要?你是否能將你對生活之中所有的憂慮交託給上帝,按照祂的意思來成就你的人生,並且全心依靠祂來過每一天的生活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在逼迫當中我可以做些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雲曦,中國

語音播讀:Caroline,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近期,我整個家鄉的基督徒相繼進入到驚惶失措的狀態里。來自外界的逼迫一波又一波不斷襲來。一系列的事件讓信徒們越來越憤怒,連看客都覺得過分。當大家氣憤難耐時,卻都又無能為力。

教堂里的禱告會開始增加,在眼淚中,我們呼求——耶和華啊,我們如同跌坐在黑暗幽谷中的人,禰的百姓落在這般的苦難中要到幾時呢?信徒們切切地呼求上帝可以阻止這些可怕的事情發生,可等到的卻是更嚴苛的對待。

因為害怕外界壓力,有些信徒退出了服侍,漸漸不再出現在聚會中。另一邊,人們為著教堂內部事務吵翻了天,甚至大打出手鬧到警察局;為一些物資分配的問題,大家也爭論不休;曾經因意見不同單獨聚會的信徒們,指責牧者信仰根基出現問題,一轉臉就相互撕咬。這個曾經像家一樣溫暖,宣講愛的地方,不再可愛了。

當內憂外患之時,每個人如果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損害,我們和不信又有什麼不同?我們在逼迫中顯露出來的屬靈生命狀況實在太讓人擔憂。這讓我回想到,之前,教會要麼不加分辨地接納所有人,並逐漸只注重自我感覺,偏離真理教導;或者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把世俗中模式全盤搬進教堂——見證分享會成為家常探討會,講台上不再是分享聖經真理的地方,而成了傳講人倫道理的地方;要麼封閉自己,一到聚會的日子,信徒們到教堂里參加禮拜,結束後背起包各自離開,每個人只顧自己,沒有傳福音的負擔。牧者越來越世俗化,信徒也越來越麻木……這樣的狀況上帝看到難道不憂傷嗎?我也曾是這些教會的一份子,可我卻並沒有為改變教會的狀況而努力做過什麼。因此,我們今日所遭受的逼迫和苦難是不是可以讓我們警醒和反思?

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4-16節)當我們在教會中都做不到切實彼此相愛時,「成為光」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情。

當難過的情緒漸漸平復下來後,我在想,除了在上帝面前哀哭,懇求祂來施行拯救,我是否還可以做些什麼呢?也許不能做多偉大的事,但我是否可以「迴轉」——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和初心?是否可以調轉腳步,不再懇求上帝為我做些什麼,而是思考我可以為祂做些什麼?我是否可以打電話給受逼迫的信徒,或者去探訪,陪伴他們走出傷痛?聯繫曾經的同工,彼此禱告,用上帝的話互相勉勵?亦或是組織小組查經,不停止聚會,激發大家重新渴慕聖經?

在逼迫當中我們承然會恐懼,會憤怒,會質疑上帝,但或許更好的方式是反省我們自己對主的忠心並在逼迫當中活出信仰的力量吧。願主幫助我,也幫助一切在逼迫當中的弟兄姐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雅各書靈修 | 言行一致(有聲中文)

作者:Caleb Young,澳大利亞

翻譯 :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Z,中國

讀經:雅各書 1章26-27節

我們都曾在某些時刻說過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

對我們中的有些人來說,這種情況發生得往往比我們願意承認的還要多。這有可能是某個令人尷尬的社交失禮言行,也可能是我們的言語傷害了某個朋友或我們的所愛之人。在當今的社交媒體時代,這也可能是我們發的一些帶攻擊性的笑話,或是在別人臉書狀態後發表的一條不假思索的憤怒評論。

在一個對基督信仰越來越敵視的社會裡,雅各關於勒住舌頭( 第26節)的教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也更必要。我們能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展現基督的愛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

事實上,雅各甚至說,即使我們表面上很敬虔——我們去教會,禱告,禁食,參與服事,但卻不能控制我們的言語,那我們只不過是在欺哄自己,我們的「虔誠是虛的」(26節) 。

而上帝認為純粹無瑕的信仰需要我們言行一致。在第27節中,雅各告訴我們,除了要勒住我們的舌頭之外,我們還要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在雅各那個時代,孤兒寡婦是最弱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群。對於當今社會來說,雅各就是在教導我們去關心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例如:無家可歸者、精神疾病患者和窮人。我們被呼召去關愛我們的社交圈以外的人群,並去服侍和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點與始終貫穿雅各書的主題一致——基督徒的信心和行為應該攜手並進。

在此基礎上,雅各又加了一條:保守我們自己不沾染世俗( 第27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當我們以耶穌的名義做善事的時候,我們需要時刻提防那些微小的試探和影響。當我們允許它們潛入我們服侍的領域時(例如在財務上虛報或行善的動機不純),我們就會使善行大打折扣並破壞了耶穌的美名。

這項任務並不容易。然而,當我們控制我們的言語,關心被邊緣化的人並保守我們的動機和行為不受世俗的沾染時,周圍的人將會注意到我們並會好奇為什麼基督徒會這樣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經歷過的基督之愛的美好分享給他們,並邀請他們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員。

 

問題反思:

1、我在哪些方面沒有「勒住」自己的舌頭?

2、我可以採取哪些切實可行的舉動來幫助我周圍的弱勢群體?

3、我怎樣才能避免「不沾染世俗」( 第27節),尤其是在服侍領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基因編輯,真的是你我的解藥嗎?

作者:匿名,中國

2018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網上發布短視頻,宣布世界上第一例經過人工基因編輯的嬰兒誕生。在科學家對此舉風險性的質疑以及倫理道德層面的指責之外,大家開始擔心,未來是否會有人因此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與醫療不相干的層面,比如說通過基因編輯讓孩子更健康、智商更高,或更漂亮。一時間,科幻片的場景似乎離我們的生活不再遙遠。但人工基因編輯真的是人類的解藥,會將人類的生活質量推上更高的層次嗎?

 

更「高」,更快,更強=更美好?

不知何時,人們似乎開始相信,更「完美」就等於更好。然而聖經中所記錄的人類史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上帝創造的第一對人類亞當與他的妻子夏娃生長在伊甸園,可以吃生命樹上的果實。所以理論上,他們可以永葆青春,長命百歲。並且,上帝把祂所創造的這個世界交給了這對夫妻打理,連動物的名字都是亞當隨便叫。這難道不是許多人的夢想嗎?與愛人廝守,共享豐富的資源,且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相信所謂的超級人類也無法達到這樣的美好狀態。但是,問題出現了。亞當夏娃打破上帝給他們的唯一禁令——不要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不得不面對現實——死亡。從此,人類的世界一發不可收拾。亞當夏娃關係破裂,開始彼此指責,亞當本來什麼活都不用干,直接吃現成的果實就可以活得很好,而這之後卻要開始在地里勞作才能活命。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生命開始凋零,最終要歸回塵土。人類的第一起謀殺案也在他們的兩個兒子間發生。老大因嫉妒老二,把老二殺了(創世記2-4章)。後來人類史變得有多醜惡,相信不用贅述,大家都知道。勾心鬥角,不公不義泛濫等,不計其數。

即便在亞當夏娃之後,挪亞(創世記 9章29節)、亞伯拉罕(創世記25章7節)、摩西(申命記34章7節)等都活到挺大歲數。亞伯拉罕的妻子歲數很高時仍很漂亮,漂亮到被國王綁架到皇宮(創世記 12章4節、10-18節),可見當時大家的身體素質要比我們現在好很多。不用修改基因,他們面臨的疾病也比我們少。然而大家幸福嗎?問問那些不愛讀聖經舊約的人就知道,畫面真是沒法看。所以,你說更高、更帥、更聰明就生活等於更美好?從歷史上來看,好像不是。就好像希特勒所推崇的優選人種計劃,也只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與痛苦,而不是滿足和拯救。

 

那麼,解藥在哪裡?

要找解藥,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找到病根。艾滋病大面積的爆發是因為人類的基因太弱了嗎?男女關係混亂、家庭責任缺失,修改基因能改善嗎?有才能,有機遇卻要吸毒,是因為基因不夠優良嗎?道德缺失,人性扭曲這些通過基因可以改變嗎?人類真正的問題,真的在基因里嗎?

 

大約2000多年前,同樣發生了一個巨大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路加福音1-2章)。只是這次實施手術的不是人類,而是上帝自己,修改的也不是其他人,而是祂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時也是祂自己。令人費解的是上帝主動把自己完美的「基因」降級,改成一個不勞作就沒飯吃,不吃飯就餓,不能飛檐走壁,被打會受傷,被傷害會傷心的普通人類……祂甚至讓自己的兒子生在馬槽里,與社會邊緣人士為友。說實話,對任何一位愛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可能不是理想的育兒環境。但正是這個被普通化的嬰兒,給人類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讓軟弱的變剛強(哥林多後書12章9節),瘸腿的走路,瞎眼的看見(馬太福音11章5節),讓跟隨祂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3章6節),且在地上活出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0節)。這位嬰兒的名字叫耶穌,如果祂帶來的改變,你還不熟悉,讓我給你講幾個故事。

 

故事一:在缺乏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豐盛

 

尼克·胡哲一出生就沒有手跟腳。按照世界的標準,他可能無法生存下來,更不要說生活幸福。可是他的父母沒有放棄,用上帝的愛來愛他,幫助他克服困難,盡量像普通孩子一樣成長。雖然,他曾經因為嘲諷和欺凌試圖自殺,可如今的尼克·胡哲,完成了大學學業,成為了享譽全球的演講家、國際公益組織的CEO、成為一位漂亮太太的丈夫和四個可愛孩子的父親,四處與人分享耶穌基督給他帶來的改變。尼克·胡哲說:「盼望就在上帝的名字里,就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里。當你拿自己的患難與上帝無限的愛與無法測度的恩慈做比較時,你就看到了盼望(Hope is in the name of God,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Hopeis when you compare your suffering to the infinite, immeasurable love and graceof God)。」在人眼中看為殘缺的,在上帝眼中卻看為寶貴,擁有無限潛能。在缺乏中,尼克·胡哲靠耶穌活出了豐盛。

*圖為尼克·胡哲喜迎雙胞胎時發推文,說雙胞胎女兒是慈愛全能上帝的祝福(網路截圖)

 

故事二: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我曾在大學一處教學樓里遇見一位教授,正拉著行李箱往辦公室走。雖然我不是他的學生,也從未見過他,但他卻非常喜樂地跟我打了一個招呼,讓我感覺一整天都有了高興的理由,因為喜樂與友善是感染人的。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好像是我曾在視頻中看過的袁幼軒教授。在視頻中,他分享自己曾是同性戀者,毒販,因販賣毒品被抓入獄,並被檢查出艾滋病呈陽性。可我眼前的他,充滿生命力,彷彿那些足以毀掉一個生命和家庭的遭遇都與他無關。在他的生命跌到谷底時,他認識了耶穌,並決定一生跟隨祂。出獄後他入讀神學院,完成本科學業,又繼續完成研究生和博士階段的學習,最終成為一名神學教授,將自己的經歷出版成書,在全世界演講,給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帶來盼望。在深淵中,他靠著耶穌,活出了榮耀。

*圖為分享中的袁幼軒教授(圖片來源於Facebook)

 

故事三:在絕望中,他們靠著耶穌,活出了盼望

 

我的兩個朋友,前陣子太太被診斷為乳腺癌。在太太接受化療期間,先生也接受了頸部手術。據我所知,他們並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他們。這樣的狀況可以用充滿陰霾來形容。可我的這兩位朋友,不但沒有抱怨,反倒不停地跟我們分享他們為生活中遇到的點滴感恩。比如「下雪了,可以堆雪人」甚至在今年的感恩節,他們夫妻倆宴請了一屋的留學生,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有在家的溫暖。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兩個在康復中的病人,是如果烤好了火雞,又招待了大家。但從他們發來的照片上,我看到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他們自己,都充滿喜樂。我的朋友們,因為知道在耶穌基督里有盼望,就選擇以喜樂去面對,在絕望中,活出了盼望。

*圖為雪後初晴,友人發來的圖片

 

解藥究竟是什麼?

那麼,耶穌基督究竟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解藥呢?原來,我們的不幸,並不是因為我們先天缺乏,或外界限制,而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罪。因著罪的工價是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奔走在死亡的道路上,連整個世界也隨著人的墮落在朽壞。高科技似乎只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並沒有實質上改變我們生活的質量。人類社會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不公不義的事情變得更頻繁、更沒有尺度;人也越來越感到空虛,找不到人生的目標與意義,甚至很多優秀的人,無論是富有的,聰明的,都相繼自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物種相繼滅絕。而這種狀態和問題的答案聖經一開始就給了出來——上帝說不可吃的果子,亞當夏娃偏偏要吃,因為他們以為吃了之後自己就跟上帝一樣(創世記 3章4節),然而最終的後果他們卻要自己承擔……讓人困惑的是,這個悲劇如今仍然在不斷上演,後人還是在不斷地朝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有上帝最清楚,我們需要的,不是變得和祂一樣,而是回到祂身邊,恢復與祂的關係——愛祂也被祂愛。上帝要我們重新成為祂的孩子,按祂的心意與方式去管理這個世界。而耶穌基督,所做的就是來到我們當中,幫我們在無盡的死亡當中打通一條通道,將我們從背離上帝的道路上拉回來,走進一條通向永生與光明的道路。

聖誕節

這個聖誕節,何不找幾個基督徒,聽他們分享上帝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目標和盼望的?又或是找一間教會,聽一聽2000多年前那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故事和意義?因為祂帶來的解藥,是給我的,也是給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