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旨意

自憐也會讓人遠離上帝?怎麼辦?(有聲中文)

3-Ways-to-Stop-Self-Pity

作者:Tracy P.,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新加坡

語音播讀:佳佩,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有一年,就在聖誕節的前幾天,我的父親突然中風進了醫院。正值歡樂時節,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愉快的。為了不要讓親戚們掃興,我的家人決定等到聖誕節過後再把父親的事告訴他們。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自憐了。我想都沒想就把問題憤怒地拋給上帝:為什麼我的父親會中風?這樣的事為什麼非要發生在我的家人身上?為什麼在我已經把年假都安排妥當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看着我的朋友們在Instagram和臉書上發的狀態,我感到更加難過。大家都在幸福地慶祝聖誕節,只有我一個人要經歷這樣的事。然而,當我在病房裡看着爸爸以及其他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時,上帝突然提醒了我我這樣的想法多麼自私和不成熟。我羞愧地向上帝禱告,懇求祂引導我遠離那些吞食我的自憐情緒。
上帝就給了我下面這三個提醒。

1.重新定睛上帝

很多人都說:“當我們定睛在生活中的困難身上時,往往會跌倒和失敗。但是,當我們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時,那些難題就會被打倒。”當我專註地仰望上帝時,我心裡得到了安慰和平安,天父也給我智慧,引導我渡過這個難關。這也提醒我上帝的主權高過一切,我相信一切都會按照祂的時間安排發生。因此,我能夠藉著禱告把父親的病情仰望交託在上帝的手中,也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父親身上。

2.關心其他人的需要

在自憐中,我忽略了父親和家人的感受。然而上帝讓我看到,父親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在父親的家人朋友知道他的病情后,很多人都馬上到醫院來探望他——即便當天是聖誕節。 我看得出父親真的被他們的關心感動了,他也很感恩今年的聖誕節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凄涼。進醫院的是父親,我卻只盯着我要面對的困難,這實在是太不成熟了。我忽然意識到我的那些自憐想法實在是又蠢又沒有意義。

3.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爸爸剛住院的那幾天,我一直悶悶不樂。當我再也無法忍受那些消極的念頭時,我終於放下了我的自憐,開始敞開自己,向身邊的人分享我的感受。事實證明,這樣做使我宣洩了內心情緒的同時也讓我學習謙卑。我很感恩一直有家人和朋友在我身旁並隨時願意聆聽和幫助我。

到現在爸爸中風已經三周了。回想起來,這期間我每天都在學習順服和憐憫的功課。我和家人也一起學習了如何信靠上帝的時間安排以及繼續等候祂。

爸爸恢復得很好。通過每天的理療,他慢慢地能夠再次行走,雙臂也漸漸地恢復了力量。現在爸爸在小事上都可以很喜樂。例如,當他可以自己用手機打一條短信和可以自己吃東西時,他都會非常開心。

這次經歷讓我學了一門寶貴的功課,那就是自憐和嫉妒以及淫慾一樣都是毀滅性的——它們都使我們遠離上帝。

所以,別再自怨自艾了!讓我們轉向上帝,感謝上帝無盡的恩典,豐富的供應以及慈愛的信實!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每日旅程:當下的危機

Untitled

作者:謝葆芳,新加坡
翻譯: 湘穎,中國

讀經: 以斯帖記2章5-23節

「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但以理書2章21節)。

「世界正在危機之中,看不到出路」這是2016年7月《華爾街日報》的社論標題。文章是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寫——全世界都在等着看誰會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推測英國退歐會對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恐怖主義的烏雲籠罩歐洲;大批難民在尋找避風港。

今天,世界仍處於危機之中,我們也仍在尋找解決方案。幸運的是,在這個危險的時代,上帝可以藉著以斯帖記向我們講話。

在以斯帖記的第二章,我們看到國王在一怒之下廢除了自己的前任王后之後,正在尋找一位新的王后。大臣們制定了一個計劃,讓國王在王國里最美麗的年輕女子中挑選王后。以斯帖這個年輕的猶太女孩,正是進入後宮的女人之一(以斯帖記15章)。

以斯帖在後宮脫穎而出,受到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的青睞,進而獲得國王的恩寵,「她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且被封為王后(以斯帖記2章15-17節)。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一個喜怒無常的國王,以斯帖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她的痛苦遭遇卻使她成為上帝用來保護以色列人的重要人物,讓以色列人免遭滅族,(以斯帖記8章1-17節)。

雖然我們在以斯帖記中一次都沒有看到上帝的名字,但我們可以看到祂在背後所行的奇事,是祂拯救了祂的子民。而且祂現在仍在做工。雖然邪惡和悲劇會出現,然而上帝仍然坐在寶座上,祂的旨意最終會成就。我們可以安息在祂的奇妙安排里——因為知道祂永遠不會離開也不會拋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

延伸閱讀:讀但以理書2章20-22節, 思考先知但以理是如何描述上帝的大能和超越一切的權柄的。

思考:知道上帝的主權超越一切會怎樣改變你對新聞時事的看法?為什麼這會在今天給你帶來希望?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踪)

我的日常工作有何屬靈意義? (有聲中文

What-does-day-to-day-work-have-to-do-with-God

作者:Daniel Gordon Ang,印度尼西亞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一年半前,我滿懷期待地來到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研究生,剛開學那幾個月我每天都有一堆事情,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我仍然像在本科時一樣需要上課,聽講座,做作業….但是我不再覺得只是在為將來做準備,而是覺得自己好像已經開始在工作了。

我做的都是些專業物理學家們做的事情:思想物理學原理,寫電腦程序代碼,自己組裝雷射器,在機械工廠加工金屬零件等等。這些任務使我學習到了許多新技能並跟一些有趣的新朋友共事。

雖然學習新的事物總是很有趣,但我 的熱情卻慢慢在減退,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我的日常工作是沒什麼意義的。我處理的大多數事物都是枯燥乏味的。而我的研究項目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技術故障、官僚主義、或是物流問題等而被長期耽擱。

我每天在這些瑣事中掙扎着前行,六年或七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才剛剛起步,我的生活就越來越不感覺是在向一個遠大目標穩定邁進,而是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納悶:我該如何用信仰解釋這樣的生活狀態呢?我面前有兩個主要的障礙。第一是如何讓上帝融入我的日常工作?焊接電路板或重新排列光學版上的鏡片跟上帝有何關係?更糟的是哈佛校園是一個非常屬世的地方,很少有人會公開他們的信仰,甚至連談論屬靈方面的事也不大可能。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看到其他研究生、學者、以及教授們都在努力鑽研試圖發現物理學里的新事物。為著一個屬世的目標他們滿懷壯志地激烈競爭着。但耶穌不是教導我們要儲存財寶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嗎(馬太福音6章20節)?莫非我這一切的努力也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與榮耀?

接下來的一年,上帝帶領我跨越了這兩個障礙。去年夏天,我加入了一個特別的基督徒團契,我們承諾每天都要寫下閱讀聖經的經歷與感想。我們每天讀一章聖經,接連讀完了羅馬書、加拉太書、約翰一書到三書,以及以弗所書。我嚴格地遵守讀經進度,強迫自己不論當天的經文如何淺白或者與我的生活多麼無關,都一定要寫一點東西下來。這個過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在羅馬書中,我被上帝美好的救贖計劃大大地感動;在約翰一書,我學習到了彼此相愛的重要;以弗所書教會了我過基督徒生活的許多寶貴秘訣。

更重要的是我發覺這些使徒書信呈現出一個共同主題:告誡我們要遵循上帝的旨意,將我們的思想重心放在祂的身上。就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3章14節所說:「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這裡所說的「披戴」讓我有相當的共鳴。不論我們去哪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必須將耶穌基督像一件衣服一樣穿戴在身上。透過這節經文,我終於清楚了要如何將信仰與工作結合。

那有沒有一本指南告訴我們做哪些事能夠使信仰與工作相得益彰?當然沒有。但我很快就意識到我問的問題本身就不對,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寫道:「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

我明白了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日常的實驗室雜事、繁瑣的實驗、開不完的冗長會議中尋求屬靈層次的意義。而是只要我做好我的工作,我就是在榮耀上帝。我只需要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披戴主耶穌基督。這樣我的心態和靈命都會得到調整,到最後我就再也不需要沒完沒了地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尋找屬靈意義而可以自然地活出屬基督的生命了。

這個暑假我的一個經歷更加讓我確定這一結論。我的指導教授分配給我一項困難的工作,基於種種環境因素,我必須晚上獨自一人待在實驗室做實驗(因為這個時候設備沒有其他人佔用)。所有人都給我壓力,期待我能在一周之內讓系統上線。但我只是一個菜鳥研究生,承擔這樣的重任我緊張極了。

有一個晚上,我按照計劃進行工作,但卻諸事不順。就在我慌張絕望準備放棄時,一個微小的聲音提醒我,就這麼放棄是不對的,上帝不是已經帶領我度過無數次的人生困境了嗎?我順服於聖靈的提醒然後開始禱告,心中頓時感受到一股平安;隨後,我將一切憂慮交託給了上帝(彼得前書5章7節)。幾個小時過後,一切問題都得到解決了。

兩個禮拜之後,我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我也經受了聖靈之火的洗禮。對於實驗室的其他同學來說,這似乎只是一個課題研究的進展,但我知道我同時得到了靈命的長進。當我們「披戴」耶穌基督時,將一切憂慮交託給祂就會是我們的自然反應。

第一個障礙——「如何將信仰與每天的工作結合」順利解決。第二個障礙的解決方案也很快浮現。我開始將自己在哈佛所做的事看做是上帝給我的計劃——是祂讓我有天份及機會來到這裡並與這麼棒的同事們一起工作。

我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實現屬世的和人的目標;而是可以讓我們透過工作窺見上帝的計劃。

祂用這些原子、分子、以及物理定律創造出這個宇宙。如同祂給了亞當幫伊甸園中動物起名字的任務(創世記2章19—20節)一樣,祂也給我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研究祂的創造物來發掘更多美。

認識到這個不可思議的真相之後,我再也不覺得我的工作與上帝的呼召有任何衝突了。我個人在世的使命也變得清楚無比:如果我「披戴」着主耶穌基督努力地在實驗室工作,我所做的就是祂希望我做的。這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所有事情——不單是光鮮亮麗和激動人心的事,也包括平凡的瑣事雜務。

或許我讀研究生的經歷比較特殊,但我堅信,在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上榮耀上帝這項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當我們將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我們就是在創造對這個世界有價值的事物。

所以當我們在忙着做「屬靈」的事情例如分享我們的信仰、牧養同事、遵循基督徒的原則時,也別忘了在工作中以上帝為中心併發揮我們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極致同樣重要。

此文章譯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

image作者:M.D. Valley, 非洲

翻譯:奇奇,中國

早些年,我常常在樂天派和悲觀派之間搖擺不定。當我特別渴望得到什麼時,我就用110%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去爭取,當然還會加上一點禱告。

但是當事情的結果並不能如我所願時,我會表現的跟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糖果一樣失望,有時甚至埋怨上帝。然後我會告訴自己,做個悲觀派比樂天派好多了!畢竟,樂觀也沒啥用!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對於所有事情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但仍然屢屢失敗。因此他說,對事情做最壞的打算可以保護我們不會因為期望太高卻結果很糟而受傷。

但是對我而言並非如此。當我遭遇失敗時,我總是會想如果我在開始時能夠更加樂觀一些是不是就不會失敗呢?畢竟,如果那個瞎眼的人沒有大聲呼求耶穌憐憫他,耶穌也許就走開了。如果他當時只是坐在一邊自怨自艾,不相信耶穌真的在乎他,那他就不會被醫治。(路加福音18章35-42節)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論我們是樂觀還是悲觀都一樣。那就是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持守盼望!

捷克作家和哲學家Vaclav Havel曾經說過:「持守盼望和樂觀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持守盼望不是斷定一件事會有好的結果,而是相信無論事情的結果如何,它的發生都有意義。」

持守盼望和樂觀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對上帝深深的信靠。它是確信無論事情的結果怎樣,上帝的旨意終會成就。耶穌教導我們要禱告「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一句是在「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3節)之前的。而這個禱告也是耶穌用他的血作為代價去實踐的。

在客西馬尼園裡(馬太福音26章36-46節),耶穌面對自己即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實。雖然即將到來的事情讓耶穌極其痛苦,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但是祂仍然順服天父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意思。

說實話,要至死都相信上帝並不容易。畢竟對於痛苦和犧牲,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逃跑。我的一個朋友有段時間在做一份不榮耀上帝的工作,她感到很掙扎。但是如果她辭掉那份工作,她就沒有收入養活她的孩子和她自己。加上她是一個人移民在國外,身邊沒有家人能夠幫助她,而且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基本上不可能。

然而最後她還是做出了選擇。她大膽地選擇了信仰,辭掉了工作。第一個月她沒有找到工作甚至連面試邀請都沒有。但她還是懷着信心期盼着。終於,三個月之後,她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公司不光幫她申請了工作簽證,還給她的孩子補助。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我也學着不再盲目的樂觀,而是凡事存着相信,忍耐和盼望的心。

就在幾年前,我在做一份我完全不喜歡的工作。當時我不理解上帝為何讓我在那裡工作。那份工作非常辛苦,老闆也超級難相處,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可以忍受他。然而兩年之後,上帝給我了一份我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有趣的是,他們之所以看上我正是因為我在之前那份工作中的經驗。我終於明白了山窮水盡亦是柳暗花明。這個道理給了我極大的平安。

我也意識到上帝回應我們禱告的方式–祂總是為了我們可以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雖然事情的結果可能跟我們希望的不同。因為祂給我們的是我們最需要的,卻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上帝的旨意,在書里找得到嗎?

gods-will-isnt-found-in-books

作者:Ana Chavarria,美國
翻譯:夏天,中國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同意要照着聖經的原則行事為人。然而有時候,基督徒這麼做,會給別人一種感覺,讓他們以為上帝手中有一張沒完沒了的待辦事項清單,時時拿在手裡檢查基督徒有沒有確實做到祂的吩咐。

事實恰恰相反,聖經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設下具體的指示,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上帝賜下的是行為準則,並給我們自由去選擇怎樣生活。

舉個例子:聖經中沒有設定約會步驟,明確地規定人們該如何約會。因此,許多人轉向去閱讀諸如「如何聖潔地約會」一類的書籍,想要從中得到有關男女交往的指導。

十四歲的時候,有人送我一本關於約會的書,這本書後來被我奉為圭臬。我按照這本書的教導,希望做得盡善盡美。然而卻忘記了更重要的一件事——縱使這是一本根據聖經原則寫成的書,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但卻不是聖經。當時的我誤以為,作者從聖經中節錄下來寫在書本里的聖經經句,等同於上帝批准的約會守則。我記得書里再三強調,「追求」才是唯一開始一段敬虔關係的方式,「約會」則是無意義的,且會害人陷入罪中。作者還說,「追求」並非意味着男女兩人能單獨約見,而是必須要有輔導員陪同,以確保兩位當事人的身體接觸僅止於牽手。「約會」這件事對那位作者來說,已經超出了男女婚前應有的情誼的界線。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作者用他自身的經歷為例子,講得頭頭是道。他的說法在他自己身上的確是行得通的。

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我也覺得約會交往是不對的,向異性表達我對他的欣賞也是錯誤的行為。我因而將感覺壓抑在心裡,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直到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些非常敬虔的基督徒朋友,他們也都和上帝有健康親密關係。當時我開始質疑自己對約會的認知到底正不正確?進而發現到,支持我的約會理論的基礎其實是非常單薄的。我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堅信不疑了。而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給我分享了上帝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帶領他們認識男女朋友的經歷。也是在那段時期,我體會到,原來上帝真的可以跟每個人建立起個人的關係。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了,發生在那位作者生命中的故事,在我身上或在別人身上,是不一定行的通的。

也許這也是我們在試圖照本宣科地遵守某一套所謂的敬虔生活手冊時,常感到灰心沮喪的原因吧!當我們照人的要求來做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容讓聖靈依照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來帶領我們了。

基督教叢書與聖經真理協談提供了對基督徒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解答。不過,這些輔助性質的教導也可能會使基督徒偏離最重要的核心——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只要我們和上帝建立起親密關係,天天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面,上帝會親自指引我們前面的道路。

這樣想吧:這麼多教導如何約會的書,其實都是每位作者在婚姻感情上的個人經歷。我們怎麼能確保某一位作者的教導是完全正確的呢?又怎麼決定該聽誰的呢?每位作者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生活背景與掙扎,才致使他們在當下做了那樣的選擇,從而成為他們的經驗,書寫成冊,教導其他基督徒並給予他們忠告。

現在的我,正在與一位在凡事上榮耀上帝的弟兄約會。和這位弟兄交往以來,他每天都激勵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有個人與我作伴一塊兒行走天路,實在是非常美好。

上帝為每一個人都精心設計了專屬於他的生命計劃。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在於互相比較誰做得更好?或者去模仿某個榜樣。而是在於放下自己,降服在上帝面前,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你會非常地驚訝,上帝真的能夠帶領我們走向那條祂單單為我們所預備的道路!

「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從泰勒絲的歌得到的啟示

作者:Tabita Davinia,印尼

i-found-jesus-through-computer-games-2

最近,我特別喜歡聽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因為那些歌的曲調朗朗上口,歌詞也通俗易懂。

她的歌曲《都變了》(Everything has Changed)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女孩與老朋友重逢,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他。在這次相遇之後,她的人生完全改變了,她想了解關於這個朋友的一切。

這首歌讓我想起自己與耶穌的相遇。我不太記得我承認祂是我的主和生命救主的確切時刻,但我清楚記得那天我強烈地感受到被愛的感覺。上帝的愛充滿了我的心,而我也非常感激祂拯救了像我這樣的罪人。我能感受到從祂而來的平安,並且自從那次邂逅之後,我也渴望能夠更認識上帝,知道祂的所思所想。

然而,那次邂逅並沒有立即將我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我仍然是個普通人,很容易受罪的影響,向上帝抱怨,並且會因為不知道上帝到底對我有什麼旨意而感到困惑。有時我忙於追逐自己的慾望,有時則做一些不討上帝喜悅的事情。這時,我就會想象著上帝邊觀察我的生活邊搖頭,說:「我的孩子,為什麼你不像想要認識你的男朋友一樣希望認識我?」

因此,我很感謝上帝對我如此有耐心,每當我偏離祂的軌道時,祂都會用很多方法把我重新帶回正軌。高中的時候,我的一些年長的朋友就給過我這樣的建議:「要學習明白上帝的心意,也要常常對上帝的旨意保持敏感。」

在靈修和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也漸漸地更了解上帝。事實上,我越了解上帝,就越想知道祂的心意。

我的經歷使我陷入思考。在我們的信仰旅途中,我們會捫心自問:我們剛接受基督作為我們的主和救主的時候,我們是怎樣的人?自那以後,我們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還是跟最初沒什麼兩樣?我們是否依然常常感到憂慮,仍舊在社交媒體上抱怨,或者不再在乎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我們是否從來都沒有真正愛過上帝?我們是否只是知道祂,卻不想更多地了解祂?我們在乎祂喜悅什麼事,不喜悅什麼事嗎?

也許我們覺得了解上帝很困難。但是,其實祂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顯明祂自己。

聖經記載了很多信心偉人的奇妙故事。例如,摩西起初不願做以色列人的領袖,最終卻帶領他們走出埃及;大衛曾經由於太年輕而不被人理會,後來卻擊敗了巨人歌利亞;保羅原本是個迫害基督徒的人,卻被上帝以奇妙的方式使用,向許多人傳福音。這些故事值得一提的地方,並不是他們的偉大事迹,而是他們如何與上帝親密同行。摩西祈求自己能繼續在上帝眼前蒙恩(出埃及記33章13節);大衛如鹿渴慕溪水一般切慕上帝(詩篇42篇);保羅希望認識基督並且越來越像祂(腓立比書3章10節)。他們知道,是上帝使他們可以面對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挑戰。他們渴望活在上帝的旨意中,最終他們也成了別人的祝福。

如果我們對上帝只有粗淺的認識,也許,是時候祈求聖靈開啟我們的雙眼,去看看上帝是多麼的奇妙。那時,我們就會發自內心地渴望更認識祂。

恩典之路

作者:亦婷,沙巴
esther-26112013-copy

“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
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滴在曠野的草場上。
小山以歡樂束腰”。
——詩篇65篇11-12節

基督莫測 奇妙之愛;
測不透 摸不著 卻看得見。
非單憑眼見 方能察覺——
年歲冠冕 猶如樹之年輪 與日俱增。

人生年繁
或錯過、
或享受、
或數算 神恩;
驀然回首
主恩早已在那燈火通明處。
人生道路 顛簸崎嶇
豈知 迷人花朵 僅在荊棘中綻放而出。

皆深知 雲彩環繞之中
所經之路——
成恩典脂油灑滿遍地,
為黃金之路。

崎嶇中 緊記主之應許,
主恩夠我用 且撒落滿地,
榮耀權能,充滿 豐富 澆灌;
我 如同草場的羊,穀中的五穀,
因著神而歡呼歌唱!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新的禱告

作者:上帝的小鳥,北京
pray2

你平時都怎樣禱告呢?禱告得最多的主題是什麼?

在心裡約莫算來,我禱告最多的,總結起來,莫過於幾個:
『天父,我想要這個,祢可不可以給我?』
『天父,祢要保守我……順利哦!』
『天父,祢一定一定要保守……的結果哦』
『天父,祢把……賜給我吧!』
『天父,我真的想去……』
『天父,給我……通行證吧!』……

看到我的這些常見禱告詞,你會不會覺得似曾相識?

其實,我的這些禱告,大多數都實現了,並且超乎我的想像。但我好像還是會擔心,出現下一個事情時,我還是會這樣禱告,好像不反覆跟上帝說一說,心裡總是不放心,怕祂忘記,或是不肯。

一天晚上,我又開始禱告起來:「天父,求祢保守我們……一切順利!」。禱告完後我突然意識,我所有的這些禱告,上帝不就是一直都在垂聽嗎?我何時有不順利的時候呢?祂何時讓我操過心?我所禱告的這一切,有一樣是祂不知道的,有一樣是祂搞不定的嗎?沒有!我禱告的這每一樣,對祂來說都毫無難度,並且祂全都知道,因為祂比我還愛我,比我還懂我。我又何必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呢?我禱告的這一切,在我還未開口之前,祂都已經知道,也已經安排好,我壓根兒不需要為這些禱告。我真正需要禱告,真正需要上帝説明的是我可以持續地行走在祂的旨意當中。我真的做不到的,是聽祂的話,是抵擋罪惡,是拒絕試探,是愛人,是這些按我自己的意思我做不到的事情。而這些最需要禱告的事情,我卻好像一樣都沒有禱告。

於是,我安靜下來,重新跟天父禱告:“親愛的天父,求您幫助我遵行您的旨意,做您喜悅的孩子……”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禱告,因為我自己做不來。於是,我真的明白了為什麼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是真的要加給我們,因為祂是愛我們的天父。如果不是,祂怎麼會回應我們任何的禱告呢?

所以,停止我們這些為需求所做的禱告吧,換上新的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免我的債,如同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遇見試探,救我脫離兇惡(注: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阿們!」(馬太福音6章9-13節)。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禱告,最能撼動實質的禱告!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馬太福音6章31-32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尋求更佳的出路

ODB_030412
馬克斯知道他即將面臨一項重大的改變。他上班的公司正面臨減產的危機。獲利縮水了,高層主管們也正在尋找減少開支的方法。馬克斯知道公司正在重整,他的職位將被撤換。但因為他在公司服務年資已久,所以他們將要調他去擔任另一項職務,是他並不感興趣的工作。

馬克斯利用這個機會評估了一下他有哪些選擇及未來。他聽說另一家公司有工作機會,而且那項工作和他的興趣以及所受過的訓練相符合;離家也不遠;於是他去面試,錄取後,他去了這家公司。假如你和馬克斯一樣有機會選擇職業或工作地點,你該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了。大部份的人並沒有這種機會。

當你面臨工作的抉擇時,小心不要落入錯誤的觀念中,認為所謂「全職事奉」才是最高級的工作。做一個牧師、宣教士或在福音機構中工作,在上帝眼中並不會比一些「世俗」的工作,像賣衣服、設計電腦程式或開卡車更神聖。所有滿足人合理需求的工作都是榮耀上帝的。當我們盡全力發揮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才能時,我們就大大的討祂歡喜了。

假如你正面臨不知該留在現職,或者考慮開拓另一個生涯,或是換另一個工作的抉擇,你會如何選擇呢?這通常很不容易,但是你可以將焦慮降到最低。由RBC Ministries所出版《如何明白上帝的旨意?》(How can I know what God wants me to do?)的小冊子,提供了五個步驟,能幫助你明白上帝的旨意。這些步驟的每一個開頭字母正好組成了G-U-I-D-E(引導)一字。
1.尋求上帝(Go to the Lord)。假如你希望上帝能幫助你的話,你必須先和祂建立正確的關係。你必須信靠祂、順服祂並且禱告。
2.明白祂的原則(Understand His principles)。有那些聖經的原則適用於你的抉擇?
3.詳究你的選擇(Investigate your options)。你有那些選擇?它們具有那些優、缺點?這些抉擇會帶來什麼結果?你的興趣、才能和弱點,要如何與工作機會相配合?你要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率為主作工?
4.和他人討論(Discuss it with others)。和不同專業的人以及信任的朋友談一談。
5.善用你的自由(Express your freedom)。如果你倚靠上帝,並且做了各樣的分析,那就憑著信心前進吧!當你藉著讓上帝參與整個過程來榮耀祂時,主也會榮耀你。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樂在工作中-基督徒如何看待職業》一書內容。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2)

Jan Sullivan,美國

我該如何愛別人呢?
耶穌在約翰福音13章34-35節與我們分享了一條新的誡命「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我們的主特別指出我們因著愛別人就被分別出來。我們的愛必須是身邊的人意識到我們是基督徒的唯一憑據,正如基督先愛我們一樣。這重申了我們需要彼此服事。

愛對方是否意味著有求必應呢?那可不一定。比方說,如果一個朋友要求你給他再拿一瓶啤酒,但是他是個酒鬼而且他已經要醉倒了,這時表示對他的愛,也許是忽略他的要求並且向一個清醒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在此時,他需要真正的回覆,而不是一瓶啤酒。你也可以通過向他們分享耶穌的福音來表達對他人的愛。有時候在你的朋友當中活出耶穌的教導也能讓他們懂得上帝對他們的愛。我其實無法徹底描述向朋友分享耶穌那奇妙滋味—能和他們一起坐下來,幫助帶領他們與救世主建立永恆的關係。

另外,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上帝寶貝的創造物也是愛他們的一種方式。作為人類,我們總喜歡貶低別人,然後藉此抬高我們自己。認識到別人也是萬王之王的兒女、也是和基督同作後嗣,能夠幫助我們正確地對待他人。我們可以通過對他人說造就他們的話來愛他們,而不是詆毀他們。

有時你也許沒有意識到愛護他人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直到多年後你才發現,你對某人的愛對他而言遠比你想像地多。有時候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件事。但是上帝知道,這其實才是關鍵。

噢,對了,對他人表達你的愛,想出有創意的辦法來幫助別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有可能讓你意識到上帝對你生命永恆的計畫。好好享受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的生活吧!尊崇祂,用愛來順服祂的訓誡、服侍祂,服事你身邊的人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