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計劃

在耶穌里,我們一切的苦難都會有答案(有聲中文)

 

作者: Feifei,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上周是感恩節。看到朋友圈的朋友們在做不同的感恩,感恩家人的陪伴、健康的身體、平安的生活……早起群里收到一條視頻,標題是:感恩節來臨,請不要忘記感恩這些人!點開看完後,淚流滿面,他們是常常被歷史遺忘的存在,卻是建造上帝國度的功臣們,他們就是從異國來到中國宣教的宣教士們。

這些宣教士們放棄了自己原本安逸舒適的生活,來到一個遙遠而完全陌生的國度。他們帶著美好的憧憬,想要把生命中最寶貴的主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們帶著單純的愛心,想要用上帝的愛去愛那些陌生的生命;他們帶著沉甸甸的責任,想要為上帝的國爭戰奪取更多失喪的靈魂……

然而,他們面對的卻更多是拒絕和逼迫,甚至流血殉道。

我出生在山西,這是一片被宣教士的血灑滿的土地,是一片堅硬的土地。至今,這裡仍然充滿了偶像,人們離棄上帝,任意妄為。然而前幾天,坐在公交車上,看著關於宣教士的視頻,我想起一節經文:「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即便在我眼中,這個地方的人們多麼讓人失望,但上帝對他們卻仍存盼望。

這也讓我想到我自己的信仰生活。很多時候,我會質問主:為什麼在我受苦的時候,你那麼沉默,彷彿不存在一般?然而,正如主的再來不會耽延一樣,我相信祂對我的回應也不會耽延。也許我們為了一件事等待了很久,為了一個環境忍耐了很久,依舊看不到上帝的工作。但讓我們思念那些宣教士,上帝給他們的回應在百年之後,福音的種子撒遍了中國大地。讓我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定睛在永恆,在耶穌里,我們一切的苦難都會有答案。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最棒的禮物

全家感染新冠病毒,祂的恩典還夠嗎?(有聲中文)

 

作者:Fedora Aletheia ,印度尼西亞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這一切得從我和男友發生的一場爭執講起。

他全然不顧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在密閉的體育館與朋友踢五人制足球——而且不戴口罩!我對他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感到非常氣憤,因而決定整整兩周時間不跟他見面。

這一決定看似不近人情,但我有我的苦衷:我擔心男友會因此染上病毒,然後將病毒傳給我,這樣就可能會威脅到我父親的身體健康。這段時間,我一直非常擔心他會染上新冠病毒。他是一名醫生,並且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旦染上病毒,後果將不堪設想。我害怕他遭遇不測。

十天過去了, 沒有出現任何跡象和癥狀。可就在我和男友重聚之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早上醒來時我感到自己發燒了,眼睛也火辣辣地痛。

我測量了體溫,37.5度。我立刻服下幾粒必理通(Panadols),希望體溫能降下來了。好在葯起作用了,燒退了 。

但是緩解只是暫時的。第二天我又發燒了,這次我的體溫達到38度。我難受得要命,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完成那天上午的網課。我的嗅覺和味覺也漸漸喪失,連母親做的我最愛吃的燉牛肉也品嘗不出滋味。

我開始感到恐懼,突然想起我母親三天前出現和我一樣的癥狀。我倆不會感染了新冠病毒吧?但這不可能啊!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除了家人外,我只見過男友。我母親和弟弟也沒有見過任何外人。唯一一個走出家門的是去上班的父親。而我知道他向來嚴格遵守各項防疫程序,儘可能採取一切預防措施:戴防護面罩、口罩、洗手,並且常常用酒精消毒。所以說,我們怎麼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呢?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我父母決定我們一起去附近的醫院進行新冠病毒拭子測試。我表面上儘力保持鎮靜,可是內心卻十分害怕。醫務人員用拭子在我們的喉嚨和鼻腔內採取樣本, 雖然並不很疼,但那種刺癢的感覺讓我的鼻子一酸流下眼淚。但這點不舒服,與整夜急切等待測試結果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第二天,我們拿到結果時像被閃電擊中。我父母和我的測試結果都是陽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迅速佔據了我的大腦:「上帝啊,我該怎麼辦?我會失去父親嗎?我母親怎麼辦?我弟弟是否也會被我們傳染上了?

我母親嚎啕大哭。當她得知我父親這段時間曾與一位當時還無癥狀的新冠病人接觸過時,母親陷入驚恐和懊惱,她開始怪罪起父親,指責他害得我們感染了病毒。大家一時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所措。長話短說,最後我和父母還有弟弟都入院接受治療,他在我們拿到結果後的第二天測試也呈陽性。

起初我頗感憤怒。不單是因為我染上了新冠病毒,而是覺得整件事太不公平。我不去瀏覽社交媒體,因為我不想看到朋友們大秀特秀他們的幸福照,他們不是在聚會就是在購物中心閑逛,居然什麼事都沒有!而我卻如此倒霉——儘管我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呆在家中不出門,不停地給物品和房間消毒,此時我卻身染病毒不得不呆在醫院的隔離病房裡。

當我們全家困在醫院可怕的隔離病房時,上帝提醒我們忘記了一項重要的「防疫措施」,那就是親近上帝,向祂禱告!這可是我們該做的頭等大事啊,卻被我們完全拋在了腦後。

新冠肺炎爆發後的這幾個月,忙碌的生活侵佔了我們全家人一起禱告的時間。而以前這是我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也是夜晚休息之前的最後一件事。忙碌的時間表使我們迷失,我們忘記向上帝禱告並親近祂。

即使我們沒有全心依靠上帝,祂卻依舊行在我們前面,為我們預備一切。感謝上帝讓我們在醫療資源如此短缺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入院治療,而且把我們一家人安排在一間病房。

感謝親人和朋友們在我們治療期間的代禱及鼓勵,他們的愛心和體貼深深地打動我們。許多親戚朋友輪流來看望我們,帶來我們所需用的一切,當然少不了美味的食物。

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感恩的是,儘管我們十分擔心父親的情況,但他沒有被病毒擊倒。CT掃描發現新冠病毒已經感染了父親的肺部,仍需要做各方面的治療,但迄今為止他恢復得很好,已經能夠進行日常活動了。

病毒突如其來,讓我們忘記親近仰望上帝,但我們仍能感受到祂的美善和憐憫,祂一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上帝奇妙地把我們全家在醫院隔離病房的時間變成了一次難得的家庭退休會,讓久違的家庭祭壇得以重建。

現在我們已經出院兩周了,生活又恢復了正常。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需要依靠上帝。因此我們恢復了每天一起早晚禱告的做法。由於不知疫情何時才能結束,因此禱告時也為我們關心的親戚朋友和同事守望代禱。

親愛的朋友們,在我們繼續與疫情鬥爭的過程中,不僅要保持警醒遵守各項防疫措施,而且千萬不要忘記每天親近上帝。不管發生什麼樣的狀況,要記住,耶和華是我們的上帝,「祂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31章8節)。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我的劇本與上帝的劇本(有聲中文)

作者:方以安,台灣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一直以來,我總是嘗試用自己的劇本生活,編織著我的人生。即使在內心深處早知道上帝為我計畫且預備好了一個更完美的劇本,甚至祂也明明地告訴我要如何行,我還是會不願順服主反而順從自己,要跌跌撞撞繞一大圈,才在最後一刻才被上帝拉回。

许多人都習慣懷抱著自己的心意、想法去向上帝禱告,尋求祂的旨意,禱告完以後却仍然按著自己的打算去做。人們不是按著自己的劇本生活就是活在別人寫的劇本或眼光下,究竟誰才是我們生命中的主宰呢?是自己?是某個人?還是那位在隱密處察看的上帝呢?

我是以學測申請入學進入大學的。踏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在蜂擁而至的種種不適應情緒下,我反覆思考最終下定決心準備轉學考。那時的我並沒有向上帝尋求幫助也沒有詢問祂的旨意,我一心只想著要趕快逃離這個學校,想要快些轉學到我認為名次、環境更好的學校。後來我沒有考上,不得不繼續待在原來的學校,只是成功轉了科系。之後,我去參加了學校的團契聚會,等待上帝為我預備的一切。

回首在大學的時光,我發現正是在這幾年中我重新學習單單順服上帝的話,聆聽祂的聲音,也學會了安靜持守地待在團契中學習成長。在這段時間裡,我參與了一些服事、甚至擔任了團契同工。在一次次的服事中,我更加認識上帝,也在與其他同工的配搭中更加認識自己。祂擴展我的眼界,使我經歷了超乎預期的美好校園生活。祂使我與祂的關係更加親密,即使當中也遇到了許多挫折,但這都讓我知道祂確實是那位又真又活的上帝。

我记得孫寶玲牧师曾說過,生命是一場旅程,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劇本來走,也許跟上帝的剧本不同,也許部分相同,但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清楚知道上帝的劇本。儘管如此,首要的是踏出第一步,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要渴慕并順服祂的話語,將自己的劇本與祂的對照,每一天心意更新而變化。這趟旅程,也是漫長的,有時充滿期待,有時充滿灰心,有時得勝,有時跌倒,在每一次的經歷中,上帝讓我們學習新的功課,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朝著祂的計劃向前行,在祂的道路上堅定。

假使我們的人生突然需要停下等待,也不要太過擔憂,因为等待就像休止符,也是樂章的重要部分。有時,等待的後方是更美好的音符。

在這場旅程中,將一切全然交託給主,讓主耶穌來工作,培養我們天國的品格吧。我雖不清楚上帝要將我放在哪裡,但祂知道,這樣便足夠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當上帝的計劃讓你無法理解時(有聲中文)

作者:Michelle Chun,馬來西亞

翻譯:Verena Chi,台灣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上帝啊,你是認真的嗎?」我躺在家裡的地板上,雙眼盯著頭頂上旋轉的電風扇葉片……2014年的一月,我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年少、沒有經驗又掙扎於是否要順服上帝。那時我剛結束在紐西蘭為期三個月的聖經學習課程。回到馬來西亞後,我體會到沒有工作的滋味。儘管只是幾個禮拜,我卻感覺快瘋掉了。

沒錯,我是個控制狂。我愛計劃自己的生活和掌控我的未來。我喜歡選擇挑戰、立定目標,之後努力完成它們。不管怎麼說,如果你沒有計劃,你就是在計劃失敗,不是嗎?所以我就等待著我生命的創造者替我做一個完美的計劃。但我一直感到上帝在對我說:「把握時間好好休息。不要做任何事、不要思考任何計劃,甚至不要去找工作。」

然後呢?!一片沉默。

真是難以置信。我需要錢,而且親戚們都在說閑話。如果不趕快找到工作,我的履歷上就會有一段尷尬的空窗期……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上帝安排讓我休息一段時間一點都不合理!

然而,上帝跟我的關係一直都很有趣。祂常常打亂我的計劃,更妙的是,祂有時會做出讓我感到難過或是傻眼的安排。如果是你,當你覺得上帝瘋了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對我而言,在無數的眼淚和胡思亂想之後,我決定安靜在祂面前,回到祂的話語里。在馬太福音7章7到12節里,耶穌告訴我們要祈求,尋找和叩門。這一段經文安慰並鼓勵我,幫助我度過那段艱難的時期。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有些人會教導我們不應該質疑上帝或是我們的信仰,但請容許我提出不同的看法。上帝創造了我們成為有能力思考的人。勇敢向上帝尋求,求祂賜給我們信心和清楚的旨意,幫助我們不要用世俗的思想來理解聖經(詩篇44篇23-24節,詩篇74篇9-11節 )。

當我們因著希望上帝的計劃符合我們的規劃、慾望或決定而向祂提出疑問時,這樣的尋求就是不健康且帶有私慾的。而當我們以一顆真誠且真摯的心尋求祂時,祂必應允我們。祂的回應或許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祂的平安必定會臨到。在敬拜(上帝完全有可能通過我們正聽的某首歌曲來對我們講話)和閱讀祂話語的過程當中,我特別能感受到祂的同在,祂使我混亂的心逐漸地回歸平靜。

尋找,就尋見

在我們的基督信仰旅程當中,「尋求明智的建議」常被我們忽略。箴言提醒我們尋求智慧是首要之務!如果你正掙扎於是否要順服上帝的話語,我建議你向明智且成熟的基督徒領袖或朋友尋求意見。「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章20節)。當上帝的計劃看似不合乎常理時,敬虔的建議就像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予我們信心回歸到上帝的良善里。我的父母、姐姐、親近的朋友和屬靈導師,都在我無助的時候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他們提醒我上帝的安排時常與這個世界所接受或要求的不同。他們的鼓勵幫助我有勇氣平息屬世的聲音,安靜順服在上帝的面前。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最後,我們要誠心地叩門,求上帝光照,讓我們看見到底是什麼攔阻我們相信祂的計劃。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認知和理性勝過相信萬君之耶和華。我絕對犯有這個錯誤。因為我自以為再沒有誰能比我自己更懂得我深藏於心的想法和渴望了……這是多麼錯誤的想法啊!

畢竟我們只是人類,我們的計劃並不完全,且常常被局限在自己的眼界和經驗里。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未來,又該如何計劃一切呢?或許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實際掌控能力比我們想像的還少。即使我們認為做對了選擇也無法保證結果和我們期望的一樣。

在耶利米書29章11到14節中,我們看到了上帝給我們的計劃,祂應許給我們一個充滿盼望的未來。祂的計劃沒有被罪或私慾玷污,而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為祂心愛的孩子們所做的計劃。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那就是在一份愛的關係中不斷認識我們的造物主和祂創造我們的目的。只要我們全心全意地尋求祂,我們就可以找到祂。這就是祂的承諾。

在2014年,我親身經歷到上帝的計劃永遠勝過我的計劃。我順服了上帝,也決定不去找工作。在這期間,我花時間與祂相處、一口氣看完《頂尖主廚大對決》這個節目、無聊地盯著頭上的電風扇看、以及因著無法相信祂的計劃偶爾自怨自艾一下(是的,我依然是個罪人)。回頭想想,這些時光在我的信仰旅途中無比珍貴。在我陷入人生低谷時,上帝變得更加真實。我不再覺得自己像一個被操控的玩偶。反而,我更深地體悟並認識到上帝的屬性,祂是一位好父親且深愛著我。

祂確實是這樣,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了約莫兩個月,我在一個基督教人道組織找到工作。實際上,我只做了一個初步詢問,然後工作機會紛至沓來,這更感覺像是工作找到我。而且上帝做事從不馬虎,祂的規劃總是細緻而完善的。並且祂喜歡做長線計劃,因為在一年後,當我因緊急情況而被調配去做支持工作時,我認識了一個非常棒的志願者,而這個月正好是我倆結婚兩周年紀念日。

所以,是的,上帝的計劃有時並不合邏輯(至少以我們有限的思維無法理解)。要相信祂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當事情看似對我們毫無益處時。有時候,上帝的計劃看起來不太靠譜,或是你一直苦苦禱告卻沒有得到應允……你可能會感到失落孤單,但此時更要堅信:上帝領我們到這條路上,祂絕對不會撇下或是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堅持到底,祂會安全地引導你進入停靠的港口。

假使你正好也在試圖搞清楚為什麼上帝對你現在有這樣的引領,我鼓勵你大膽地向上帝求,祈求祂賜給你信心和清楚的方向;同時也向你生命中擁有屬靈權柄的人尋求智慧的忠告。叩你自己的心門,求主幫助你全心全意地信靠祂。

最後,我向上帝祈求你會得著平安,安然地相信你的未來是安全且無慮地掌握在這位宇宙終極規劃師那裡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上帝能使用我的痛苦經歷祝福他人(有聲中文)

作者:Jefferson,新加坡

翻譯:Helle Cheng,香港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幾周前,我在教會的查經小組與弟兄姊妹們一起閱讀華理克的著作《標竿人生》。書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你人生的各種經歷中,痛苦的經歷往往是上帝在你未來的事工中使用最多的。你的每一個傷痛都不是白費的!事實上,你最有影響力的事工極有可能源自你最深的痛苦。(此處是華理克的原話。)

這段文字直擊我心。我回想起上帝如何使用我剛度過的一段痛苦經歷與我一位未信主的同事打開了話題。

就在那之前的幾天,我教會的一個好朋友指出了我對他人的漠視。他指出,我時常只看重自己的需要高過他的,這讓他感到很受傷,而我一些其他朋友也有同感。例如,即使知道朋友已經非常疲憊需要休息,我卻仍然堅持拉著他們陪我吃飯。

朋友指出我的不是後,我很快向他道了歉,但心底里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

「他說的是真的嗎?我真的如他描述那樣自私嗎?」

這些問題困擾我多日,因為他口中的我,與我自認為的我差距甚遠。

我繼續閱讀《標竿人生》,書中關於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中的經歷記述大大安慰了我。保羅記述了他在小亞細亞事奉時遇上的種種困難,而這樣的經歷提醒他要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

華理克用下面這段話回應了這段經文:「你必須願意敞開心房與人分享你的痛苦經歷,上帝才可能使用它來祝福別人。你必須不再遮掩,而是坦承自己的錯誤、失敗和恐懼……保羅深明這點,所以他坦然面對自己灰心失意的日子。」

這番話責備了我的心。受批評向來不是件令人舒服的事兒。雖然批評時常是出自善意,讓我們能看到自己的過失並加以改正,但卻無可避免地會傷害到我們的感受。不過,我決定不去盯著傷害看,而是以開放的心接納朋友的批評。同時,我決定以後更加註意朋友的需要。

痛苦的經歷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上帝透過朋友對我的批評,使我看見自己從前忽視的罪。在我思想這件事時,詩篇139篇23-24節在我腦海浮現: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意識到我一直都很自私,不太顧及身邊人的感受。雖然被批評不好受,但我為此心存感恩,因為它不光再次提醒我自己是個罪人,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上帝的救恩是多美好,因此我才能夠過順服的生活。

 

上帝如何使用我的經歷祝福他人

事發後幾個星期,上帝給我機會與一位未信主的同事分享這次經歷。

在吃過午飯後,我們走在回辦公室的路上,這位同事問起我對他的看法。回答前,我決定探究一下為何他會突然問我這個問題。

顯易而見,他被一個朋友狠狠地批評了。聽過他的分享後,我決定向他講述自己被批評的經歷——朋友的指摘如何幫我更了解自己,而上帝又怎樣助我與朋友冰釋前嫌。

那位同事一直全神貫注地聽著,直至我談到如何與朋友重修舊好時,他打斷我說他並不信主,也不信我能與朋友和好是靠上帝的幫助。

縱使他很快轉到新的話題,但我確定我的分享對他有所影響。雖然他還未願意敞開心房談及上帝,但我相信上帝已透過我,向他展現祂的慈愛。

華理克在《標竿人生》中寫道:「有誰比一個戰勝了(嗜酒的)惡魔而重獲自由的人更適合幫助嗜酒者呢?」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僕人,去幫助那些與我們面對同樣爭扎的人。

我明白了我們經受的所有苦難都有意義。雖然我們感到上帝似乎是在責打我們,但祂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意念。祂會成為我們痛苦中的安慰。

當我們認罪悔改時,上帝會原諒我們並借著我們完成祂的工作。

當我們看到一些人正面臨著和自己的痛苦經歷類似的情況,就去找機會與他們分享上帝的愛吧。透過我們真實的分享上帝如何帶我們走出軟弱,他們將會認識我們的上帝。

假如你正經歷痛苦,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夠鼓勵你。上帝從未應許我們在今生不會受苦流淚,但祂應許了使用仍會犯罪的我們,並應許醫治和安慰我們。祂也會透過這些痛苦經歷,彰顯祂的聖名,祝福我們身邊的人。

「你們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申命記 32章39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創意圖文:穿出你的人生目的

作品名稱:穿出你的人生目的

作者:Paulina Sangar (@caramel_art)

作品描述: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會時不時出現在你的腦海里,而你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或許你還不確定應該選擇哪個職業,走哪條人生道路。這讓你既難過又焦慮,感覺找不到出路。

但是仔細想一想的話,起碼有一件事你可以確定,那就是:你的生命有目的!上帝單單為你編織了一個目的,希望為你穿戴。

正如以弗所書2章10節所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不論是在家裡幫忙做家務還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無論所做之事是大是小,讓我們樂於行善吧——因為這可以讓人們看到上帝的愛和恩典。

當我們尋求上帝並以祂為中心時,祂就會為我們穿戴上祂為我們所定的旨意。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上帝是良善的」,你相信嗎?(有聲中文)

作者:Gabrielle Triyono, 美國

翻譯:熊永蘭,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生活中,我們或許會常常說「感謝主」或「主真好」。但我們所做的選擇和生活方式真的體現了我們所說的這些話嗎?對我而言,並非總是如此。

從小就是基督徒的我,一直接受的教導是上帝是良善的。當然我也在生命中經歷過上帝的良善。然而即便我見證過上帝在我生命中所行的奇事,對於上帝讓我去做的事,我有時候仍會懷疑甚至感到害怕。

有一陣子,上帝要我放下一段感情。在過去的經歷中我看到過當上帝要我放棄一些東西時祂的美意,但這次我對這段感情的私慾使我無視上帝的美善。我強行堅持己見並告訴自己上帝的道路並不是最好的。

然而很快我就發現了我錯得有多離譜。

我堅持的這段感情最終讓我遠離了上帝。對方使我分心而且讓我看不見上帝對我的呼召。祂要我寫的書我遲遲沒有寫,教會的服侍我也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因為我們並沒有把耶穌放在我們關係的中心位置,所以我們倆在靈性上都沒有成長。

最後我意識到如果我要繼續維持這段關係,我將永遠無法走進上帝對我的計劃。最終我鼓起勇氣相信上帝的道路是最好的,所以我選擇順服並結束了這段感情。

自那以後,我看見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動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祂為我打開教會事工的門,讓我成為單身團契的帶領人(儘管我參與到這個團契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我也被邀請去分享,講道,以及在單身團契的聖誕活動中帶領敬拜讚美。當那些處在不同境況中的人聽到我的分享併產生共鳴時,我也很受安慰;很多人告訴我說這正是他們需要聽到的信息。

上帝也使用我在自己的網站——「Living Revelations」——上寫的文章幫助他人,這也深深地鼓舞了我。有些人看完后還寫了見證分享說他們覺得文章非常實用並很感謝我真誠的分享。

我在生活中真實地經歷到以弗所書3章20節所說的:「上帝能照着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上帝給我的真的遠超出我的想象。祂為我開拓了更多事工的機會。也更多地在我的生命中動工。

這段經歷幫助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真理:只有認識上帝的良善,我們才能順服地走進祂給我們的計劃。詩篇18篇30節提醒我們,「至於上帝,祂的道是完全的……」

我禁不住地想,我們曾多少次因為不相信祂的道路是完美的而拒絕順服祂,因而錯失了祂給我們的祝福呢?經歷了之前的痛苦我才明白雖然有時候上帝的道路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好,但卻最終總是最好的。

相信主對我們的呼召是非常重要的,西門彼得第一次遇見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路加福音5章中,我們看見主耶穌吩咐彼得到水深處再次下網捕魚。而彼得剛剛花了一整晚捕魚卻徒勞無獲。

彼得對耶穌的回復是:「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章5節)彼得那時已經很疲憊了,他對主耶穌的回答也表明他並不覺得主的建議很好,但是儘管他有懷疑,有猶豫,他仍按着主說的去做了。

結果如何呢?他得到了滿滿的祝福。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路加福音5章6節)。路加福音5章8-9節說:「當西門彼得看見這情景,他俯伏在主耶穌腳前……因他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彼得這才明白上帝的良善。如果他只跟着自己的感覺走,不聽從耶穌,他絕對沒有可能俯伏在耶穌腳前,完全折服在主的大能里。

也許我們跟西門彼得一樣。然而正如彼得所經歷的,我們的感覺並不可靠。上帝希望我們經歷祂完全的良善和祝福,但這一切都始於我們的順服。

我們是否也會像西門彼得那樣回復耶穌說:「但依從你的話,我就如此做」?

如果你還未曾經歷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動工,現在就是你經歷祂良善的時候。如果你看見過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為,請相信上帝還會在你生命中動工的。

我們會不顧自己的感覺和懷疑,用信心順服主耶穌吩咐我們所做的事嗎?我們會認識到“上帝總是為我們好”這個簡單的真理嗎?

我們不必害怕將要發生的事。只要我們與主同行,主的良善將一直與我們同在。詩篇23篇6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沒有什麼比活在主的旨意中更好的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Adriel Yeo,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
國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封面圖片創作:Marie Toh, 新加坡

你是否有短宣的經驗呢?如果你不曾短宣過,那請你想象以下三種情形:

1)你和教會的弟兄姐妹計劃一起到海外體驗一次跨文化的短宣。對此你真的很期待。而且,你們已經聯繫好了當地的一間教會,並了解了他們的需要,也預備好要到那裡去開始一項新的事工。

2)你聽說過那個地方的一些情況。那裡的房屋非常破舊,當地連一所學校都沒有。因此你和朋友們討論決定要捐款來幫助他們的事工。

3)身為青年事工的領袖,你想帶領團契里的青年弟兄姐妹到海外去體驗一次跨文化短宣,藉機讓他們了解宣教禾場的實況。

你是否參加過這樣的短宣,還是知道身邊的人有去過類似的短期宣教?反正我是有。

我並不否認這些短宣旅程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我發現它們並不能總像想象中那麼的有效和有益處。從上面的三種情況來看,一些短期宣教所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比好處更大。

1)新發起的事工可能會難以持續

在短宣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無意中開始一些難以維持的事工。比如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新的事工不只需要金錢投入,也非常需要人力。我們兩個星期左右的短宣結束之後,當地的教會需要靠自己繼續維持那些事工。而大多數情況是,那些教會的牧者本身已經很忙碌了。那麼,要誰去繼續這些新事工呢? 在沒有給予他們所需的人力之下,我們是否加重了當地教會的負擔呢?

我們也可能會忽略當地教會的情況和需要。我們常以自己教會、國家以及文化的情況,來為海外的教會‘打造’一些事工或者活動。但是,能在自己教會進行的事工,不代表也適合別的教會。畢竟,每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同,面對的人也不同。

說個例子吧。有一位在泰國南部村子服侍的教會同工(她之前在曼谷的教會工作)曾經告訴我,在村子里辦的佈道會拿到城市辦可能達不到同等果效。她解釋道,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無神論者,他們很理性也很多疑。比如他們會質疑上帝的存在。而住在村子里的人一般都相信這世上是有神靈的,有一些人本來就在拜他們所謂的神明,所以他們基本上不會質疑上帝的存在。

同樣的,當我們在為海外教會策劃活動或事工時,若是忽略了文化上的差異,我們所做的事工很可能會功虧一簣。

2) 我們可能會讓當地教會/居民過於依賴我們

除此之外,當我們長期用金錢來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時,很可能會讓他們過份依賴我們。

記得有一次,我所在的教會出錢支助一個村子建教堂。我們認為這只是一次性出資幫助他們。然而此後,他們又開始請求我們幫助他們添置更好的吉他以及音響設備。村民們似乎已經習慣性地依賴我們的幫助,而根本沒考慮自己去籌款。

羅馬天主教神父Vincent J. Donovan曾經在東非宣教,他也講到類似的情況。他說,在宣教士們進入東非100多年以後的今天,在那裡卻沒有一個教區能夠自立更生。當東非人民看到海外教會能夠不斷地支助他們(原本的好意只是要幫助東非建立教會),他們便開始過於依賴海外教會,而不再想辦法自己去籌款。

在我繼續之前,我要先聲明,我這麼說並不是在建議我們不要出資幫助他們建教會、學校以及支持當地教會的事工工作。而是我們需要想一想,我們這麼做是否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相比給他們提供建堂所需的全部費用,我們可以根據當地教會的籌款情況來給他們資助。當我們採用適當的方法時,對當地教會是有長遠益處的,他們既得到了幫助,也有機會學習成長。我們所用的方法和我們的良苦用心同樣重要。

3)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小算盤誤認為是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很多時候,我們安排短宣的目的是希望年輕人體驗宣教生活和生命得到成長。確實,參加短宣是會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我認識的很多弟兄姐妹都在參加了短宣后對上帝更加信靠了。

但是,如果我們把「體驗宣教生活」以及「門徒栽培」當成短宣的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應該認清楚短宣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要我們參與擴展上帝國度的使命——而不是完成我們自己的計劃。

短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直接傳福音、醫療短宣、領袖栽培或者舉辦營會。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它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且幫助那些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的信徒在靈命上不斷成長,也栽培他們事奉上帝。聖經教導我們說,基督徒都是從一位聖靈施洗,成了基督的身子,應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並互相建立(哥林多前書12章13節,27節;提摩太前書4章13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因此,短宣隊應該從這幾個方面着手,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們宣教的對象。

然而,我們有時把次序顛倒了。我常常聽到青年們分享他們參加短宣的見證,說他們在其中學到了多少或如何看到上帝的祝福。相較之下,我很少聽到當地教會或基督教組織反饋從我們派去的短宣隊得到了什麼幫助或益處。我很清楚這一點,因為我曾經也是只專註在「我可以學到和體驗到什麼」 而完全忽視了當地教會真正需要什麼。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做好短宣,就需要把上帝給我們的使命放在首位,而不是滿足自己的需要。

那,短期宣教真的好嗎?

是的!我深信,只要以正確的心態與方式去短宣,短宣可以是很有意義的。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先把開始一個新事工的想法擱在一旁,而專註在如何幫助當地牧師更有效地來完成他們的事工。我們可以和一些當地教會建立長期關係,定期與當地的牧師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之後定期到那裡探訪已經聽到福音的弟兄姐妹。這樣我們的服侍就不會為當地同工增加負擔,反而能夠與他們配搭一起開展長久的事工。

在我前幾年的一次短宣中,有一位當地的土著姐妹接受了耶穌基督為她個人的救主。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和一間當地教會合作服侍。那位姐妹信主之後,我就聯繫了牧師邀請她到那裡聚會。後來,當我們再次去探訪那個村子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那位姐妹已經在固定參加主日崇拜了。

短宣也可以成為鼓勵以及支持當地牧師的好機會。短宣隊可以幫助這些牧師們與一些更大的海外教會聯繫。也可以做主日學事工,甚至也可以講道,來減輕當地牧師的負擔。這麼一來,牧者們可以有一些時間做其他的事工,或許也可以有一些休息的時間。另外一些有專業技能的宣教隊(如醫療短宣隊)則可以幫助教會來服侍當地有需要的民眾。

聖經里有一個例子是我們可以效仿的。保羅打發以巴弗提到腓立比教會去。以巴弗提曾提供保羅需用的(腓立比書2章:25節)。在這裡,以巴弗提並不是一位宣教士,而是為長期宣教士提供支持與幫助的那個人。然而以巴弗提對保羅的幫助很大,保羅形容以巴弗提為他的「同工」。

相同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看成是當地教會的同工。說白了,我們應該把當地教會和宣教士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並竭力幫他們維持現有的事工。在宣教的禾場上,我們要能夠以當地教會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計劃。

我們或許不能在宣教禾場上久留,但是我們卻可以多次去到一個地方短宣,不斷地和當地教會建立關係並支持他們的事工。雖然每一次停留的時間很有限,但是我們若好好的完成事工,它的果效卻可以是長久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當上帝一次又一次破碎我的夢想(有聲中文)

When-God-Crushed-my-Dreams-Not-Once-but-Twice

作者:Ian T.,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的爸爸和叔叔們都是職業軍人,所以輪到我應徵入伍時,我很想延續家族的傳統。(我的國家要求每人都要服兵役,身體健康的男性都需要在軍隊服役兩年。)

入伍第一天我至今難忘。雖然其他人牢騷滿腹,抱怨將要失去自由,我卻滿心歡喜。我感到一段新的征程開始了,兒時的夢想就要實現了。最激動人心的是,我被招募到特種部隊精銳營,這是少數人才能獲得的殊榮。入伍第一天晚上,我從營房的窗戶凝視窗外,默默祈禱,向上帝感恩:「親愛的上帝,謝謝你給我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求你幫助我好好表現,並在訓練中保守我,阿們!」

最初三個月的新兵集訓很艱苦但卻充實。因着訓練本身的性質,加上一直在一起,我與戰友們建立了穩固的友誼。而且我贏得了體能訓練最優獎,以隊里最優異的成績畢業,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我興奮極了,那絕對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刻之一。我感謝上帝如此賜福於我,也非常確信這是上帝為我預備的職業道路。在訓練的第二個階段,我們接受了跳傘訓練,我最後升級為訓練有素的傘兵。

但是這一切都在一瞬間灰飛煙滅了。

一日,天氣晴朗,大家像往常一樣在營地訓練。我們被告知下午要去空軍基地進行一次跳傘。在去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樣做預備,在腦中不斷溫習背誦跳傘程序。之後我激動地跳出飛機,但是當我就要落地時,風向突然改變。我重重地摔在了錯誤的落腳點,一隻腳骨折。剎那間,我大好的前途化為泡影。我在部隊的職業道路就此打住了。我開始了漫長的身體恢復期並陷入了抑鬱。

就是在那段時間裡一位好朋友鼓勵我找點事做,別閑着,希望做些事情能轉移我的注意力,我就可以不再去想自己破碎的夢想了。然而當時我還沒有從悲痛中緩過神來,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追求的了。我想,為什麼上帝給了我順風順水的那段日子,還鼓勵和獎賞了我,然後又突然拿走了這一切呢?我覺得自己成了笑柄(而且一點也不好笑)。之後那位朋友又建議我試一下當老師。我對此不屑一顧——我上學的時候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可不想變成受氣的一方,遇到像我自己這樣難纏的學生。

就這樣過去了幾個月,我開始感到煩躁不安。每過一天,想要找點兒事情做的想法就越強烈。我最終決定試試看當老師。我在網上申請在一所小學做代課老師,並得到了這個職位,聘期一年(原來的那位老師休產假了)。然而我對這次從教的機會並沒有多大熱情,但我告訴自己要樂觀些,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從這次經歷中學習。

兩個月的教課讓我愛上了這份工作和這個班的學生。教課以及跟學生們的互動幫助我走出了抑鬱,我感覺自己重新對生活有了方向感和使命感。當我漸漸從傷病中康復后,我申請要為學校教授體育課,並開始了體育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函授課程,這樣我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我的目標是在完成研究生課程之後正式進入教育部門成為一名體育老師。我對自己說,這就是上帝預備我要做的事了。我禱告上帝給我引領,並給我機會與學生和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事情比想象的進展還要順利,我非常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同事和家人的肯定和鼓勵也讓我更加堅定這個決定是對的,我對未來又充滿了盼望。

在拿到體育方面的學位后,我申請接受師範教育方面的培訓,想要申請成為一名師範類研究生。然而教育部拒絕了我的申請,又一次我的夢破碎了。我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失望和挫敗感。好不容易我感到嶄新的生活近在咫尺了,但卻又一次幻滅了。我感到上帝對我實在是太不公平,祂就這樣當著我的面猛然關上了門,還不止一次。又一次,我一直以來得到的那些認可變得毫無意義了,至少看起來如此。

如今,這些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我真希望我可以告訴你上帝在之後又給了我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但事實並非如此。而是我學會了接受上帝給我的安排。就是在那兩次嘗試而又兩次失敗的黑暗日子裡,上帝讓我變得更謙卑,並幫我看到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9節)。雖然我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並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行,但是上帝讓我明白祂才是最終掌管全局的那一位,離了祂我真的是什麼都做不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現在在做的事,你大概會覺得這份工作跟我完全不搭。不同於我以往的經歷,我認為自己並不很擅長現在所做的事。但是正是因此我才能一直記得在前途未卜甚至是絕境中上帝的恩典仍然夠我用。

上帝的能力正是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后書12章10節中提到的:“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因着祂的榮耀,上帝陪我走過了這一切的風暴並讓我經歷了祂的信實。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