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心意

5.20特輯| 你沒事吧?怎麼還單着身呢? (有聲中文)

作者:Deborah Fox, 澳大利亞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編者的話:剛過完2月14,轉眼就又到了5.20。似乎一年到頭各種情人節過也過不完。眼看着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都步入了婚姻,好像就剩下你一個人還在原地踏步。你或許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你也一直很希望可以有幸福的婚姻或者進入一段美好而穩定的戀愛關係。可是過了一年又一年,你仍然是孑然一身。於是你開始焦慮,甚至開始質疑上帝。小編非常理解你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和鼓勵到你。

上周,我意識到我可能已經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 ——成為35歲以下參加婚禮次數最多的單身人士。我究竟參加過多少次婚禮呢?我數了一下,一共207次!難以置信吧?

僅僅上個月,我就有3個朋友把他們臉書的婚戀狀態改為了“已婚”。我為他們高興,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些隱隱心痛。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呢?是我自己太“挑”了嗎?我內心中對婚姻的渴望隨着時間日益增長,而另一方面我的自我價值感卻日漸衰弱。

因此每年的情人節就像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樣,讓我想起自己孑然一身和以前那些失敗的戀情。真希望那些已婚的朋友不要再對我說:“你沒事吧?怎麼還單着身呢?”

你一定覺得我言辭太誇張了。但實情真是這樣。真的有不少人當著我的面對我說這樣的話。他們大多數都是真正關心我的基督徒朋友或者家人。他們擔憂我的未來,希望我能跟他們一樣享受婚姻里的幸福和安全感。然而,這樣的表達其實根本沒什麼用。況且,單身本來也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今年的情人節你仍然單着身,那麼以下幾點也許可以幫助你了解和度過“單身”這個人生階段。

 

1.上帝從未應許婚姻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給了我們很多應許,但是婚姻並不是其中之一。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把婚姻當做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呢?為什麼他們總把單身看做是種病,覺得得“治”呢?夫妻之間的愛的確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但是上帝並沒有應許所有人都會得到這份禮物。

在創世記2章18節中,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雖然渴望親密關係是正常的,但是上帝也讓我們經歷在群體中的關係。我聽過好多單身的女性朋友跟我說,她們在等待上帝把那個“真命天子”帶到她們身邊,或者她們打算自己搞定婚姻大事,找個“還不錯的人”湊合結婚。她們因為太想找個男人結婚,而錯過了身邊美好而深入的友誼。

對於單身的我們來說,也許終有一天我們會結婚。但是,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讓自己去刻意等待婚姻。

 

2.單身並不是什麼特例

在基督徒中間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我們不應該讓人們覺得好像單身的人就不如“妻子”“丈夫”“母親”或者“父親”這樣的角色來得重要。事實上,在西方國家的教會中有大量的成年人單着身。

我所在的讀經小組裡全部都是3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我自己是單身。我的姐妹們和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單身。然而,單身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個教會裡人人都知道卻不能談論的禁忌話題。我的意思並非是要教會不再鼓勵和幫助大家建立健康的婚姻和親子關係了。我只是覺得我們不應該忽略單身人士的需要和感受。單身人士也是教會的一部分,是基督肢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備用部分”。

 

3.參與事工和服侍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以單獨為上帝做些什麼呢?使徒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敦促信徒們去思考單身是如何使侍奉更有果效的,因為“得以殷勤服侍主,沒有分心的事”(哥林多前書7章35節)。單身的人不被夫妻之間相互的責任所捆綁,他們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去服侍上帝。

誠然,我也認識不少服侍很有果效的基督徒家庭,但是大部分我認識的在跨文化傳福音領域中活躍的都是單身人士。這些人對服侍上帝有着極大的熱情。我的妹妹現在在亞洲負責一個翻譯項目,我的3個好朋友跟着不同的機構在世界各個地方宣教,還有另外一個朋友在她自己居住的社區負責傳福音的事工。

 

4.我們的身份在基督里,而不在於我們的臉書婚戀狀態

最終,不管我們是結了婚、在戀愛,還是單身、離了婚、在分居,或是處於任何狀態,上帝都愛我們。上帝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我們不需要做什麼事,或變成什麼人,來賺取祂的愛和接納。只要我們仰望耶穌基督,我們就可以安然確信,我們與基督在天國里同為後嗣的身份是永不改變的。在天國里將不再有婚姻(馬太福音 22章30節;啟示錄7章17節),但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會共赴上帝羔羊的終極婚宴。

我當然也會忍不住拿自己跟那些已婚的朋友比較。但我知道,我作為上帝女兒的身份才是真正重要的。周圍有那麼多愛我的親朋好友,我是非常蒙福的。

或許情人節會讓我們想起曾經失敗的戀情和讓我們陷入對孤獨的恐懼。但是它其實也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來讚美真愛的真正源頭——上帝吧。有意思的是,聖瓦倫丁本人並不像人們所描述的那樣是個唯愛至上的丘比特式的人物。(註:情人節的英文名是聖瓦倫丁節)。他極有可能是早期教會的一位主教,並因為拒絕參與異教崇拜而為主殉道。

聖瓦倫丁知道他的忠心單單屬於耶穌。耶穌因愛我們而為我們捨命。這個情人節,我會跟我的基督徒朋友們一起度過。我們會一起感謝上帝,感謝祂的美善以及祂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上帝就是愛。單單這點就值得我們所有的人歡慶! 編者的話:剛過完2月14,轉眼就又到了5.20。似乎一年到頭各種情人節過也過不完。眼看着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都步入了婚姻,好像就剩下你一個人還在原地踏步。你或許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你也一直很希望可以有幸福的婚姻或者進入一段美好而穩定的戀愛關係。可是過了一年又一年,你仍然是孑然一身。於是你開始焦慮,甚至開始質疑上帝。小編非常理解你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和鼓勵到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你真如你在社交媒體上那樣快樂嗎?

photographer-407068_64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每當我在臉書或微博看到朋友分享旅行、所買的名牌物品以及美食的美照時,我總會很羨慕!

從這些照片中,我會潛移默化地認為他們的生活一定過得很不錯。再想想自己的生活,難免會做出比較,進而有失落感,覺得自己過得好無趣,不如人家。直到有一天,一位經常在網絡上分享生活美照的朋友告訴我,她其實感到很有壓力,覺得現在的生活過得很沒意義。聽到她這麼說,我腦中頓時浮現了一個疑問:「他們真的如他們所分享的照片中那樣地快樂嗎?」

其實,大部分的人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是為了什麼呢?或許是純粹想分享。當我們遇到好事情,吃到好吃的食物時,難免都會想要把它拍下來作紀念,留住當下的快樂。而且想把這份喜悅分享出去,讓其他人也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

但有的時候,當我們分享照片時,會常常盯着電話熒幕,檢查有多少人按贊或留言。當照片得到許多贊或是留言時,心裡總會暗暗竊喜;按贊人數少時,就會感到不開心。每天透過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讓別人看到自己過得很充實,很美好,以得到他人的關注來獲得自我滿足。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如他們所「分享」的那樣,真的快樂呢?

透過網上得到的關注與認同其實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無論得到多少的贊,我們的內心仍然不會感到滿足,總會期待下一次的照片分享能得到更多的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東西並不能真正填滿我們心中的那個空缺,以致我們不停地透過各個方面的事物,例如富裕、愛情、名利或是他人羨慕的目光來填滿它,甚至也以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但箴言27章20節如此說:「陰間和滅亡永不滿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我們永不會滿足於眼前所見的,總會希望得到更好的。雖然,追求卓越和成功並非不對,渴望被人認同也並非不好,只是這些都只是虛空,都不足以真正證明我們的價值。就如名利雙收的傳道書作者所說的那樣,「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2章11節)同時,我們也無需去嫉妒別人所擁有的,因為「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章30節)。

我們的滿足、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都是來自上帝。因為唯有造物主才能填補身為被造物的我們的缺憾,只有祂才知道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詩篇16篇11節說道:「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我曾經也是個希望能得到很多贊的分享者。若得不到關注,我會有些許的失落感。同時,我也會將自己的生活跟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們的寫意。但感謝上帝,最終祂透過一詩歌《摸着主的禱告》,提醒了我這些都不是我該關注的事,我該關注的是他人的需要,是上帝的心意,該做的禱告是如何能過着祂所喜悅的生活。

但願我們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在乎去了多少次旅行、花了多少錢買名牌、吃了多少昂貴的美食等。這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而是我們應該從上帝的眼光看這些事,比如:多花時間與一起旅行的人交流等。把重心放在上帝那裡,心才會得以滿足。

最後,祝我們都能成為在主里擁有真正快樂的分享者以及觀賞者,更重要的是,成為討上帝喜悅的基督跟隨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