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

上帝,麻煩賜給我這四樣東西哦!(有聲中文)

4-Things-God-Should-Have-Given-Me

作者:Constance G,新加坡
翻譯:Eileen Shang,中國
語音播讀:佳音,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以下文章用反讽的手笔写作并不是我们鼓励的祷告方式而是意在帮助我们明白自己祷告的荒谬之处

上帝,當我們向你禱告時,你不是應該祝福我們嗎?

主日學不是教我們緊握雙手,閉上雙眼,低頭為我們想要的東西真誠祈禱嗎。我固定參加主日,參與各樣服事——詩班、兒童主日學和青少年事工,這些你也都該給我加分吧。
你的話語告訴我們,“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詩篇37篇4節)。這些都是聖經中記載的應許。還有,你還在馬太福音6章33節中應許說“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既然你如此慷慨地給我們這些應許,那我就說一下我想要的四樣東西吧。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過去的20年中你都沒有垂聽我的祈求,但是即便是現在你為我成就也還不算太晚,我是說現在立刻成就。
1.音樂才能
你似乎是在當初創造我的時候,就忘了給我音樂方面的才能。你賜給我的朋友們完美的辨音能力,又給他們彈奏多種樂器的天賦,讓人羨慕,而我卻音都辨不清楚。哦,不,我也會一種樂器,那就是吉他。但是,畢竟吉他並不難學,何況有那麼多人不只會彈吉他,還會很多其它樂器。為什麼我就不能有更多的音樂才能呢?而且你若賜給我音樂天賦,我可能已經成為了福音音樂界的第二個克里斯•馬汀。那我就能創作出超多動聽的歌曲,並因此影響更多人的生命,甚至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我的音樂會上稱頌你的名。

這些聽起來不是很棒嗎?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2.財富

這一點很重要。當我每周末都要數着自己口袋裡的錢看夠不夠再買一個麥當勞的甜筒時,你知道有多窘迫嗎?

如果你讓我很富有,我就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再也不用擔心商品上的標價了。衣服買的太多?不是問題!再買個衣櫃就行了。空間不夠大?那我就搬進一棟大房子,這樣我也不用擔心我1米8的大床是否會卡在門口進不去了。

這樣的話我也能給教會多奉獻一些金錢,幫助擴展你的國度。我可以資助牧師讀神學,並建造更多的教會。上帝,我知道,我現在就應該開始奉獻。但是,你看,我現在掙不了那麼多錢,所以你也不要期待太多。還是等我多掙點錢,再開始奉獻吧。

所以,你先把財富賜給我好嗎?

3.美貌

哇,上帝,你看那個女孩——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顴骨,甜美的微笑。

再看看我,小眼睛,大圓臉。再怎麼化妝也無法讓我變得更好看,我已經試過了。無論我穿的多麼時尚,也不能改變我不漂亮的事實。如果我有那個美女的樣貌,就算我穿個破布也依然能貌美如花。大概只有到那個時候才可能會有男生開始注意到我吧。

當然,我並不是想讓人誇我漂亮,或讓人羨慕嫉妒。我只是想在變得漂亮后,和別人分享我的美麗秘訣,幫助你的百姓們更自信一點。

4.聰明才智

你知道我從來都沒有過各科成績都很突出的時候,也從未在班裡名列前茅。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總是比別人差,老師和朋友們也從沒有人說過我“聰明”。

上帝,說實話,我覺得這都是你的錯。如果你能像祝福所羅門那樣,賜給我過人的智慧,我就不用在課堂上學的那麼吃力,也不用熬那麼多夜奮力備考了。而且我也不用為了趕上學習進度,而沒完沒了的上補習班。難道你不知道走兩個街區去上補習班多累嗎?

如果我很聰明的話,我就可以幫助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補習他們的功課,而不再做那個要麻煩朋友幫我補習的人了。你說過“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我想按照你的話去做,有什麼不對嗎?

我已經說了我的需求,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為什麼想要這些東西。上帝,說真的,我現在過得很艱難。我知道,你說過“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章4節)。但是,我不是一個能忍受患難的人,我比你更了解我自己。

如果你賜給我所求的這些,我會每天都讚美你,並向所有人述說你的美善。當然,我現在也可以這樣做,但是如果我在擁有了更多祝福的情況下讚美你,難道不會顯得你更偉大嗎?

編者註:你可能覺得這篇文章有點誇張而且搞笑,對!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有一部分是真實的,比如音樂才能那一段。不過作者不是真的每周都吃麥當勞的甜筒。然而,文章中的很多想法可能你也有過。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你所面臨的掙扎,以及上帝是怎麼向你說話的。我們期待聽到你的心聲。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

工作累覺不愛,內疚滿滿,上帝卻讓我滿血復活…(有聲中文)

Burned-out-and-guilty-at-work

作者: Katarina Tathya Ratri,印尼
翻譯:夏天,台灣
語音播讀:安安,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2017年3月,我職業倦怠了。

在從中爪哇的家鄉搬到首都雅加達的五個月後,我開始對工作產生倦怠。當時的我在一個食品和飲料公司擔任區域經理。作為經理,我負責管理一些門店,確保店裡的質量、服務、清潔和銷售符合公司的標準。還包括督導那些不認真上班、不努力工作的員工。最初,我根本沒想到適應新環境會有什麼困難。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困難重重──我常因工作中發生的事哭泣,而且每天都加班到很晚,甚至不得不犧牲假期。指出我下屬的錯誤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在公司工作的時間比我久,許多人的年齡也比我大,他們對我說話一點都不客氣。

當我告訴我最好的朋友和我男朋友我的困境時,他們試圖給我打氣,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最後我開始儘力「忽視」工作,拖延工作任務,雖然這樣做反而讓我感到內疚。

一個星期天,我在教會聽到了一個關於約書亞的講道。當上帝選擇約書亞當摩西的接班人時,祂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命記31章6節)。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時,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難,我覺得上帝鼓勵我要勇敢直面我的困境。

然而,當星期一來臨,我意識到我要去上班並面對一切時,我再次感到害怕,接着腦海中浮現出一連串的如何能逃避自己責任的想法。我祈求上帝赦免我懷疑不信的罪,但這個過程每天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

有一天晚上,我發高燒,甚至連去看醫生的力氣都沒有了。於是我打電話給我的男朋友,他從萬隆飛到雅加達帶我去診所就醫。醫生告訴我,我的病是由於工作壓力太大引發的,我覺得也是。

因此我的男朋友和我決定放下工作,到雅加達附近休假旅行。然而在旅途中,我男朋友的錢包在我們坐公車時被偷了,我想到是自己間接造成了這次失竊,就非常自責,又傷心又氣憤,我忍不住哭了。

令我驚訝的是,我的男朋友竟然還在微笑。他告訴我,他認為所有事情的發生最終都是為要讓我們得益處,儘管情況看起來很糟。聽到他這樣說,我感到很慚愧。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我反思自己並意識到,我從未真正降服在上帝的旨意里。

從那時起,我改變了我對外在環境的回應態度。每當我受困於工作時,我會提醒自已記得我最初決定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動力是什麼——為要磨練自己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當時我知道這項工作並不容易,而且我需要領導那些比我年長和更有經驗的人。在讀經時,提摩太前書4章12節鼓勵了我:「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

這節經文給了我力量和勇氣讓我能繼續待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我知道,透過這份工作,上帝正按照祂自己的意思塑造我。在這個過程中上帝幫助我學習了如何在挑戰中保持謙遜,從我面臨的困難中總結經驗(例如我必須努力滿足我主管的苛刻要求)。

上帝也給了我很多次的機會。我回憶起自己從前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是怎樣做的──只是單純地逃避責任──我意識到其實我那時應當被處罰甚至被解僱。然而當我低落或犯錯時,上帝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相反地,祂幫助我,讓我有力量走下去。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全然依靠和降服於祂。

如今,每天在我開始工作前,我總是先花一點時間禱告。從前的我總是祈求上帝能夠挪走我所有的掙扎與挑戰,但是現在我學會了祈求上帝給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力量支持我度過每一天。即使別人惡待我,我希望我也能夠微笑以對並以上帝為樂。

當我面對問題或遇到難相處的人時,我也學會了耐心對待。在工作中與同事們相處時,我儘力保持喜樂的狀態,並與他們有更深入的溝通。縱然自己心知肚明總會有人不能完全接受我是他們領導的事實,但我因着那些慢慢開始對我敞開心房的人而備受鼓勵。上帝改變了我,讓我從一個輕易就放棄和無法面對他人消極反應的人變成了一個會主動去接近那些對自己沒有好感的人,甚至願意去更多認識他們的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雅米詩歌:上帝真好(有聲中文+有聲粵語)

作者:無聲笛,中國
語音播讀:So Man,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圖片來自網絡

普通話

粵語

pexels-photo-110157

上帝真好
在每一個清晨
讓我睜開眼睛
打開窗戶
就能看見祂精美的創造

cherry-blossoms God is good

上帝真好
每一個晴天
祂讓溫暖
在每一個角落照耀
萬物都享受着陽光
親密的擁抱

rain

上帝真好
每一個雨天
讓大地向著天空
綻放微笑
每一塊泥土
都和螞蚱
一起舞蹈

happy work

上帝真好
祂給了我白天
讓我有自由的時間
盡情奔跑
祂賜予我日用的飲食
供應我今天一切的需要
使我有力量工作
不去為明天感到煩惱

上帝真好
祂給了我黑夜
讓我有安靜的時間
讀祂的話
默想與思考

pexels-photo-25232

上帝真好
祂賦予我靈感
讓我現在可以在窗前寫詩
記錄生命中的美好

child running

上帝真好
當我失敗了
祂就給予我勇氣
讓我更加有力量
邁開前進的雙腳

pray

上帝真好
當所有人都不理解我時
只有祂不撇棄我
依然垂聽我每一個
真誠的祈禱

happiness

上帝真好
當我贏得掌聲時
祂會提醒我
告訴我不要驕傲
因為這一切都是上帝所有的榮耀

cross-sunset-humility-devotion

上帝真好
儘管人生會遭遇
意想不到的風暴
祂依然扶持我
用不變的愛
時刻將我圍繞

joyful

上帝真好
不同的時候
用不同的方式
來雕刻我
讓我經歷蛻變
使我的生命在祂的爐中
煉凈與陶造

rest

上帝真好
讓我漸漸發現
什麼才是幸福的味道
沒有一個人
沒有一件事
像祂這樣
真實又奇妙

God's love

上帝真好
祂的應許
一點一畫都不會減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詩與插畫:上帝是我的導航系統

TC--Chinese-Poem-(1)

TC---Chinese-Poem-(2)

*此詩歌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乾渴時,如何重新感知上帝的愛

Why-should-I-still-believe-in-God

作者:Priscilla G.,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既然我都看不到,聽不到,也感覺不到上帝了,為什麼還要愛上帝呢?為什麼還要去教會,還要繼續相信?

一位我帶領信主的朋友最近產生了這種疑惑。正如十年前的我。

當時,我很想要放棄信仰。那樣的話,我的每個周日上午以及用來跟教會小組成員和牧者聚會的周中晚上都會空出來。這樣做也許會使我失去一些教會的朋友,但是我還有其他朋友呢。教會的朋友可能會失望,但我想時間長了他們會淡忘的。

然而我很清楚僅僅因為沒有「感覺」就放棄信仰是非常不成熟的。我知道即使感覺不到上帝,我還是應該愛祂。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我跟上帝的關係,在人際交往和職場上同樣適用。如果人們只在「感覺到」的時候才履行責任,那絕對會天下大亂。

即使以我當時淺顯的聖經知識,我也知道「沒有信心,上帝是不會喜悅的」。

然而,我對上帝的愛和信心還是隨着我感覺的乾涸而日漸衰退。雖然我想要脫離這種信心枯竭的狀態,但我卻不知道該怎樣做。

我迫切地想要回到跟上帝關係緊密的那些時光。那時候上帝是與我同在的。不論是在教會還是在卧室,我都能感覺到祂的回應。我也體會過聖靈的安慰和被聖靈充滿以及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我知道這絕不是因為現代音樂的渲染,而純粹是上帝的超自然力量在做工。

我深深地記得並且懷念那段時光。想到這兒我意識到:放棄基督信仰等於是否定了跟上帝同行的所有時光。

所以,那個時候以及後來的每次「曠野季」到來,我都會做以下幾點:

銘記上帝的作為

我們很多時候都忘了上帝曾經為我們做的事。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他們抱怨在沙漠中的各種不便,甚至說他們寧願待在埃及做奴隸(出埃及記 16章2-3節)。他們只關注眼前的問題卻忘記了上帝之前施行的奇迹(尼希米記9章17節)。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摩西要先帶以色列人回顧之前上帝是如何看顧他們的(申命記1-4章)並跟他們強調要銘記上帝是如何帶領他們出埃的(申命記5章15節,7章18節,8章2節,15章15節,24章18節),之後才帶他們進入應許之地。

記念上帝的作為讓我們不把祂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並且讓我們在忙碌或試煉中持守真理。

當我跟別人有衝突時,我會想想我們作為朋友時共同經歷過的事並想起他的好。這樣即使他說的話或做的事使我煩亂,我依然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同樣的,當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或者祂沒有回應我的禱告時,我會回想祂在我生命中的恩典,也相信我會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詩篇 27篇13節)。

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上帝的恩典,比如寫在日誌本上或者跟朋友分享見證。讓我們來一一細數祂的恩典吧!

尋求上帝

回想上帝的恩典讓我明白跟祂建立關係是多麼重要,也使我確信努力尋求上帝是值得的。

如果我知道一個學校的講座很重要,但我卻很困,怎麼辦?我會努力克服睡意。通過吃一點甜品或者喝咖啡來保持清醒。同樣的,通過一些努力來克服我們裡面的空虛,為真道打美好的仗,也能幫助我們度過靈命的枯竭期(提摩太前書6章12節)。

可以肯定的是,信心是來自上帝的禮物。然而聖經上也記載了信道源自聽道,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章17節)。救恩是來自上帝的禮物,而我們蒙召不是為了得着救恩而是要活出救恩!

這場戰鬥要從承認「我們需要幫助」開始。你遇到過需要指路卻不願意開口問路的人嗎?有時候當我們遇到了問題,我們寧願嘗試自己解決也不願尋求幫助。

當我最終從靈命枯竭的「曠野季」走出來時,我開始責備自己為何沒有更早地尋求上帝。之前我總是跟自己說——「我感覺不到上帝」,「我在教會的服侍中一無所獲」,「這是沒用的」——但我並沒有直接跟上帝說過我的感受。

詩篇中有以色列人哀嘆他們感受不到上帝的章節。他們對上帝非常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詩篇 27篇9節, 88篇14節, 102篇2節), 我也嘗試了這樣做。

我通過堅持去教會,聽講道和用僅余的那點信心唱讚美詩來尋求上帝。這就像是去看醫生:我不知道我跟上帝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或者為什麼事情會變成現在這樣,但是我仍向祂禱告。我向祂(醫生)誠實地說出我的感受(癥狀)並且準備好要接受幫助(藥物治療)。同時我也給上帝和自己一些時間來改善現狀(即使是藥物也需要時間才能起效)。

「尋找,就尋見」(馬太福音7章7節)。「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耶利米書33章3節)。尋見上帝並聽到祂的回應也許不是瞬間就發生的,但是一定會按着上帝安排的時間發生。「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后書3章9節)

信靠上帝的應許

我相信上帝總不撇下我,也不丟棄我(希伯來書13章5節)。我也拿這個應許來反問上帝;「你說你總不撇下我,也不丟棄我,但是我卻感受不到你在我身邊。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地明白了祂真的從來沒有離開過我,這段「曠野季」是用來錘鍊我對祂的信心,如此一來,我們的關係就不是全然建立在感覺之上了(像是之前那樣)。

我甚至寫了一首歌(現在看來曲子相當業餘,也是迄今為止我寫的唯一一首歌)但是這首歌卻提醒我即使在我迷失,偏離正道的時候上帝依然愛我。

在等待的時間裡,謹記不要對上帝關上心門。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祂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但是往往是我們自己拒絕敞開雙手(和我們的心)去接受祂給的恩賜。

上帝是跟我們說話的神,時至今日祂也一直在跟我們講話,但是我們有認真去聽祂的話語嗎(馬太福音11章15節; 馬可福音 4章9節, 23節)?

「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0章35-36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我的敬拜蒙上帝喜悅么?

does-my-worship-please-god作者:Jesse Schmidt, 加拿大

翻譯:Iris,中國

我是個超級容易分心的人。有時候只是短暫的分神並不影響做事兒,但是漸漸我發現這個壞習慣竟然開始在我最不希望被打擾的時候出現——在禮拜天敬拜上帝的時候 。

這種狀況時常出現在我開始關注聚會的外部環境之時。比方說,當我所去的教會剛好是演唱會風格的敬拜(燈光很明亮,音樂很吵,樂隊很專業)時。雖然我也許在跟着唱或者隨着節拍鼓掌,我的腦子裡卻已經滿是對這種敬拜方式負面和批判的情緒了。我的關注重心並沒有放在上帝身上而是被周圍其他的事物上。

我越是深入思考我為何會在這樣的時候那麼容易分心,就越是開始思考起敬拜本身。到底我們所說的敬拜指的是什麼呢?

根據牛津大辭典,敬拜是「明顯的敬畏與愛戴之情」。我們應用自己的整個生命來敬拜上帝。在約翰福音4章23-24節,耶穌教導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拜,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我是否已缺乏這樣的敬拜精神-尤其是當我在教堂唱讚美詩的時候?經文里的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能夠知道自己的敬拜是蒙上帝喜悅的?

用心靈敬拜祂

用心靈敬拜意味着全心地敬拜。我們敬拜上帝,無論是歌唱讚美還是在生活中的敬拜,都需要有發自內心真摯的熱情和愛。沒有這些,我們的行為和言語都是空洞的。

這就意味着無論我獨自一人在小屋裡歌唱抑或是在教會裡,我對上帝的讚美都應當是一樣的。當我們專心於上帝,其他外界的因素——我們的感覺或者我們生命的境遇都不會影響我們對祂的稱頌。不論我是剛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還是處在一個每況愈下的境況中,我都一樣可以讚美祂。

有一個故事一直激勵着我,在使徒行傳16章24-25節,保羅和西拉在獄中唱詩讚美上帝。即使在他們狹小的監獄隔間里,在苦難和迫害的景況里,他們依然得以全心讚美上帝。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完全是出於他們內心對上帝那份真摯懇切的愛。

但願我們的心能夠像保羅與西拉那樣。但願我們能夠學會在任何環境和遭遇中都稱頌上帝。

用誠實敬拜祂

用誠實敬拜上帝就是為著祂的身份敬拜祂。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了解上帝的品格和身份。

對我來說,對於我並不熟悉了解的人,我根本無法發展出深入的情感和建立更深的聯結。如果我沒有跟祂建立過個人的親密關係,光憑着唱歌讚美敬拜祂,我無法說出這位上帝有多麼的好。單靠從別人那裡聽說祂的樣子,我們是無法熱愛讚美上帝的。我們需要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

若是光歌頌讚美上帝卻沒有對於祂真理和品格的認知,這讚美只能流於煽情與自我感覺良好的虛浮表面。我可以在教堂大聲歌唱,每首歌曲爛熟於心然而卻沒有與上帝的親密關係。這當然不是上帝所期待的。

所以,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就是培養一顆熱愛上帝了解上帝真實品格的心。我們需要花時間與祂相處。通過持續讀經,花時間專心禱告,培養與祂之間的關係,我們將很自然地擁有對祂真摯的敬拜。我們會因為了解而更愛祂,會因為愛祂而更渴望敬拜祂以及看到祂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完美的上帝祂不是完美主義者

god-is-not-a-perfectionist作者:Raphael Zhang, 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又一個清晨,我從對美好的渴望中醒來,卻不曾擁有,」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這樣寫道。多年來,我一直深深贊同這句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和內疚、羞愧做鬥爭。我很想在上帝面前走義路,但卻總是跌倒。即使我很多次告訴祂我不會再犯罪,但過不了多久,我又再次跌入罪里。

我實在不想要這些負罪感,於是我決定做一個完美主義者。我琢磨着如果我把所有事情都做對並且把所有話都說對了,人們就會認可我和喜歡我。我需要他們對我的肯定,需要他們告訴我我不差,告訴我其實我已經很好了。

有一次,我在教會小組聚會中分享,我感到生活就是在永無止境、精疲力竭地地追求一個我永遠達不到的目標。小組長說:「你可以選擇堅信上帝的話,或者堅持你的感覺。」這些年中,我體會出了他話里的真理和智慧。

上帝不是完美主義者

很多年前的一天,這個真理忽然浮現在我腦海:「上帝是完美的,但祂不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說:「在任何時候,你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須完美無缺。任何一個破壞這種完美的小瑕疵都會把事情搞砸。」

我意識到如果上帝是完美主義者,在亞當夏娃犯罪的時候,祂就會立馬滅絕人類,因為祂不會容忍受造物上存在或遺留着任何缺陷。祂也不會給我們自由意志,因為這樣我們就不會犯錯。祂會成為一個操控者,掌控着我們的一舉一動,不允許任何錯誤的事情發生。

然而,上帝不是那樣的。相反,祂「乃是寬容我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后書3章9節)。祂給了我們自由意志,即使這意味着我們不一定總是會選擇愛祂。

上帝也能容忍過錯。確實,「完全」是我們所要追尋的理想目標(馬太福音5章48節),但是上帝知道我們不會永遠不犯錯。祂看重的乃是我們的奉獻,和努力追尋祂的心。

上帝看重奉獻

我們所欽佩的大衛王,主這樣說「他是合我心意的人」(使徒行傳13章22節),但他的一生並不完美!他犯了姦淫和謀殺罪,又自作主張數點人數,不討上帝喜悅。

我記得當我看到上帝如何描述大衛時是多麼震驚。上帝說:「他完全歸於耶和華他的神」(列王紀上11章4節)和「我僕人大衛,遵守我的命令,一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列王紀上14章8節)。

真的嗎?可是大衛犯了那麼多罪啊?

那一刻,我明白了上帝看到的完美非同我所看到的。換做我,是不可能對大衛有如此高的評價的。然而,上帝就是那樣看待他的一生。

雖然大衛的一生並不完美,但每一次犯罪,他都願意在上帝面前認自己的罪,(詩篇51章2節;撒母耳記下24章10節)。那是他全心全意相信上帝的印記,也是上帝所看重的。

上帝看重饑渴慕義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約翰一書1章8節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上帝的話明白地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如果上帝是完美主義者,那我們所有人都不合格,祂不會接納任何人。

然而,經上也告訴我們「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約翰一書1章7節)。該如何理解我們不完全,但仍能在光中行走呢?我相信唯一的可能就是上帝已經為我們做好了準備,當我們跌倒時,祂會幫助我們重新站立並與祂同行。

這就像是比賽中的跑步者。跑步者可能會跌倒數次,但這並不意味着他被取消資格。他仍然可以站立起來,繼續向前並跑完整場比賽。我相信上帝看重的是我們在跌倒時能不斷站起來繼續跟隨祂的決心。

上帝藉着耶穌寬恕我們

因為耶穌基督的寬恕,我們才能在跌倒后再次站立起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過去的我,一直無法完全接受上帝寬恕了我這個事實。每當我陷在罪里,我就感到無比內疚、自責、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非常羞愧,不敢也不想去親近上帝,因為祂是聖潔的,而我卻是污穢的。但是每當我像亞當夏娃犯罪后那樣躲避上帝的時候,我就會墮落一段時間。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當我犯了罪時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上帝施恩的寶座,」這樣我才可以「得憐恤,蒙恩惠,作[我]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在那裡,我可以從我的內疚中找到解脫,尋得自由。

從那時起,每當我陷入罪中,我會立馬走向十字架,因為藉着耶穌的寶血,我就完全得到寬恕。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是選擇全然地相信上帝的應許——向祂認罪,在祂信實公義的裡面,祂不僅赦免我的罪,還要洗凈我一切的不義,使我「乾淨」,「比雪更白」(詩篇51章7節)。

上帝是永遠良善的

正因為這樣,我不斷地向主獻上感恩。是怎樣的恩典,讓上帝為了要作你我的父而犧牲了祂唯一的愛子?(哥林多后書6章18節)每當我思想這一點時,都會被上帝的大愛折服。

我不可能總做出對的選擇,但我堅信上帝永遠是良善的。當有羞恥感對我說“我不夠好”時,我就提醒自己,因着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天上的父在祂愛子的裡面接受了我(以弗所書1章6節),又傾倒祂的大愛,讓我成為祂所愛的孩子(約翰一書3章1節)。

當有負罪感對我說,「我又做錯了事情」時,我提醒自己上帝總是因着祂兒子的寶血來寬恕我的罪。現在我是光明之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5節),雖然我還會時不時地犯錯,我知道眾光之父(雅各書1章17節)給我恩典,讓我繼續走在光中。

因此,我能用使徒保羅的話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向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章13-14節)。

所以我不再認同瑪麗·奧利弗的說法。然而,也有一些日子我又回到過去完美主義的習慣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所成長,現在我可以宣告:每天早上,我心切慕尋求上帝,祂總是對我那麼好(詩篇42章1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明知世界會出錯,上帝為什麼還要創造世界?

why-did-god-create-a-world-that-he-knew-was-going-to-go-wrong-eventually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

翻譯:孔曉慧,中國

這個開頭我已經是第三次寫了。前兩次我都寫了好幾段,最後發現寫不下去,就都刪了。

儘管花了幾個小時才寫了前兩版,但我還是毫不心疼地按下了刪除鍵。反正都出錯了,幹嘛還要繼續寫?

這讓我想到,上帝為什麼不像我這樣對待祂的創造呢?當上帝創造天、地和其上的一切時,世界本來是完美的。創世記第一章七次提到「上帝看着是好的」。然後,整個世界都不好了(托亞當夏娃的福),結果就成今天我們這個樣子——生活在一個跟完美差十萬八千里,註定滅亡的世界里。

關鍵是,我們知道上帝無所不知。祂能夠看透一切,知曉一切,洞悉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切的事。也就是說祂早知道亞當和夏娃會在某一時刻決定背叛祂。祂也早知道亞當夏娃犯的罪不僅會使這兩個人受到判罰,也會使懲罰延續到人類的子孫後代和整個世界。

那上帝為什麼不「刪除」這個世界,重新來過呢?畢竟,再花個六天來創造也不會有多難,不是么?當然,你也可能會說,知道了人是個什麼樣子,世界2.0版本估計也是重蹈覆轍。那問題來了,上帝幹嘛費那麼大勁去造一個祂明知道最終會出錯的世界呢?

首先,我要寫一個免責聲明:

我不會裝作這麼深刻的問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基督徒最常問的一個問題了。我也不想讓大家以為我為這個問題仔細研讀了聖經,從而得出了一個符合聖經,並且邏輯和神學上嚴謹的解釋。坦白講,我只是閱讀了一些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然後重新整理了一下信息,好讓我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同時,我也不是在尋找一個無懈可擊,讓最堅定的無神論者或最固執的懷疑者都無法辯駁的答案(所以請隨意提出異議)。我只是在尋找一些可能的解釋,或是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畢竟,聖經沒有明確告訴我們為什麼上帝決定容忍出錯的人類,任由他們毀壞自己的創造,或者說,為什麼祂即使知道世界會出錯,卻依然堅持創造世界。

why-did-god-create-a-world-1

 

 

但是,在此之前,我認為有必要考慮(或排除)幾種可能,以縮小討論的範圍。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堅持上帝是完美和良善的這一基本前提。

那麼這所有的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上帝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但不管怎樣就是出錯了,於是祂不得不派祂的兒子來做一個快速的搶救工作。

這表面上看起來言之有理。創世記第一章並沒有告訴我們上帝預測出將來某天會出問題;你甚至可以想象祂在創世的這六天中,每天面對自己的創造之工滿意地點頭說:「這是好的」,然後又不得不在亞當、夏娃吃了那致命的禁果之後哀嘆。

不過,如果我們說上帝的創造沒有按祂的預期發展的那麼好,不就等於說上帝沒能管控好自己的創造嗎?基於上帝是至高的、全能和全知的這個前提,我不得不排除這種可能。假如上帝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創作……那麼就沒有什麼是靠譜的。所以,來看下一種解釋!

第二種可能: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就安排好了一切,好讓祂可以派遣自己的兒子到世上,以彰顯祂的榮耀。

這個觀點似乎與上帝創造世界的目的一致(「諸天訴說上帝的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篇19篇1節)。這種解釋讓上帝看起來像一個大片導演,親自導演了這一切——人類犯罪,然後上帝派遣自己的兒子來到世間施展救贖以展現祂的憐憫和愛。

只不過,這樣說來的話,不就是在說是上帝創造了罪嗎?祂先把一切都造得好好的,然後故意安排出差錯環節,好展現祂的憐憫和恩典。這使上帝看起來有點操控的感覺。而聖經卻明確說上帝本為善(詩篇107篇1節,提摩太前書4章4節,雅各書1章17節),所以我們也要排除這種可能。

第三種可能:上帝創造世界時明知道有一天世界會背叛祂——但是祂還是完成了創造。

第三種可能堅持了上帝良善且完美這一前提。這好比一對父母毫無差錯地養育了自己的孩子,到頭來孩子卻很叛逆。可是,這種可能又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既然上帝知道世界會背叛祂,為什麼還費事去造呢?

你可以就這個問題展開無限討論(和爭論),卻很難有一個讓大部分人接受的絕對結論。但稍微讀了一些資料后,我總結出了以下三點,讓我在邏輯上和理智上能夠接受。更重要的是,這三點與我所知道的上帝的性情一致。這三點不一定能回答我們的難題,但我更多地把它們看作能幫我思考這個問題的幾個視角。你自己來判斷一下嘍。

why-did-god-create-the-world-2

1. 因為這展現了上帝的榮耀、愛、憐憫和恩典

這聽起來像上面列出的第二種可能,但是有所不同:儘管上帝知道人類會墮落,但這不是祂安排的(因為那樣的話就是祂創造了罪)。但祂容許了這一切的發生,為的是要使我們能夠看到祂的榮耀,經歷祂的恩典和憐憫。《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終極目的是讓祂的兒子基督掌管一切,使父得榮耀,「這恩典是上帝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都是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以弗所書1章8-10節)

我們很難精準定義何為上帝的榮耀,但其中肯定包含祂的偉大和祂的諸多屬性,比如聖潔、公義、愛、憐憫和恩典。這些屬性都透過上帝對世界的創造彰顯出來。透過這個世界的創造,我們看到上帝的偉大和力量。透過祂對罪的審判,我們看到上帝的公義和聖潔。透過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我們看到天父的愛、憐憫和恩典。

所以你可以說容許人類自己做出順服或是背叛祂的選擇成就了上帝的目的。當然,這可能會引出以下問題:如果上帝沒有允許世界背叛他,祂的榮耀難道就不能彰顯了嗎?祂可不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榮耀自己?換句話說,上帝非得讓世界墮落才能彰顯祂的榮耀嗎?

我認為這幾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假設,因此很難有滿意地答案。我們最後可能會落得憤慨地質問上帝為什麼不能以另外的方式來彰顯祂的榮耀。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上帝沒有使人類犯罪;是亞當和夏娃他們自己選擇了悖逆上帝。而從他們的背叛和之後上帝的救贖,我們看到和明白了上帝的聖潔和公義,並體驗到祂的愛和恩典。

why-did-god-create-a-world-3

2.因為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上帝真的不需要創造世界和你我。作為一個本身就完整和完全的上帝,祂不需要創造一個世界來支持他,也不需要任何人來讓祂施展權利。祂甚至不會感到孤單,因為祂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有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

然而上帝還是創造了人類。因為祂想要與我們建立關係。在創造了宇宙星辰,植物和動物之後,祂完全可以休息(這樣祂就能休個雙休周末了),然而祂卻繼續在第六天創造了人類。人類有什麼特別的?因為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創世記1章27節)。跟其他的受造之物不同,我們被賦予祂的屬性。這讓我們可以跟祂建立關係,這種關係是任何其他創造物都無法擁有的。上帝並不需要我們的陪伴,但是祂想要與我們共度時光。創世記1章31節中,在創造了人類之後,上帝說「甚好。」而在之前的幾天,祂僅僅是說了「好。」

為什麼上帝明知世界會出錯還是要創造呢?因為祂喜歡與人類建立愛的關係,並且已經準備好在人類悖逆時,以耐心、寬容和恩慈相待。這好比一對夫妻生養一個孩子。他們本可以相依一輩子,卻還是喜歡另一個人來加入他們的家庭。並且,儘管知道孩子會淘氣、出錯和悖逆,但想到孩子可能帶來的喜樂,他們還是覺得這樣的心碎和苦痛值得。

當然,在這裡我們可以問:為什麼上帝不造不犯罪的人類?為什麼祂要給人類選擇呢?

why-did-god-create-a-world-4

3. 因為有自由意志才有真的愛

一對夫妻為什麼選擇養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呢?很簡單——機器人不會愛。一段關係要有意義,不僅僅是雙向就夠了,還要雙方自願維持這段關係。愛是不能被強迫和被控制的,否則就與奴役和強權無異。

在那個眾所周知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裡,老父親看見兒子回家為什麼會那麼欣喜呢?(路加福音15章11-24節)因為兒子自願選擇回心轉意,回到父親身邊。父親並沒有強迫或行賄讓兒子回來,兒子自發的悔改與愛對父親而言越發彌足珍貴。

這就是為什麼上帝稱呼我們為祂的兒女,而不是祂的僕人。如果祂造的人沒有選擇權只能順從祂,我們的「愛」和「忠誠」對祂來說就沒太大意義了。相反,祂想讓我們自己決定是否愛祂。所以祂給了我們自由意志,決定是否要服從祂的指示。

這或許也能解釋一開始上帝為什麼在伊甸園放置分辨善惡樹(創世記2章17節)。這是我經常問的問題——上帝為什麼要把這麼一棵樹放在那兒?祂豈不是在誘惑亞當和夏娃么?難道祂不知道他們會吃這棵樹上不該吃的果子?一些聖經教師指出這棵樹代表上帝給這對夫妻的選擇。好像在對他們說:「免得你們抱怨除了順服我別無選擇,我給你們一個選擇權。我已講明你們不能吃,但最終決定權在你們。」分別善惡樹由此成為了一次考驗。

(如果我們爭辯說上帝在園子里放這樣一個試探是不公平的,那麼園子里肯定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果樹供他們摘果子,他們為何偏要選擇那棵上帝禁止的樹?)

基督徒作家路卡杜(Max Lucado)在他的《耶穌給你的抒壓秘方》(In the Eye of the Storm,中文為校園書房譯名)一書中,用美麗的圖畫勾勒出上帝造人的那一天。他想象上帝是如何把選擇的種子放在那團將要被賦予生命的泥團里。這時旁觀的天使問祂這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上帝就讓他看了一眼未來人類將如何背叛和忘記他的創造者。

「不埋下這粒種子,不給他們這個選擇權,事情不是簡單很多嗎?」天使問道。「是的」,上帝回答,「但是去掉選擇權也就去掉了愛。」

why-did-god-create-a-world-5

 

歸根到底,問題的關鍵是信靠上帝的品格

如果你仍舊不完全信服,我不會責怪你。要理解一個有那麼多明顯的邏輯矛盾、又能引發無數假定的問題確實很難。每一個答案都可能另外引出十個問題。畢竟,我們在談論一個超出人理解力的問題。

有人可能會引用申命記29章29節——「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來強調我們是不可能理解上帝的某些行為和決定的。但是我相信這三種視角的確能提供一些邏輯幫我們理解為什麼上帝明知道會出現問題還是堅持創造世界。它們可能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簡單明了,卻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上帝所做的與祂的目的和品格完全一致。

我覺得這就好像是試圖去理解一個好朋友所做的讓你無法理解的決定(比如,他找了一份非同尋常的工作)。你可能不是完全信服——至少現在不是——朋友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是你能做的就是努力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如果你了解他,你會相信他所做的決定與他的品格一致,並信任他的判斷力。

在創造世界這件事上,最終重要的可能就是接受上帝的行為是出自祂良善、慈愛和完美的屬性。這些是我一開始提到的前提,也是我會繼續堅持相信的,哪怕在邏輯上看來祂的某些行為再怎麼不合理。

在Apologetics Press(暫譯:《護教報》)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基督教護教學者Kyle Butt很好地總結了關於上帝創造的辯論。他指出,我們有限的人腦不可能完全理解上帝為什麼創造人類。他總結道:「上帝無所不知,完全公義,充滿慈愛,這足以讓我們斷定祂必能決定怎樣的世界才是最好的。當我們正確地去理解《聖經》時,就會發現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前後一致的圖景——上帝在選擇創造人類這件事情上體現了祂道義上的完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做錯選擇,為時不晚

we-are-not-the-sum-of-our-bad-choices2

作者 :Ruth Lawrence, 英國
翻譯 :奇奇, 中國

在街頭巷尾,你或許遇見過這樣一些人,他們或是孤寡獨居,或是無家可歸,亦或是惡習上癮。他們一開始其實跟你我一樣,只是在漫長的人生途中,一個接一個的錯誤選擇使得他們陷入慘境。於是,他們認為重新開始已經太晚——畢竟,上帝可能都放棄他們了。

又或者,你有這樣一個朋友,或者是聽說的某個女孩,因為一系列錯誤的選擇而不得不獨自撫養自己的寶寶。對她來說,生活艱難又孤獨。她會告訴你,即使上帝真的存在,祂大概也不知道或者不關心她的窘境吧。

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人。事實上,我有鄰居的想法就跟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一樣。看他們這樣被過去的選擇捆鎖,過着挫敗的生活,我感到非常惋惜——因為他們可以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就是最近我在學習尼希米記9章時學到的功課。在這個章節中,經歷了70年巴比倫流放生活的以色列人正在回歸以色列的路上。尼希米頂着強烈的攔阻重新修建了耶路撒冷的城牆。所有重歸故土的人都要做一個決定:是否要跟隨上帝?

他們的回答響亮地一致——要!他們要跟隨上帝。尼希米記9章就是他們悔改的禱告。這是一個很長的禱告,其中複述了上帝為以色列民族所做的一切以及以色列人犯的錯誤。就如同我們周遭的一些人,以色列人做過很多嚴重錯誤的選擇。他們拒絕上帝,並且任意妄為——即便剛剛見證了上帝為他們做的奇妙作為——比如救他們脫離奴役。

曆數過去的錯誤時,他們一定滿懷悔恨和羞恥。然而讓我吃驚的是,在他們的禱告中,大多的內容卻不是負罪感,而是上帝在他們跌倒時對他們的回應。尼希米記9章中滿滿的是這樣美好的經句:

「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並不丟棄他們。」(尼希米記9章17節)

「你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尼希米記9章19節)

「所以你將他們交在敵人的手中,磨難他們。他們遭難的時候哀求你,你就從天上垂聽,照你的大憐憫賜給他們拯救者,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尼希米記9章27節)

「然而他們轉回哀求你,你仍從天上垂聽,屢次照你的憐憫拯救他們。」(尼希米記9章28節)

「然而你大發憐憫,不全然滅絕他們,也不丟棄他們,因為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尼希米記9章31節)

這些經句讓我不禁驚嘆!我們有一位多麼偉大的上帝!祂有如此的慈愛!即使在我們離棄祂,任憑己意時依然愛我們!在我自己的生命中,我也曾像以色列人一樣不遵從上帝的指引。有一件讓我最痛苦的事就是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去給身邊的人傳福音。

在英國,人們常常不認識或者不跟自己的鄰舍說話。在我住的這條街上,若是同時離開家門,大家或許會互相打聲招呼。但對話無外乎聊聊天氣。因此,即使我知道鄰居們需要耶穌,在見到他們時我還是除了打招呼外隻字不提。因為我害怕說了之後他們會以為我是個瘋子。

當我想到自己因此浪費了多少好機會時,強烈的負罪感便籠罩着我。我知道我一直在故意忽略上帝給我的指示:向身邊的人傳福音。而我也情不自禁地想,祂一定對我非常氣憤。

因此讀到這些經節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寬慰!如同有人把我肩上的大石頭挪掉了一樣。這正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只要我們花時間去禱告,認罪和尋求祂的原諒,祂會潔凈我們的罪並使們脫離負罪感。當然,我仍然有責任向身邊的人傳講耶穌,只是我這樣做是出於對上帝的甘心順服而非出於我的負罪感。

因此,我想說,也許你曾經做過一些錯誤的選擇:結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或者在一段浪漫關係中走得太遠,做出了不榮耀上帝的行為;或者你正在做的選擇使你覺得有負罪感….若你搞砸了一切並且覺得上帝不可能原諒你,讀一讀上帝在聖經里所說的話,看一看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並在十字架上為你做了怎樣的事情吧。

回到這個「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面前來吧!祂絕不會離棄你!讓我們不要再受過去選擇的轄制!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煞風景的上帝?

Is-God-a-Killjoy-768x460

者:Tay Boon Jin,新加坡;翻譯:詹啟聖,台灣

Boon Jin曾在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服事長達16年,目前在馬來西亞教授兒童英文並傳揚福音。

「Killjoy (煞風景)」 (電影中譯: 《小丑下地獄》) 是一部2000年出品的低成本恐怖片。影片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因被兇惡的幫派份子橫刀奪愛而一心想讓一個名為Killjoy的玩具小丑活過來的故事。但就在咒語生效前,這位年輕人遇害身亡。最終咒語生效,小丑玩具活了過來,便開始一連串恐怖殺戮,來報復那些殺死他主人的人。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對不對? 但這部片子上映後被影評砲轟得體無完膚:「粗製濫造的恐怖片」,甚至有人封此片為「最差勁影片」。對電影的製作人來說,這樣的評論才是真正的煞風景(Killjoy)吧。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讓我們覺得很煞風景。可能是老選在週末讓我們加班的主管,或是那位總在最後一刻取消約會放大家鴿子的朋友。但也有人認為,上帝是最會讓人掃興的煞風景冠軍。許多人在開心時刻不再,或者生命中找不到樂趣時,就將矛頭指向上帝。

不論我們立場如何,我們都能同意一件事情:我們覺得喜樂,感受到樂趣及欣喜,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事實也應該如此! 畢竟人受造是為了要經歷那終極的喜樂。因此,人要因他的週遭、他的工作、他與他人的關係等享受到極大的喜樂。聖經上告訴我們,人類受造是為了享受永恆的福祉。

但是,有一件事情卻很有諷刺意味:電影導演只要在一部本來讓人輕鬆愉快的電影中加入讓人提心吊膽的急轉情節,就可輕鬆多賺幾百萬。在早期,這樣的緊張轉折到最後終究是會回到喜劇結局。但近年則不一定了,電影不一定會有完美的結局。有些後現代電影製作人會選擇留下突兀或讓人不安的結尾,然後將一切歸咎於上帝或命運。

如同電影一樣,或許煞風景的不是上帝,而是我們人類自己。除了我們自己,還有什麼原因能導致歡樂時光被迫縮短或無法達成呢? 想想那些我們追尋錯誤的享樂的時候吧,例如警察衝進毒窟,捕獲一票正在辦毒趴high著的毒蟲。對於這群吸毒者來說,警察當然是太煞風景了。但在旁人看來,很明顯,讓吸毒者遠離毒品比讓他們沉浸在吸毒的「樂趣」中要好得多。

又或者一位超級愛吃的人,當他持續大吃大喝最終導致心臟病發時,我們會不會說上帝實在太煞風景,取走了他的性命呢? 按著正常的邏輯,我們應該「責怪」這個人自己,因為他飲食不知節制而造成這樣的後果。

當我們說上帝煞風景,或者說祂是終極煞風景者之時,我們其實就將自己當成了一切事情的評判標準。就像上帝所創造的第一個女人夏娃一樣,我們把「歡樂」界定在了那位給予我們生命、賜予我們伊甸園,又給我們使命去管理全地,給我們關係好讓我們彼此相愛的上帝之外。詩人在詩篇16篇描述說: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第11節) 上帝是一切喜樂的源頭,而上帝也喜悅祂所創造的受造物能夠在祂裡面享受完全的喜樂。

因此,恰恰相反,我們才是煞上帝風景的人,如果上帝的風景真能被煞到的話,因為我們喜歡做不應該做的事情,并因此將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伊甸園是如此美麗,我們幾乎難以想像亞當在裡面的生活是多麼的愉悅喜樂。他的第一份工作并不辛苦,只是幫所有動物命名。他初見伴侶的時光也是如此美好,讓他與伴侶成為一體。在上帝劃出的安全界限中,人類的第一對男女能夠自由地生活、工作、遊憩。

但是,當人沒有能夠持守上帝的指示,并拒絕了真正的喜樂——上帝本身之時,故事便開始變得緊張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原本永恆的聯結要神秘地被 「打破」,好讓人類因著聖子的死得生命。因為耶穌基督承擔了我們本該受的刑罰,所以當我們呼求耶穌從罪惡中拯救我們之時,祂就救我們到安全之地。如今,祂賜給我們豐富的生命,讓我們得以再次享受上帝慈愛地賜與我們的一切。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詩篇37篇4節)

所以上帝不是煞風景的上帝,相反的,祂願意給我們最大的喜樂,只要我們願意信靠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面對苦難)